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胡烽火录-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匠,将大汉技术文明传承下去,并将其推向高潮!我们,将用铁与火捍卫我们生存的权力!”
  必须建国!闻鸡起舞的祖逖就是前车之鉴。
  当年,矢志北伐的祖逖向皇帝求助,皇帝只给了他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祖逖只身渡江北上,中流击楫,誓言收复故土。
  到了淮北,祖逖召集义勇,自己开炉炼铁,铸造兵器。听起来像个典型的架空历史人物走的套路。他屡经百战,终于打下了淮北甚至整个青州。但是,整个朝廷不敢向淮北派一兵一卒,而白丁祖逖却赤手空拳打下了这么大的江山,这就是违反君臣纲常,这就是功高震主。
  于是朝廷开始从他的好友下手杀戮。祖逖郁闷而死后,儒士们还不放过他的继承者。他兄弟统领祖逖余部,朝廷先是假意召他回淮南,而后出兵直接剿杀,直到他兄弟走投无路,投降了敌人石勒,朝廷上下方松了口气。
  虽然祖逖兄弟做了汉奸,但是君臣纲常保全了。当然,祖逖北伐的成果也分崩离析,曾在祖逖旗下英勇奋战的淮北及青州百姓也重投胡人怀抱,汉人中又少了个铁血男儿,为此,晋廷 儒臣弹冠相庆。
  祖逖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要想乱世求生,绝不能用儒家思想武装自己,也不能奢望儒学朝廷不帮助胡人杀戮汉人。
  必须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建国,让属下百姓有个归属感,有凝聚力,这才能保证今生奋斗的成果不被儒臣毁掉。
  高翼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这一刻,高翼说得很平静,然而,伴随着他的话,历史却在轰鸣。整个辽东大地都仿佛被一个响雷而贯穿,草木瑟瑟,群兽偃服,百鸟惊飞。
  自此,在辽东带方郡一带崛起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民族。
  他们的发饰古怪,既不同于晋人的髻头,也不同于胡人的髡发,而是将头上下左右剪得短短的,并自称为“平头”。
  这些人使用的文字也与其他人不同,当时,几乎整个亚洲都在使用中文,甚至包括倭岛上的倭人,朝鲜岛上的新罗人、高句丽人、百济人,但三山人使用的却是一种缺笔少画的汉字,他们将其称之为“简体字”。虽然大多数识字的人都能一眼看得懂这种缺笔少划的文字,不过,这种文字还是让他们与其他民族产生了显著的区别。
  依靠这种独特的文字,这个半岛地带的人实际上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他们不分男女尊卑,不分民族差异,都喜欢将自己称之为“国民”。这是一种奇怪的称呼,伴随着这种称呼是“国家”概念的引入。
  国家!这个国家的服饰也与中原完全不同。此时,喜好玄学的晋人喜欢用宽袍大袖显示自己的飘逸与风流潇洒;而胡人们则主要穿箭袖短衣。但三山地区的人则用“扣子”体现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他们的纽扣还有各种徽记,别人看不懂这些徽记图案,但他们却一眼扫过,就知道对方的官衔、家族与隶属。
  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人发明了纽扣,这小小的纽扣却改变了世界。
  大约在公元1350年,十字军东征后返乡,他们带回的一种新鲜玩意——纽扣。十字军战士是从土耳其人那里学会使用纽扣的,而土耳其人又学自蒙古人,蒙古人则是向中原地区的汉民学会使用纽扣的。那时,纽扣主要是布制的——用布条折叠出蝉、蝴蝶等等造型,缝在衣服上作为装饰。到20世纪初,这种扣子在中国还是主流。
  纽扣的应用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一个新词:“时尚”。在20世纪末评出的“改变世界的100大事”中,就有纽扣的地位。
  高翼在三山地区推行纽扣,虽然与这时代的服饰文化格格不入,但“时尚”的魅力是无可阻挡的。通过纽扣,裁缝们可以根据男女身体的差异,把衣服做得更合体,也更节省布料。穿着这种衣服行动起来更加方便,也使三山地方的属民,男人显得更英俊挺拔,女人更娇娆多姿,从另一个方面加深了他们的“国民”自豪感。
  高翼的讲话还没有完,他看着目光躲闪的范十一,继续说:“国是什么,国就是一个规则,建立一个社会群体规则就是建国!
