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袁绍的大军主力就在对岸不远,而且后方的延津渡口对岸也赶到了无数的袁绍部队,一旦渡河,曹操的后路将被切断,如此这白马津岂不成了钓曹操这条大鱼的最佳诱饵?

  曹操没有犹豫,当即决断放弃白马,携带白马津的全部辎重、牛马军械,一起退往延津。而那袁绍已经得到了痛殇颜良的噩秏,又怎会善罢甘休?

  一场血战避无可避,黄河渡口,袁绍大军已经开始渡河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七十一 刘备当了袁绍的先锋官
在袁绍的谋士中有三个人值得细说,头一名便是田丰,此人看事深谋远虑,但因性情耿直,不知变通,这次南征便被袁绍关在了邺城的狱中,以至曹操闻听此信,不禁长舒一口气:“田丰没来前敌,吾无忧也!”

  第二个人是现在袁绍部下,曾是曹操旧友的许攸,这个人自小聪慧,处理军务机智多变,只是有一种当官常犯的小毛病,那就是天性贪财,他的这种行为很遭同事们的鄙视。

  第三个就是沮授,与田丰和许攸不同,田、许二人不过是袁绍身边不挂长的参谋,不是有句玩笑话么:参谋不挂长,放屁也不响。沮授却是有实际军权的,从前极得袁绍的信任,被授予监统内外三军的监军之职,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参谋总长的角色。

  早在建安四年袁绍初定灭曹大计之时,沮授便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我军因历年征讨公孙瓒,致使百姓疲敝,库欠存粮,赋税尤重,此国家大患!应先遣使将公孙瓒首级献捷天子,然后专务农桑,休息人民。曹操若阻隔我与天子联系,我便可名正言顺地进屯黎阳,渐侵河南之地,同时多做舟船,缮修器械,分遣精骑,包抄曹操之东西边境,令彼不得安宁,我却以逸待劳,天下可坐定。”

  郭图、审配意见相反:“兵法云:十围五攻,匹敌也当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连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操,灭曹只在翻手之间,今天迟疑,后更难图也。”

  沮授反驳:“义者无敌,骄者先灭。现曹操于许都奉迎天子,我若举师南向,于义则违。胜败其实不在强弱,曹操法令严明,士卒精练,非公孙瓒之辈可比,今放弃必胜之方略,而兴无名之师,我为袁公担心也!”

  郭图等人明处一句: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说动了袁绍的心思;暗地却向袁绍打了小报告:沮授现在权倾内外,威震三军,日后看来难以克制啊!袁绍不免心惊,便把沮授的军权一分为三,设置三都督,沮授、郭图和淳于琼各监一军,才算心安了。

  现在前方颜良兵败身亡的消息传来,袁绍立即决定全军渡河,追击曹操,为颜良复仇!沮授临上船时长叹:“主上欲急胜抒志,部下怎不贪功?悠悠黄河啊,渡过你容易回来难呀!我又能有甚作为!”

  沮授实在不愿意随军渡河,便称身体不适,向袁绍请病假,那袁绍岂是容易糊弄的?当然不许病假,反而心恨沮授临阵欲逃,干脆把沮授所部,一并夺回拨给了郭图,现在等于把沮授的参谋长的那个“长”字给削去了。

  此时曹军正在驱赶着白马的百姓、牛马以及辎重粮草沿黄河南岸退向延津,是无力阻渡袁绍的大军的,曹操只得亲自率精骑六百,断后掩护,且战且走,一开始还好些,袁军渡过河的部队数量还不多,不敢当真与曹军接战,慢慢就不行了,袁绍军越来人越多,已有一部分骑兵迫近过来。

  曹操干脆放弃了断后阻截,直接率六百余骑占领了延津南阪南麓,并构筑起了一道简易阻击阵地,是欲在此阻截袁军吗?

  看来不是如此,进入阵地之后,曹操便吩咐将士,抓紧卸下马鞍,尽量休息马力,只留一名哨兵站在高处监视袁军,并负责不断报告已渡过黄河之袁军的人数。

  至于还在路上的辎重牛马,曹操命令全部放弃,押送的士卒集中过来准备作战。这时瞭望的士兵报告:有五六百骑正在靠近!

