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就是看准了这个时机,打了个时间差,但前提是必须短平快,一记重扣拿过这一分,若拖到袁绍腾出手来还击,就得不偿失了,将会陷入南有张绣威胁许都、北临袁绍大军压境的险峻态势。

  对付眭固当然具有压倒优势,但曹操却不敢等闲视之,因为此战必须一鼓聚歼,若是打成了马拉松式的攻守仗,那就等于失败了,所以,既怕眭固据城死守,又怕眭固避战逃跑,也就是必须让他先决心固守,真开战又必须让他主动弃守,这压倒优势的仗其实并不好打。

  四月,曹操大军开到了黄河南岸,眭固现在就驻军北岸不远的射犬,但曹操却不敢贸然率大军渡河进击,为什么?是怕眭固弃城北走。眭固字白兔,若是真如兔般机警,闻听曹操亲自过河,还不立即远扬?日后你退他进,你追他跑,打成了游击战才成了大麻烦。

  唤过将领史涣、曹仁,命他们率轻骑渡河,直接穿插向射犬城北,只要能切断通往邺城的去路,即为成功。而曹操本人却率大军停留在黄河南岸,摆出一付与敌隔河对峙的架势。

  射犬的眭固近日心烦意乱,有个自称会巫术的人对他说:将军表字白兔,而此城名中有犬,与将军的名字相克,兔遇犬,不快溜焉有命在?眭固当场斥退此人,但内心总觉忐忑不安,别真犯了什么忌讳。

  曹操大军来犯,人虽众多但无法持久,对这点眭固是清楚的,所以只要备足粮草,就应该固守射犬,只要袁绍及时来援,胜利是没有问题的。久闻曹操指挥作战变幻莫测,只要他亲自渡河来攻,当然还是早走为上。但现在据报,曹操并未有渡河迹象,自己现在就溜之乎也未免太说不过去了,初附袁绍,会给新主子落个啥印象?

  思来想去,留走两难。犹豫了两天,接探马来报:有少量曹军已经渡过黄河开向这里来了,眭固决定还是趁曹操本人没到,先打上一仗为好,于是便命令全城进入战争状态,利用坚城,与曹军见个高低。

  天亮时分,忽然又想起那巫者所说,自己表字与此城名相克之语,立时又觉得自己留此城死守不妥,来个万全之策吧,遂命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坚守犬城,自己率部分部卒北上求援于袁绍,这样岂不两面皆顾?

  谁知这次让那巫者给蒙准了,早走还真是上策;如干脆不理睬那巫者的瞎忽悠,决心死守,也不失为中策。偏拖了这两天北上,那等于恰抽了一支下下签:正好跟已经越过射犬的史涣、曹仁走了个碰头。

  本来准备打阻截恶战的史涣、曹仁突然遭遇眭固,实是走了大运,立即出动全部轻骑对眭固进行截杀,而那眭固本来就是去求援兵,当然不会带多少部队,又事逢突然,猝不及防,一时乱了阵脚,乱战之中,竟被史涣、曹仁的轻骑砍走了脑袋。

  阵斩眭固的消息上报给了曹操,曹操立即指挥大军渡过了黄河,围了射犬,射犬城主将已殇,留守的薛洪、缪尚失去了坚守的信心,率守军向曹操缴械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取得了射犬,当然也没有亏待识时务的薛洪、缪尚,二人均被封为列侯,曹军胜利还军河南的敖仓。

  整个河内郡现在纳入了曹操的掌握之中,在任命河内郡太守的人选上,曹操又玩了一手漂亮的:任命射犬城中的一名俘虏做了河内太守。此人还曾是兖州的一名叛臣,名叫魏种。

  当初兖州全境叛乱时,曹操曾自信地对左右说:“别人会背叛我,但我相信唯独魏种不会。”后来证明曹操看走眼了,魏种也参与了叛乱,曹操大怒发誓:“魏种除非南走越岭、北走羌胡,否则他逃脱不了惩罚!”

  现在射犬城抓住了魏种,曹操却一反在徐州屠城的狠心,说:“算了吧,这是个有才的人。”不但没治魏种的罪,反而越级提拔了他做河内太守的要职。

  曹操的唯才是用政策已经开始露出了苗头。

  看来曹操的擅杀是有选择性的,对有些人,即使大大地得罪了他,曹操也会好像忘得极快,似是欲加其恩何患无辞。刘备是一个例子,另一个就是现在独霸江东的孙策。。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四十九 欺软怕硬另解
欺软怕硬这个词无疑是个贬义词,同一个意思,如果换成了避实就虚那就好听多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是惩强扶弱,人们喜欢的是杀富济贫。人们最讨厌的人是媚上凌下!

