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光美深情回忆录:我与少奇-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如何处理?
  王光美:还是就着1961年回乡调查来谈吧。在天华的时候,大队书记彭梅秀确实骂了少奇“刘胡子”,劳动妇女着急的时候骂人还管谁呢?少奇没生气,他肚子里还撑不下这个那哪行啊!意见分歧难免是有的,当时农村急缺家庭生活用品,锅碗筷呀,要解散食堂就得赶快生产,但是是由国营工业办好?还是轻工企业办好?或者是合作社办好?当时的调查组成员杨波认为应由社队企业来办,少奇认为由合作社办好。两人谁都说服不了谁。少奇说:“我也是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你也是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你可以做成两件事情,然后比一比,看哪个更适合群众的要求。”少奇并不强制人家,不是说我是中央领导,你必须听我的。他作风民主啊!
  笔者:少奇同志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与家乡的亲戚朋友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
  王光美:少奇与家乡来往不是太多,他是全中国的国家主席呀!那时搞土改划成分,少奇大姐划了富农,来信说:“我在塘边提水,弟弟在北京当大官”,心理不平衡。可少奇给姐姐回信说:“你在家劳动我觉得很光荣,不劳动我觉得羞耻”。他不能全听家里的话呀。中央领导同志一般都不回去,主席也回避,总理常说自己家是大地主,也不回去,只在飞机上看几眼。这不是与家乡人民关系的问题,而是涉及到自家亲属在政策中占哪部分。但少奇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接到了家乡大量的来信,反映问题的、向他问候的都有。还说一点吧,我与少奇结婚一直不知道他的生日,他自己也忘了,后来呢,还是根据家乡这些贺寿的信,用阴历折推1898年的阳历,“11月24日”的生日这么查出来的。少奇的大姐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1961年来了封信,说吃不饱饭,天天几两粮,不能偷不能抢,饿呀,怎么办呢?我看了这信心里挺别扭,便给他寄了些钱。后来回去看大姐,才知道他用这钱买了些肉,加上那天多吃了些糠粑粑,给撑死了。本想帮他一下,谁知出了这事儿,叫人怪难受的。但我们不能给她们特殊照顾呀!从宁乡回京半年左右,外甥女鲁新秀就给我们寄来了两双她做的布鞋,我和少奇穿着都挺合脚,少奇心里特别感激。总之,少奇对老师、对同学、对亲人很有分寸,他对老乡、对花明楼很有感情,根据各人具体情况,能帮什么帮什么,但他从没有对亲戚作特殊安排,虽然他愿意大家都发展。
   txt小说上传分享

王光美深情忆少奇(2)
笔者:少奇同志是大理论家,我们想了解他的读书生活。当时不是流传毛主席的一句话:“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少奇吗?”
  王光美:那句话呀(笑),说是主席的话,但主席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的我一直没搞出来。我没听到过传达,所以这句话我从不用。要说起读书,主席读过的书没人能比,包括乔木也不能比。少奇日常工作那么多,不能像主席那么读,但他有时间也看。我们自己有个图书馆,少奇有个钟爱的小书架,读的书搁那上头,有空就拿。1951年去杭州,他带去了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后来去广东从化休养,他带了《红楼梦》去。少奇是从文艺角度看,他也得领导文艺界呀。他是思想领导为主,总理是具体接触;总理常叫文艺界人士来家中吃饭交流,少奇是在会上讲一讲。1959年秋天去海南岛休养,正好苏联再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读的就是这个新版教科书,还请经济学家薛暮桥、王学文辅导学习。
  笔者:我们觉得严肃深沉是少奇同志的性格特点,是不是这样?
  王光美:他不随便说话,但观察能力特别细,喜欢陷入沉思,一旦开口说话,他的见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对人很随和,对身边工作人员从不发脾气,但也不像主席那样爱聊天。有时他一整天就坐着,偶尔走半个钟头,我跟着他走他也不大和我说话,所以趁他走我就干些别的事了。他说话不像主席那么幽默、爱开玩笑,但也不是不笑,只是不像总理那样仰天大笑。
  笔者:少奇同志有什么特殊爱好吗?
