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一哥王阳明-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张永是刘瑾伏诛后朱厚照身边最受宠信的几人之一。
  有这几个大佬支撑,杨廷和这局败下阵来也是意料中事。
  

55 内心憧憬光明 就不会惧怕黑暗
朱宸濠得知王阳明要走,愈发猖狂。他赶制皮甲,大造火器,还打死了江西都指挥使(江西省军区司令)戴宣。
  动静搞这么大,朱宸濠想造反基本成了公开的秘密。不过不要紧,按照常理,被老婆戴绿帽子的男人总是最后一个知道奸情,类比到朱厚照身上,也不例外。
  朱厚照身边的人都被朱宸濠渗透了,连给朱厚照唱戏的戏子也未能幸免,收了他一个价值连城的金丝宝壶,一堆人天天在朱厚照耳边夸奖宁王贤孝。公关工作做到这种份上,似乎已经滴水不漏。
  但朱厚照再脑残,还是有脑子的。他一合计,发现不对了:怎么人人都说宁王好,这不合常理啊。明朝又没有“全国十佳优秀藩王”“感动明朝十大王爷”的评选活动,炒作他贤孝有什么用?夸知县是为了帮他升知府,夸知府是为了帮他升巡抚,夸藩王是为了帮他……
  正巧此时都察院御使萧淮上疏参劾朱宸濠的不轨行径,朱厚照有点慌了,赶紧召集内阁几个大佬商量对策。
  杨廷和认为,朱宸濠毕竟未反,若处理不当,过激有变,反倒可能将其逼反。不如防患于未然,拟旨再削宁府护卫,使其无兵可反。
  众人皆以为然,便由内阁拟旨,着手安排削藩事宜。
  这一切当然瞒不过朱宸濠在京城的耳目,但问题是朱厚照虽然贪玩,却也明白丢了江山社稷自己玩个鸟,因此对这件事还是很重视的,内阁会议的内容一概秘不外宣。
  这就引发坊间诸多想象了,北京城的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都说朝廷要将宁王押解进京。
  密探信以为真,当即返回江西。
  密探回报时,朱宸濠正在为庆祝自己43岁的生日开Party,他闻言大惊,立刻找到刘养正商议对策。
  刘养正本来计划两个月后,也就是八月十五日起事,因为这天举行秋试,全国人民都在参加高考,注意力比较分散,现在看来只有提前行动了。于是他建议朱宸濠,趁明天江西省大小官员前来贺寿之机,将其一网打尽,正式起义。
  第二天一早,江西巡抚孙燧,以及分管一省民政、司法、军队的布政使梁宸,按察使杨璋,都指挥使许清等大小地方官如约而至。这帮人一到,就被朱宸濠收买的鄱阳湖盗贼凌十一和闵廿四率众包围了。
  众官惊疑不定,却见朱宸濠满脸杀气,出现在露台之上。
  该来的终于来了,孙燧毫无惧色,冷冷地盯着朱宸濠。
  朱宸濠将官员们逐一注视了一遍,开始摇头叹气,一脸苦相。
  众人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都不说话,气氛极其吊诡。
  过了半天,朱宸濠才用痛心疾首的语气道:“孝宗皇帝抱错了儿子啊!”
  众人傻了:靠,这种猛料你是怎么知道的?
  朱宸濠见大家都被震住了,继续道:“好在太后发现了,她已经下诏,让我起兵*朱厚照。情况就是这样,你们看着办。”
  孙燧见众人呆若木鸡,上前一步大声道:“太后诏书何在!”
  朱宸濠早就料到这个老对头会发难,没好气道:“少废话!我现在就要去南京登基,你要识相就做好护驾的准备!”
  孙燧厉声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你放着藩王不做,却要谋反,是自寻死路,休想让我为你殉葬!”言毕,向朱宸濠扑去。
  早有一队武士一拥而上,将孙燧按住。按察副使许逵见状,从人群中冲了出来,要救孙燧,也被武士死死按住。
  朱宸濠看了看挣扎不止的孙燧和许逵,又看了看惊恐万状的众官,道:“不要以为我不敢杀人。”
  许逵大声疾呼:“你能杀我,天子就能杀你!你这反贼,将来必定碎尸万段,祸灭满门!”
