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客氏对他说了这样几句话:
    “移宫时,对外传递消息,说李选侍挟持太子的,是王安,东林党来抢人,把太子拉走的,是王安;和东林党串通,逼李选侍迁出乾清宫的,还是王安。此人非杀不可!”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表情十分严肃,态度十分认真。
    女人比男人更凶残,信乎。
    '1480'
    魏忠贤听从了老婆的指示,他决定杀掉王安。
    这事很难办,皇帝大人比魏忠贤厚道,他固然不用王安,却绝不会下旨杀他。
    但在魏忠贤那里,就不难办了。因为接替王安,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是他的心腹王体乾,而他自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大权在握,想怎么折腾都行,反正皇帝大人每天都做木匠,也不大管。
    很快,王安就在做苦工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夜里突然就死掉了,后来报了个自然死亡,也就结了。
    至此,魏忠贤通过不懈的无耻和卑劣,终于掌握了东厂的控制权,成为了最大的特务。皇帝的往来公文,都要经过他的审阅,才能通过,最少也是一言八鼎了。
    然而,每次有公文送到时,他都不看,因为他不识字。
    在文盲这一点上,魏忠贤是认账且诚实的,但他并没有因此耽误国家大事,总是把公文带回家,给他的狗头军师们研究,有用的用,没用的擦屁股垫桌脚,做到物尽其用。
    入宫三十多年后,魏忠贤终于走到了人生的高峰。
    但还不是顶峰。
    战胜了魏朝,除掉了王安,搞定了皇帝,但这还不够,要想成为这个国家的真正统治者,必须面对下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敌人——东林党。
    于是,在成为东厂提督太监后不久,魏忠贤经过仔细思考、精心准备,对东林党发动攻击。
    具体行动包括,派人联系东林党的要人,包括刘一璟、周嘉谟、杨涟等人,表示自己刚上来,许多事情还望多多关照,并多次附送礼物。
    此外,他还在公开场合,赞扬东林党的某些干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多次在皇帝面前进言,说东林党的赵南星是国家难得的人才,工作努力认真,值得信赖,还曾派自己的亲信上门拜访,表达敬意。
    除去遭遇车祸失忆,意外中风等不可抗力因素,魏忠贤突然变好的可能性,大致是0%,所以结论是,这些举动都是伪装。在假象的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魏忠贤想跟东林党做朋友。
    有必要再申明一次,这句话我没有写错。
    其实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一向是比较复杂的。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能凑合就凑合,能糊弄就糊弄。向上追溯,真正执着到底,绝不罢休的,估计只有山顶洞人。
    魏忠贤并不例外,他虽然不识字,却很识相。
    '1481'
    他非常清楚,东林党这帮人不但手握重权,且都是读书人,其实手握重拳并不可怕,书呆子才可怕。
    自古以来,读书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叫文人,另一种叫书生。文人是“文人相轻”,具体特点为比较无耻外加自卑。你好,他偏说坏;你行,他偏说不行;胆子还小,平时骂骂咧咧,遇上动真格的,又把头缩回去,实在是相当之扯淡。
    而书生的主要特点,是“书生意气”,表现为二杆子加一根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认死理,平时不惹事,事来了不怕死。关键时刻敢于玩命,文弱书生变身钢铁战士,不用找电话亭,不用换衣服,眨眼就行。
    当年的读书人,还算比较靠谱,所以在东林党里,这两种人都有,后者占绝大多数,形象代言人就是杨涟,咬住就不撒手,相当头疼。
    这种死脑筋,敢于乱来的人,对于见机行事、欺软怕硬的无赖魏忠贤而言,实在是天然的克星。
    所以魏忠贤死乞白赖地要巴结东林党,他实在是不想得罪这帮人。这世道,大家都不容易,混碗饭吃嘛,我又不想当皇帝,最多也就是个成功太监,你们之前跟王安合作愉快,现在我来了,不过是换个人,有啥不同的。
    对于魏忠贤的善意表示,东林党的反应是这样的:上门的礼物,全部退回去,上门拜访的,赶走。
    最不给面子的,是赵南星。
    在东林党人中,魏忠贤最喜欢赵南星,因为赵南星和他是老乡,容易上道,所以他多次拜见,还人前人后,逢人便夸赵老乡如何如何好。
    可是赵老乡非但不领情,拒不见面。有一次,还当着很多人的面,针对魏老乡的举动,说了这样一句话:宜各努力为善。
    联系前后关系,这句话的隐含意思是,各自干好各自的事就行了,别动歪心思,没事少烦我。
    魏忠贤就不明白了,王安你们都能合作,为什么不肯跟我合作呢?
