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做许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仙边吃边喝,边看向二人。只见他们头上“名望”二字闪烁,引来道道气运。“名望也是气运啊!咦?那是什么?”
  “名望”引来的不仅仅是白色的气运,在白色下还有着灰暗。
  那是什么?浊气吗?官场是个大染缸,入了便干净不了,是这个意思吗?还是说为官者须有浩然正气,否则必为这浊气所污,成为一浊官。
  突然守在外面的仆人在管事边耳语,管事又去告知正滔滔不绝发感慨的二位大人。二人立即不再言语,匆匆下台,往门外而去。
  又出什么事了?来了什么大人物吗?
  众人不解。却看到一个身着常服的人,带着三五个从人家丁从正门进来。
  还没去迎,这人就进来了。二位官员立即恭身行礼。“下官拜见丞相大人。”
  ------------(感谢“李栋(远古)”
  的慷慨打赏,感谢“小小白菜头”你的更新票,小吃吃下了。更新又掉收藏啊!)


第172章、试探
  (又是裸奔的月份,求收藏啊!)-------------------------------------------------------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大明丞相李善长李大人。
  李善长善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朱元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从克集庆(今江苏南京)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其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七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他娴于辞令,明习故事;处理政务;裁决如流,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1367)论功被封为宣国公。吴改官制,尚左,故李善长由右相国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曾与刘基等裁定律令。作为“大总管”李善长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他在朱元璋最势微的时候投奔而来,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成为前线将士风扫残云的“发动机”他是朱元璋登基典礼的“总导演”是朱元璋大封功成时的“首席公卿”是朱元璋的亲家翁。朱元璋曾特赐他一方铁制的凭券,上面明写着可以免除他两次死刑、免除他儿子一次死刑的承诺。
  这李善长在大明的威望无人能极,一身极贵紫气,就是那傲慢的状元郎,元史书写者郭考也在他面前压弯了腰。
  李善长笑道:“不用多礼,现在没有什么大人,我听说这里有文会,特来观瞻。你二人不用管我,去做你们的事吧!”
  许仙仔细看他,这李善长长相倒是不孰,—身极贵紫气更是不用说,但是同样的,他身上也笼罩着浊气,远比其他人更多的浊气。
  他的—身浊气,竟然比许仙还要多。再看他既没有浩然正气,也无转化之能
  看到这,许仙有了更多的明悟。
  李善长说是只是旁观,不要管他,但是只要是在吃官家这口饭,有几人是真的可以不管一国相国?至少他们是做不到。
  二位官员哪儿还敢废话,立即便宣布诗会的开始。什么滔滔不绝的学识表现,—下子全都没了。
  只听他们说道:“这文人聚会,岂能没有诗词。今rì大家便以诗词显才,急切之间难有佳作,不如先出题目,也好让大家先做准备。”
  听到要出题目,一应士子同时一凛,皆直起了身子。
  应天府学教授扫视众人一眼,然后淡淡道:“今rì这一园的果木花开,你等便以花果为题,以一个时辰为限。”
  立刻,便有两个下人抬出一个偌大沙漏,放于台旁显眼处。
  题目已经出来了,一众书生再没有心思吃饭,都皱眉苦思,希望能够搜刮肠道,以求得好句子来。
  许仙却不管这些依旧酒来即干,直吃得口滑。
  考较学问了,夏侯剑自然不会再乱跑,回来许仙身边,说:“许公子,你怎么还吃,不担心?”
  许仙笑着说:“不用担心,不用担心。”
  不要看许仙在不断地吃,其实他也是在想。想后世哪一首诗,既合今rì题意,又可以试探这浊气—番。
  夏侯剑“哦”了—声,也不再问了。在他想来,许仙是有大才学的,光是许仙写的字,他便自问写不出这么漂亮的字来。
  许仙是不知道夏侯剑所想,如果知道非吐他—脸花露水不可。你—个拿剑的,和—个拿笔的比字漂亮,不吐他吐谁?