  王光美:特殊爱好?朱老总喜欢兰花,陈云同志爱听苏州评弹这类的吧。少奇没什么特殊爱好。总理也一样,他不是江苏的总理,不是浙江的总理,也不是沈阳的总理,他是全国的总理,忙啊!我没听到过少奇哼什么歌和戏。
  笔者:少奇同志代表国家多次出访,记得1963年出访柬埔寨时敌特准备谋害他。少奇同志大无畏去了。西哈努克还曾称颂他是“用生命传送友谊的中国主席”。
  王光美:还真有这事儿,细节不好怎么讲。反正当时侦查到敌人在我们经过的路口埋了定时炸弹,我们一过就炸。可这事不好跟柬方讲,否则柬方问你:“我们国家的事儿你们怎么知道”?可怎么说呀。西哈努克很讲尊严,国家小特别要尊重。那时周总理管外交,心很细,把我几个孩子接到他那儿打乒乓球了,就是万一出事,我们孩子都在他身边。当时少奇坚持要去,他相信这事一定会解决好,中国不能在国际上失信。后来大概是通过侨联找金边市长排了险,少奇、陈老总准时出访,西哈努克十分感动。
  笔者:您认为应该怎样纪念少奇百年?
  王光美:国家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少奇是国家的人,我们不提任何要求。我们希望地方上的纪念要符合少奇精神,不追求形式,不劳民伤财。
  笔者:最后我们想问问少奇同志日理万机之余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王光美:他的教育是严的,子女也管呀。孩子们平时交给托儿所、学校,记得那时候好些人讲平平她们在学校生活不好,晕倒了,让接回来吧。我也犹豫了,问少奇,少奇说:“让他们吃点苦吧,有个切身体会,等他们给国家办事了就会让别人少吃点儿苦。”他还要求孩子从小劳动,不能娇娇滴滴。而且孩子9岁以后不让进办公室,因为他会认字了。当然,少奇与儿女们也有轻松的时候,比如打打扑克,“摸鼻子”、“百分”什么的……
  (易凤葵易柯明)
  

王光美六次来刘少奇故乡(1)
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故乡。王光美从1961年到2003年先后6次来到这里,给宁乡人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1961年4月2日至5月13日,王光美陪同刘少奇在湖南农村作了44天调查研究。5月3日至9日,他们来到炭子冲。这是刘少奇最后一次回家乡,也是王光美1948年同刘少奇结婚后第一次来婆家。这次回乡,他们就住在刘少奇诞生和度过青少年时代、陈设十分简陋的老屋里,对乡亲们的生产生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的情况尤其严重。回乡的第二天,刘少奇和王光美就把他们的农民通讯员、1953年国庆节曾被邀请进京观光的成敬常、黄端生请来了解情况。成敬常和黄端生都患了水肿病,加上8年没见面了,刘少奇、王光美都几乎认不出他们了。刘少奇拉着他们的手说:“成二爷,黄八老倌,8年不见了,都好吧?”成敬常感动地回答:“刘主席好!”“成二爷,农民没饭吃,是的吧?”刘少奇边递烟边问。成敬常说:“是的,是的。”“农村搞得这么样,1953年在北京交给你们的任务为什么没完成呀?”“应该要完成,近两三年向主席写信报告过情况。”“写信来了,我怎么没收到?”“我们确实写了,不敢讲假的。”成敬常是个忠厚老实人,刘少奇相信他不会说假话。他怀疑有些基层干部怕“家丑外扬”,将信扣压了,便嘱咐王光美和秘书说:“一定要查一查,人民有通信自由。”
  接着,刘少奇、王光美又把少年时代同少奇一起看牛并常在湖塘里洗冷水澡的李桂生找来,边散步,边扯情况。他们来到一片鱼池旁,刘少奇问:“这里原来不是田吗?什么时候挖了鱼池?”李桂生说:“队干部想把炭子冲变成鱼米之乡。叫我看,去年粮食减产,干旱有一点影响,但不是主要的。我讲直话,主要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五风’刮得这样!”他们来到安湖塘屋场的公共食堂。只见食堂里又乱又脏,方格子蒸笼几格架在锅上,几格搁在地上;吃过饭的钵子也没洗,堆在案板上;一堆莴笋叶子摊在地上。李桂生告诉刘少奇、王光美:“食堂里炒菜,没得油,只放盐,吃不饱呀!”刘少奇、王光美看到这个情景,内心一阵酸楚。
