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国政府的这一经济增长计划是在广泛征求了中国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国经济学界的研究与预测基础上做出的。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未来2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走牛
2003年1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主持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未来2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走牛,其中在2001年至2010年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可以达到—;而在2011年至2020年间,这一速度将降至—之间。
该报告在对一些基本经济影响因素做出不同假设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了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种可能情景。第一种情景为基准情景,它假设未来20年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其过去的增长绩效,实现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第二种情景为低增长情景,它强调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可能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报告称,根据基准情景假设,未来20年,中国将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和完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不断转移,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加深,国际环境也保持稳定,而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在未来20年中生产率的提高与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过去20年相当,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3%。
低增长情景突出强调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一些主要挑战和风险,包括:银行体系的坏账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不尽如人意、“科教兴国”的战略未能切实执行、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各种障碍仍然存在,等等。在低增长情景中,生产率的提高不能保持过去20年的水平,每年仅增长2%左右,居民储蓄率也有所下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较为缓慢,大致相当于近几年来的平均水平;而且进入2010年以后,政府的公共支出水平和税收水平都将提高。
报告分析说,未来20年,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生产率的提高。前10年,资本的快速积累、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力的增长共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后10年,由于劳动力在2010年之后停止增长,劳动力数量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减少;由于资本增长趋于缓慢,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下降,此二者将导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比前10年下降—个百分点。
报告还预测,在基准情景之下,若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到2020年,按照世界银行2000年汇率计算,中国GDP将由2000年的10645亿美元提高到41970亿美元,人均GDP将由2000年的840美元提高到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假设年通货膨胀率为2%),到2020年,按汇率换算,中国的人均GDP可达4236美元。
3、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分析
根据我国政府、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分析观点,推动中国经济未来20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如下:
(1)中国国内需求将长期持续增长。
中国在需求增长方面的潜力巨大:(1)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快速增长,这将是一个潜在的庞大消费群体。根据有关权威人士的预测,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将有4亿到5亿人口达到中等收入,如果是这样,中国的消费能力将高于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产品市场和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能力的快速增长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2)中国目前人均GDP水平还很低。人均GDP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中国的经济总量目前虽然排在世界第六,但人均GDP却仅排在第140位左右。如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856美元,相当于当年世界排名第一的挪威的;排名第二的日本的;排名第三的美国的;排名第四的瑞士的。这一巨大的差距给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很大潜力,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的消费水平将稳步增长,从消费需求方面推动经济稳定增长。(3)我国现在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差距还很大,广大的农村和西部地区现在还很穷,但正是这个差距造成了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4)我国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自2001年以来,以住宅、汽车为主,以家居装饰、高档消费品、电子通讯产品及旅游为辅的新一轮消费浪潮正在逐渐形成。目前,我国家用电器、移动电话拥有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进入中国家庭将使中国在20年内成为世界汽车消费大国。
(2)中国投资需求仍将保持长期增长趋势。
在过去的20年,投资的高速增长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深入,对投资需求将长期保持高速增长。
首先,中国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大的升级空间。如美国的第三产业在GDP中占70%以上,英、法、德、日等国均在60%以上,而我国只有33%左右。即使考虑统计方面的误差,我国与这些发达国家的产业差距至少也在20—30个百分点,产业调整的空间十分广阔,投资需求将保持长期增长。
其次,在今后20至30年中,中国将仍然维持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吸引世界制造业不断向中国转移。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产业部门转移,这将使我国具有长期保持较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而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后备劳动大军将抑制工资水平的明显上升。因此,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产业转移持续时间,将比其他地区要长得多。
第三、我国居民储蓄额快速增长,为投资增长储备了巨大的资金来源。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到2003年1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是1998年以来最高的。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的储蓄意愿十分强烈。我国储蓄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是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
从消费需求角度来说,居民强烈的储蓄意愿抑制了消费支出,影响了经济增长。但从资金供应角度看,为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中国自1997年以来实行了扩大内需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经过数年努力,扩大内需政策对国内需求的引导、培育逐步见效,累积政策效应开始明显释放,为未来几年内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调查显示,国债投资项目的建设不仅拉动了直接用于工程建设的建材设备需求,其拉动的需求产业链比预想的更长,对促进社会投资有明显积极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带动了投资类产品生产快速增长。投资领域由政府投资拉动为主开始向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转变,出现了居民购房热潮与房地产投资、居民购买家用汽车与汽车工业投资、民营企业出口高增长与企业设备更新、外资企业出口高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高增长等多方面的需求与投资之间的良性循环。
(3)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将长期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中国长期稳定的高速经济增长前景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是吸引外资持续流入的保证。外商直接投资,无论对提升我国经济增长态势,还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都是长期有利因素。
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持续高速增长。2001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比上年猛跌51%的情况下,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却达到468亿美元,增长15%。2002年,中国吸引外资超过5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流入国。至于2003年,根据英国经济界人士的预测,2003年中国吸引海外直接投资将超越2002年,再创纪录,达574亿美元。