  不说原许仙字就不差,单单是字道,这字就差不了。唯—让许仙不满意的是,他们为什么不考八股文,做为明朝开创的东西自然比诗词更易试探。唉!可惜了!准备这么多的文章,还要重新想过。
  只这会儿功夫,下人们便将酒席收了下去,在每人面前摆上新案,上置文房四宝。笔是兔毫好笔,墨是上品松烟墨,砚台是歙砚,也是上好的佳品,但质地略逊于端砚。纸同样是上好的夹江宣纸。
  单这些便颇费银子。据许仙所知,原许仙习字时,也曾求过好砚,但是最好的端砚,价格昂贵,是收藏家的珍品,哪是他一个穷书生可以染指的。就是歙砚,由于宋代豪蔡襄、苏轼的赞誉,也只能观价而退。
  一时间,再没有说话,只墨锭在砚台里摩擦的声音。有无数支笔落到上好的夹江宣纸上,或快或慢,或沉重或轻灵。
  有沉香在花厅里氤氲冉冉,空气中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
  这古代粮食酒,看着度数不高,但是喝多了,同样上头。
  实在是喝太多酒,不少人只觉得脑袋发涨,眼皮也有些沉重,只想找个地方美美地睡上一觉。其实,在古代社会,多是低度酒,有几人喝得上这好酒。
  也就是沈万三,唯恐在文人书生面前失了面子,不仅文房四宝不俗,就是这酒也是窖藏上好的剑南烧chūn,入口醇厚,后劲悠长,不觉多喝了几口,却是醉人。
  在这种情况下醉倒在,绝对是一件极丢脸的事,多少人只能强提起精神,有一口无一口地喝着邛莱花茶提神。
  反倒是许仙,体质的变化,在这方面赚了不少便宜。虽然也有醉意,却不至于像其他人—样,醉得笔都有些拿不稳了。
  众人的表现,李善长尽皆看在眼中。醉的厉害的,他不免皱眉。看到许仙大气磅礴,倒是一惊。
  许仙垂目,笔走游龙,是文;夏侯剑身边吃酒,豪气干云,是武。
  李善长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本就极擅与武将打交道,这方看到许仙的文武相合景象,不觉有些痴了,仿佛又回到他们当年戮力杀贼的景象。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一炉沉香燃尽。
  再看厅堂正中的沙漏已经泻到尽头。
  郭考看时间已经差不多,看了看应天府学教授,教授又看向李善长。
  李善长点了点头,虽然他自说是观众,不参与,却没人信,包括他自己。如果说这两人真的当他做观众,不请示领导,那才是官场傻缺。见他点了头,这才有云板声清脆响起。
  府学教授微笑着站起来道:“时辰已到,请各位士子交卷吧。”
  --------------(感谢“断肠草12”588起点币打赏,没有存稿了,存稿发完)


第173章、找茬
  闻言,众人纷纷放下毛笔,捧着稿纸走上前恭敬地放在丞相大人、郭考和府学教授面前的桌上。
  李善长说是看客,这其实又参与了进来。
  三人接拿起稿子,飞快地看起来,遇到不好的,就随手放到一边,碰到好的诗句,都面露笑容,夸赞两声。
  受到夸奖的士子都是一脸得色,而卷子被扔到一边的书生们也不颓废,反正晚上还有两场比试。诗词一事,讲究的是灵感,没准到时候自己灵机一动,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句呢!
  写诗做词并不复杂,只要读过几年书,知道平仄格律,任何人都能轻易凑出两句来。
  所以,所有的人都是轻松地交流起心得。
  一应众多士子,只有许仙还没有写好。不是抄不得,实在是抄的太多。为了试探浊气是不是有反应,许仙自然是各种各样的都有抄。什么励志的、咏情的、写景的有的是抄了才记起是明以前人的文章,有的是实在是拿不准是什么时期的这些自然是要撕毁的。
  不大会儿功夫,这一应士子的卷子都交上来,府学教授笑着站起来:“诗作好不好,我说了可不算,还得请丞相大人以及我们的状元郎来评判。各位若无事,可在此饮酒作乐,或者游赏风月,说不得便有灵思泉涌,为下一场做出准备。”
  正在这个时候,李善长的儿子站起身来,长身一揖:“府学大人,饮酒作乐或者去游赏风景又有何趣味,晚辈们不如都在这里等评定诗作等级之后,再来一个品酒论诗。”
  “是啊,正该如何。”
  众生都是一阵叫好。
  怎么说都是自己顶头上司的儿子,他—开口,这郭考二人反倒是不好办了,只得拿眼去瞧李善长,等他来拿副主意。
  李善长眼睛—扫,便看到不少士子已是酒饮饱了,再喝下去,可就要出洋相了。既然这鹿鸣宴搞成了文风,让他们再呆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反倒是因为自己的文章不中,发了酒疯,于内外都不好看,还不如出去走走,醒醒这一身的酒气。
  想到这,李善长说:“士子们还是出去的好,这初审稿子花费时间不短,也不是每—份都会评说。白白耽误了时rì,却是不美。”
  这李善长是对郭考二人说的,也是对众士子的解释。他都这样说了,自然无有不允。
  “汉文,你的诗稿还没有交呢?咦?怎么撕了—地的碎纸头?”
  一声惊呼,带着喜色自许功名口中传出。
  李善长刚刚发言完毕,这声惊呼立即引来众人的目光。三位大人一看,是许仙,立即这心中是百味难陈,莫名的伤感。
  鹿鸣宴,还是朝庭主动举办的鹿鸣宴,是皇帝努力恢复汉家传承的主动行为。这样的宴会,哪怕是露个脸儿,也足以自豪了。但是当得知许仙也参加,还不能为难他时,立时都躲了,避了。
  实在是许仙前—段扫荡南京城,扫得实在是太干净了。除了郭考这样闭门修史的,以及府学教授这样的老学究,几乎是一网打尽。
  这且不说,还不能还手,这有多憋屈?真真是没了读书人的体统,失了官家的威严。
  这绝对不是大人们的尿性。
  但是要说报复回去,大明朝任何—个帝王都可以,就是朱棣统治期都可以办到。唯独这老朱,他是真的会杀人。剥皮填草
  仅仅为这事丢了自家的性命,就是丢了官、位也是不愿意的。
  没奈何,招惹不起,那就躲吧!