  朱宸濠大怒,喝令武士将孙许二人押出王府,斩首示众。
  其它官员,除了布政司参议(从四品)黄弘和马思聪奋起抗争,力竭而死。余者皆从宁王而反。
  朱宸濠不差钱只差人,虽然眼前这个造反班子怎么看都很山寨,但至少搭起来了。他志得意满,大肆封官,对外宣称十万大军,准备发兵。而刘养正却忧心忡忡地望着远方,惦记一个让他寝食难安的人……
  王阳明接到兵部调令,去福建处置士兵哗变的相关事宜。官船一路北上,行至丰城县靠岸休息,往前一百里就是朱宸濠的大本营南昌。
  丰城县令向阳明一行汇报了朱宸濠的反情,众人无不色变,只有王阳明神色镇定地暮色苍茫的江水,半晌方道:“上船。”
  前往福建戡乱属于公干,王阳明已经通告江西、福建两省,朱宸濠必然知晓。他完全可以根据行程,派人在路上截杀,或者更变态,直接率大军踏平丰城。
  因此,王阳明让船夫调转船头,回吉安府,另作他图。
  船夫也不是RPG游戏里的NPC,只要给钱,让他干嘛他就干嘛。由于听到阳明等人的讨论,他惊惶不定,不想卷入政治风波,以逆流无风为由拒不开船。谁知老天不给面子,刚说完话就起了北风,于是船夫开始耍赖——我就不开船,爱咋咋地。
  阳明大怒,拔剑出鞘,疾言厉色将其训斥了一番,船夫这才老实了许多,依言开船。
  江水滚滚北去,官船笨重,逆流向南几乎不动,阳*急如焚。
  暮色洒满了山川峡谷,站在船头,望着东边山头上冉冉升起的明月,阳明计上心来。
  他让船夫将官船靠近一艘路过的渔船,和扈从弃官船上渔船,只留下一人虚张声势。
  渔船借着月色向南疾驰而去,官船则大张灯火在江上缓缓而行。朱宸濠派出的护卫效率不低,一路飚船,当晚就追上了官船,却连阳明的影子都见不着,只得悻悻而归。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56 对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手段(1)
渔船行至临江府已是深夜,王阳明登岸去见临江知府戴德孺。
  临江距南昌不远,叛军朝发夕至,已得知宁王反情的戴知府兀自愁苦不堪,见了王阳明跟见了救星似的。
  戴知府苦苦挽留,希望王救星坐镇临江,填上几首《临江仙》,谈笑间就让叛军樯橹灰飞烟灭了。
  王阳明摇了摇头说,小戴啊,你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道路是曲折的。临江靠江(会挨水军打),离南昌近(没时间修工事),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四战之地),基本无险可守。所以,我还是要回吉安调集兵马的。临江就拜托给你了,万望不辞辛苦,日夜防守,如有意外,可及早通报吉安。
  戴知府希望的肥皂泡破灭了,只好请王阳明帮忙判断一下朱宸濠下一步的举动。
  王阳明说,这要看他的智商有多高。IQ高于120,他会出上策直捣京师,这样一来我们都GAME OVER。IQ介于80到120之间,他会出中策直取南京,控制大江南北,要是这样我们就存个档,还有翻盘的机会。IQ低于80,他会出下策据守江西,这样一来他就歇菜玩完。
  戴知府又问,据你所知,朱宸濠是弱智的可能性有多大?
