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记 新读-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喂妫坏业匚换岬玫教岣撸不崾苋俗鸪纾绞保喙⒊突嵋蛐问扑榷榉煜赂鞴疾桓也惶悠牍模馐窍裆烫篮椭芪渫跄茄囊寰傺健C迳暇粗厍毓某频郏缓笕锰煜氯硕荚骱匏饩褪撬接杀跋卤湮鸸蟮陌旆āOM笸跞险娴乜悸恰!逼胪跞ê庠偃钪辗牌说酆牛赝蹩吹狡牍牌匚唬约涸俪莆鞯垡簿兔皇裁匆馑迹痪靡卜牌说畚弧
  

姜子牙的子孙们(10)
  苏代说秦王
  公元前286年,齐国###宋国。宋国跟秦国的关系一直不错,秦昭王生气地说:“我十分喜爱宋国,齐国的韩聂和我是朋友,可是却进攻我所爱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苏代受命到秦国为齐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不要惊慌,韩聂进攻宋国,就是为了大王您啊。齐国强大了,再有宋国的辅助,楚国、魏国必然恐慌,到时它们就一定向西侍奉秦国。这样,大王不用一兵,不伤一卒,不用费事就会使魏国割让安邑。”秦王对苏代说:“我所担心的是齐国难以琢磨,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这怎么解释呢?”苏代回答说:“天下各国的情况齐国能都知道吗?齐国进攻宋国,宋国知道侍奉秦国就会有万乘之国的力量辅助自己,不向西侍奉秦国,宋国也就不会安定啊。中原那些游说之士都绞尽脑汁想离间齐、秦的联合。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都不想让齐、秦联合。为什么三晋与楚那么聪明而齐、秦那么愚蠢呢?三晋与楚联合一定要商议进攻齐、秦,齐、秦联合就一定要谋划进攻三晋和楚。请大王根据现在的情况决定该怎么办吧!”秦王听了苏代的分析说:“好,那你们就打吧!”于是齐国就去###宋国,结果宋王战败出逃,最终死在了温城。齐国在南方占据了楚国的淮水以北的土地,在西边侵入了三晋,还打算吞并周室,自立为天子。泗水一带如邹、鲁等国的国君也都向齐国称臣,各国诸侯也都如履薄冰,担心齐国进攻自己。
    齐国的灾难
  公元前284年,燕、秦、楚和三晋合谋,各自派出精兵来进攻齐国,并在济水以西打败了齐军。燕将乐毅攻入齐都临淄,掠取了齐国的珍宝礼器。齐湣王出逃到莒。楚国派淖齿领兵救援齐国,想让他辅佐齐湣王,没想到淖齿竟把湣王杀掉,并与燕国一起瓜分了侵占齐国的土地和掠夺的宝器。
  湣王遇害之后,他的儿子法章更名改姓,逃到莒国太史敫的家中当佣人。太史敫的女儿看到法章的相貌不凡,认为他不是平常之人,因此对他另眼相待,时常偷着送他一些衣食,长此以往,双方产生了感情,两人于是就开始私通。等到淖齿离开莒城之后,莒城的人和齐国大臣才四处寻找湣王的儿子,想要立他为齐王。法章先是害怕他们要杀害自己,刚开始躲藏起来不肯相认,过了很久,发现大家确实是想立自己为王,才敢自己声称自己是湣王的儿子。在众人的拥戴下,法章最终继承了王位,这就是襄王。
  襄王即位后,立太史氏的女儿为王后,称为君王后,生了儿子名建。太史敫却说:“女儿不经媒人而私自嫁人,不能算我的后代,她玷污了我们的家风啊。”他从此终身不与自己的女儿见面。君王后十分贤惠孝顺,并不因为父亲不见她就失掉做子女的礼节。
  襄王在莒住了五年,齐将田单依靠即墨军民打败了燕军,到莒去迎接襄王,把他接回了临淄。齐国原有的土地也全部重新归属了齐国。
    唇亡齿寒
