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武几的散文随笔文集-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国家,是不会按照本人意愿而为的。所以,李大伟,在人生的悲剧性的意义上,也就成为了一个黑暗中的舞者。

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

  “Kesey believed that these patients were not insane; but that society had pushed them out because they did not fit the conventional ideas of how people were supposed to act and beh*e。”——Wikipedia

  Milo&;#353; Forman :“我们创造机构帮助我们生活,甚至拿钱给他们,使他们拥有我们、控制我们!”

  
  
  故事改编自Ken Kesey的同名小说《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是《时代》杂志所评选的从1923年到2005年的百佳英文小说之一。Ken Kesey曾经在the Menlo Park Veterans' Hospital上夜班,小说的灵感就来自于那里。他常常和那里的病人交谈并相信那些病人是正常的,只是因为不能为社会所接受而不容于社会。

  尽管对于这部电影的拍摄表示支持并为小说被拍摄为电影感到高兴,但Ken Kesey却对于电影背离原著的事实表示憎恶。那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导演Milo&;#353; Forman为故事添加了新的寓意并将它演变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很多有名的电影,其实都是这样。导演并不会拘泥于原著的文字原意,而是通过电影表达元素所形成的语言来叙述这样一个可以有着不一样的内涵的故事所应当有的内涵。

  导演Milo&;#353; Forman本人有着特殊的身世,他生于捷克,六十年代末“布拉格之春”事件时,正在法国巴黎就第一部美国电影的相关事宜商谈,却被制片厂开除,被国家宣布为非法出境,后移居美国。从这样一个导演那里,我们将看到的,是他对于专制权力的厌恶。

  故事所表达的,也正是导演自己对于专制权力的厌恶。故事讲述的是关于自由的反面的故事,论证的是选择留在专制权力管制下的环境的错误与选择逃离的正确。

  小说中的疯人院在电影中被给予了新的寓意。

  Nurse Ratched在电影中有这样一句话: “If Mr。 McMurphy doesn't want to take his medication orally; I'm sure we can arrange that he can h*e it some other way。 But I don't think that he would like it。如果麦克默菲先生不想吃他的药,我确信我们能以其他方式让他吃下去。但我想他不会喜欢那种方式的。”话语所表明的,不过是疯人院对于病人那压制性的权力控制。

  疯人院中所雇佣的随时可以采取暴力措施应对紧急情况的保安、铁门、铁窗、镣铐、一些针对不服从的病人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都说明这是一个强制监管之地。

  那是一个打着公益的旗号为恶的组织机构,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异类,就需要在那里接受他们所自以为是的治疗。那也是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人们所能去向的一个角落。社会不接受他们,还将他们定义为病人,并令他们从内心接受这一点。

  对于Jack Nicholson主演的Patrick McMurphy来说,内心的自由愿望与现实的不自由形成对立。或者,离开,去往加拿大?或者,回到监狱?或者,继续留在疯人院?Patrick McMurphy的选择是:离开。

  在离开之前,他在观察、在思考、在嘲弄这荒唐的一切。

  在这样一个地方,有很多人居然是自愿来到的。这是不是让人很疑惑?那些秩序、意志、管制,难道不足够让人痛恨?但是,的确符合事实的是,他们自以为是有病的,他们自以为需要在这里接受自以为有益于自己的治疗。

  对于Patrick McMurphy来说,如果他不能接受呆在疯人院的事实,他就要去监狱,那是更为不能接受的选择。对于那些自愿来到疯人院的病人来说,如果他们不能接受呆在疯人院的事实,他们就要去到社会忍受人们的排斥、歧视和亲人的责罚,那也是他们更不能接受的。

  Patrick McMurphy试图告诉他在疯人院的朋友们的是:他们自己应该学会接受他们自己,他们自己应该知道生命的本来意义。通过Chief Bromden这样一个人物最终的选择,导演要告诉观众的是:只要他们醒悟过来,他们就会知道,疯人院其实比社会更加令人不能接受。他们将要作出选择:逃离疯人院。

  Nurse Mildred Ratched是个恶人吗?不是的,但她却一直在为恶。她有他的思想观念。她以她的思想观念来强制他人,使得他人背弃自身的自由意志与选择自由生活的勇气。

  杀死Patrick McMurphy的Chief Bromden是坏人吗?不是的。被弄成白痴的Patrick McMurphy,注定只能永远的留在了疯人院,因为他已经变成了真正的疯子。即便将他弄出疯人院,Patrick McMurphy的生命也已经没有了任何的价值。对于Patrick McMurphy自己来说,不自由,毋宁死!失去了自由,也就失去了生命的价值,也就等于失去了生命。

  “You all crazies?” 

