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一哥王阳明-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囊庖濉
  你可知最终的未来只有一个——死亡。
  更麻烦的是,你的手段行为在现在,人所共见。你的目的在将来,只有你知。
  人人皆是如此,他人的手段行为我能看见,他人所怀的目的我一无所知。
  街上行人如织,每人都有一颗心。
  然而,我只能看见他们的身,他们的心对我而言都是那么的深不可测。
  猜疑、不安、隔膜、逃避、孤独。
  经典五段式,往复循环。
  于是我们辗转努力,寻求答案:书刊、报纸、电视、网络。可惜你不知道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不可告人的目的,你不清楚那段影像拍摄时导演受到了哪些情绪的左右,你跟着外界的信息亦步亦趋,直到忘记自我,忘记存在,忘记需求,泯然众人。
  请闭上双眼,扣开心扉,任选一个命题,溯流而上,倾听内心,尊重需要。如此,你便找到了内圣之门。
  王阳明悟出“心即理”后,为了验证,抛开一切书籍,只凭记忆和深思写成了《五经臆说》。
  须知当时“吃五经饭”的人比现在吃*饭的人还多,这个心情好了解一下《诗经》,那个郁闷了批一下《春秋》,书摊上的书端的是良莠不齐。
  让这些书都见鬼去吧!
  摒弃一切说法,摆脱所有窠臼,直抒“胸臆之见”,不必尽合于先贤而成的《五经臆说》,反而更合五经原旨,并且新见迭出。
  不是吗?所有的经典不过是对“我心”的记载,是各人的心路历程。因此对它不能当作教条来顶礼膜拜,而是取其益者用之。
  我醒了。那一刻,我站在天桥上,对着远方大喊大叫,引来无数侧目。
  路人别再笑我,不是疯了,只是拨云见日,欣喜若狂。
  大学里有哲学系,社科院有哲学研究所,我不知道吃阳明饭的人有多少,我只知道那一刻,我的心,与阳明之心,离得比谁都近。
  五百年前的那个午夜,万籁俱静,阳明的仆人早已入睡,忽听得主人叫喊,都从梦中惊醒。众人跑到石棺跟前,但见主人欢呼雀跃,不禁面面相觑。
  

31 贵州讲学
雪莱说,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随着正德三年冬季的离去,阳明度过了龙场最艰难的岁月。
  正德四年的春天,贵州提学副使(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席书来到龙冈书院考察。
  席书,弘治三年进士。正嘉之际的风云人物。
  风云人物咋给扔到这穷乡僻壤来搞希望工程了呢?
  原来,小席同志比较正直,当年在户部员外郎(财政部副司长)任上时,云南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灾情严重,人心惶惶。
  朝廷派南京刑部侍郎樊莹到云南巡视,樊莹调研的结果是,当地政府荒于政事,救灾不力,导致天灾酿成人祸,于是上疏朝廷,请求罢免玩忽职守的地方官员。
  对此,席书同志有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云南发生天灾,责任不在云南,而在朝廷。整个国家犹如一个人体,朝廷是元气,地方是四肢,元气受到损害必将从四肢散发出来。此刻四肢出了问题,不从元气上找原因,只把四肢砍掉,是本末倒置。
  小席啊小席,人小樊同志才找好替罪羊,你就把台给人拆了,这不是给领导添乱吗?一看就是基础没打牢,建议回家温习温习《左传》,领会一下什么叫“多难兴邦”。
  于是,小席同志带着一套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精装版《左传》向贵州进发。
  到了贵州,小席深感当地的文化教育非常落后。俗话说,没文化真可怕,要改变严峻的现状,还是得从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抓起。
  问题是贵州这地方一穷二白,哪个老师愿意到这来教书?
  话说伤害人的东西有三样:烦恼,争吵,空钱包。其中最伤人的是空钱包。
  席书欲哭无泪:官场不好混,办学无经费。顿时感到念了十几年书,还是幼儿园比较好混!