  公元前260年,秦国进攻赵国。秦王盘算说:“到时齐、楚一定会援救赵国,如果他们关系亲近,我们就退兵;如果他们不亲近,我们就进攻它,先试一下再说。”赵国遭到秦国长时间的围攻,粮食消耗殆尽,便请求齐国支援,齐国不答应。大臣周子弟对齐王说:“大王,我们答应赵国的请求就会使秦兵撤退,如果不答应秦兵就不会撤退,这样就使秦国的计谋得逞,而齐、楚的计谋就失败了。况且赵国对于齐、楚来说,就是一道屏障,好像牙齿外面有嘴唇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今天赵国灭亡,明天祸患就该轮到齐国和楚国了。而且救赵是高尚的义举,使秦兵退却,还可以显扬您的威名。如果因为吝惜粮食而不去做这件事,那就大错特错了。”齐王不听劝谏,坚决不派兵援助。秦军终于在长平打败了赵国的四十多万军队,并包围了邯郸。
    齐国灭亡
  齐王建是齐国的最后一个国君。他的母亲君王后贤德有名,谨慎地侍奉着齐国,在诸侯中一直享有美名。由于齐国处在东部海滨,因此秦国日夜进攻三晋、燕、楚。由于秦国势力强大,这五个国家面对秦国的进攻只能自守不能反攻,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他们又都成了齐国的天然屏障,因此齐国也派兵支援他们。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没有遭受战祸。后来,后胜就做了齐国国相。后胜这个人极为贪婪,他接受了秦国间谍的金钱,派了很多宾客到秦国。秦国又给他们很多钱,宾客们便都回来进行反间活动,劝说齐王放弃合纵而归向秦国。五国得不到齐的支持,最后被秦国一一击破了。五国灭亡后,秦军终于攻入齐都临淄,百姓没人敢反抗。齐王建只得投降,他也被迁到共城。秦王嬴政终于统一了全国。
  

吴越争霸(1)
世代的冤仇,使他们水火不容。
  一山不容二虎。
  征伐之间,他们先后建立了霸主之业。
    太伯让贤
  吴太伯和他的弟弟仲雍,都是周人历史上著名的首领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周王季历的哥哥。早些时候,因为季历非常贤明,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有一个圣德的儿子姬昌,所以,太王就打算立季历为王,以便将来传位给姬昌。但是太伯是太王的嗣子,也非常贤明,并且不曾犯有任何的过错。这就让太王很为难,不知道如何是好。太伯、仲雍得知父亲的这个想法以后,从周人的长远利益考虑,便逃跑到了现在江浙一带的荆蛮地区,在身上刺上纹身,剪断了头发,以此表示自己再不可能继承王位。后来,季历被立为王,这就是王季,他死后,他的儿子姬昌即位,这就是著名的周文王,他为周人的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太伯奔逃到荆蛮以后,自称为句吴;当地人认为他有贤德义行,便逐渐地前来归附,达到了一千多家。后来,众人便拥立他为吴太伯,成为了荆蛮地区一股重要的势力。太伯去世以后,因为他没有儿子,所以,弟弟仲雍便继承了他的王位,此后部落首领的位置便父子相传。到了周章在位时,周武王灭掉了商朝,统一了天下,他开始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武王找到周章以后,把吴地分封给他,任命他为该地的诸侯,又把周章的弟弟虞仲分封在周王室北部夏都城的旧址,成为诸侯。虞仲传位十二代以后,国家被晋国灭亡了。而吴国到了太伯的第十八代孙寿梦在位的时候,开始逐渐强大、兴盛,寿梦自称为吴王。
    贤能的季札
  吴王寿梦在位的第二年,楚国逃亡在外的大臣申公巫臣辗转来到了吴国,他开始教授吴人用兵打仗和驾驶战车的技术,而他的儿子则被任命为掌管对外交往的官吏。从此,吴国开始以独立国家的身份与中原各国进行交往,并且开始出兵攻打楚国。