  曹操没有理睬,一会士兵又报:“敌骑渐多,步兵已经不可胜数了。”曹操发令:“不用再数了!”—再数下去估计自己的士兵就要心慌了。

  率先渡河的袁绍军是由左将军刘备、大将文丑率领的步骑混合部队,刘备对袁绍的这次军事行动是持绝对支持态度的。自己的妻儿们生死不明,可以肯定必陷曹营;关、张不知去向,但最大的可能也是折于曹军,那罪魁祸首便是穷凶极恶的曹操。

  自己依附袁绍也是拜曹操所赐,反过来也可以说依附袁绍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对抗曹操,袁绍的大军向许都逼近一步,也就等于刘备与祸福难测的妻儿兄弟距离缩短一步。现在真的与曹操打仗了,刘备虽为客卿,也是打心眼里乐意亲临前敌的。

  文丑则是在袁军中与颜良齐名的勇将,平素与颜良英雄相惜,私交不错,这次听闻颜良命丧战场,尸骨无存,不禁有兔死狐悲之感,心中早已暗暗发誓,定要用实际行动为哥们儿雪耻,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这次作为前锋渡河攻击曹操,是他主动要求的,本来亲统步骑各半的一万大军痛击鼠窜的曹操是件挺爽的事,谁知主公偏又派了那丧家之犬刘备与自己共同领军,真是霉气!不屑与这曹操的手下败将为伍,到时候战功算谁的?在后面指挥步兵等着打扫战场吧,且看俺独率铁骑在前敌建功!

  文丑指挥作战是个谨慎的人,不集结到一定兵力是不会贸然向逃敌发起突击的,所以在大军陆续渡河时他一直采取的是纠缠战术,决不让曹军脱离了与自己部队的接触,就是这样的佯战,曹军看来也支持不住了,现在已缴获了大量的辎重,一场大功看来是已经到手了。

  渡过河来的部队已经集结到了四千余骑了,现在是时候了,对敌人临时构筑的阻击阵地发起决定性突击的时候到了,颜良兄:今日俺要以曹操的人头祭你的在天之英灵! 。 想看书来

七十二 舍命不舍财的牛人文丑
文丑的骑兵即将发起冲锋了。

  曹操手下将领们都是战场上滚打出来的行家,怎会看不出目前险恶的局势?那文丑的部队一旦冲到自己的阵地,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没有人愿意与此简易阵地共存亡,便竭力劝谏曹操放弃这根本不可能守住的阵地,退至延津自己的营寨。

  曹操听着将士们的建议,不置可否,却以目光询问众谋士的意见。荀攸说话了:“这是专门为敌人设置的诱饵呀!怎么能放弃这么好的歼敌良机?”

  曹操还了荀攸一个赞赏的眼色,对于将领们的疑惑,曹操用最恰当的方式做了解释:面带微笑,气定神闲,斜靠马鞍,闭目养神。

  主帅的自信其实就是部下的依靠,恐慌与自信实际上都是具有极强传染性的,那传染源就是主帅自己,有时候一场战争的胜负竟决定于主帅脸色忧喜转换的一瞬间。

  瞭望的士兵又大声疾呼起来:“敌军五六千骑正在向我逼近!”

  将领们不能再如曹操一般悠闲养神了,纷纷奔向自己的战马,却听曹操用沉稳的声音传下了一道不可思议的军令:“不用理睬他,继续休息。”

  自古有句:军令如山倒!将士们只能无奈地坐下。但没有人能当真地休什么息,装神弄鬼也要看时候呀!敌人的铁骑即将踏上自己的脑袋,曹操在闹什么玄虚?

  瞭望的士兵看来早就忘了曹操说过的:不用再报告敌情了之将令,叫喊的声音都有些走调了:“敌军的骑兵又多了许多!已经开始冲过来了!后面的步兵多得数不清!”

  曹操吩咐:“将阵地后面驮辎重的牛马全部赶出去。”士兵们照办了,这是给敌军送军资去了,没有人乐意的,曹操更不会这么大方。瞭望的士兵又喊了起来:“敌军在抢我们的牛马军资!”