  天上掉下个王阳明。
  席书当年在京城时就知道王阳明,也知道他和湛若水一帮人天天切磋学问,撺掇着怎么成圣。感觉这帮人弄不好哪天就集体羽化登仙了,因此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距离。
  而且他听说王阳明一直对官方立为取材标准的朱子之学颇有微词,怕请他讲学会带坏小朋友。
  可不请王阳明后果更严重,与其让小朋友被当地的小混混带坏,不如让王阳明带坏,至少还能做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于是,席书带着疑虑和希望,来到了龙场,见到了王阳明。
  二人当年在京城时也是同僚,虽说只是见面打招呼的那种,但在这里相遇,还是倍感唏嘘。
  稍事寒暄,席书就直奔主题,请教朱陆异同。
  席书知道王阳明推崇陆九渊,反对朱熹,这么问说明他还是懂一些的。
  他望着王阳明,等待他的黄钟大吕,侃侃而谈。
  王阳明只有一句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必外求。
  席书目瞪口呆:圣人可以不学自成?
  邱如白“爱”上梅兰芳还有一个过程呢,席书一时半会又如何领悟王阳明早已思索了三十年的问题?
  于是,似是而非的席书回去消化、反思。
  第二天再来,王阳明举了禹和稷的事例,席书又带着感悟和迷惘回去琢磨。
  如此往复四五次,席书终于豁然通达,成为阳明悟道之后第一个受教之人。
  对阳明五体投地的席书从此成了祥林嫂,逢人便激动地说:圣人之道,重见于今!
  回到贵阳,席书和毛应奎一道,建立了贵阳书院,广择学子,延请阳明设席讲学。
  王阳明的时代到了。
  当年阳明在京城讲学,风头完全被李梦阳一帮文艺青年盖过,门可罗雀。而此刻,自己却在贵阳重放异彩。人生真是福祸相依,如果不是上疏营救戴铣,便不会贬谪贵州,不贬谪贵州,便不会在这贵阳书院讲学,更不可能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千古妙得。
  文章憎命达,想赢得最多必须先学会怎么输。
  如果要撰写一篇获奖感言,便是感谢CCTV,感谢MTV,哦不,应该是感谢刘瑾,你打了我三十廷杖;感谢吏部文选司的同僚,你们废寝忘食,群策群力为我挑了龙场这块蛮荒之地。没有你们,我不可能悟道。
  谁毁了王阳明的孤单,谁就毁了王阳明。
  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席书,他的知遇之恩成就了王阳明。
  不要被历史故事所欺骗,伯乐相马这样的美谈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正是因为它极少见,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去读读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体会一下他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措辞,你就能明白,一个有才华的人,想要得到大人物的赏识,甚至是接见,都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从这个意义上说,席书不简单,功莫大焉!
  在贵阳书院的日子里,阳明以其贯通儒释道三家的学识,深刻的思想,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莘莘学子,也使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在贵州一带渐行流传。
  阳明天生就是教育家,他的教学方式是轻松活泼的,带着学生游山玩水,随处所得,随处指教,教学相长,乐在其中。
  但同时,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在龙冈书院时,他就要求学生务必做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如今,又将这四条带到了贵阳书院。
  王阳明认为,不立志就不可能勤学,不勤学志也无法成就。为人处世,不可能无过,但应有过必改。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但你尽量让更多的人满意。同时,不仅自己向善,还要帮助他人向善。但责人向善必须注意方法,使人乐于接受,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在龙冈书院和贵阳书院拜阳明为师的弟子(包括席书)可以统称为“王门一期”。
   。。

32 千古奇文《瘗旅文》
夏去秋来,阳明在自己的舞台上春风化雨,一点一滴地影响着贵州的学子,早已忘了自己身处化外之地。
  这天,一个来自京师的吏目,带着一仆一子途径龙场,去远方赴任。
  吏目是官府中帮忙处理公文的从九品的小官,放到现在就是一个小科员。
  这帮人工作压力大,工资也不高,到网上喊喊冤立刻就会遭到网友的围剿,总之是一个可悲的小角色。
  而这个吏目则尤其可悲,头天晚上还在当地一个苗民家借宿,第二天中午继续赶路时就挂了,死在道旁。
  吏目的儿子守在父亲尸体旁边又悲又急,无可奈何,到了傍晚也挂了。
  第三天,有人回报阳明说,发现吏目的仆人也死在了山坡下面,队伍全灭。
  可惜生活不是RPG,死了可以读档,可以“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请重新来过”。
  阳明得知后倍感忧伤,命两名童子去将三具尸体掩埋。
  童子面露难色,不想去。
  阳明感慨道:“你我三人,和吏目三人其实没什么区别啊!”