  寿梦在位二十五年以后去世。他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昧,小儿子叫季札。四个儿子之中,季札最为贤能,寿梦很欣赏他,以为他将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便打算传位给他。但是季札坚持从礼法出发,认为自己不应当即位,便辞让了父亲的美意。寿梦只好把王位传给了诸樊,让他代理日常的政务、掌握国家的权力。吴王诸樊元年,因为国丧的期限已到,诸樊便要让位给季札。季札辞让说:“曹宣公去世以后,诸侯和曹国人认为即位的国君是杀害太子而夺取君位的,所以他们准备拥立宣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臧即位。公子臧得知此事以后,便逃离了曹国,以此来成全在位的君主。所以君子称赞公子臧能够严守节操。如今,您是合法的继承人,没有谁可以反对您,而我做国君则是不合礼法的;而且做国君并不是我的志愿,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却希望效法公子臧,严守自己的节操。”但是国人执意要立季札为王,季札没有办法,只好舍去了优裕的王室生活,到乡下种田去了。众人看到他的态度这么坚决,也就不再勉强他了。
  十三年以后,吴王诸樊去世,他立下遗言,要传位给弟弟余祭,并嘱托余祭要用这种方法依次往下传,一定要让季札登上君位,以满足父王寿梦的心愿。他还在国内广泛地宣传、赞美季札的节操,希望以此来树立兄弟依次传位的规矩,好让季札的即位顺理成章。后来季札被分封在延陵,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延陵季子。
    季札观乐
  吴王余祭在位第四年的时候,季札受命访问鲁国。他知道鲁国保存着周王室的礼乐,就请求观赏。于是,鲁国的乐师便为他演奏了《周南》、《召南》。季札听后,赞美道:“太美好了!它们为王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唱出了百姓勤劳王事而没有怨言的情绪,但是尚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接着,乐师又演奏了《邶风》、《啵纭贰ⅰ段婪纭贰<驹俅卧廾赖溃骸罢媸敲篮冒。≌饬绞桌值魃畛粒猩钌畹挠腔家馐叮遣⒉焕Щ蟆N姨滴揽凳濉⑽涔牡滦芯褪侨绱耍獯蟾啪褪恰段婪纭返恼孚邪伞!
  

吴越争霸(2)
接下来,乐师又演奏了《郑风》、《齐风》。季札接着评论说:“《郑风》的情调过于细弱,反映出该国的百姓不堪忍受繁琐的政令。这大概是郑国会首先灭亡的预兆吧。《齐风》十分美好,它气势恢弘,体现出大国的风度。它象征着宽广的大海,这应该是姜太公的遗风吧。这个国家的前途不可限量啊!”然后,季札又聆听了《豳风》和《秦风》,他感慨道:“《豳风》非常美好,气势坦荡宽宏,欢乐而不过分,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应该是反映周公东征的乐曲吧?《秦风》是华夏的声音。能够华夏化的必然会宏大,而且会宏大到极点。这大概是周王室旧地的乐曲吧?”长时间的聆听并没有使季札感到疲惫,他反而越来越兴奋。他又一口气听完了《魏风》、《唐风》、《陈风》,并且发表评论说:“《魏风》很美好,乐曲声抑扬婉转,洪大宽广,俭约而易行。如果在此基础上,用德教去加以辅助,该国的君主一定会成为英明之人。《唐风》忧思深沉,大概是陶唐氏的遗风吧?不然,曲调的忧患感为何会这么深远呢?像这样的乐曲,一定是出自盛德美名的先王的后代。《陈风》反映出这个国家没有贤明的君主,像这样的国家是不会长久存在的。”
  第二天,季札又开始聆听《雅》、《颂》。乐师先是演奏了《小雅》、《大雅》。季札评论说:“《小雅》十分美妙,具有忧患思想而且没有二心,有怨恨的情绪但是不敢直接地表达。这大概是周王室的德行衰微的象征吧?而且其中还遗留有先王遗民的高尚风俗。《大雅》宽广宏大、和谐、婉转、柔缓而又正直、刚强,这大概是周文王盛德的反映吧!”接着,他又聆听了《颂》,听完后他又不住地赞叹道:“真是美到极点了。