    其实东林党之所以不肯和魏忠贤合作,不是因为魏忠贤是文盲,不是因为他是无赖,只是因为,他不是王安。
    没有办法,书生都是认死理的。虽然从本质和生理结构上讲,王安和魏忠贤实在没啥区别,都是太监,都是司礼监,都管公文,但东林党一向是做熟不如做生,对人不对事,像魏忠贤这种无赖出身,行为卑劣的社会垃圾,他们是极其鄙视的。
    '1482'
    应该说,这种思想是值得尊重的,值得敬佩的,却是绝对错误的。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政治的最高技巧,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妥协。
    魏忠贤愤怒了,他的愤怒是有道理的,不仅是因为东林党拒绝合作,更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被鄙视了。
    这个世上的人分很多类,魏忠贤属于江湖类,这种人从小混社会,狐朋狗友一大串,老婆可以不要,女儿可以不要,只有面子,是不能不要的。东林党的蔑视,给他那污浊不堪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他痛定思痛,幡然悔悟,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
    既然不给脸,那就撕破脸吧!
    但魏公公很快就发现,要想撕破脸,一点也不容易。
    因为他是文盲。
    解决魏朝、王安,只要手够狠,心够黑就行,但东林党不同,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至少也是个进士,擅长朝廷斗争,这恰好是魏公公的弱项。
    在朝廷里干仗,动刀动枪是不行的,一般都是骂人打笔仗,技术含量相当之高,多用典故成语,保证把你祖宗骂绝也没一脏字,对于字都不识的魏公公而言,要他干这活,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斗争,不至于被人骂死还哈哈笑,魏公公决定找几个助手,俗称走狗。
    最早加入,也最重要的两个走狗,分别是顾秉谦与魏广微。
    顾秉谦,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坏人。
    此人翰林出身,学识过人,无耻也过人,无耻到魏忠贤没找他,他就自己上门去了。
    当时他的职务是礼部尚书,都七十一了,按说干几年就该退休,但这孙子偏偏人老心不老,想更进一步,大臣又瞧不上他,索性投了太监。
    改变门庭倒也无所谓,这人最无耻的地方在于,他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为了升官,顾秉谦先生不顾自己七十高龄,带着儿子登门拜访魏忠贤,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希望认您做父亲,但又怕您觉得我年纪大,不愿意,索性让我的儿子给您做孙子吧!”
    顾秉谦,嘉靖二十九年(1550)生,魏忠贤,隆庆二年(1568)出生。顾秉谦比魏忠贤大十八岁。
    无耻,无语。
    '1483'
    魏广微,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可好可坏的人。
    魏广微的父亲,叫做魏允贞,魏允贞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叫做赵南星。
    万历年间,魏允贞曾当过侍郎。他和赵南星的关系很好,两人曾有八拜之交,用今天话说,是拜过把子的把兄弟。
    魏广微的仕途比较顺利,考中翰林,然后步步高升,天启年间,就当上了礼部侍郎。
    按说这个速度不算慢,可魏先生是个十分有上进心的人,为了实现跨越性发展,他找到了魏忠贤。
    魏公公自然求之不得,仅过两年,就给他提级别,从副部长升到部长,并让他进入内阁,当上了大学士。
    值得表扬的是,魏广微同志有了新朋友,也不忘老朋友。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去拜会父亲当年的老战友赵南星。
    但赵南星没有见他,让他滚蛋的同时,送给了他四个字:
    “见泉无子!”
    魏广微之父魏允贞,字见泉。
    这是一句相当狠毒的话,你说我爹没有儿子,那我算啥?
    魏广微十分气愤。
    气愤归气愤,他还是第二次上门,要求见赵南星。
    赵南星还是没见他。
    接下来,魏广微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又去了。
    魏先生不愧为名门之后,涵养很好,当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卖命,也就三次,魏广微不要赵大人卖命,吃顿饭聊聊天就好。
    但赵南星还是拒而不见。
    面对着紧闭的大门,魏广微怒不可遏,立誓,与赵南星势不两立。
    魏广微之所以愤怒,见不见面倒是其次,关键在于赵南星坏了规矩。
    当时的赵南星,是吏部尚书,人事部部长,魏广微却是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虽说两人都是部长,但魏广微是内阁成员,相当于副总理,按规矩,赵部长还得叫他领导。
    但魏大学士不计较,亲自登门,还三次,您都不见,实在有点太不像话。
    就这样,这个可好可坏的人,在赵南星的无私帮助下,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坏人。
    除了这两人外,魏忠贤的党羽还有很多,如冯铨、施凤来、崔呈秀、许显纯等等,后人统称为: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光这四拨人加起来,就已有三十个。
    '1484'
    这还是小儿科,魏公公的手下,还有二十孩儿、四十猴孙、五百义孙,作为一个太监,如此多子多孙,实在是有福气。
    我曾打算帮这帮太监子孙亮亮相,搞个简介,起码列个名,但看到“五百义孙”之类的字眼时,顿时失去了勇气。
