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速回收贷款措施使长银的优质客户不断流失。因为,同意偿还贷款的企业只是手头资金富余的大企业,经营不好的企业无力还款。结果,长银失去了优质客户,剩下的全是经营不好的企业的不良债权。
如果强迫企业归还贷款,企业只好抛售所持有的长银债券和长银股票来筹集资金,这是因为日本业务往来密切的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经常是长期交叉持股。结果造成长银的股票和债券价格下跌,长银的信用不断降低。
长银总行为了使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规定,要求各营业部按规定指标减少贷款额,削减贷款客户数量。完成这些指标就意味着将失去许多优质客户,这使得长银各营业部的客户日益减少,经营业绩迅速下降。
从以上分析可知,长银的破产是由于日本房地产泡沫和股票市场泡沫破灭使得银行不良资产不断增加、优质客户流失所致。
从最终根源上来说,长银破产是美国政策对日政策所致。因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和股票市场的泡沫的产生和破灭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美国对日本的一系列金融政策造成的。 
                  
 银行家之死
 美国《财富》杂志2001年第7期刊登题为《在大阪自杀》的封面长文,以日本信贷银行破产案例来破译日本金融黑洞。
在日本银行界,本间忠实是位深孚众望、位高权重的银行家,曾多年在日本银行长期担任常务副行长一职。但他在接手担任深陷财务危机的日本信贷银行行长后仅两周时间,60岁的资深银行家本间便于去年9月间在入住大阪一家酒店时悬窗棂自尽。
1963年正式加盟日本银行的本间忠实亲历了日本金融界的兴衰:作为日本银行副行长,他目睹了本国银行成长为全球巨人的过程,也听到了银行滑向黑暗深渊的恐怖足音。对于日本的金融危机,本间可谓先知先觉,凭着对银行间借贷的体察,本间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预知日本信贷银行可能面临巨大危机。
日本信贷银行是一家老牌大型银行,贷款大多集中于地产及建筑公司,而后者正是自民党党务基金资助的主要来源,也因此,日本信贷银行与自民党建立了非同寻常的权钱联系。可资印证的是,8年前自民党内###级人物金丸信接受贪污调查时,警察在其宅中搜到了一个塞满了金条与数千万美元支票的公文包,这些钱物全部来自日本信贷银行。
早在10年前,日本银行的审计人员在全面清查日本信贷银行的账目之后,就已发现了债务黑洞:其呆账额竟有200亿美元之多。截至2000年底,日本整个银行界只不过才注销了3700亿美元呆账。日本信贷10年前就已创下了这等纪录,足见银行病绝非一日之寒。
在1996年,本间的高层同僚们已确信,日本信贷银行岌岌可危。但自民党当时的政策是不容许任何一家大银行破产,与其关系特殊的日本信贷银行自然更不许出任何差错。本间忠实与大藏省的一名同僚临危受命,开始以日本特色的运作挽救日本信贷银行。
本间救援计划的核心是增发新股。1997年春天,本间忠实召集日本信贷银行大股东及债主,要求他们向日本信贷银行注入3000亿日元新资金,银行则向其增发新股。日子同样难捱的债权人尽管并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得解囊。在日本,金融家与企业家只能听命于政府官僚,对来自“上面”的旨意,他们没有选择。
在强令挽救日本信贷银行时,本间忠实和他的大藏省同僚一再强调的理由是,一旦日本信贷银行有失,整个银行界将面临系统性风险。当时,包括山一证券在内的三大金融机构已经破产,一些传言经营不佳的中型银行门前排起了要求提款的储户长龙,此时再爆破产案,摇摇欲坠的金融破船将被压上最后一块致命的巨石。
但时至今日,本间忠实从前的同事们已经不再买系统风险理论的账了。他的不少朋友相信,如果当初政府不是不计一切成本地挽救银行,临危受命拯救日本信贷银行的本间也许不必送命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本间正是这种系统性风险的牺牲品。
日本信贷银行1998年底被日本政府接管,两年后又折价转让给以“互联网时代武士”自居的孙正义为首的股东。孙声称自己收购这家银行就是要为与他本人背景相同的日本新生代企业家打通资本通道。现在,日本信贷银行已正式易名为蓝天银行,能否起死回生,仍有待观察。 
                  
 日本保险公司的危机
 1997年春天,日产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宣布经营破产。该公司提出的清算方案只能使其投保人收回自己投保额的70%。这一事件引发日本人寿保险业的危机,许多投保人对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感到担忧,为避免风险,他们纷纷与保险公司解约,导致退保风潮。
在美国的不断要求与压力下,日本快速实施了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金融政策,日本许多人寿保险公司实际成为了日本大机构投资者之一。日产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的破产正是由于大规模投资地产、股票和美国国债的结果。它的亏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在地产泡沫时期大规模投资房地产,随着1990年以后,地产价格持续下跌,导致了公司庞大的不良债权;2、股票市场的大幅度下跌,使得股票投资收益减少;3、投资美国国债,由于美元长期持续贬值,导致所持美元资产的缩水,巨额的汇兑损失使公司经营无法继续下去。