  王阳明并不回答他,只用实际行动向朱宸濠证明了一个道理:最了解你的人有时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阳明让戴德孺找来一堆书吏仿写朝廷公文,他以极其专业的伪造技术,极其严肃的口吻在文中写到:奉朝廷密旨,已预料宁府将反。现两广总督、湖广巡抚以及两京兵部已分别出师,埋伏于要害地区,望各地方官员听从号令,配合伏击叛军事宜。
  然后找来一帮亡命之徒,许以厚禄,让他们怀揣着这些假公文在江西境内练习马拉松。
  以朱宸濠的实力,平时跨省追捕个把上访的刁官都不成问题,何况一群在自己眼皮底下跑来跑去的屁民?
  假公文很快被查获,宁府上下惶惶不可终日,都以为官军就快杀到了,朱宸濠也心怀疑惧,在王府宅了半个多月,不敢出兵,错过了用兵的最好时机。
  王阳明离开临江,前往吉安。
  吉安就是那座盛产讼棍的城市,王阳明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船行过半,吉安知府伍文定率兵来迎。
  伍文定是个非常强悍的人,此人虽然自幼读书,但一点不像文人。他舞刀弄剑,脾气火爆,曾随王阳明平定南赣之乱,深服其人。接任吉安知府后,连最无赖的讼棍都老实了许多。
  此次宁藩造反,吉安的无赖们又兴奋起来,纷纷谣传朱宸濠已经称帝,不日即到吉安,一个个High得跟精英见了美国大兵似的。他们呼朋唤友,煽动群众,趁乱滋事。
  伍文定算是看出来了,这帮人一贯反政府反社会,表面上的老实不过是假象——见强势人物来了,一个个都本着飓风过岗,伏草唯存的指导思想非暴力不合作,消极抵抗,以待来日。
  因此,头痛无比的伍文定在听说老上级王阳明不日将抵达吉安时,才会怀着迫切的心情前去迎接。
  王阳明一到吉安,无赖们彻底老实了,因为他们煽动的那些人都不跟他们混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排队等着瞻仰传奇人物,著名学者王阳明。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朱宸濠深刻感觉到同王阳明斗智犹如在公园里漫步——我是说侏罗纪公园。
  其实对王阳明而言,最擅长的事情并不是研究哲学,而是伪造书信。
  他将这项爱好同工作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到吉安当晚就伪造好一道朝廷公文和几封私人信件——当然,都是写给朱宸濠同志看的,

56 对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手段(2)
“朝廷公文”的大意是:四面八方的军队都在开赴江西,形式一片大好。问题是朱宸濠把南昌城修得固若金汤,硬要攻城定然伤亡惨重且未必能克,不如按兵缓行,埋伏于山川险要,只等他领兵出城,自投罗网。
  私人信件则是暴隐私的,以回信的口吻写给李士实:信已收到,老先生报国之心令人感动,本职也才知道所谓从贼之事,不过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信中所教机密我与众人商议后都觉得可行,望先生严守机密,注意安全,事成之后定为先生向朝廷请功……
  像这样的信还有几份,内容大同小异,主人公则包揽了刘养正,凌十一和闵廿四等朱宸濠的得力助手,写好之后命人用各种方式散布出去。
  事实上,历史发展到王阳明生活的时代,《三国演义》已经畅销了很多年,朱宸濠又是个地道的文学青年,不可能没有读过《三国演义》,所以一开始我对王阳明这几招的实际效果持怀疑态度。
  但是你会发现朱宸濠就是被王阳明牵着鼻子走,非常配合地往他设的圈套里一个接一个地钻。
  为什么?
