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还当我是小孩子吗?”
    “杀,杀,杀上去!”
    尚塔藏已经近乎疯狂了。一个个栅栏被推倒了,吐蕃军的黑色旗帜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关上,而唐军的红色旗帜虽然越来越少,在最高处的那个却依然不倒。
    砍翻了自己面前的吐蕃兵后,张议潮眼皮一抬,马上就大喊了起来:
    “吐蕃大营起火了,咱们大唐的援军来了!”
    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声音里带了哭腔。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门雪(十七)
     更新时间:2009…5…5 14:09:08 本章字数:3242
    “为什么?”
    “为什么?”
    尚塔赞如同挨了一闷棍一样。远远地葫芦河那边漫起了漫天的烟尘。身后是冲天的烟火,难道真的是唐朝的大军打来了吗?
    “大将军,不好了,唐军杀过来了!”
    一个披头散发的吐蕃将军背上插着两三支箭伏在马上跑过来道。尚塔赞怒道:
    “你看清楚了,真是唐军吗?”
    吐蕃将军道:
    “确实是的,我看清楚了,是唐军的旗号,都是正规的唐军,旗号、袍服都很正规,不像玉门关上,都是破破烂烂的。”
    尚塔赞几乎要暴走,又问道:
    “李光颜怎么肯能来得这么快?”
    那将军吐了口血道:
    “来得不是李光颜,来的唐军打着的是田字的旗号。是朔方军。”
    尚塔赞久在西域作战,对唐军的情况甚是陌生。不禁问道:
    “朔方军,他们的节度使不是范希朝吗?这应当是偏师了。”
    那将军道:
    “唐军来得甚是凶猛,打的是唐军的帅旗,为首的那个有万夫不当之勇,只怕不是偏师啊。”
    一个甘州方面派来联络的将领道:
    “大将军,朔方节度使从前年开始已经换成田弘正了。来的只怕就是田弘正。”
    尚塔赞咬牙道:
    “就算是田弘正,那来的也只是一路兵马,能有多少人?”
    那将军嗫嚅道:
    “突然杀过来,从四面八方杀过来,儿郎们还没有防备就被杀散了,属下没有弄明白有多少人。”
    尚塔赞怒道:
    “给你三千人,去挡住他们,弄清楚他们有多少人!”
    那将领羞愧地抬起头来,直起身子,道:
    “末将领命!”
    说罢拨转马头飞身而去。三千经过整日鏖战但是编制还算完整的吐蕃士兵紧随其后。那边吐蕃军营里已经满是大火了,田布白马银枪,纵横驰骋,手下没有三合之将。见部下忙着放火追杀溃兵,田布下令道:
    “吹号。收拢士兵。”
    不多时将士们就集合起来,田布道:
    “休要忙着追杀,随我去关下厮杀。”
    当下命令将士们换马。田布率领的乃是朔方、夏绥两镇的精锐骑兵,胯下又都是山丹军马场出产的上好军马,人马结合得极好,刚刚又趁着敌军大营空虚,多方杀入,打了吐蕃军一个措手不及,本身损失不大。田布对士兵的情况很是满意,趁着换马的间歇,田布简短动员道:
    “杀伤这些散兵游勇没有大用,若不趁敌军不知我军虚实给他们点厉害尝尝,把他们打蒙,那么他们反过来就会以多欺少,那时就是我军不利了。各位可敢随我去找尚塔赞,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他带来的都是两镇老兵,见血就兴奋的主,见主将胆子这么大,战意更是翻上来十倍不止,都叫嚷道:
    “如何不敢?”
    当下田布一马当先杀了出去。迎头正赶上了刚刚被他从营盘里赶出去的手下败将,接着田布银枪一举,身后的士兵立刻吹起号来,一千铁骑迅速布成了锥形,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那吐蕃将高高擎起狼牙棒,恶狠狠朝田布砸去,却在二马错蹬之际,被田布一枪刺穿,挑落马下。
    “破敌!”
