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奈三国-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普看了信后,摇头地说道:“袁术为人狡诈,此事不见得可信。”
  孙坚哈哈笑道:“袁术为人,我如何不知。可是我自报仇,又关袁术何事?难道咱们还能指望袁术帮着咱们吗?”
  周围众将都以为孙坚主意已定的时候,一位少年的将军摇头叹息道:“虽然袁绍不可能越过兖州等地,跨地前来讨伐咱们,可袁术既然给了咱们这样的一封信,那咱们暂时是无后顾之忧了,正是主公报那刘表昔日断我等归路的大好良机。可奈何现在那贼寇严白虎尚未平定,那扬州的刺史刘正礼,南阳的张绣,也全都在一旁的虎视眈眈,若是咱们冒然的无故讨伐宗室刘表,而那刘表又凭借长江天险,坚守不出,咱们一时半刻,攻之不下的情况下。恐怕这些诸侯、贼寇,都不会错过这个大好的机会,而对咱们产生不利的呀。”
  这员小将的一席话,给所有的人都泼了一盆凉水。这分析的太精确了。而且这话出自这员小将之口,也没有一个人不相信事情就会向这个方面发展。因为这员小将既是一个少年神童,也是孙坚大公子孙策的好友,周瑜,周公谨。
  周瑜,字公瑾,庐舒(今安徽舒城)人。是江东的士族地主出身,自幼与孙策交好,向不轻言,言出必中。这是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的一回事。
  孙坚听到周瑜的一席话,收回了自己火热的头脑,愤愤不平的自语道:“难道咱们就错过了这个机会,回绝了袁术不成?”
  周瑜同样摇首说道:“非也!主公要是断然拒绝袁术,以袁术的小肚鸡肠,他势必会兴兵前来讨伐咱们。虽然咱们不见得惧怕于他。可是咱们鹤蚌相争,恐为他人渔夫得利。那岂不是让主公的宿敌刘表得尝所愿。”
  孙坚闻言,更是恼怒的说道:“那是万万不能得。本将军宁可和刘表拚一个鱼死网破,也不能白白的便宜了刘表。”
  周瑜劝道:“主公息怒。事情尚有可为之处。咱们只要假意应允袁术的提议,在江边虚张声势的做出搜集船只,讨伐刘表的样子,同时与刘正礼和张绣虚以委蛇,而咱们暗地里却集中兵势,加紧剿灭严白虎,随后荡平刘正礼,再联合袁术灭了张绣,最后缓图荆州,则主公根基之地可成。有望争霸天下。”
  孙坚得到玉玺之后,自认为自己有天命的预兆,故此对于争霸天下最为热心。刚才孙坚有意听从袁术的意见,报仇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刘表上次就是为了玉玺拦截自己的,而袁绍以前也向自己追讨过玉玺。故而,这回袁术一说,孙坚也就信了。其次,疯狂的扩军,孙坚现在也有点受不了了。打下荆州,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对孙坚来说,那也是个不小的诱惑。可现在周瑜把他的顾虑全打消了,又给他画了这么好的一条道。孙坚能不高高兴兴的答应吗?