  把这个问题放大一亿倍,一亿个人集体在同样的陷阱中前赴后继地摔倒,于是构成了中国的历史。
  这就是梁漱溟为什么把中国文化比喻为一个圆的原因——总是绕着圈跑,想不圆都不行。
  读史越多,越会悲哀地发现,以史为鉴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变了,制度变了,表面那一层都变了,可里面的内核永远不变。魏忠贤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换个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焕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身边那些不懂政治却想玩政治的人最终都被政治玩得很惨。该上演的永远在上演,昨天有草泥马今天有欺实马明天后天还有各种马,马不停蹄万马奔腾。
  能改的叫缺点,不能改的叫弱点。
  从这点上看,朱宸濠栽跟头并不奇怪,别说《三国演义》,他就是把《永乐大典》读完,该栽的跟头还得栽——因为他在造反,他在患得患失,他在疑神疑鬼,他在投鼠忌器,他在……
  一直以来,书都没有错,只是读的人错了。于是你能发现那一幕幕历史大戏似乎都是同一个人在编剧,里面的主角争先恐后地做着同样的事情,他可以叫王莽可以叫王钦若可以叫吕夷简可以叫秦桧可以叫严嵩,都无所谓。作为权臣,连败落时的心态都一摸一样,都可以追溯到李斯临刑前欲与其子牵黄犬,复追东门之兔的悔悟——咸阳东市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人性恒久远,历史永流传。
  作为一个爱跑圈的民族这是一种悲哀,作为平乱的领袖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王阳明摸准了朱宸濠的心态,也不指望伪造的公文和书信能发挥什么巨大的作用,只求使其犹豫、猜忌,争取时间。
  使学生丧失信心是老师最大的犯罪,从这点来看,王老师又成功地误人子弟了一次。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57 此心不动 随机而动
做完这一切,王阳明铺纸研墨,平静地写下了七个大字:飞报宁王谋反疏。
  与表面的平静相反的是隐藏在这一举动背后的凶险。
  据后来的刑部尚书郑晓同志回忆说,当年宁王造反时自己正在杭州参加科考。那几日江西临近各省都有文书发到杭州,或曰南昌有变,或曰江西巡抚被害,就是没人敢明言朱宸濠造反。
  这很好理解,事涉宗室,情况未明之前谁也不想自找麻烦。再者朱厚照行事荒唐,朱宸濠密谋已久,搞不好就成了朱棣第二,到时候人就不是造反而是靖难了,原先说造反的人就只有自己打口棺材往里睡的份了。
  所以郑晓才会说王阳明此举是“不顾九族之祸”。
  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最后的结果就是船翻人亡。
  历朝历代都逃不过一种规律:王朝初创时会用严刑峻法惩治犯罪分子,用宽徭薄赋获取群众基础。接着进入烽火相传的阶段,社会经过休息逐渐进入繁荣,同时,流淌在每一个人血液中的文化痼疾又开始潜滋暗长。官场的内耗,国家的虚耗终使社会积重难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荣也逐渐成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体积越来越庞大,而随着肥皂水的张力逐渐到达极限,越来越脆弱,然后一触即破。
  心学是教会了很多人使用权术,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时候不用,这才是它之于这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最根本的意义。
  朝廷接到王阳明的奏疏,立刻作出反应,将钱宁、陆完等朱宸濠的同党论罪下狱,革除朱宸濠王爵,向南方诸省通报宁王反情,着令地方官员配合王阳明剿灭叛军。
  吉安附近的大小官员、军队、有志青年都以吉安为圆心,从四面八方赶赴而来,只等王阳明一声令下,便为国效命。
  总共七八万号人把吉安围了个水泄不通,王阳明却不见了踪影。
  这帮人光每天吃喝拉撒就得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伍文定拖不起,赶紧找到王阳明,问他怎么不发兵。
  王阳明笑着说,时机未到。
  伍文定着急道,现在大家士气高涨,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
  王阳明只淡淡地说,此心不动,随机而行,此为兵法最高奥义。
  见伍文定不懂,他解释说,起初敌强我弱,需要用计拖延敌军,争取时间。如今我军实力大增,可以与敌人抗衡,但宁王经营江西多年,根深蒂固,若贸然出击攻城,必然久攻不下,人心思乱,断不可行。不如龟缩不出,示弱于叛军,使其主力出击,然后看准时机,一举围歼,必能取胜。
  伍文定彻底服了,不再疑议,只是一丝不苟地去执行王阳明布置的方针。
  朱宸濠被王阳明拖在南昌半个月,既不见京军南下,又不见王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