  当初我俩在鸭绿江上相逢时,你曾问我:若我回国,能不继续为奴为仆吗?我现在就告诉你,不用担心,我们建立的就是一个百姓不为奴为仆的国度——我把它叫做文明国度。“
  国家规则包括三个部分:权利(国民权力与义务)、法治以及政府体系。高翼安抚了忐忑的范十一,立刻抛出了他这几日的苦思成果:体现国体三原则的三部法律——《物权法(含继承法)》、《万民法(含刑法)》、《契约法(含公平交易法)》(ps:此处不加详述。)
  “这三部法律确定了百姓相互之间,以及百姓与官府之间的关系……”说到这儿,高翼很平静:“立国,对于我来说也是第一次,这三部法律也仅是一个框架,今后还需要完善……简单的说,我们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这三部法律,加强百姓的归属感与凝聚力,至于怎么加强——我们就先从排队开始,让国民都有排队意识。”
  “国家”的概念是在清末传入我国的。西方哲学家是这样解释“国民”行为的:当一个人具有了自觉自愿的排队意识之后,则意味着这个人不再是一名奴隶,而是具备了国家概念的“国民”。因为自觉自愿的排队意味着对国家秩序与规则的尊重,也意味着他具备了“公平”意识——相信在遵守秩序与规则的情况下,机会总能轮到自己。
  “从建立排队意识开始,我们让百姓一点一滴的、从骨子里摆脱了农奴思维。”高翼继续说。这些话众人都无法理解,但他们隐约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在发芽,在苏醒。
  从此之后,三山地区来自不同民族的百姓凝结起来。自此以后,一头凶恶的猛兽觉醒了,它露出狰狞的牙齿,虎视眈眈地扫视周围……
  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度,他们有两万余人,但却只有两千农夫,工匠则达到了四千余人,如果再加上销售货物的水上陆上商队成员一千余人,围绕在工匠的总人数达到了5000人,此外,他们还建立了一支1000人的海军,3000人的陆军,军人比例之大,不事农耕的人数之多,颠覆了大多数国家的治国理念。
  尤为奇怪的是,这个国家不遵崇儒学,遵崇《墨子》。由于这个国家工匠比例极高,故此,许多人为了和东汉、西汉,匈奴汉国相区别,故将其称之为匠汉;又由于他们地处辽东,许多人也把他们称之为辽汉。
  “范十一,别苦着脸。我知道你的意思。要增加军队与军械,我不会让工匠们继续白干了。下一步我们要把产业拆分,把我们所有的工厂作坊,按加入三山的年限及贡献大小,论功行赏,分配给每人不同的股份……股份就是……,好了,拆分之后,官府采购则向作坊订购——完全采用商业运作,我们自己的货币体系马上就要建立……”
  “慕容鲜卑不久会与我们交易一批女奴,”高翼最后用这番话收尾:“其中会有五百名识字的汉女,我府邸留下二十名作为录事,其余的全部选配给国民,识字的汉女优先配给各级首领,她们可以帮你们记账,管家……”
  大厅里交头接耳的嗡嗡声。
  三山地区的人员基本上是由逃奴组成,能够逃出异族铁骑的汉奴都是些身强力壮,头脑机灵的男人。一直以来,这里都是一个雄性国度,除了少数工匠拖家带口外,几乎见不到女性。
  “饱暖思淫欲”是人之常情,经过两年疯狂的建设,在这个秋天,大多数人房内都堆满了食物与兽皮,而一旦闲下来了,他们不可避免的想成立一个家庭,在异性身上发泄过剩的精力。这批女人的到来恰好缓解了他们的饥渴。
  “你们给我记住,”高翼见到范十一等人欲言又止,马上补充说:“一个国家国运能否长久,取决于它是否有一个培养优秀母亲的机制。而一个家庭,其后代是否优秀,也取决于家中是否有个优秀的主母。儒士们认为‘夫为妻纲’、‘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是亡国亡家的垃圾观念,不用担心这些识字的女人会压你们一头!好好待她们,她们会把你们的后代培养成天才,因为所有的天才都来自优秀的母亲。”
  我是不是要出台一部《反家庭暴力法》,高翼想到。扫了一眼下面的人,只见他们完全听不懂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个个脸上全是淫荡。他偷偷窃笑,挥手下令:“都退下去吧。宇文兵留一下。”
  宇文昭一直坐在大厅默默倾听,等高翼的话音静下来,她无声地叹了口气,平静地问:“我需要留下吗?”