  而孙坚这么一假打真攻,周围的反应可就全都出来了。
  刘表不知道真假,只能积极的准备应战。毕竟孙坚那江东猛虎的名号在那摆着呢。
  不过,刘表手下的蒯良也不是白给的,他向刘表建言道:“主公不必忧虑。我有长江天险为凭,那孙坚跨江涉湖而来,安可用武?单需令大将黄祖领江夏之兵为前驱。主公率荆襄之兵为后援,足可无忧矣。”
  于是乎,刘表属下的黄祖,以及蒯氏兄弟的蒯越,就被刘表派到江夏前来防范了。
  而南阳的张绣自持有董卓作为靠山,也摆开了车马,准备捡便宜。倒是那扬州的刘正礼虽然新近得到了同乡的太史慈和孙邵前来辅佐,可刘繇却因为世人对太史慈的评价,叹息的说道:“我若用子义,许子将必会笑我不识用人!”于是,只是给了太史慈一个监查军情的官职。他自己也贪图能够在扬州偏安自保就足够了。
  而严白虎则在这种情况下,再也支持不住了。逃到了许贡那里。
  与此同时,孙坚这里大动兵马,袁术那里当然也不会闲着。当然了,袁术是不可能千里迢迢的去冀州讨伐袁绍的。可袁术也借着这个机会,全力的收拾自己境内的白饶。
  袁术这一发狠,白饶也吃不住劲了。被袁术手下的大将纪灵逼得走投无路。最后,白饶只得跑到了司隶,和郭太兵和一处,将打一家。和了伙了。
  可他们这一合伙。司隶得地方官就受不了了。立即就向那两个所谓的朝廷求援,可没想到,这一举动,却给了曹操一个莫大的机会。
  起点中文网 www。。c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七回 曹操的收获
     更新时间:2008…6…26 0:52:03 本章字数:4583
  由于白饶和郭太两大势力的合并,司隶地方上的官员只得在无可奈何之下,向洛阳和长安这两个朝廷求援。
  本来这些地方官员同时向两个朝廷求救的举动,只是由于洛阳和长安这两个朝廷的并立,而养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通常他们都是捡对自己有利的回应遵守的。可这一回,洛阳和长安这两方面的朝廷,却出乎意料的做出了一个一样的决定。
  洛阳方面,由于董卓和刘明得先后进行的大迁移,那真是百姓稀少,赋税稀少,就连皇甫嵩手里的那点兵马,也是黄忠和高顺挑剩下的兵痞组成的。皇甫嵩能靠着这些兵马就和郭太长期对抗了这么长的时间,那已经是充分的证明了皇甫嵩兵法高超的能力了。可皇甫嵩再厉害,他也是个人,他也不可能凭空的变出军饷,军粮,兵马来的。原先关东得各路诸侯还给他们这些朝廷大佬一些面子,支援他们一些兵粮、军饷什么的。其他地方上的豪门望族,以及他们本身的关系和势力,也能动员出来一些军资。可随着刘明和董卓之间的军备升级,各个地方诸侯的钱粮都吃紧,谁还会再管他们?而且洛阳的这个所谓的中央政权,连一个皇帝也没有,只是有一帮空喊着要振兴汉室的大臣。况且这个朝廷的本身实力更是降不住任何一路诸侯。因此这一年来,除了刘明外,再也没有诸侯给他们上贡了。可刘明早有先帝的免税圣旨,哪给多给少就全凭刘明的心意了,他们是一点的办法也没有。而就凭着刘明的那点上贡以及司隶得这点税收。刨去给各个大臣的开销外,连维持洛阳的那点兵马开销都不够,怎么可能再进行壮大呢?如今皇甫嵩连维持对抗郭太都有点吃力,白饶的这一加入。皇甫嵩更没辙了。
  最后,这些朝中的大臣一商议。这些盗匪如此猖狂,自己等人应对是无法应对了,可是置之不理也不行,这已经打倒家门口来了,这要是还没有点行动,朝廷的威仪何在?他们这些大臣还用不用混了?而且,这要是进一步的发展下去,自己的这个小朝廷,要是叫这些匪类给灭了,哪可如何是好?可是要管,他们就得想办法搬兵。但是,这些朝臣对如今的这局面,那心里也跟明镜似的,周围的这些诸侯是指不上了,一个个都是心藏异谋的家伙,恐怕也就只有那同为三公之一,又是汉室宗亲的刘明还有可能有几分的忠义。不过,他已经明确的昭告天下,平定自己的下属叛乱去了。那辽东苦寒之地,一来一回,也不可能那么的麻利。所以,刘明他们是指不上了。可除去刘明之外,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新近接掌兖州,实力大进的曹操。这曹操的名声也不错。即和他们共同反抗过十常侍,又和他们谋划并亲自执行过刺杀董卓的行动。这曹操也算是他们这一边的忠义之士了,而且曹操的兵马实力在现在虽然不弱,可也绝对算不上第一流的,别说和刘明以及董卓的兵马相比了。就是新近灭了刘虞,吞并了冀州的袁绍实力,哪也远远的在曹操之上。这要是把曹操招到司隶来。利用曹操的兵马剿灭了郭太,白饶这两大寇。然后自己等人再给曹操许以高官,架空曹操的权利,把兖州实质性的控制在手中,重新掌控兖州,收兖州为自己等人的中央控制。这不比自己等人永远没什么实权,老是仰仗各路诸侯的拥护强多了。故此,他们就下令调曹操进入司隶平乱。
  而长安董卓那里,对于郭太和白饶这两路响马到没看在眼里。可如今难得碰上刘明远赴辽东平灭叛乱的大好机会。这要是不做点什么,还真对不起老天爷对自己的照顾。
  虽然董卓是从内心的深处惧怕刘明,更在刘明的手下吃了不知多少回的大亏了。可董卓也知道,如今这局面,就是他和刘明两强争霸了。而且他已经和刘明势成死敌,就算是肯他屈服于刘明之下,那他也落不了好去,何况他又有百万的大军,以及正统的象征皇帝在手。他无论如何也不甘心向刘明屈服的。如今刘明既然带着一部分的兵马走了,自己要是不趁着这个机会动手的话。难道还等着刘明平定了后方,缓过了手来,稳稳当当的前来攻打自己吗?