日产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的破产只是日本保险业危机的前兆,接着,一系列日本保险公司破产。紧接日产生命之后是东邦生命保险、第百生命保险和大正生命保险相继破产。
1999年5月,日本保险业的中坚力量第一海上火灾保险公司破产,这是战后日本财产保险业的首例破产案,它的破产宣告日本财产保险公司“不倒神话”的破灭。不久,同年10月9日,在日本保险界排名第十二的人寿保险公司千代田生命保险公司因资不抵债亿日元而宣告破产,成为战后日本历史上第5起人寿保险公司的破产案。过了11天,日本保险界排名第十一的人寿保险公司协荣生命保险公司因资不抵债亿日元而宣告破产,成为日本最大的保险公司破产案。 
                  
 日本制造业的衰退和大企业破产
 在世界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日本制造业最容易受到日元兑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这是因为:(1)日本绝大多数进出口都以美元结算;(2)美国是日本最主要的贸易伙伴;(3)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同美元同方向变动。
1985年以来的美元长期持续贬值和1989年底开始的股票市场长期熊市严重地打击了日本的制造业。
自1985年“广场协议”开始,到1995年的10年间,1美元兑日元从240日元跌到1995年最低1美元兑80日元,日元升值3倍。如果体现在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上,则日本产品的出口价格上升了3倍,这极大地削弱了日本产品在美国的价格竞争优势。日本产品之所以受到美国人的欢迎,主要是因为日本产品质优价廉的特点。
日本贸易顺差从1990年开始下降,在1985年到1989年期间,日本每年的经常项目顺差平均为720亿美元,1990年减少到360亿美元,减少了约一半。
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尼桑公司负责财务的董事宫下曾抱怨日元升值对公司的影响时说: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进一步降低成本。但在汽车行业,这样做就像在拧干毛巾,如果每辆汽车的成本能减少1000日元到2000日元,我们就大喜过望了。假定每辆车的出口价格大约是万美元,这意味着日元兑美元每升值1日元就损失万日元;如果升值10日元,那么将损失15万日元。在厂里,我们千方百计地将每辆车的成本减少上千、上百以至几十日元,但日元升值却野蛮地对我们加征了10万日元的税收。这严重地挫伤了厂里降低成本的斗志和士气。企业管理层对此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包括重组企业和关闭工厂,但关闭工厂不过相当于每辆车节省成千上万日元的成本,只要汇率上升10日元,这一切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特别是在1994年到1995年,日元急剧的升值使日本的制造企业和工人陷入一片恐慌,绝望和听天由命的情绪开始在企业中蔓延。
日本八佰伴的破产
日本知名企业家和田一夫领导的日本最大流通企业八佰伴正是在日元急剧升值的背景下加速进行海外投资的。
在日语中,八佰屋就是菜店的意思,八佰伴就是以八佰(菜店)为伴。公司取名“八佰伴”目的是为了纪念八佰伴的创始人和田良平和和田加津(日本电视剧《阿信》主人公阿信的生活原型)靠一杆称沿街卖菜,白手起家的故事。
和田一夫1962年美国学成归来后,从父母手中接手八佰伴,成为八佰伴社长,当时八佰伴的总资产约1000万日元。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到1986年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已成为日本最大的流通企业。
1986年3月7日,八佰伴百货公司在日本最大的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打通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此时的八佰伴总资产82亿日元,在日本国内拥有82家店,在海外的巴西、美国、新加坡、香港、哥斯达黎加等地拥有12家大型超市,职员6000人。
在当时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八佰伴加速了在美国和东南亚等地投资步伐,真正实施和田一夫梦想多年的环太平洋连锁店战略。
1、以香港为基地的世界大收购行动
八佰伴开始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是在1990年和田一夫将八伯伴总部迁移到香港之后展开的,国际化和多元化经营成为这段时间的投资战略重点。
一、全球不动产投资与开发
1989年是日本八佰伴的转折年,在这一年和田一夫辞去株式会社八佰伴百货店社长,由其二弟和田晃昌担任社长,和田一夫抽身出来创建国际流通集团八佰伴,并出任总裁,1990年5月国际流通集团八佰伴总部由日本迁往香港,随后更名为“八佰伴国际集团”,开始加速八佰伴的国际化投资。
和田一夫本次携带了包括个人财产在内约1亿港元(折合约230亿日元)的资金来到香港,并携带全家定居香港,正式成为香港公民。此举受到了香港政府和中国政府的极大欢迎,当时正面临即将到来的1997年的香港回归,大批港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正纷纷撤离香港,资本急速流失。日本最大流通企业八佰伴在这时携巨资将集团总部迁入香港自然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所以和田一夫一到香港,立即就受到香港总督卫奕信的亲自约见,作为香港政府的最高首脑如此接待一个商业企业的到来还前所未有。香港所有媒体都连篇累牍地报道了这一事件。