    田布大喝一声,已经杀入了吐蕃军中,吐蕃军主将被杀,早已慌乱,哪里经得住这么一帮豺狼虎豹?见田布杀来,都纷纷往两边躲,田布却杀得性起,直管往人多处杀,把这三千人杀得散散的。田布早已看见尚塔藏的帅旗在玉门关下,而玉门关上唐军的战旗还在,暗自叫了一声“万幸”后,便银枪一指,直往吐蕃中军杀去。慌得尚塔藏急忙下令还未上关的兵马迅速调头阻挡唐军。
    关上,在张议潮发现吐蕃大营起火之后,唐军士气都是为之一振,吐蕃军却是心存犹疑,转瞬之间,战斗的主动权已经易手,被唐军奋力赶了下去,接着史敬奉和李继言分头行动,逐段收复被吐蕃人占据的关墙。等到尚塔藏反应过来,关墙已经被唐军逐段收复了一大半。
    此时尚塔藏已经发现杀来的唐军似乎兵马不多,副将请示道:
    “大将军,不如分兵围歼这股唐军,同时乘势攻关?”
    尚塔藏却面色凝重的道:
    “不可这股援军只有千人,如何敢杀入我数万大军之中?这必定是强援在侧,下令登关的将士退下关来,结阵准备迎战。另外派人去金关传令,让他们小心守关,休要让唐军抄了我军后路。”
    副将道:
    “那面前这股唐军怎么办?”
    尚塔藏道:
    “此乃百战精锐,非我军这帮疲惫之师可以抵挡,传令下去,调左翼五部兵马围攻,务必全歼他们。另外,弓箭手准备!”
    田布忽然发现自己面前的敌军厚实了许多,急忙传令道:
    “不可恋战,随我杀!”
    说罢用枪扫出一块空地来,直往吐蕃军人少的地方杀。他带的骑兵都是轻骑兵,机动灵活,又是老兵,阵型保持地极好,吐蕃兵却是连年征战的疲兵,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尚塔藏本来准备围歼这股唐军,却反而被田布率军将阵势冲乱了。
    葫芦河谷内的某处,沙吒利站在一个山头上望着战场。身边的头领问他道:
    “吐蕃军人多势众,我们要不要避其锋芒,我们部族的人太少了。”
    沙吒利道:
    “汉人常说,姑欲取之,必先与之。我们想回迁河西,光凭我们现在的战功,还不足以打动唐国皇帝。李光颜命我们救玉门关,如果姓田的那支兵马有了什么不妥,他必定会追究我们,我们是第一路先锋啊。而且如果我们沙陀战力太强又人数众多,就算是回到阴山,唐人也是不会放过我们的,你以为他们把赤心那个小毛孩养在长安是干什么的?吐蕃是我们的仇人,为了我们的部族,就让我们拿起刀枪,去用仇人的血为子孙赢得草场吧!”
    又指着一处道:
    “瞧见了没有,那里是吐蕃人防守薄弱的地方,只要我们从那里杀进去,他们的阵型必然会乱上加乱。那里未尝不是我们的生门。”
    “破敌!”
    田布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杀掉的第几个吐蕃将领了,自己的亲兵也不再收割首级,而是紧随在田布左右,往前冲杀,他们都知道,骑兵如果停下来就是任人宰割的牛羊。可是无论他们如何冲杀,都只觉得空间越来越小。
    “大将军,困住他们了!”
    副将指着田布兴奋地喊道,尚塔藏却有些担心,一种不好的预感在他心头升起。果然,大声的喧哗在侧后方响起来了,在葫芦河谷一个出口处,尚塔藏看到了一面红色的战旗,还有一面绣有狼黑色乌鸦的战旗。
    甘州将领怒道:
    “那是沙陀奴!”
    沙陀劲勇,惯于以少击多,吐蕃军哪里抵挡得住,尚塔藏只得下令刚从关上撤下来的军队赶去增援。
    “千万不能让他们合到一处!”
    沙陀兵人数并不多,可是目标却很明确,和田布一样,直取吐蕃中军,尚塔藏调兵遣将,总算暂时压制住了沙陀的攻势,稳住了阵型。尚塔藏刚松了一口气,一骑快马驰来道:
    “大将军,葫芦河那边发现大股唐军!”
    正说着,一股唐军从另一侧杀进了吐蕃军阵中,甘州将指着刚杀来的这股唐军道:
    “大将军,那是李光颜的旗号!”