  曹操终于传下了准备作战的命令,但不是让将士们依托现有的阵地进行坚决固守,而是让将士们全部上马,准备出击.现在所有的人都明白了主帅的作战意图,可是还是不免心中忐忑,毕竟自己全部的突击兵力不满六百轻骑,如果冲入了十倍于己的敌骑之中,那是不可能有人得以生还的。

  可是看着曹操自己也跨上了战马,并且策马于突击部队的最前列,将士们全觉得有一团火在胸中燃烧起来!自己的性命就比主公的命值钱么?去厮杀吧!在痛快的拼杀中倒下应该是最富寓诗意的归去,有时候奔向死亡也并不是那么悲哀。

  文丑在发令进行孤注一掷的突击时心情是相当矛盾的,现在所部全部兵力已经渡过了黄河,自己让刘备率步兵在后面跟进,主要是不愿意让那个大耳朵抢分了自己的功劳,看来这个措施是对头的。自己的骑兵由于行动迅捷,抢先一步捞到了好处,大量的敌军辎重已经被骑兵部队缴获。

  为避免让后面上来的刘备步兵给抢了去,当然要分出一部分人手去看守这些到手的战果,总不能老子在前面打下来,再送给后面的刘备去当战利品去吧?

  正在准备发令让余下的两三千骑向敌军阵地发起最后突击时,突然从敌军阵地中涌出了更多的牛马,看那些畜生们行走的笨样子,身上肯定都驮着大量的财宝,最不及也是宝贵的军粮,怎么办?自己的部队继续冲锋?把这些驮辎重的牛马让给没出任何力气的刘备?

  估计曹军是放弃阵地与辎重远逃了,论说骑兵的任务就是追上去,掩杀敌军,获取更大的战果;可是必然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任何逃敌留下断后的肯定都是精兵,除非是突然溃败,否则不会有只顾逃命的敌人,但现在的曹军显然并没有溃败,别说那绝对会遇到的断后精兵,就是留有埋伏也是说不定的事。

  而向后看去,那刘备竟然不急不躁,在指挥排列着一个防守的阵势,一步步地向这边逼近过来;自己如果放弃这无数的牛马,径直向前进击,标准的是为刘备火中取栗,让那个大耳朵坐享其成,最后以大量缴获、零伤亡的战果向主公报功,这算什么事?

  不行!一点东西也不能留给那个缩在后面的大耳朵,到手的东西不捡那是标准的傻瓜,先捡东西后追敌,那才是鱼与熊掌都兼得的美事,打击敌人以后有的是机会,眼前的利益日后不可能再碰上,做事情总要分个轻重缓急,俺文将军明白得很,吩咐士兵,先收东西后追敌,敌人是舍财保命,咱们是舍命不舍财。

  士兵们全都兴奋了,有谁愿意拼命不愿意发财?一瞬间,冲锋的队列散了,全都奔向了牛马,以及那上面驮着的好东西。

  文丑看着自己英勇的战士执行军令那么迅速,不禁得意地笑了,回望刘备,还那么慢吞吞地结阵缓行,如临大敌,真有点可怜他,就这么个笨鸟,也不知以前怎么带兵打仗的?等你赶来杀敌?黄瓜菜都凉了!

  正感叹间,突然敌军阵地上冲出了一时数不清的铁骑,犹如一支支利箭向自己射来,敌军没有像惯例那样擂鼓呐喊,直如同一阵无声的风就刮到了自己马前,此时自己的部队却还在各自疯抢着东西,没人理睬发生了什么。

  文丑稍愣神的工夫,四周已经全成了敌军的长矛大刀,随着敌军阵地上明显滞后的战鼓响起,文丑已经在惊恐中顾前顾不了后了,亲兵们也乱了,因为横冲直撞过来的不仅是曹军手中的刀枪,还有那雨点般的骑弩,谁能是金刚不坏之身?