  此刻她看着高翼,仿佛看见了一个出笼的猛虎,眼前这个人峥嵘忽现,已远非她能控制。眨眼之间,两人角色颠倒是那么明显,宇文昭已失去了发号施令的资格,连宇文兵对这点也不以为意,毫不迟疑地听从了这个汉人的命令,这不禁让宇文昭微感不快。
  这是我依靠的人吗?这是我希望的吗?——宇文昭心中默念,脸色平静。
  “三山铁弗——我刚搞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也罢,既如此,我是不是有了指挥宇文部的权力?阿昭,没有什么买卖比战争获利更厚,军队老窝在三山不是个事,为了庆祝三山建国,我打算带军出去做个武装游行,用我们的剑为我们的犁夺得耕种的土地。”高翼语调格外温柔,甚至难得地使用了“阿昭”这个称呼,但他的语义却让宇文昭阵阵发寒。
  “嗯,但也许慕容鲜卑正在商量怎么对我们下手……所以,我也该把周围的杂草清理一下。”高翼柔声细语地补充说。
  宇文昭张嘴欲言,又咽下了嘴边的话,轻轻地点了点头。
  …………
  ps:因为下周开始网站限制更新字数,今晚特更新四千字。请多收藏!多投推荐票!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29章 见机行事
  就在高翼决然地在三山地区宣布立国时,千里之外的龙城,慕容燕国的柱石、大司马阳裕正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昔年,石赵的创立者,羯胡首领石勒攻克蓟城(今北京)时,曾问手下:“幽州之士,谁最有才能?”手下回答:“北平阳裕”。石勒听后便想重用阳裕,但阳裕却微服潜逃。
  不过,阳裕不是因为不愿做汉奸而出逃。当时,石勒名气不大,而东部鲜卑各部中唯独段氏鲜卑名头最响,首领段眷不仅拥有鲜卑单于的称号,还挂着晋朝骠骑大将军、辽西公的官衔。故此,阳裕投奔了段氏鲜卑做了郎中令、中军将军。位列上卿,很受尊重。
  没想到,不被阳裕看好的石勒赵国反而渐渐强大起来——也许是因为没有大儒阳裕祸害的原因。石勒没用几年就彻底剿灭了曾经最强大的段氏鲜卑。据说,石勒之子石虎率领大军进攻段氏鲜卑最后的属地时,阳裕率领军民登上燕山,严密地防守。石虎属下诸将领恐怕阳裕成为以后的祸患,都想进攻他。石虎却说:“阳裕是名儒,一定珍惜名节,耻于投降,眼前段氏鲜卑覆亡在即,我们也没必要和这小股武装纠缠。”
  于是,他下令大军绕过燕山,攻入徐无县(今河北遵化市),灭亡了段氏鲜卑。
  历史记述到这里,突然现出滑稽的一幕,我们只能说石虎太不了解儒生,他以为越是大儒越会珍惜名声,必定战斗至死,但没想到在他大军回师,阳裕竟然整一整衣冠,摇摇摆摆来到石虎军营门口,向他曾经拒绝过的羯胡“投诚”了。
  自感判断失误的石虎恼羞成怒,责备他说:“你从前是我的领民时要逃走,现在是段氏鲜卑的官员时来投降,你是无处可逃还是天生爱背叛?”