  为什么?因为上面是强势,下层是弱势啊,这个人做了与人们心理愿望相反的事,当然遭到唾弃。

  欺软怕硬这个词用在了战术上,那就要用智慧来代替了;用在战略上,那就可以称为家了。

  但有一个前提:必须得打胜!假如败了,那还是不成的,比如袁术,绝对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主,曹操打上门来就溜,变着法欺负刘备,偏还不顾所有人的反对自封了自己皇帝,这下终于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了。

  袁术做上了皇帝,有一个人获益最大,就是被他派出去征服江东地区的孙策。

  孙策凭父亲孙坚的老班底与个人魅力相结合,横扫江东如卷席,平定江东。这中间的关键因素应该还是与战略选择上坚持了“欺软怕硬”有关:当时江东地区基本上就是一些土豪列强,并且分散占据各城,没有一家能与孙策实力相抗衡的军事集团,实是极聪明地选择了战略发展方向。

  如果向西对付兵多将广的刘表,或者北上招惹战争潜力巨大的徐州,就绝不会那么轻松了。至于淮扬的袁术,那是自己的上司,就连刚征服的江东,名义上也是属于袁术的地盘,但若要公开宣布脱离与袁术的隶属关系,在那个年代是为世人所不齿的,除非这个上司做了十恶不赦的事情。

  袁术就这么及时地给了孙策独立的借口,从准备称帝那天开始,孙策就苦口婆心地上书劝过袁术,可还是没能强过“皇帝”这个称呼的诱惑力,孙策正好趁机宣布:为国断私谊!正式与袁术绝交了。曹操及时地给予了鼓励:代表皇帝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

  其实孙策在给袁术公开上书中对曹操也是连损带挖苦了的:“……河北通谋黑山,曹操放毒东徐,刘表称乱南荆……是以未获承命櫜弓戢戈也。”

  但曹操装着没看见,依旧对孙策表示了贴近与善意。所以,对谁严厉,对谁宽大,是要一看对象、二看时机的。

  甚至后来孙策伸手抡了曹操一巴掌,曹操都笑眯眯地用脸接了过去:陈登因破吕布大功,被曹操任命为广陵太守,那孙策竟然拿陈登开了刀,挥师进攻陈登控制的匡琦城。谁知陈登不光谋略深远,指挥作战也不含糊,百战百胜的孙策却栽在了陈登手里。

  而后来曹操竟然借口陈登有功,把陈登调离了与孙策对峙的前线,安排陈登做了一个新划割的东城郡太守,致使孙策无克星,越做越大。

  对此,曹操有句不大讲理的说法:“猘儿难与争锋也!”等于公开承认怕孙策。至于曹操后来每临大江望东吴悔而叹道“恨不早用陈元龙计”时,一切都已迟了。

  曹操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借孙策之手打击袁术与刘表,应该说目的也算达到了:袁术没用孙策打击便逐渐式微,以往富饶的淮扬,硬是被这位仲氏皇帝挥霍一空,不用外人打自己就快灭国了;而刘表的主力黄祖军却是被孙策给摧毁的。

  这年的十二月十一日,孙策率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部将,进军刘表部将黄祖据守的江夏。为什么众人的官衔前面都有不是“领”就是“行”那么一个字?因为这些官都是孙策自己任命的,还没有得到献帝的承认,只能如此先凑合着当官呗。

  孙策与兵力倍于自己的黄祖军在长江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水上大战,孙策军顺风放火,兵趁火势,水陆并进,厮杀竟日,除黄祖只身逃走外,全歼荆州军。俘获了包括黄祖妻子在内的全家男女七人,砍下了二万多颗脑袋,荆州军仅被江水淹死的便达万人以上,缴获战船六千余艘,财物更如山积。

  也正因为有了孙策的牵扯,刘表一直不能全力动员北上与曹操为敌,使曹操能集中精力对付势力强大的袁绍。曹操忍耐孙策所获得的利益也是无法估量的。

  对于已经控制在手中的刘备,曹操用的是笼络加防备的手段,但还是没有用,那刘备在谋略上的功夫丝毫不亚于曹操。。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五十 青梅煮酒疑问多
皇帝这个称呼不知害得多少人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对于嬴政创造的这种公然宣布天下可以为一人所有的极端专制体制,子金山自小被灌输的是: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从落后的奴隶社会进入到先进的封建社会的一个标志。

  说实话,从懂事之后我就没发现有了皇帝的中国究竟进步在了何处?这种集天下于一人的专制国体,扼杀了战国时期昙花一现的思想曙光,尤其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的学说出现,能比有了皇帝落后到了哪儿?至于“民为重,君为轻”的说法,难道真是大逆不道?这是明说老百姓比官员重要!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伟大!

  但嬴政皇帝不但把后世无数聪明人变成了傻瓜,还给东汉的汉献帝留下了天下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胎记,从而把这位小皇帝给害苦了!

