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日筑基之说-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之心窝正中,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老子》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有人初学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就是由于行气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所以行气之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呐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作用在于吸入空中太和之炁,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通,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炁,心性渐渐伏下,与肾炁交合。《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炼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入静。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盖当可化炁,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炁〃,肺主炁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吕祖喻为〃长生酒〃,曰:〃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行炁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炁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吸引力,橐龠已通矣。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至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无梦,《庄子》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气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静到极处,但觉炁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中,是为胎息。《老子》云:〃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但是达到如此境界,随人秉赋有早有晚。要在慎终如始,勿懒勿怠。《太上老君内观经》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养生篇
    
    
    1。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饥渴,可就地静心吐纳服炁,则无饥渴之感,所谓〃炁满不思食〃。种种效验,日久自知,不必详述。
    
    
    2。炼习吐纳,最好结合太极拳之类的动功。盖〃有动乎中,必有其静。〃动静相兼,互相增益。炼武术者,亦可以此作为内功,只知蛮用拙力,不知以意领炁,以炁领形,终究落于下乘,且于养生无益。
    
    
    3。《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此法贵在坚持,行立坐卧之间,随时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时日。常人多在大病之后,方去寻求气功疗法,一旦病有好转,却又置之不理,学者切忌此种弊端。
    
    
    4。平日注意保持元和,话宜少说,言多伤炁。《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虚其心,实其腹。〃所谓〃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内含修炼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试看哪位修养高深之人没有德行。
    
    
    5。荤腥香辣之物,不利养炁,应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应注意。盖荤腥之物,性属沉浊,食之必使先天之炁粗而难伏;香辣之品,性主轻浮,食之必使先天之炁散而不聚。故均应避之。应持清淡饭食,以养真炁。食可则止,不宜过饥过饱,过饥伤炁,过饱伤神。此饮食之道,修真炼炁者不可不知。
    
    
    6。不可当风吐纳,炼到好处,全身发热,毛孔开张,更不可见风。若盘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骤然下地,最伤筋骨。先把两腿伸开,手抚两膝,养静片刻,待觉身轻,方可下地。
    
    
    7。炼炁当禁烟酒,烟为火之象,火能烁金(肺),故抽烟多者肺先损,肺损则无以生炁。酒者,入于心经则多说话,入于肺经大声叫喊,入于肾经情欲不节,入于脾经不愿吃饭,入于肝经大动肝火……种种危害,皆令人性乱而炁耗,故宜戒之。
    
    
    即此一法,已为养生不二法门。但这在道家修炼之中,只为筑基功法。学者得其真趣,欲求上层接命之术者,再访高师深造可也。
    
    
    三、辅助筑基法
    
    
      (一)退符八法
    
    
    初步修习中华道家筑基功法,在每次做功完毕之后,应当有一定的收功方法。做功之时,道家称为〃进火〃,因需用心神,而心谓之〃火〃;收功之时,道家称为〃退符〃,即用文火封固,以巩固炼功的效果。这里介绍的〃退符八法〃,是笔者根据传统中华道家的按摩法,结合自己多年的炼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八种方法,简便易行,功效奇特。
    
    
    干沐面
    
    
    干沐面,又称干洗脸。两手五指并拢,以先下后上的顺序,搓擦面部,如同洗脸之状。要搓至面部轻微发热,才有效果。可以达到调畅气血、治疗面瘫、振奋精神、美容驻颜的神奇效验。连做三十六次。
    
    
    鸣天鼓
    
    
    天鼓,即指耳膜。两手心捂住耳窍,不使漏炁。以双手十指按于脑后,然后双手食指压住中指,再以食指由中指往下叩脑勺。如果耳膜无损,即可听到〃咚咚〃如同打鼓的声音。鸣天鼓可使耳膜得到震动,可以保持耳朵的听力,达到老不耳聋、聋者复聪的奇效。连做三十六次。
    
    
    运神目
    
    
    两目为神光之所系。以两手心捂住左右双眼,如果练功之后两手心发热效果更好。然后以两手心揉动双眼,先由内向外,再由外向内。可以治疗眼部一切疾病,如近视、远视、散光、沙眼、失明等,见效甚速。向内向外各做十八次。
    