  疯人院的疯人被问到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正因为他们是自愿来到这里的,所以,也正是他们自己,将自己囚禁。

  自由,首先应该属于内心。

被世人遗忘的西班牙王子
被世人遗忘的西班牙王子

  
  很久很久以前,西班牙的堂。胡安。曼努埃王子(1277—1347年)写下了一个故事:有个自吹从不听信任何谎言的国王,却受骗而*着身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坦然走过……   

  几百年以前,西班牙大作家塞万提斯运用这个故事作为素材创作了一部戏剧。   

  一百多年以前,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童话。

  今天,那个西班牙王子已经被世人遗忘,塞万提斯所写的那个戏剧,也已经被世人遗忘。当初令安徒生闻名于丹麦的小说和他的诗歌、散文、戏剧,以及大部分童话,都被世人遗忘。   

  世人还记得的,只是安徒生的一部分童话,而那些童话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就是由那个西班牙王子所写的故事改写而来的《皇帝的新衣》。   

  人在生前,声名涉及到个人的利益与荣辱。人在死后,若干年里,声名还涉及到后代的声望。但若干年后,声名其实是一种虚无。   

  真正伟大的作家,都是一些早已经失去名字的作家,他们的名字早已经被世人遗忘,作品却还在流传。

  我从小读到的格林童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有趣的创作。这些创作,全部出自无名作者。人们早已经遗忘了他们的名字。

  我后来读到卡尔维诺编选的意大利童话,同样出自无名作者,同样妙不可言。

  我于是在心底默默的感谢格林兄弟,感谢卡尔维诺,是他们让这些故事流传下来,让后代读到了这些人类历史上最为珍贵的创作。

  在网络上,我常常看到一些绝妙的文字,却怎么也找不出那些文字的原始出处。许多博主转载了那些文字,许多楼主转载了那些文字,许多博主和楼主没有标明是否原创,许多博主和楼主标明为原创,却后来又被验证为抄袭。那些文字,只好归类为无名作者的创作了。   

  我很荣幸读到了那些文字,感受到它们的好处。对于是否为他人原创,我不再关心。我所关心的是,那文字好不好?我所高兴的是,那文字确实妙不可言,而我读到了它们。   

  网络作家的意义何在?

  我从那个被世人遗忘的西班牙王子那里,感觉到能让自己的文字流传下去,才是创作的意义所在。

  吃鸡蛋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必关心自己所吃的鸡蛋为哪只母鸡所生。我们的祖先,早就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历史上,许多无名的中国作者常常假托名人之名发表自己的创作,只求自己的思想和文字得以流传。

  文字从公开发表的那一天起,便为世人所共有。如果不好,世人终将抛弃;如果好,世人还将保留,甚至是偷偷保留。如此而已。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写作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
写作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

  
  从叔本华那里,我看到了哲学的辉煌。作为当时德国极为显赫的大家族的后裔,叔本华并不缺少物质财富。然而,在拥有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叔本华所拥有的是巨大的精神空虚。他需要哲学来为他填补那一种空虚。

  从维特根斯坦那里,我看到的是哲学的死亡。二十世纪及其后的许多大思想家不再愿意自称或被称呼为所谓的哲学家。二十世纪以来,哲学日见其衰,而从原有的所谓哲学中发展出来的分支科学日益昌盛。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理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专攻数理逻辑的数学家产生并成名于二十世纪,从原有的所谓哲学中发展出来的分支科学将本已经被文艺学和自然科学瓜分了一部分的所谓哲学瓜分殆尽。

  从叔本华、维特根斯坦等人那里,我所看到的,是一座一次性使用的桥梁。

  桥梁寓意了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的价值与地位。桥梁也寓意了他们在人类思想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桥梁是历史的陈迹。我们常常回到那些桥梁。在一些桥梁上,我看了功利的嘴脸与内心及其对于权势的趋附,不由得产生一种厌恶,虽然那并未影响桥梁的历史价值。

  抛开历史价值,那些桥梁还能剩下点什么?

  抛开历史价值,就什么也没有了。

  但许多桥梁还有着另外的价值。

  
  作为横亘于人类思想史上的两座桥梁,叔本华和维特根斯坦,他们的文字、思想无疑已经过时并随着时间的延续而被遗弃,但他们都以其巨大的人格魅力而为后世的人们不断提起。

  蕴含于他们人格魅力中的价值,才是永恒的真理所在。

  维特根斯坦对于物质财富的蔑视,为世人所共知。他一生都过着简朴的生活,那并非因为他本来就贫穷,一直都贫穷。

  1913年,将近24岁的维特根斯坦失去了父亲,也继承了一笔巨大的遗产。但次年他就通过某杂志匿名将其中的10万克朗捐助给了十几个贫困的奥地利艺术家。

  1919年8月,维特根斯坦从设在意大利的一座战俘营中获释,一回到维也纳,就将自己名下的巨额遗产全部赠给了哥哥和姐姐。

  在一个物质社会,蔑视物质财富的精神是可贵的!