  故此,董卓根本就没心情理会那两个蟊贼草寇的事情。一心只等待刘明走得更远一些,自己再防备好了马腾之后,就找一个借口,发兵攻打刘明得并州。在打下了并州之后,如果刘明还没来得及撤回来,那自己就顺手把刘明得幽州也灭了。一举荡平了刘明得根本,把刘明连锅端。如果刘明赶回来了。那自己就想法和刘明议和,继续发展实力,慢慢的挤垮刘明的势力。就算是刘明不和自己议和,那自己也能在刘明的地盘上,和刘明打消耗战,慢慢的磨死刘明。
  董卓的心思都用在这上面了,那还会理会司隶地方官员的请求。可是,李儒认为即使此时无暇理会司隶的事情,可是司隶那也是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地方,决不能便宜了洛阳的那个小朝廷,以及其他的诸侯。而此时司隶附近的曹操的势力不算是太强,可以让曹操和那些蟊贼草寇互相的消耗一番。这样,等自己等人解决了刘明之后,那曹操也应该发展不了多少,正好让自己的军马反过头来平定了司隶,然后再接管了兖州,从此董卓天下霸图可定。
  董卓当然被李儒说动了。也就以皇上的名义给了曹操一道平定司隶贼寇的诏书。
  可是!洛阳和长安这两方面的朝廷,都明显是小瞧了曹操的志向和本领。那曹操一代枭雄又岂是好相与的?现在的这些诸侯里面,除了刘明,以及当初的刘虞之外,就属曹操治理下的兖州最富裕了,囤积的钱粮最多了。
  那曹操原本就非常佩服刘明的战略眼光,一直在效仿刘明的各项政策。当初曹操为了组建虎豹骑,而与刘明交易马匹的时候,曹操就一直在思索,刘明的幽州为什么要这么多的奴隶?为什么要这么多的铁矿?而不是要现钱呢?