  回到炭子冲的第三天,刘少奇、王光美把原大队支部书记王升萍找来,想通过他了解炭子冲大队刮“五风”的情况。刘少奇问:“你为什么会犯错误?”王升萍回答:“没听党的话,没听毛主席的话。”刘少奇说:“还要加一条,没听群众的话。”刘少奇递给王升萍一支香烟,自己也点燃一支,继续问:“山林怎么砍得这样溜光?”王升萍说:“1958年大炼钢铁砍了一回,1959年大办公共食堂,没柴煮饭又砍了一回。”
  一谈就是一上午,刘少奇、王光美留王升萍一块儿吃中饭。刘少奇又问:“公共食堂到底好不好?”王升萍不敢回答,谨慎地反问:“这到底是讲得还是讲不得呢?”“怎么讲不得呢?有人向我写信,尽说好话。你们讲实话,相信你们的。农村搞得这样糟,不亲自下来不晓得。”王升萍打消了顾虑,说:“现在农村公共食堂不好!还办下去会人死路绝!”刘少奇说:“食堂不好,敢不敢撤掉呢?”“报告主席,我怕犯错误。”“不要怕,你先把你那个食堂解散。如果有人问你是谁要你解散的,你就说是省委工作组要你散的,去找工作组吧!”刘少奇又语重心长地说:“过去刮‘五风’的错误,不能怪你王升萍,各级都有责任,中央和我也有责任。这个教训太深刻了,以后要刻石立碑,子子孙孙传下去,再不犯这样的错误。”王升萍在刘少奇的教育和引导下,认识到自己刮“五风”的错误,回去后,当即解散了柘木冲的公共食堂。解散食堂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几天,花明楼公社的公共食堂就全部解散了。
  通过3天的调查,刘少奇和王光美深感农村的问题严重。5月8日,在炭子冲大队食堂解散的第二天,刘少奇、王光美来到柘木冲生产队。王升萍汇报说:“食堂已经解散。群众听说刘主席支持解散食堂,个个举双手赞成,都讲刘主席摸透了我们的心,做了一件大好事。”
   。。

王光美六次来刘少奇故乡(2)
离开柘木冲生产队,刘少奇、王光美踏着泥泞的田间小道,步行七八里路来到赵家冲,探望40多年没见面、已经70多岁的同胞姐姐刘绍德。他们给姐姐带来大米5斤、饼干两斤、糖果两斤、盐蛋9个、猪油一斤作为礼物。刘少奇告诉姐姐:“那点米你就每餐加一点吧!”“老弟呀!我加完了,到哪里找你啊!”刘绍德含着眼泪说。刘少奇紧紧握着姐姐的手安慰她:“现在是国家暂时困难时期,你难过,大家都难过,我们要和大家同甘共苦,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随后,刘少奇和王光美又去看望了其他乡亲。
  这次回家,刘少奇带着王光美祭拜了母亲鲁氏。在墓地,他们恭恭敬敬地向长眠在这里的母亲三鞠躬。刘少奇深情地对王光美说:“妈妈一生勤劳善良,为人正直,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当地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父亲过早逝世,是她老人家把我们6姊妹养育成人,真不容易啊!我妈妈1931年11月病故,我当时正在白区,没能回家为母亲尽孝……”
  5月9日,是王光美和刘少奇在家乡度过的最后一天。这天上午,他们来到花明楼,与当地干部座谈如何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问题。下午,刘少奇和王光美依依不舍离开了炭子冲老家,风尘仆仆,驱车来到宁乡县最大的土坝工程——黄材水库视察。
  王光美陪同刘少奇第一次来婆家,走村串户,把乡亲们的真话、实话装了一脑子、记了一本子。她看到乡亲们生活困难的情景,心情非常沉重,听到憨厚朴实的乡亲倾诉的句句真话,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牵挂。
  1983年,王光美特意带着儿女回宁乡。她高兴地看到,花明楼已呈现出勃勃生机。
  1983年11月27日,即刘少奇诞辰85周年过后3天,王光美携女儿刘爱琴、儿子刘源来到宁乡婆家。王光美此行主要为捐献少奇遗物。1980年2月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刘少奇的冤案终于得到昭雪。春风吹绿了花明楼的山,吹皱了安湖塘的水。同年3月,刘少奇故居经过整修正式对外开放。很多群众看到王光美来到刘少奇故居,纷纷围上来与她握手,向她问好。