  石虎这话就差指着阳裕的鼻子骂娘了,但阳裕的回答倒是冠冕堂皇,他说:“我从前奉事王浚不能保护蓟城,逃到段氏又不能保全段王。现在你张网招揽天下的士人,幽、冀二州的豪杰(是汉人豪杰吗?)没有不望风归服的,如果和你并肩共事,并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至于生死,全由你来决定。”
  石虎听了很高兴,即刻任命他为北平太守,后又迁任尚书左丞。
  可惜的是,石虎还是低估了阳裕的无耻——义无反顾的无耻。阳裕效忠的话言犹在耳,慕容皝伏击了追杀段氏鲜卑宗室的石赵大军,这股军队的统领是麻秋,为麻秋筹谋画策,对自己的旧主行赶尽杀绝之举的正是名儒阳裕。麻秋死战得脱,军司马阳裕被俘。
  眼见得慕容鲜卑崛起在即,阳裕再显名儒本色,他慷慨激昂地讲了一番大道理后,毫不犹豫地再次背叛诺言,坚定不移地宣布投降,摇身成了燕国的郎中令。而伏击麻秋,俘虏阳裕之战的策划者正是另一位幽州大儒皇甫真。
  阳裕投靠燕国后,不久升为大将军、唐国内使、大司马。慕容鲜卑东破高句丽,北灭宇文归,都是阳裕出的奇谋。此外,阳裕还心灵手巧,龙城的所有城池宫阁,宗庙和宫殿,都是阳裕设计建造的。
  这年十月,阳裕已陷入弥留,朝事基本上未再参与。皇甫真的出使“匠汉”的举动阳裕不知情,而恰恰是燕国的这次出使,让高翼看出其战略中心转移的虚实。随后,燕国朝堂上“用汉女奴与三山铁弗交换武器弓箭”的决议,更使高翼获得了在慕容鲜卑的发祥地——龙城附近光明正大活动的机会。
  后世人常常评价称:若阳裕还在朝堂,以他的狡诈定能看出高翼的不臣,可惜天要亡燕,他不在朝堂,胡人的目光短浅占了上风,由此,匠汉渐渐发展起来,并成了胡人的心腹之患。
  不过,这一切都是后话了,说这些话的人其实压根不知,事实上,两年以来高翼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皇甫真即使不去三山,高翼的自立也是迟早的事。
  不管怎么说,自皇甫真出使后,燕国放出了一只猛虎,这支猛虎目前正在辽东大地上四处劫掠。打着迎接慕容鲜卑选送的女奴的旗号,高翼率500骑军前出至后世的普兰店周围。
  自宋以前,中国几乎没有费心开发过辽东,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御寒衣物。当时棉花还没有传入中国,裘皮鞣制技术也不是人人能掌握的,在这个寒冷的北方地带,一到冬季大量牲畜冻死,同时,居民由于缺衣少穿,食物匮乏,也常常无声无息地死在饥饿与寒冷中。所以,除耐寒的当地土著外,辽东地广人稀。初冬时分,没有御寒衣物的人更不愿出行在荒野。
  高翼一行扫荡千山山脉南部,花了数十日时间,收获寥寥无几。此刻,他正站在那破败而又小得不起眼的村落,失望得快哭出来。
  “这就是普兰店所在?”高翼团团转着身子,察看着眼前这十数间土屋,基本都是残垣断壁。
  千山山脉此时被叫做积翠山,又名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由于未曾开发,这座山上现在林木茂密,几乎没有道路可行。因此,位于积翠山下濒海小镇普兰店就成了三山与外界的唯一通路。
  普兰店现在这里叫做巍霸山城,它始建于东汉,是守卫辽东的军马屯兵之城。中原政权国力衰退后,这座小城逐渐废弃。经过了300年的荒凉,巍霸山城只剩下一个霸气十足的名字,数处残余土墙,十余间破败茅屋。
  高翼一直以来都想在这里建设一个前哨基地,此地虽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但有一个关卡作为屏蔽,至少可以保证商路畅通,而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失所望。
  “此地离海不远,补给方便,哪怕被围困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