  不久之后,曹操就想明白了。认识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全盘领会了刘明的精神。所以曹操在连续不断的打击于毒的时候,并没有大开杀戒。而是把所有捕获的黄巾士兵,除了挑精壮的充实自己的部队之外,剩下的全部把他们安排在了一起进行屯田。不过,曹操比刘明做得更绝的是,这些屯田的俘虏是终身制的。全都编籍造册,落了户籍。没有自由不说,而且还派了兵丁看守。凡是进度慢的,一律鞭打示众,凡是逃跑的。一律抓回来绑在木桩上,爆晒致死,用以警示其他的屯田户。
  曹操这样做虽然残忍,不过,曹操的经济却一下子就好转了过来。而曹操治下的百姓,既畏于曹操的刑法,又因为曹操的处事还算公平,而且曹操还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又在兵粮充裕的情况下减免了部分的农税。故此,这些百姓也认为曹操是一个难得的好官。在有一条活路的情况下,这些百姓也全都安分守己起来。使于毒一下子就在兖州失去了群众的基础。
  于毒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也不想再在曹操这里浪费兵力了,带着自己残余的二十来万的部队,逃到豫州和老朋友杨凤合伙去了。
  而曹操正在捉摸自己应该找什么样的借口扩大地盘,扩充实力的情况下,长安和洛阳就分别给曹操送来了这份诏书。曹操真是太高兴了。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的感谢上天对自己的照顾了。尤其是此时周围的各个有实力的诸侯还全都忙着。没一个有闲暇的工夫顾及到自己的时候。
  曹操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了。立即就点齐了兵马十五万,以大将夏侯敦为先锋,曹仁为左军,曹洪为右军,于禁为后军。自己亲自统帅中军,浩浩荡荡的就奔司隶杀了过来。而曹操的老家兖州,曹操就交给了陈宫和程昱领着十万的大军进行防守。
  曹操这一路上,那收获可就海了去了。
  首先,曹操在熊耳山收了大将徐晃。
  那徐晃自从在并州败给了华雄,归家无门,落荒而走之后,一路逃跑下来,就来到司隶地界。这徐晃是从战场上败下来的,既没带着盘缠,自己本身除了一身的功夫之外,也没什么赚钱的技能。徐晃卖了宝剑、盔甲,一路上好不容易的来到了熊耳山,可又遇上了山贼劫道。徐晃杀了贼首之后,剩下的山贼全都苦苦的哀求活命,自陈自己等人全都是生活无奈才走到这一步的。
  徐晃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恻隐之心顿起,放过了那些残留的山贼。可那些山贼在感恩之下,全都要跟着徐晃(主要是没饭吃),而徐晃在暂时没有去处,同时自己本身也无多少的余钱情况下,迫于生活,也就在熊耳山落了草了。
  本来曹操从熊耳山过,徐晃是不愿意招惹曹操这样的大队人马的。
  可是!曹操是干什么来的?那是剿匪来的!那夏侯敦又是什么样的性情?心高气盛,刚烈无比!
  这夏侯敦一路之上,逢山灭山,遇寨拔寨!所有的蟊贼草寇,那是一个也没放过。夏侯敦早就打定了主意,今后这司隶就是自己好兄弟,好主公孟德的地盘了。自己一定要把司隶地界打扫干净,在给司隶百姓和官员一个下马威的同时,也扩充一下主公屯粮的人手。使自己的主公今后能平平稳稳的接管司隶。
  于是,夏侯敦到了熊耳山后,也没例外,照样的摆开阵势,剿灭山贼。
  徐晃在夏侯敦都打到门前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迎战夏侯敦。
  一场大战,徐晃和夏侯敦盘旋了四五十回合没分胜负。而随后夏侯敦凭借兵马的优势,围困山寨的时候,那徐晃也借助山势,巧妙周旋,一时间,夏侯敦竟然拿徐晃没辙。
  耽搁之下,曹操的中军也赶了上来。曹操问明事由之后,对徐晃的才干颇为爱惜,动了惜才的念头。感叹地说道:“此徐晃,真乃良将也!某不忍以力并之,欲以计招之。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可巧。曹操的军中从事满宠在游学的时候曾和徐晃有过一面之源,当下,满宠就向曹操进言道:“主公休虑。某向与徐晃有一面之交。今我愿为使者,以言说之,管教他倾心来降。”
  曹操对满宠的为人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知道这满宠为人严谨,向不轻言。他既然这么说。肯定就有一定的把握。故此,曹操欣然的同意了。
  满宠身为使者,到了徐晃的山寨。见了徐晃之后,拱手施礼道:“故人别来无恙乎!”
  徐晃仔细这么一看,还真对满宠有些印象,惊讶的问道:“你莫非是山阳的满伯宁?你怎么会到这来了?”
  满宠微笑道:“某现为曹将军从事,因曹将军爱惜公明的大才,某又凑巧闻的故人大名,故此讨令前来说之。”
  徐晃落草为寇,那也是出于无奈,此时听说曹操非常的看重自己,那也是十分的心动。可是自己从没与曹操谋面,多少还有些疑虑,故此迟疑的问道:“曹公也看中某之才?”
  满宠一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