    这支兵马领军的正是宋朝,宋朝策动前下令道:
    “命令后军只留五百人惑敌即可,其他人马从下游过葫芦河,发动攻击!”
    连续有三支,四支唐军发动了攻击,对吐蕃人心理上的打击是致命的,关上的唐军已经收复了关墙,望着战场的形势,史敬奉道:
    “只要再有一支人马,不消多,只要一千人,杀入战场,尚塔藏必定完蛋,可惜,关上连一千人都凑不出了!”
    正说着,远远的,伊吾路边的大漠里起了风尘,那是谁呢?
    “史将军,我沙无痕来了!”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六章 庙号(一)
     更新时间:2009…5…5 14:09:32 本章字数:2056
    兴治五年四月,为解玉门关之围,唐将宋朝、田布、沙咤利率领六千余精锐突袭正在围攻玉门关的尚塔赞,唐军以少击多,多路突进,与欲增援甘州的尚塔赞部展开激战,战至下午,吐蕃军人数众多,渐渐占据上风,突然风云突变,沙尘漫天而来,漠北大盗沙无痕率领千余骑兵冒着风沙突至,宋朝田布又于葫芦河对岸布置五百疑兵,尚塔赞不辨真假,以为唐军大至,率众落荒而逃,退往金关,玉门关之围遂解。
    五月初,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李光颜大军终于在张掖全歼甘州吐蕃,率领主力赶至玉门关,收复瓜州。尚塔赞率部退回伊州,至此,河西会战结束,唐军收复河西。李光颜宣布了皇帝的诏书,晋升史敬奉为冠军游击大将军,玉门军兼豆卢军兵马使,史敬奉请以李继言为玉门军兵马使,自领豆卢军兵马使。沙无痕、张氏父子以及李、索等沙州有功士绅皆获得封赏。宋朝、田布、沙咤利皆策勋数转,留待兵部议功。李诵下诏选拔沙州、瓜州良家子百名赴长安入学,张义谭兄弟皆在其列,入武学。
    沙陀在玉门关之战中伤亡巨大,李光颜本是突厥出身,心悯之,上书为沙陀请归甘州故里。李诵道:
    “朕听闻沙陀居于甘州不过是广德后的事情,若是要迁回故里,莫不是要迁回金山大漠中吗?”
    虽然如此,还是分沙陀为两部,一部居于乌徳犍山,以沙咤利为都督,一部仍居于阴山,以朱邪赤心为都督。
    六月,围城半年余之后,郝玼乘着雨季来临,在湟水上游筑坝蓄水,准备水灌鄯州。 不料却被出石堡城的吐蕃援军所乘,偷袭得手,唐军本以为大势已定,疏于防范,损失惨重,故左武卫大将军李文通中箭战死,大将野诗良辅重伤,郝玼不得已率部后撤,遗失军资无算,廓州也被吐蕃人夺回。所幸起初郝玼、李文通两部俱稳打稳扎,筑下了连绵堡垒,唐军才得以喘息。鄯州本是陇右节度使驻地,郝玼本待攻克鄯州后再开府建牙,此番大败,郝玼自觉颜面全无,上书请罪。
    朝中清贵闻郝玼欲以水灌城反遭失败,以为有伤天和,纷纷上书弹劾郝玼,建议以李愬代之,顺带连行台大元帅太子李纯也颇受非议。李诵以为不宜以一战之故擅杀大将,坚持己见,只是免了郝玼副元帅,让他戴罪立功。郝玼于湟水下游筑行鄯州,以显示自己收复鄯州的决心。又上书认为两军各有统帅,不能统一指挥是失败之因,建议将左右两路大军统归一人统领。朝议以为不可,李诵却下诏罢左右两路,将王茂元、李祐、白祖望等部都划给郝玼指挥,又下令仇良辅、杜敢率本部前往鄯州增援。令李光颜分兵出黑河河谷,从侧翼牵制吐蕃军。李光颜于是下令崔承度领军出谷。
    郝玼连得五路强援,唐军声势重又恢复,休整二月之后,于兴治五年九月率大军再至鄯州。先是于祁连山下大破吐蕃大军,乘势再围鄯州。明年四月,唐军挖地道,以火药置城墙下,炸毁城墙,攻破鄯州。吐蕃论短立藏以下战死者数万。六月,郝玼尽复陇右,攻石堡城不克,收兵返回,正式开府建衙。
    七月,辅国大将军、左龙武统军范希朝病死。噩耗传回长安,李诵伤心痛哭道:
    “朕本想克复安西北庭后与军把盏共饮,不料天不假年,令人情何以堪?”