    其实东林党在拉山头、搞团体等方面,也很有水平。可和魏公公比起来,那就差得多了。
    因为东林党的入伙标准较高,且渠道有限:要么是同乡(乡党),同事(同科进士),要么是座主(师生关系),除个别有特长者外(如汪文言),必须是高级知识分子(进士或翰林),还要身家清白,没有案底(贪污受贿)。
    而魏公公就开放得多了,他本来就是无赖、文盲,还兼职人贩子(卖掉女儿),要找个比他素质还低的人,那是比较难的。
    所以他收人的时候,非常注意团结。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富贵不思来由,阿猫阿狗无所谓,能干活就行,他手下这帮人也还相当知趣,纷纷用“虎”、“彪”、“狗”、“猴”自居,甭管是何禽兽,反正不是人类。
    这帮妖魔鬼怪构成很复杂,有太监、特务、六部官员、地方官、武将,涉及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百花齐放。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纯度极高的人渣。
    比如前面提到的四位仁兄,即很有代表性:
    崔呈秀,原本是一贪污犯,收了人家的钱,被检举丢了官,才投奔魏公公。
    施凤来,混迹朝廷十余年,毫无工作能力,唯一的长处是替人写碑文。
    许显纯,武进士出身,锦衣卫首领,残忍至极,喜欢刑讯逼供,并有独特习惯:杀死犯人后,将其喉骨挑出,作为凭证,或作纪念。
    但相对而言,以上三位还不够份,要论王八蛋程度,还是冯铨先生技高一筹。
    这位仁兄全靠贪污起家,并主动承担陷害杨涟、左光斗等人的任务,唯恐坏事干得不够多,更让人称奇的是,后来这人还主动投降了清朝,成为了不知名的汉奸。
    短短一生之中,竟能集贪官、阉党、汉奸于一体,如此无廉耻,如此无人格,说他是禽兽,那真是侮辱了禽兽。
    综上所述,魏忠贤手下这帮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这样一个特点:
    什么都干,就是不干好事,什么都要,就是不要脸。
    正文 1485…1494
     更新时间:2008…11…18 0:34:20 本章字数:10492
    其实阉党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曾是三党的成员;在彻底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躯体;加入这个温馨的集体;成为毫无廉耻的禽兽之前;他们曾经也是人。
    多年以前;当他们刚踏入朝廷的时候;都曾品行端正满怀理想;立志以身许国;匡扶天下;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谨言慎行;并最终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伟人。
    但他们终究倒下了;在残酷的斗争、仕途的磨砺、党争的失败面前;他们失去了最后的勇气和尊严;并最终屈服;屈服于触手可及的钱财、权位和利益。
    魏忠贤明白;坚持理想的东林党;是绝不可能跟他合作的;要想继续好吃好喝混下去;就必须解决这些人;现在;他准备摊牌了。
    但想挑事;总得有个由头;东林党这帮人都是道德先生;也不怎么收黑钱;想找茬整顿他们;是有相当难度的。
    考虑再三之后;魏忠贤找到了一个看似完美的突破口——汪文言。
    作为东林党的智囊;汪文言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左推右挡来回忽悠;拥立了皇帝;搞垮了三党;人送外号天下第一布衣。
    但在魏忠贤看来;这位布衣有个弱点:他没有功名;不能做官;只能算是地下党。对这个人下手;即不会太显眼;又能打垮东林党的支柱;实在是一举两得。
    所以在王安死后;魏忠贤当即指使顺天府府丞绍辅忠;弹劾汪文言。
    要整汪文言;是比较容易的。这人本就是个老油条;除东林党外;跟三党也很熟。后来三党垮了;他跟阉党中的许多人关系也很铁;经常来回倒腾事儿;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底子实在太不干净。
    更重要的是;他的老东家王安倒了;靠山没了;自然好收拾。
    事实恰如所料;汪文言一弹就倒;监生的头衔没收;还被命令马上收拾包裹滚蛋。
    汪文言相当听话;也不闹;乖乖地走人了;可他还没走多远;京城里又来了人;从半道上把他请了回去——坐牢。
    赶走汪文言;是不够的;魏忠贤希望;能把这个神通广大又神秘莫测的人一棍子打死;于是他指使御史弹了汪先生第二下;把他直接弹进了牢房里。
    魏忠贤终于满意了;行动进行极其顺利;汪文言已成为阶下囚;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下面……
    下面没有了。
    '1486'
    因为不久之后;汪文言就出狱了。
    此时的魏忠贤是东厂提督太监、掌控司礼监、党羽遍布天下;而汪先生是个没有功名;没有身份;失去靠山的犯人。并且魏公公很不喜欢汪文言;很想把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这看上去;似乎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毕竟连汪文言的后台王安;都死在了魏忠贤的手中。
    无论如何;他都不应该、不可能出狱。
    然而他就是出狱了。
    他到底是怎么出狱的;我不知道;反正是出来了;成功自救;魏公公也毫无反应;王安都没有办到的事情;他办到了。
    而且这位仁兄出狱之后;名声更大;赵南星、左光斗、杨涟都亲自前来拜会慰问;上门的人络绎不绝;用以往革命电影里的一句话:坐牢还坐出好来了。
    更出人意料的是;不久之后;朝廷首辅叶向高主动找到了他;并任命他为内阁中书。
    所谓内阁中书;大致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主任;是个极为重要的职务。汪文言先生连举人都没考过;竟然捞到这个位置;实在耸人听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