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中,制造业正向我国转移,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大加快了这种转移。我国稳定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在吸收外资大型制造业企业方面具有很多独特优势。世界上最主要的机械汽车、电子产品、电信设备、石油化工等制造商,已将其生产网络扩展至我国。
我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我国作为其市场销售、原料采购、价格制定乃至新品研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基地,使得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2002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接受外资最多的国家。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继续下去。
(4)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引导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债务是相当低的。2002年,中国的政府国债占GDP比重不过16%,16%在世界上几乎是最低的。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欧盟国家加入欧元区的标准是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不超过60%。即使现在,意大利的政府债务占GDP仍然达90%。日本是140%。
(5)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在1998年—2002年期间,我国外贸从3200多亿美元增加到6208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加入WTO,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2002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2864亿美元,经济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6)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动力之一
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以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外国投资,将农业国变为工业国需要的时间较短,一般不到20年时间,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为产业工人后,劳动力成本就开始上升,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减弱。
由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前20年中国城市产业部门(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仅仅吸收了1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还有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在今后20至30年中向城市产业部门转移,中国具有长期保持较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沿海城市外资企业工作的一般熟练劳工,过去10年工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几乎可视为“无限供给”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后备劳动大军将抑制工资水平的明显上升。因此,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产业转移持续时间将比一般亚洲国家要长得多。在城乡收入差距为3?押1的情况下,虽然熟练劳工的工资水平保持稳定,但从农村向城市产业部门转移的总人数增加,将大大提高全民福利水平,通过增加非农就业使更多百姓分享经济增长的实惠,提高我国的消费能力。
农村人口城市化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动力之一。由于我国过去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没有同步推进,留下了城市化发展的巨大空间,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新一轮城市开发热潮,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首都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开发如火如荼。新一轮城市开发热潮正在从几大经济增长圈向全国扩散,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7)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所带来的机遇。
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公布的关于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研究报告显示: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中国带来长期的利益,使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连续多年增加投资,并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估计奥运会将使中国在2002年至2008年间GDP每年多增长,其刺激作用在2008年后还将继续持续。就在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一年后的2002年,中国上海又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奥运会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为中长期内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经济崩溃论”或“中国经济…
 1、“中国经济崩溃论”
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撰文认为,目前中国以高投入、低产出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能源消耗基础上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渐步入死胡同。同时,中国面临着很多阻碍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国企改革困难、环境污染、金融体制僵化等。中国保持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终将成为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
2001年7月底,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在美国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将“中国经济崩溃论”推到顶点。章家敦声称,中国经济繁荣是虚假的,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强劲冲击下,中国的现行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坚持5年。
章家敦主要从中国的银行体系坏账问题和中国经济越来越依赖政府投资角度来唱衰中国的。
首先,他认为,国有银行目前还能继续支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老百姓省吃俭用,把积蓄都存进了银行。从1999年开始,政府对这四家国有银行进行资本重组,冲销了一万多亿元的坏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国银行将参与人民币的储蓄业务并支付更高的利息。当中国的老百姓意识到没有必要把钱存进国有银行的时候,国有银行倒闭将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其次,关于政府投资问题。2002年,章家敦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亚洲的阿根廷?》一文,指出中国的真正问题不在于数字被修改,而在于政府为保持经济增长使用的财政刺激手段,用以“换取低质量增长”。如今,中央政府的投资占到投资总额的2/3以上,而这种支出目前的增长速度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3倍多。更糟糕的是,旨在刺激经济的政府投资没有产生激发消费需求的预期效果。中国再次陷入通货紧缩的困境。中国激增的年赤字额已经超过了占国内生产总值3%这个国际公认的安全极限。除非中国能改善这种状况,否则它有可能成为亚洲的阿根廷。和这个南美国家一样,中国也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繁荣兴旺走向经济崩溃。
此外,章家敦还断言,中国一旦加入WTO,关税将大幅度降低,贸易逆差成为必然,经济下滑近在眼前。除此之外,政府无力支付的退休金和银行系统的坏账总额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7%;还有那些在中国大地漫游的失业大军,他们是目前中国政府最头疼的问题。在任何时刻计算,中国的失业与隐性失业人口都超过法、德、英三国的人口总和。这些失业者什么时候会发出怒吼?
章家敦最后总结说:对中国来说世贸组织就是星星之火,“中国经济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之前。”
2002年1月,《中国经济季刊》的创办人和主编乔·斯塔德韦尔出版了《中国梦:寻找地球上最后一个没有开发的大市场》一书。他写道:中国经济就像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很不牢固。中国经济注定要崩溃,几乎所有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都上当受骗了。向中国投入了数百亿美元的西方企业老总们只不过是在体验“他们的中国幻想”。
2、“中国经济增长虚假论”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全球经济陷入“增长性衰退”冲击下,亚洲其他国家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或陷入负增长的困境,惟独中国经济仍高速增长。在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依赖度达到45%的情况下,这怎么可能呢?西方一些学者和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增长表示质疑,而质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统计的准确性问题。
有“国际经济乌鸦”之称的克鲁格曼教授称,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就像看一部科幻小说,中国经济数据是一堆不可置信的符号体系。2002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梭罗对中国经济增长数字的质疑是:“谁能告诉我,如果体制健全的香港经济增长率为零,那么中国的高经济增长率如何能办到?”“谁又能解释,中国如何在一年内将通货膨胀率由10%降到零,并在此期间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按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