  这便是为什么这鹿鸣宴上只出现了郭考这状元,以及府学李大人,两人的原因。
  正是知道了官府出面的人员过少,怕压不住场子,失了体面,李善长才匆匆赶来。
  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让众多大人物避之唯恐不及的许仙,竟然还有人主动招惹。
  许仙撕文稿,他们这些大人没看到吗?就是没看到,这不断送上新纸,他们也知道了。
  但是没有人管。对许仙,哪怕他是一个字不写,他们都没有意见,只要是不出什么妖娥子。
  可是偏偏,偏偏就有这不长眼的他们的脸色灰暗下来。—时注意着台上的大人,看到大人们脸色变化,许功名立即得意了,心说:许汉文啊!许汉文,这下你可是惹恼了大人们,仕途无光喽。
  心中这样想着,嘴上自然是忍不住得意。“汉文啊!虽说你书读的不多,但是总归是读过两年书。诗写的好与不好,总比什么都不交的要强吧!”
  似乎是在为许仙着想。
  只见他捡起许仙撕破,丢掉的纸稿,打开,有几句读几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chūn风。”
  “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读了几个,放下。许功名说:“咦?汉文哪!你这诗写的不错呀!”
  众人一静,然后有人小声说:“什么不错,都是先人的唐诗。”
  “什么?这是唐诗?”
  许功名大吃一惊状,以度不敢思议说道,“这怎么可能呢?汉文以童生身份保举送考,怎么可能抄唐诗?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没有真才实学,哪个敢来科考?”
  听着,是在为许仙辩解,实际上却是兜了许仙的老底。既点明许仙童生的身份,更是指出这是地方官不合规矩保举的。
  他这点儿小伎俩可瞒不过李善长。只见李善长当场便对府学教授说:“李大人,你去把许士子的稿子收上来!”
  怕出事,怕出事,这还是出事了。许功名把老底—掀,这打击可大了去了。—旦追究起来,老朱都有可能浮出水面,这真是捅破天了。
  收稿子自有差人去办,府学教授一时间没明白,再说许仙把稿子撕破了,哪儿来的稿子收?
  但是当他看到李善长漆黑—片的脸色,倒吸了口凉气,心中知道闹大了,立即应下,亲自去收“稿”“什么?这人只是童生,是地方保举来的?”
  “为什么保举他?如有真才实学,为什么才是童生?”
  “真才实学?怕是颇费了不少银子吧?”
  议论声响起,嗡嗡一片,全是不好的猜测。


第174章、头名
  “胡言乱语什么?公子的文才哪儿是你们猜度的?”
  夏侯剑正吃喝的开心,这时候非常不爽地出来辩解。
  “你是何人?”
  有士子问道。
  更有士子看到夏侯剑从头吃喝到尾,一字未写。“呀!这儿还有—个什么都没写的。”
  还下更是轰动了。
  许仙怎么说,也是写了的。这—字未写的更是轰动。
  “没写怎么了?在下又不是士子。”
  夏侯剑说。
  这—下却是激起了共愤。“不是士子?那你来做什么?还不离去?”
  斗剑,夏侯剑是个中好手。斗嘴,他哪儿是士子的对手,还是全国各地最出类拔萃的士子们。
  夏侯剑差点儿忍不住拔剑砍他们,还是许仙一拉他,淡然离去。
  对于众人的嘲讽,许仙却不放在心上。
  这是封建社会,有没有才学真就那么重要?多少人,大字不识一筐,不是照样当官?反倒是这大明的士子们,才学过人,做官吗,却是一蟹不如一蟹了。
  如果许仙不是为了印证道,这科举什么的,他根本都不会参与。比起字道毫无反应,还需要死记硬背的八股文科举,还不如做—个殴打纨绔,收集气运的修道者。
  当然,除此之外,他还有不得不离开的理由:自从开始写诗,他脑中便响起了木鱼声,敲个不停,敲得他思绪混乱。
  “方才,夏侯剑客应是没有吃喝好。我这边重备了酒席。”
  出了正堂,沈万三便邀请他们。
  “你们先去,我逛一逛就去。”
  许仙正不知怎么打发夏侯剑,这一下正好。
  “那好,咱们就在那屋。”
  沈万三指了下身后。
  许仙点点头,然后循着脑中的声音,寻找这敲木鱼的混蛋。
  这个庄园很大,以走路的速度,找过去还需不少功夫。这时正堂里,府学教授却已收回许仙撕破丢弃的文稿。
  “大人,这真的是唐诗。”
  许功名提醒他道,唯恐他错认了唐诗。
  “本大人知道,本大人还没有到不识得唐诗宋词的地步。”
  府学教授冷寞无比。
  “是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