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本:世界第一
 在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沃格尔
教授(Ezra )出版了一本名为《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研究专著,此书一出,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成为当年度美国最畅销书之一,从一般的美国市民、学者到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乃至五角大楼的军人都争相阅读,美国媒体也进行了大肆炒作。
沃格尔在书中写道:日本地少人多,资源匮乏,二次大战中被美国击败且被美国军事托管,但战后日本却创造了一个经济神话,到了80年代,在许多方面已超过一直以世界老大自居的美国,虽然日本的军事战争没有打败美国,但通过经济战争却成功战胜了美国。
沃格尔在书中描述了美国工业全面受到了来自日本的挑战,日本在许多方面已经打败了美国。如果日本是美国的一个州,在地理面积上应该排名第五,次于阿拉斯加、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和蒙大那州。日本有亿人口,是美国的一半,在世界各国中人口密度最高。日本几乎没有石油、铁矿、煤矿或其它金属资源,约85%的能源依赖进口。
1952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只是英国或法国的1/3,到70年代末期,日本的GNP与英、法两国的总和相等,超过美国的一半。
70年代末,日本的钢铁产量与美国相当,但工厂设备却比美国更先进、更有效率。1978年,在世界最大的22座现代化熔铁炉中,有14座属于日本,美国一座也没有。日本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全球第一。
50年代初期,日本从美国购买收音机、录音机和音响技术,但没过多久,美国市场上半导体产品全是日本制造。
日本的钟表工业已超过了钟表业的故乡瑞士钟表行业。
70年代末,就是在那些日本人不熟悉的产业中,西方企业也输给了日本公司。如在乐器方面,美国知名的钢琴制造商史坦威等公司的销售量不能和日本山叶钢琴公司相比;日本的村松牌长笛更畅销。其他如在自行车、滑雪设备、越野车等生产和销售方面,日本也遥遥领先。
在汽车制造业,美国人更加难过。1958年,日本制造的客车不到10万辆,70年代初期,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是美国最畅销的外国车。但没多久,先是日本丰田汽车,接着是日产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都超过了德国大众。1978年,日本汽车的后起之秀日本本田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也超过了德国大众。1979年,日本对外输出了450万辆汽车,其中在美国销售了近200万辆,而美国汽车在日本的销售量仅万辆,为避免和美国、欧洲发生贸易战,日本自动限制汽车出口,否则,日本将很快占领美国汽车市场。
至于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方面,美国暂时具有竞争优势,但日本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在快速增长,日本的计算机已对IBM和其他美国公司构成严重的挑战。在复印机市场,日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急速上升。在军事和原子技术领域,日本的发展也很快,虽然由于美国的压力,日本还不能制造飞机,但美国飞机的许多零部件却是日本制造的。
日本在工业领域对美国工业的发展构成了实质性威胁。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的工业竞争力已超过美国和其它欧洲国家。1975年,一个日本工人用9个工作日就可以制造一辆价值1000英镑的汽车,而英国礼蓝汽车公司生产同样的产品,一个工人要工作47天。1976年,欧洲主要的几家汽车制造公司如飞雅特、雷诺、大众,没有一家工厂其工人每人每年产量可以达到20辆汽车,而日本的工人,每人每年可以制造42辆汽车,丰田则为49辆。1962年,每一个日本工人大约可以生产钢铁100吨,英国工人为400吨,但到了1974年,日本在钢铁方面的生产效率是英国的2到3倍。1976年,在日本滚珠轴承工厂里,一个工人的标准生产量大约是英国主要制造商RHP的工人的倍。
美国企业把产品进不了日本市场的原因归结为日本关闭国内市场,然而,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在1978年为美国财政部作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造成美日贸易逆差的原因,并非日本的保护政策,而是由于美国竞争力的薄弱所致。
日本竞争力的快速增长是美国工业的最大威胁。在许多产业领域,美国只能采取一些非市场措施来减少日本的威胁。在60年代,日本纺织品有完全压倒美国纺织工业的趋势,美国用政治压力迫使日本公司“自动设限”,主动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以避免美国设置关税壁垒。在70年代,当美国几家主要的电视机生产企业因日本的竞争而几乎被迫倒闭时,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日本企业自动限制对美国的出口,采取了退缩的态度。在钢铁方面,美国采用了一套复杂的计算办法来限制进口。在汽车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通过非市场手段来保护美国的工业。
在商业流通领域,日本企业也无人能敌。三菱贸易株式会社、三井物产、住友贸易、伊藤忠、丸红和日商岩井等,他们彼此是竞争对手,但没有一家外国公司堪与匹敌。
日本在美国的投资已经超过美国对日本的投资,并且日本对美国的投资在高速增长,有更多的日本公司在美国设立工厂,购买股票和产业。