  只顷刻之间,文丑丧命于乱战之中,部队群龙无首,瞬间崩溃,幸喜都是四条腿的骑兵,逃命也极方便迅速,后方不远处就是刘备的步兵战阵,半数骑兵逃过了杀戮,被刘备的步兵给保护了起来。

  刘备一看大势已去,只得命令弓弩掩护,全军缓缓而退,紧守黄河渡口阵地,曹军倒也不敢相逼,只是重新抢回了自己的牛马及辎重车辆,也是缓缓退去。

  不幸的是袁军不但未得到任何战利品,反而倒折进去近两千骑兵,其中千余士兵被曹军生俘,袁军自己的辎重牛马反而被曹军掳走千余头。

  两阵战损两员大将,袁军人人皆惶,这时的袁绍反而镇静下来了。

  袁绍心里极清楚曹操想达到的目的:盼望着自己知难而退,息兵罢战,你也太小瞧我袁绍了吧?我会利用你这一点的,你不是最怕我主力渡河吗?那你就等着吧!

  曹操啊!你这是在自掘坟墓。爱将的殒命,袁绍的心情无疑是悲痛的,但我只会化悲痛为力量,将愤怒成理智,咱们就继续玩下去!

  袁绍经熟虑已经谋定了新的破曹方略:正面大军步步为营,另出两路奇兵,一路袭取曹操的大后方许都;一路越嵩山截断许都与官渡之间的曹军粮道.这叫正中有奇,正奇相辅。曹操!且看你如何应付?

七十三 官渡:曹操的最后一站
人类对语言及字眼的运用早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同样一件事,换上个不同的字眼,那感觉立时便不同了。

  写史的人用字很高明,一个字就能使一场军事行动味道全变了,比如:《三国志&;#8226;魏书》中记载的曹操放弃阳武,退守最后一道防线官渡,这时的袁绍大军已经把前三道曹军防线:白马、延津、阳武全部占领了,《武帝纪》是这样用字的:“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撤退的曹操是“还”军,进攻的袁绍反而是“保”阳武。绝吧?乍一看真难清楚是谁在进攻谁了。

  连折两员大将,袁绍伤痛之余也接受了教训,那就是决不再分散兵力,亲提十余万大军全部渡过了黄河,部队稳步推进,步步为营,使得善于机动作战的曹军再无战机可觅。曹操只得率军步步退守,现在退到了许都的门户官渡,已经退无可退了。

  而袁绍依仗兵多粮足,实际上是连摧曹军三道防线,虽然从战术角度是失利两阵,但战略部署上无疑获得了成功:曹军取得大胜的两地,现在已成为袁军的后方,大批的军粮以及各种战争物资现在可以畅通无阻地运往前线了,而且以冀、并、青、幽四州之地的粮赋,供应前线十余万人马的军需,那当然是绰绰有余。

  曹军则恰恰相反,不足四万人的步兵,能用于机动的骑兵仅两千六百余骑,而且必须死守一处关隘官渡,兵力无从展开,军粮的运输线路唯有许都至官渡一条,虽然距离近了许多,但关键是许都的存粮并不多。

  更要命的是运输也不易了,已经发现有袁绍的骑兵部队不知从哪里渗透了进来,正在骚扰劫袭运粮部队,曹军却无力护路,因为官渡马上就要面临袁绍志在必得的强攻了。

  袭扰曹军粮道的骑兵是袁绍派出去的,袁绍的越骑司马韩荀率一千精骑从敖仓以西偷渡了黄河,越过了嵩山,目标就是切断许都与官渡之间的粮道,现在已经开始行动了。

  曹操屯田已经五年,怎么粮食反而缺乏了?这里另有原因,曹军的主要屯田地区是豫州的汝南,偏偏原汝南投降的黄巾军刘僻、龚都等部趁曹操与袁绍在北境相拒时重新叛乱,屯户们多数附从,军粮基地现在已经成了敌军的根据地了。

  这还不算,以前不过是一帮散兵游勇,对后方还形不成什么威胁,现在不同了,据确凿情报,那可恨的刘备竟然带着袁绍的正规军,出现在了刘僻的军中,从进兵势头看,竟然是瞄向了许都!这还了得?

  这是袁绍为曹操准备的第二支奇兵,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在下层农民甚至黄巾余寇中有相当的号召力,让刘备去联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