  在参观刘少奇故居的过程中,当工作人员介绍,“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花明楼公社的炊事员冒着风险藏在切菜的案板下,才得以安全保存下来的情况时,王光美感激地说:“感谢家乡人民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理解我和少奇同志。”她把随行的儿女们召集在刘少奇少年时读书的桌子旁、劳动过的碓屋里合影留念,勉励儿女们要继承父亲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的品德。
  参观完刘少奇故居,王光美和县、区、乡干部座谈,了解少奇故乡的发展变化。会上,王光美亲切地对大家说:“少奇同志家乡的父母官,也是我的父母官。感谢你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对我和少奇的关心和理解。”当县委书记向她汇报全县的工作时,王光美说:“我一路看见乡亲们都富了,到处都是新房子,大家穿得漂漂亮亮。这当然要归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好路线,好政策。今后只要大家执行好党的路线和政策,形势还会更好。”说话间,少奇姐姐刘绍德的女儿鲁新秀来了,说:“舅妈,舅舅那年回来,我讲了好多直话啊!”“应该讲实话嘛!”王光美亲切地问她:“前几年我给你写的信,还记得吗?”“记得,记得!舅舅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的作风,信里讲得清清楚楚,我还带在身上呢!”王光美的信是1979年她出狱后不久写给鲁新秀的,这封信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
  王光美与鲁新秀交谈时,其他亲属也纷纷前来看望。王光美指着鲁新秀亲切地对大家说:“少奇的亲属一定要按照少奇生前的要求办,遵纪守法,自食其力,严格要求自己。”
  下午3点,王光美和儿女们来到婆婆鲁氏的坟前三鞠躬,献上苍翠的松枝。
  这次回婆家,王光美看到人民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了,心里格外高兴。离开炭子冲时,她接过县广播站记者的话筒,满怀深情地说:“我今天来,没有机会同全县人民一一见面,现在我通过县广播站向大家问好,祝你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然后带着依依不舍之情挥手向送行的人们告别。
  

王光美六次来刘少奇故乡(3)
1988年刘少奇诞辰90周年、刘少奇铜像落成、刘少奇纪念馆开馆,三喜临门,王光美再次携儿女回宁乡。
  1988年11月24日,在刘少奇的故乡隆重举行纪念刘少奇诞辰90周年大会,并举行“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开馆和刘少奇铜像揭幕仪式。王光美携子女刘爱琴、刘丁、刘源等到会。
  这一天宁乡的天气格外好,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上午9时许,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来了,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倪志福来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来了,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的各级领导来了,少奇故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