    赠范希朝太子太师,谥忠武,后又改为宣武。
    冬十一月,故相,守太保、提举京师大学堂杜佑逝,享年八十岁。杜佑于睡梦中无疾而终,前一天曾感叹道:
    “贾公(贾耽)若地下有知,必羡慕我活到今日了。小说整理发布于ωωω.ㄧб  k.cn”
    范希朝病逝的时候,李诵还不顾天气炎热,亲临范府吊丧。等到杜佑也去了,李诵就有些闷在宫里了。刚回京的太子奉命去替李诵吊丧。裴度来到紫宸殿奏事,见李诵不乐,知道李诵是为杜佑逝世而难过,便劝慰道:
    “杜太保一生功德圆满,立德、立言、立功,且三子十孙,皆是才俊,陛下理应为他高兴才是。”
    殿内的炭火生的很高,李诵的心却如外面的雪地一样,冷冷地叹息道:
    “朕继位之初,受迫于内臣,此老和范大将军于朕有护持之功。朕铲除奸宦之后,范大将军为朕镇守朔方,杜相公为朕谋划内政,当年的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朕如何能释怀?朕这两天甚至在想,此二老先后离朕而去,莫非朕大行之期也不远了么?”
    慌得裴度慌忙跪下道:
    “陛下正值英年,奈何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来?臣言语不慎,请陛下治罪。”
    见裴度如此惶恐,李诵反而笑了,道:
    “裴爱卿熟读经史,可知道世上可有不死的帝王?(裴度哪里敢说?)杜相公的谥号拟好了吗?”
    裴度道:
    “正在拟。”
    李诵笑道:
    “到头那一日,难逃那一天。所谓长生不老那都是虚无,生老病死才是人生实况,朕虽然是帝王,也难免有那一天。裴爱卿,若是真到了那一天,你认为他们会给朕加个什么庙号呢?”
    裴度见实在躲不过去了,想了一会,道:
    “陛下神文圣武,力挽狂澜于即倒,中兴大唐,开一代盛世,臣以为勉强可以用‘宣’。”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六章 庙号(二)
     更新时间:2009…5…5 14:09:54 本章字数:2122
    裴度的意思是宣宗这个庙号勉强能配得上李诵,却在内心激荡之下说成了李诵勉强能配得上宣宗这个庙号。李诵倒是也能够理解裴度这个时候的心情,并不以为忤,反而宽厚地笑道:
    “宣宗?这个庙号对朕的评价确实高了。”
    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错了话。他也知道李诵是个宽和的人,不会因言罪人,不过自己心里却很是沮丧、惶恐,还带有一些其他的感情在里面。嘴里不住地说道:
    “臣失言,臣失言,请陛下治罪?”
    李诵当然不会治他的罪。李诵反而很深沉地说道:
    “历朝历代,总是免不了高祖创业,太宗振兴,高宗守成,中宗昏庸,宣宗中兴,而后某宗游戏,某宗昏聩,某宗亡国。宣宗听起来是个英主,但是朕不想做最后的强音。朕所做的一切,看起来不得了,功业非凡,但是这不过是朕在顺应天意,顺应民心,顺应大势罢了。朕百年以后,还是叫顺宗吧。”
    “顺宗”是这个身体本来的主人的庙号,既然我借用你的身体建立了功业,成就了我的价值,那就让我为你的这个庙号翻案,让你接受后人的膜拜,以慰藉你一生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心吧。李诵是这么打算的,可臣下哪里想得到里面有这么多复杂的关系?裴度闻言一愣,道:
    “陛下不可!陛下之言虽然含有治国深意,却非常人所能理解。况且陛下功业上追三皇五帝,中承高祖太宗玄宗,下启大唐万世基业。臣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