日本的运输和通讯系统正快速超过美欧。日本于1964年就开启了东京到京都的###弹头火车线路,美国在1977年才购买了这项已有15年的一部分技术。日本快捷便利的铁路服务网络遍布全国,为美欧所不及。
日本邮政服务系统开发使用了最新的电子通讯系统,使日本的邮政服务速度远高于美欧;日本的银行电脑系统使日本国内资金划转速度快速无比;日本控制钢铁生产的电脑系统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复杂。
日本国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果把房屋津贴计算在内,1978年日本的工资水平已经超过美国,并且在以更快的速度继续增长。现在旅居日本的外国人,如果没有特别津贴,很难维持和日本人相同的生活水准,而居留在美国的日本人,却觉得各种奢侈品和餐馆的价格很便宜。每一个日本家庭拥有的电视机(尤其是彩色电视机)和照相机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在电视录影机方面,日本拥有者的比例和绝对数量都遥遥领先美国。
有人提出疑问,日本为了获得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否会忽略其文化和教育的发展?然而,实际情况是,日本对文化的输入和技术输入同样突飞猛进,并以很快的速度普及到民众中去。日本青年完成中学教育的比率居世界第一位,约占90%。美国人进大学的比率虽然较高,但完成学业的比率,则不及日本。日本青年的英语能力远超过美国学生的外语能力,虽然他们在口语表达能力上无法和大多数欧洲人相比,不过在1945年,日本人对一种外语有如此进步,这在多数国家是无法想象的。
虽然日本在国民生产总值方面低于美国,但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却已超过美国。
尽管当时的日本在政治和文化上还不是世界强国,但日本的各种制度,在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效率,无疑是世界第一的。
在沃格尔的眼中,日本在工业和经济方面全面打败美国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不仅如此,日本在教育、研究与开发、国民收入和生活消费、各种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在快速赶超美欧。日本企业无与伦比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更是美国企业无法达到的。
面对日本高效的生产率和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沃格尔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可怕的美国公司和美国经济的逻辑发展远景。
沃格尔对美国政府采取让美元贬值的措施来解决美日贸易逆差的做法进行了强烈的批评,认为美元贬值的唯一好处就是保护没有效率的美国生产企业,从而进一步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自1971年以来,美国为了应对来自日本的挑战,采取了让美元持续贬值的政策,到1978年,与1971年时相比,美元已贬值了近50%。沃格尔认为,美元贬值虽可救美国的燃眉之急,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美元贬值政策是失败的。第一,日本极端依赖原材料的进口,这方面的成本约占钢铁和汽车产品价格的3/4。美元贬值后,日本原材料的进口价格降低,因此,外销产品价格变动不大。日本既可以用很低的价格买到石油、木材和其他的美国资源,其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反而增强了。第二,日本可以采用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应对美元的贬值,而美国公司因受到暂时保护,就不再觉得需要改革的必要,这更使得美国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远落后于日本公司。第三,日本货的品质信誉好,即使价格提高,美国人也乐意购买。如果日本受到正式或非正式的配额限制,某一类产品的出口数量受到限制,日本人会转向更高品质的产品来增加对美国的出口。总而言之,美元贬值或贸易保护政策都阻挡不了日本的挑战,反而会不断削弱美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美元贬值只起到保护没有效率的美国生产企业的作用。
日本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竞争力从美国公司手中夺走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占有率,使日本企业获得良性循环,美国公司陷入恶性循环中。波士顿顾问公司指出,随着日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其利润水平也相应增加,这样一来,日本企业就有能力支付更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更新各种设备,日本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就更高,国际竞争能力就更强,从而使市场占有率再次提高。而美国公司则相反,市场占有率降低,盈利水平下降,支付研究与开发费用和更新设备费用的能力下降,然后又失掉更多的市场。
日本企业强劲的竞争能力,使美国产生了一种日益增强的防御心理。美国公司的主管为应对来自日本的竞争,在品质上偷工减料,对待员工更加苛刻。由于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性,越来越依赖贸易保护政策,美国人的自信心日益受到影响。
这就是美国和日本未来经济发展的逻辑,美国到了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时候,不要老以为自己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兔子,好好向日本学习吧! 