  两个童子想了想,不禁潸然泪下,转身出门,去掩埋尸体。
  阳明触景生情,诗人气质发作,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千古名篇《瘗旅文》。
  瘗,音同“义”,意为“埋葬”。
  《古文观止》里的文章,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过使我感动,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无非让我眼眶湿润。而当年只身来到北京求学,第一次体味北漂的滋味时,读罢《瘗旅文》,我失声痛哭。
  文言会有隔膜,然而这篇却字字泣血,读来身临其境,直刺人的心灵。
  好的文章,是穿越时空的: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查探)之,已行矣(已经离开了)。薄午(将近中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早,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挖运泥土的器具)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盛事物的容器),嗟吁涕洟(鼻涕眼泪)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这是)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你的家乡),尔乌为乎(为什么)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不轻易离开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我是因为流放才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忧愁)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长途跋涉,劳心劳力,如何能够免于一死)?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悲伤)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即使我不埋你),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你虽已无知觉,我却无法安心)?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今天忽然如此悲伤,是因为你的缘故)
  试想一个情景,你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为了勉强糊口的工资,四处奔波,独自一人出差在外。
  夜晚,凄风苦雨,你又疲倦又孤独,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你爬了起来,读到如泣如诉的《瘗旅文》,那一刻,是什么感觉?
  金圣叹评:作之者固为多情,读之者能无泪下?
  王阳明饱含热泪,问这个素不相识的小吏:我因为得罪了小人、触怒了天子才被贬至此,你跋山涉水到这蛮荒之地,曝尸荒野,却是为何?你的官位不过是小小吏目,俸不过五斗,却要矮下你七尺男儿之躯,并且丢开妻儿累及家仆,你何所求?何所图?
  读到这,你心慌意乱,仿佛阳明是在问你自己。
  你无法回答,你不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知为何停留,在哪里终止。
  叶的飘零看似凄凉,但它至少还有落下的方向和归宿。像你这样无根的浮萍,人生将要如何收场,如何谢幕?
  故乡,大概也早已忘记了你这个游子的面容。
  你现在的处所呢?不,这不是你的家,在这里,你不过是个过客。
  你熟知这个城市的广场和道路,但一切的一切都不属于你。
  你心中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终年皑皑的白雪,有辽阔的原野。只有在那里,你才可以大口地呼吸,纵情地高喊,疯狂地奔跑,和羚羊一起分享落日的瑰丽与雪夜的宁静。
  然而你知道,你远离了家乡,远离了梦想,回去的,大概只是那夜夜不肯入睡的魂魄罢了。
  你就是那个旅人。
  来龙场的路上,王阳明遇到了遭丈夫抛弃的妇人,为她作《去妇叹》,诗中只有同病相怜的悲悯。
  此刻,阳明为死者作了一首挽歌,不仅有视人若己的仁人之心,更有悟道之后万物一体的博大胸襟。
  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
  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
  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
  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
  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
  绵绵的山峰连接着天边,远离家乡的游子真想家啊,不知家乡在西还是在东。不知西东啊,只有苍天相同。这异地和家乡不一样啊,但仍在四海的怀抱之中。达观而想得通的人到处是家啊,又何必只守在家乡的室宫?
   。。

33 别了 龙场
这年年底,一道吏部的公文下到贵州,擢阳明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
  这是怎么回事,莫非刘瑾这个死太监良心发现,洗心革面了?
  写在纸上的历史总是寄托着文人幼稚的想法,并不可靠。
  真实的历史是,阳明贬谪龙场这段时间,没少寄诗给京城的故交,乔宇和储瓘。
  诗,可以用来抒情,也可以用来自救。
  乔宇是在任的户部侍郎,储罐是退休的户部侍郎、理学大师。
  虽然湛若水和王阳明的关系更近,但作为一名翰林院编修,学问是有的,权力是没有的。
  而两位户部侍郎官虽不小(从二品),但离权力中枢尚有一截距离。不过放心,乔宇和一个重量级人物很熟。
  吏部尚书杨一清。
  此人是除掉刘瑾的幕后推手,成化朝就步入政坛的老政客。
  杨一清和刘健、谢迁一干老愤青不同,和李东阳倒是有某些共性。
  幼稚的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去送死,成熟的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而隐忍。
  同为刘瑾犯罪集团把持朝政期间的“超级忍者”,李东阳选择的是守势,保护了一批老干部小干部,使之免受死太监的打击。而杨一清选择的是攻势,他认准时机,果断出击,并且一击毙命,彻底扭转了朝局。
  而此刻,他扭转了王阳明的人生。
  这一刻来的还是太过突然,阳明历经生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