    
    叩罗千
    
    
    罗千即牙齿之神的名字。按照先腮齿、后门齿的顺序,双齿相叩。一下一下,不可太急。辅助此功,可以在大小便之时,紧紧叩住牙齿,养成习惯。能够达到坚固牙齿、老不落齿的功效。连做三十六次。
    
    
    扶中岳
    
    
    中岳即面部中央之鼻。两手四指均握掌,大拇指放于食指之上。以两手大拇指的外侧,从山根直至鼻翼两端之迎香穴部位,从上到下,依次擦动。肺开窍于鼻,两手拇指外侧有〃少商穴〃,属肺经,故用此处。可以达到增强肺活量、调整呼吸、保持良好嗅觉、防治感冒、治愈鼻炎等奇效。连做三十六次。
    
    
    济天一
    
    
    济天一,天一生水,水属肾,即指腰眼肾脏之部位。左右手心各捂住左右两腰眼,一上一下搓动两腰眼。最好能够搓到两腰发热。可以收到温肾壮阳、心肾相交之功效。治愈腿软、膝冷、腰痛、阳虚等症状。尤其腰部受寒或扭伤而痛,即以此法,将热气搓入腰眼之内,即可速愈。连做三十六次。
    
    
    揉丹田
    
    
    丹田即肚脐之部位。此处为人生身受炁之本。两手相叠,男左女右(即男以左手压右手,女以右手压左手),先以顺时针方向揉动丹田;然后反手男右女左(即男以右手压左手,女以左手压右手),再以逆时针方向揉动丹田。可以收到调动丹田之炁、增加内炁、治疗肠胃疾病的神效。顺时针、逆时针各做十八次。
    
    
    搓涌泉
    
    
    涌泉即两脚心之涌泉穴。坐于凳上或床上,以左手搓右脚心,又以右手心搓左脚心。可以增强全身内炁、驱寒、明目、排浊、治疗腿软等功效。左右各做三十六次。
    
    
    以上退符八法,一定要按照所述顺序依次炼习。可在做功前,作为进入功态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于身体的按摩,使全身放松,能够很快入静;在做功之后依次炼习,使炁机遍达于周身,作为退符收功。如果实在无暇做功,仅做此八法,或者在工作劳累之时,或者在睡觉前后,亦可收到养生益智、祛疾延年之神效。
    
    
    (二)回阳功
    
    
    中华道家回阳功,用在初步筑基阶段。静坐之中,或睡眠醒起之时,出现无欲阳举的现象,可用回阳功将其收回,以免散失。如是有了浊念而出现兴阳,则属于浊水源,纵使收回,亦难以保守。
    
    
    回阳之法,道家传有十六字诀。其诀为:〃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具体做法是:阳生之时,先是吸炁,至会阴穴,然后以微意提摄之,随息归入下丹田(即脐);同时咽下津液一口,即为水火相见。此法可连用数度,直至阳回而止,然后再以文火温养丹田,谓之封固。
    
    
    (三)睡功法
    
    
    中华道家秘传睡功法诀,笔者整理为:〃东首而寝,侧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龙之盘。一手屈肱枕头,一手直摩脐眼。一只脚伸,一只脚绻。神不外驰,炁自安然。收神下藏丹田,神炁和合成丹。〃
    
    
    此诀大意是说:头靠东方而卧(东方为太阳出升之地,乃是生炁之所),侧着身体而眠。好象犬之屈身而睡(道谚日:学道不学道,学个狗睡觉),又似龙之盘曲环绕。一手屈臂而枕头,一手直抚于脐眼(丹田)。一只脚伸展(左手屈则右脚伸,右手屈则左脚伸),一只脚绻回(左手伸则右脚绻,右手伸则左脚绻)。神意不可驰逐于外物,炁机自然安定和平。收敛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神与炁自然和合凝聚,结成内丹。
    
    
    睡功起始,应当先睡心(先收心养静),后睡眼(后闭目入睡)。致虚之极,守静之笃。神炁自然归根,入于丹田之内;呼吸自然绵绵,归于元海之中。此时不必有心调息,而呼吸自会安定;不必用意伏炁,而炁机自然降伏。临醒之时,应当先醒眼(先睁开眼睛),后醒心(后心生知觉)。然后慢慢展转身躯,方可起卧。睡功做到好处,自可入于大静,一念不生,心同虚空。其后如果能够放下身心,静定一场,还会出现其他良好效验,妙不可言。
    