  本来刘协是个挺聪明的孩子,事业上也有进取心,也不乏爱护百姓的善良:在长安当傀儡的时候,年景大饥,一斛谷居然卖到五十万钱,百姓中出现了人吃人的事。十四岁的献帝刘协下令开仓赈济,并委任侍御史侯汶负责处理。但灾情并没有丝毫的改善,刘协怀疑侯汶贪污,于是亲自于御前量试做糜,并证实发放中确有克扣现象,于是下诏杖责侯汶五十,重新派人进行赈灾工作,终于缓解了灾情。

  那时候他没有对身为傀儡的抱怨,东归前后甚至唯一的希望就是一日三餐能吃饱肚子,在洛阳时曹操的几箱梨枣就使他认定遇到了好人。

  随着到许都后衣食的无忧,皇帝的想法也随着年龄的渐大逐渐多了起来,天下是我家的,凭什么你曹操说了算?生活的改善必然会带来精神的进一步需求,他现在想体验一下自己说了算的感觉。这种思想延伸出了可怕的想法:干掉四年前让自己吃饱肚子的好人曹操。

  刘备的觐见给他带来了一丝缥缈的希望,见曹操对他那么推崇,据说还跟曹操拼过血仗,自己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希望说不定可以寄托在此人身上。于是当朝官拜刘备左将军,态度极为殷切。晚上又通过自己的大舅哥骠骑将军董承给他递话:希望他能看在本家的份儿上,帮自己除掉曹操。并且秘密写下诏书藏在衣带里赐给董承,作为让刘备信任的凭据。

  刘备看到诏书吓了一大跳,除掉曹操?那是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念头,是连密如关羽、张飞这样的兄弟也不能透露的,但皇帝却给挑明了,那就等于将自己绑上了一艘必沉的船,因为刘备最清楚:欲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行暗事,是没有任何成功希望的。

  这种事也能干,也必须干,但前提是必须先将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位置,否则那不是在搞暗杀,是绝对的自杀。

  心中有鬼,表面必难如常,刘备总感觉见了曹操说话都难以自然了,索性闭门不出,谢绝外客,专心致志地侍弄起自己府后的小菜园来了,历来与植物打交道都是缓解精神紧张的最有效的办法。

  那么,曹操到底对刘备有没有戒心呢?应该说肯定有,但只是宏观上的敌意,内心深处的敬意。具体到刘备参与了现在董承他们的密谋,曹操不可能知道。

  如果知道了曹操会如何对待刘备呢?不好说,曹操的处事,常出人意料,不该杀的杀了不少,从各方面来看都该杀的,他反而重用。对于刘备,他是仔细做了分析的,史书记载的原句是:“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

  曹操是轻易不服气别人的,唯独对刘备评价甚高,甚至于已经觉察到了此人将是自己一生的大敌,那么,为什么不及早除掉刘备呢?有人就建议过:刘备刚来投奔曹操时,谋士程昱就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觽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这意思就是建议曹操及早除掉刘备。

  但曹操却舍不得,表面上的理由是:“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其实还是英雄相惜在起决定性的因素,再者,刘备既然已来投降,也就不是自己的威胁了,没有擅杀的必要。

  其实这时的曹操也走错了一步,既然想利用刘备,就干脆推心置腹地大胆使用,以刘备为人的性格来看,还真难做出对曹操有什么不利的举动来,像这样既养着又防着,实是向对方心里慢堆怨恨,还不如一狠心宰了省事呢。

  今天又来试探了,当然,也有交心抒情的成分。

  《三国演义》是用青梅煮酒布置了这么个二人斗智的舞台,有点戏剧化了,大家可以自行去演义里欣赏,子金山在此就不妨也抄上一段,罗大师让曹操这样说:

  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子金山认为罗老先生关于青梅的出现应该是演义:因为青梅又称果梅、酸梅,属于蔷薇科果树之一,原产我国,是我国亚热带特产水果,散布于中国西南部山脉。而许都位于我国现在的河南许昌一带,是不会有大片梅林的,即使个人花园里移栽那么一两株,也难以越过北方寒冷的冬天。

  至于是否指未熟的杨梅?不是,那尚青的杨梅又苦又涩,是不能用来煮酒的,甚至那个“望梅止渴”的成语也是杜撰出来的:曹操征张绣,也就是出击到今天的河南南阳地区,曹操怎么会欺骗士兵说前面有河南省不存在的梅林?

  就算骗士兵说前面有梅林没什么;但关键是:在那个交通不方便的战乱年代,一群生活在中原的士兵是怎么知道梅子这种东西是什么味道?从而一听就口舌生津?还不如称前面有一片青杏林呢—子金山现在口里已经发水灾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十一 三国不能这样品读
根据子金山所了解的,青梅确能增酒兴,但不是用火滚煮,滚煮的青梅酒便成为一种醒胃、杀虫、止痛的药酒了,干脆把《百病中医药酒疗法》所载的配方也附在这里吧,朋友们可自行配制,品尝口味如何,用来治病据说疗效显著,以其助兴饮酒?可能不怎么样。

  '原料'青梅30克,黄酒100毫升。

  '制法'将青梅和黄酒放入瓷杯中,置有水的蒸锅中加热蒸炖2分钟,去渣,即成。

  '功用'醒胃、杀虫、止痛。

  '主治'食欲不振,蛔虫性腹痛以及慢性消化不良性泄泻者,均可用之。

  '用法'口用。每次温服10~30毫升。

  但成熟的青梅或杨梅用来泡酒却是味道极好,经长达一月的浸泡,这时被青梅泡过的酒已很少酒味,只是些带酒味的酸甜略香的液体,而酒中的青梅却是饱吸了酒精,一般四五粒即能醉人,由此可见,梅子确有聚积酒精的特性。

  子金山现在绝非胡侃,是亲自制作品尝过的。在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