                  
 日本: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和平占…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根据日本银行公布的国际收支统计数据,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1298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一。与此相对应的是,1985年,美国的对外净债务已达1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正式结束了美国长达70年的债权国的辉煌历史。
1986年日本对外净资产达到18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87年为24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见图1…1)日本对外净资产的这一高速增长势头使美国人和欧洲人都感到恐慌,按照这一增长速度,到90年代中期日本对外债权将达到9000亿美元,相当于西德1986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日本将成为一个令人恐惧的庞大经济帝国。
1987年9月,美国芝加哥凯帕金融服务中心的经济学家戴维·海尔发表了一篇预测性文章,比较了1988年的日本和1896年的英国对美国的影响。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英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其对美国的投资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针对这种情况,当时美国的知名学者威廉·哈维在其专著《硬币的金融学校》中写道:“英国占有了我们的灵与肉。她正在对美国进行和平征服,她在18世纪用枪炮未能做到的事,正在19世纪用金本位做到了。”现在,日本人正像19世纪的英国人那样,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日本1941年在偷袭美国珍珠港之后未能击败美国,而现在正在对美国进行和平占领,在不久的将来,日本人将占有美国人的灵与肉。
时任美国《经济学家》副主编的诺曼·麦克拉厄在1987年10月发表了一篇题名为《后裕仁世纪》(日本裕仁天皇在1949年亲自宣布日本战败投降)的文章,探讨日本人将用它的庞大金钱干什么,不管日本将干什么,但有一点可以明确,任何崛起的经济大国最终都要试图塑造其所处的时代。
1988年,美国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在其著作《金融炼丹术》的后记中写道:“证券市场大跌(指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经济和金融大权从美国向日本的转变。”
美国人在1987年前后出版了许多类似预测的书籍,如马尔文·沃尔夫写的《日本人的阴谋》,该书绘声绘色地描写日本人怎样图谋接管美国的工业。确实,日本企业在制造业,特别是在汽车工业打败美国,极大地刺激了美国人的神经。拉塞尔·布雷顿写了一本《另一次百年战争》,讲述了日本长期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争夺与战争。丹尼尔·伯恩斯坦1988年写了本《日元!日本的新金融帝国及其对美国的威胁》,讲述和预测日本将主宰全球金融市场的故事。马丁和苏珊·托尔钦夫妇合作出版了《购买美国———外国资金是如何改变我国面貌的》。杰弗里·盖登写了《冰冷的战争———日美德》。美国商业部的克莱德·皮尔斯托维茨写了《日美逆转》和《贸易之地:我们怎样允许日本牵头》,后一本书的第一章题名为“美国世纪的终结”。这些书在当时都是美国的畅销书,拥有非常广泛的读者。
美国的媒体、学术界、金融界、企业界、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到处都在讲述日本经济的奇迹、美国正在经历的衰退和即将到来的日本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征服。
以前,美国的惟一对手是苏联,美苏主要是军事、战略和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对手,美国人从来没把苏联看作经济上的对手。事实上,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经济上就没有对手,长期以来颇有“英雄孤独”的感觉和自信。
然而,自1985年以来,美国人的感觉越来越不好,贸易赤字连年增加、财政赤字持续增长、美元大幅度贬值、1987年10月证券市场的大崩溃等等。而看看日本,贸易顺差逐年增加、日元大幅度升值、股票市场牛气冲天、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对外净资产快速增加、经济高速增长等等。
1988年全美最畅销书的书名为《大国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是耶鲁大学的一位历史学家,这是一本学术味非常浓的学术著作,谁也没有想到这本书会如此畅销。这本书拨动了美国人内心深处的恐惧与不安的心弦,美国正担心作为世界大国的美国是否正在衰退,担心是否正在从长达70年的债权国重新沦为债务国,担心证券市场是否会再度崩溃。
美国媒体使美国人强烈地感到:美国的时代正在结束,日本时代正在来临。 
                  
 美国:日本的经济殖民地
 1980年的7月份,美国NBC电视台在黄金档时间播出了一个时间长达两个小时的电视专题片,片名为“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该专题片的主题是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工业。
在该电视专题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主持人问道:什么是殖民地?殖民地的定义就是输出原材料,输入工业成品。在这个定义下,无可讳言,美国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NBC节目主持人说道:日本本国几乎不产原材料,工业原材料的95%依赖进口,这就是说,就天然而言,日本可算是赤贫。而在美国的市场上,到处都是日本的产品,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等不用说,就是你要买把铁锤,那也是日本制造。在二战之前,日本人以制造伪劣产品名满世界,“日本制造”一词成为取笑劣质产品的口头禅。时至今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