它的旋律刚劲而不傲慢,婉转而不卑屈,紧密而不迫切,疏远而不散漫,变化多端而不混乱,反复往来而不令人厌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荒唐,使用有度而不匮乏,广大而不张扬,施惠而不浪费,求取而不贪婪,乐声停止后韵味仍然在回荡。而且它的五声和谐、八音协调、节奏有度、旋律有节,这与先王的盛德是完全一致的。”最后,季札又欣赏了颂扬圣人的舞蹈。在欣赏了《招削》舞以后,他赞叹道:“圣人的德行已经达到顶峰了。这就好比上天覆盖了一切,大地承载着一切。音乐听到这里就足够了,纵然还有其他的礼乐,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
    贤者的预见
  季札离开鲁国以后,又出使到了齐国。当时晏婴是齐国的辅政大臣,季札知道齐国的国君昏庸无能,就劝告晏婴说:“您赶快交出自己的封地和权力吧,只有这样,您才能避免危难。齐国的政权将会改变主人,在国家稳定之前,危难会像海里的波浪一样,是不会终止的。”晏婴听从了季札的规劝,就通过陈桓子把封地和权力交了出来。正是因为没有了权力,所以在栾施、高强两个势力集团的相互攻击中,他才得以保全了性命。
  季札离开齐国,随后出使到郑国。他去拜见了郑国的贵族子产。两人都是有贤能的人,性格相投,所以一相见,就感觉好比老友重逢一样的激动亲切,有相见恨晚之感。季札告诉子产说:“郑国的执政者荒淫、奢侈,国家将要面临灾难,政权必然会归属于您。一旦您掌握了政权,应当谨慎地用礼制来治理国家。不然的话,郑国就会有灭亡的危险。”后来季札的预言果然变成了现实,而子产也依照季札的劝告去做,郑国在他的治理之下开始变得强大。
  然后,季札又准备去晋国。在路上经过卫国的时候,在宿这个地方歇脚。晚上,他听到附近有演奏音乐的钟声,听出来是卫国的孙文子在奏乐,于是不解地说道:“真奇怪啊!我听说背叛君上的人如果不修养德行,那么必然会招致杀身之祸。孙文子曾经进攻他的君王卫献公,并把他赶到了齐国。但孙文子本人竟然还留在卫国,他害怕还来不及呢,怎么还有心思去敲钟奏乐啊!孙文子住在这里,就好比燕子在幕布上筑巢一样的危险。君王的尸体还没有埋葬,怎么可以去敲钟奏乐呢?”孙文子听说了季札的话,羞愧难当,以后再没有听乐、享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吴越争霸(3)
季札到达晋国以后,告诉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国君昏庸无道,你们三家将要瓜分晋国的国政了。”在即将离开晋国的时候,季札对晋国的大臣叔向说:“您自勉吧!晋国国君虽然有许多的良臣,但是他自己荒淫奢侈,不理国政,而晋国的大夫们都很富有,政权总有一天会归属于他们的。您为人正直,一定要想办法使自己免遭祸难啊。”后来,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成为了诸侯;而叔向由于依照季札的话去做,最终保全了自己。
  在季札开始出访列国之前,他曾经北上拜访过徐国的国君。徐国国君很喜爱季札的宝剑,但是却不好意思开口相要。季札看出了他的心思,但是因为出使中原各国的需要,季札没有把宝剑送给他。当季札完成出使任务,返回吴国而路过徐国,准备把宝剑送给徐国的国君,可是徐国国君已经死去了。于是季札解下了宝剑,把它挂在徐国国君坟墓旁边的树上,然后离去了。他的随从不解地问道:“徐国国君已经去世,您把宝剑送给谁呢?”季札回答说:“你这么说可就不对了。当初,我已经在心里把此剑许给了徐国国君,难道因为他死了,我就违背自己当初的心意吗?”随从听了,打心眼儿里佩服季札的人品。
    阖闾的胜败
  阖闾在吴国继位以后,举拔伍子胥,任命他为行人官,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当时,楚国杀死了他的大臣伯州犁,伯州犁的孙子伯嚭便逃到吴国,由于伯嚭有军事才能,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