    
    以上道家睡功的法诀,不是一般的小法小术可以比拟,乃是主静立极的上乘大道。当初陈希夷(陈抟)祖师留其肉身于西岳华山,蒋青霞真人脱质升举于王屋山,都是修习睡功得道的古代仙真。
    
    
    又,上古时代道家传有〃宴息法〃:每当夜晚之时,耳无所闻,目无所视,口无所言,心无所住,息无所促,形无所动。只留一点元神元炁,相依相偎,如同炉中一点火种相似,绵绵不绝,若有若无。久久纯熟,自可达到〃神满不思睡〃的境地。所谓妨碍修炼之〃睡魔〃,亦不知不觉而自动消失。
    
    
    陈抟老祖传有睡功秘诀三十二字,名日〃蛰龙法〃。其决日:〃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日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卧,世无知音。〃吕纯阳祖师曾为之题诗云:〃高枕终南万虑空,睡仙常卧白云中。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修习道家睡功的同志们,当由此参悟之。
    
    
    (原出《大成捷要》,笔者编译)
    
    
    站桩法
    
    
    站桩一道,流传已久。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就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描述,说明早在远古时代即已出现。另据《金莲正宗记》卷四记载:道教祖师〃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阳,为了修炼大道,〃偏翘一足,独立者九年,东临大海,未尝昏睡,人呼为'铁脚先生'。丘祖赞之曰:'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如此炼形九年,而入于大妙。〃于此可见,站桩也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方式。
    
    
    这里把内家拳的一种站桩修炼法……混元桩,介绍于此,以供志心修为者习之。
    
    
    站桩之前,须做好全身放松的一些准备工作。不可穿太紧的衣服,腰带要松一松。不宜穿高跟鞋,鞋带也不可系得太紧。这样才有利于血脉的流通,保证炼功的效果。
    
    
    首先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臀部后坐,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目视前方,似看非看,头直项竖,身形中正,呼吸自然,全身放松。如此站立片刻,凝神定意,排除杂念。
    
    
    然后两手抬至胸前,抱起撑圆,五指张开,十指相对,手心向内,似抱两球,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手掌距胸约八寸,两手相距一尺左右,松肩横肘,小腹微圆。头顶如绳吊系,以振奋精神;两目微睁,目视前方,以蓄养精力;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和精神的舒放;全身放松,有利于周身气血通畅运行。
    
    
    如此站立,少则几秒钟,多至一分钟,即会感觉四肢全身,有麻、热、胀、沉等不同程度的感觉,说明气血已达身体之梢部,是气行全身的标志。
    
    
    收功时,慢慢伸直两腿,缓缓放下双手,就会感到双手更加发沉发胀。如此原地休息一会儿,待全身的酸胀反应消失之后,全身轻松,再散散步即可。
    
    
    王芗斋先生述及站桩时说:〃习时须首先将全身之间架,配备安排妥当,内清虚而外脱化,松和自然,头直、目正、身端、项竖、神庄、力均、气息平静、意念放大、发挺腰松,周身关节似有微屈之意,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颠顶,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舒适挺拔。自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其悠扬相依之神情,喻曰空气浴殊近相似也。然后再体会自身肌肉细胞动荡之情态。锻炼有得,自然为正常运动。夫所谓正常者,即合乎改造生理之要道,能使贫血者,可以增血;血压高者,能使其下降而达于正常。盖因无论如何运动,都不可使心脏跳动失于常态。然在精神方面,须视此身如大冶洪炉,夫物不在陶溶中。但须觉察各项细胞为自然同时工作,不得有丝毫勉强,更不许有幻象。如依上述之锻炼,则身体之筋肉不炼而自炼,神经不养而自养,周身舒畅,气质亦随之而逐渐变化。其本能之自然力,由内而外,自不难渐渐发达。然切记身心切不可用力,否则稍有注意便失松和,不松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只要呼吸一失常态,或横膈膜略一发紧,便是错处,愿学者宜慎行之,万勿忽视。〃
    
    
    开始站桩,由于两臂抬起的不适应,会出现〃假疲劳〃的现象,即肩酸、臂胀、腿抖、身晃等感觉。须知这是正常现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