国际流通集团八佰伴的主要战略规划是在亚洲、北美洲及欧洲发展住宅地产和海外零售业务,建成一个以国际流通事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型企业,从而使八佰伴走上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国际流通集团八佰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不动产的投资与开发。
八佰伴以前一直是以租借店铺的形式,在海外开店营业。国际流通集团八佰伴成立后决定改变这一做法,把不动产开发作为一个主业来做,开始在全球大规模进行不动产投资。
和田一夫迁到香港的第二个月,就签署了购买香港蓝田购物中心的买卖合同,然后把占总面积约一半的主店铺出租给香港八佰伴百货公司,把20%的面积出租给八佰伴国际饮食公司,剩下的30%分别出租给麦当劳快餐店、银行和其他专卖店。
另外,以150亿日元在蓝田购买了两万平方米土地,用于建造八佰伴第5号购物中心。
在加拿大温哥华富人区繁华地段购买万平方米的土地。
在美国购买了纽约哈德逊河畔与八佰伴纽约购买中心接壤的万平方米的地皮,建造纯日本式高级旅馆。
仅仅在1990年的一年多时间里,八佰伴就买下了纽约万平方米,伦敦万平方米、槟城万平方米、温哥华万平方米、芝加哥万平方米的土地进行不动产开发。
在澳门,和田一夫与“澳门赌王”何鸿合作在澳门购买土地,建造购物中心,在购物中心开百货商店和香港中国餐馆的分店,形成购物中心、百货店、中国餐馆的一条龙工程。
这样,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的不动产业开发以惊人速度扩张,很快成为八佰伴继百货业、中国餐馆业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二、收购中国餐馆,经营中国餐馆连锁店
1997年香港回归在即,80年代末香港商界人心惶惶,纷纷抛售在香港的产业向海外转移资本。
1990年,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总部迁入香港时,正是中国餐馆大雪崩之时。许多香港中国餐馆的老板一心只想快点变卖财产,移居海外。
和田一夫认为这是收购中国餐馆的最佳时机,于是通过香港八佰伴向全香港发布信息,八佰伴决定大量收购中国餐馆。
消息一出,卖店的老板蜂拥而来。
为了保证收购餐馆后能够顺利地经营,和田一夫制订了相应的收购对策。那就是在每一起收购中,尽量稳住原有经营团队,给予经营者和主要厨师两成的股份分红权。如果经营盈利,主要经营者就能参加分红。
八佰伴的这一激励制度,得到很多餐馆老板的欢迎。当时香港中国餐馆老板的普遍心态是:一方面是希望想把资产卖掉变现,然后转移到海外;另一方面又想继续在香港做生意。
一位将餐馆卖给八佰伴的华人对和田一夫说:“我喜欢香港,香港是最能赚钱的地方。但是考虑到紧急情况时能有个安全保证,我已作好了移居加拿大的准备。为了让几个孩子去加拿大留学,将财产转移到加拿大,我愿意将餐馆卖给八佰伴。”这位商人的心理代表了当时许多急于将餐馆出售的老板的心理。
所以,八佰伴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行大规模收购。
另外,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八佰伴到处宣传:如果加入八佰伴就有机会去海外的八佰伴工作,这一招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加入八佰伴。很多手艺高超的大厨师纷纷提出申请,要求在八佰伴收购的店里工作。
和田一夫雄心勃勃,立志在香港成为中国餐馆之王,继而在世界各地开设连锁式中国餐馆。而近期目标就是在3年内,把中国餐馆发展到100家。
到1990年底,通过收购和自己开店,八佰伴的中国餐馆已达到30家,所用时间仅仅半年。到1993年5月,完成了3年创百家店的短期目标,成为香港中国餐馆之冠。
1990年,和田一夫整合收购的中国餐馆,成立了中国餐馆连锁店———八佰伴国际饮食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股票于1990年12月12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4%,令港人刮目相看。
八佰伴国际饮食有限公司从无到有,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顺利上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和田一夫堪称资本运作高手。
和田一夫对此杰作也非常得意,并以此经常告诫八佰伴高层管理者:今后在香港发展事业时,应积极活用这不到一年就能上市的经验和诀窍。
随后,八佰伴国际饮食连锁店以惊人的速度快速扩张,在香港、中国内地、日本和其它海外地区投资开店,迅速成为八佰伴继大型商场零售业之外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自从总部迁到香港,为了实施国际化的战略,和田一夫收缩了在日本的投资,大规模增加在亚洲(重点是香港和中国内地)的投资。
1991年5月,和田一夫亲自对他和全家移居香港以及香港八佰伴总部运作一周年以来的情况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与发展展望发布会。
在这短短的一年里,八佰伴已经走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