  
  维特根斯坦对于写作的认真及对于形式的蔑视,是极为可贵的。在这种认真的态度与蔑视的态度中,包含了他执着于精神追求的可贵人格价值。

  尽管他不愿意被误解,但他在写作的时候并不怕遭遇误解。误解他的人很多,包括至今健在的一些知名研究者,甚至包括给他生前唯一出版的著作《逻辑哲学论》撰写长篇导言的罗素。

  福楼拜曾经说:“文学界不管发生什么;都与我无涉。我将一如既往,只为自己写作;只为自己一人写作。”福楼拜从不将写作看作为谋取社会功利的手段。作品本身就是他所谋求的功利,他所要谋求的,也只在于作品之中。

  阿斯塔菲耶夫说过:“写作需要的是全副心灵,而不是趋附时尚,不应该在文学中寻找地位,而应该从中寻找自我。”那些趋附时尚的写作者,不能认识写作的真正意义,最终将被新潮流淹没。

  从卡夫卡那里,我发现:写作是将自己关闭起来以后所打开的一扇只有自己能够进入的门。

  我发现真正伟大的作家都是一些像记日记一样写作的作家。他们从不考虑所谓的读者。

  Ralph Waldo Emerson则干脆这样说道:The landscope belongs to the man who looks at it。 

  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贪图功名是思想的死亡。”“几乎我的全部著作都是我对自己的独白,我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对于写作的认识,维特根斯坦与许多伟大的作家有着同样的睿智。在他们看来:文字的表达只是为接近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为接近读者的理解。能理解的人们自然能理解它们。

  没有视觉的盲人,甚至不能想象色彩,不能想象女人的美丽,能通过触觉来感知、想象果实的形状,却不能想象所有植物的全貌。盲人面对视觉艺术的处境,正如许多人面对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和思想文字的处境。

  历史上,许多政治家都是说一套作一套的,所以我们不能根据政治家所说的话和他们的书面文字来分析一个政治家的真实内心思想和真实作为。虚伪的政治家的写作,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他们的话语根本不可信赖。  

  有意义的写作只能存在于真诚的思想家和作家那里,只能存在于那些为表达真实内心思想而写作的文字之中。表达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有人通过小说、戏剧等间接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有人直接表达。   

  叔本华和维特根斯坦一样,完全只为表达自身真实的内心思想而写作。叔本华在他的时代,只能为极少数人真正理解。维特根斯坦至今遭遇误解。   

  对于叔本华和维特根斯坦来说,对于真实内心思想的表达,正是写作的意义所在。对于叔本华和维特根斯坦来说,人生的价值,不会是享受一些外在的东西,诸如拥有财富的多寡、物质生活的奢华、肉食、美女等等,人生的价值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思想中去寻求,人生的价值只能存在于思考本身和表达思想的文字之中。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从《红楼梦》中学学机关效能建设
从《红楼梦》中学学机关效能建设

  看到号称红学家的专家们对一本叫做《红楼梦》的书好评多多,也忍不住翻了翻。翻后却感觉上当受骗,发现《红楼梦》那本书,红学家们都说是国粹,说的天花乱坠,其实是垃圾一本,毫无意义。从文艺学的角度,本人对《红楼梦》,根本瞧不起。全书充斥女性文笔的气质,恶心透顶。估计此书为老曹所著,但其妻日夜偷偷为其进行自以为是的修改润色。在这个的时候,就大量的增加蠢话并删除掉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幸好,删除的工作,在吞吃掉整个《红楼梦》骨架和血肉的时候,也还是有所疏忽的,所以就留下了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

  其中就有这么三句,显然老曹的老婆是写不出来的,当是老曹本人所写。

  第一句:——“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

  王熙凤接手宁国府管家之职的时候,就细思了宁国府风俗。

  从某种很现实的层面看来,今日中国很多政府机关,还真有点宁国府风俗。

  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何谓人口混杂?各色人等,充斥机关。何等样人?诸如视民如屁对*耍流氓的林畜生;诸如嫖玩*的四川宜宾县国税局白花分局长卢玉敏、临海市气象局原副局长池全胜和几位习贵州水干部;诸如玩弄了107个女人的原湖北天门";五毒书记";张二江;诸如,“一箭双雕”母女俩、笔记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