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44-1948我的战争-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节 不管哪儿失守,起码我这儿不能失守(1)
一九四二年,第一次远征失败后,二十二师、三十八师剩余部队全部集中到蓝姆伽训练,又补充了部分兵力,黄埔十七期的毕业生就是分到了蓝姆伽。
  这时日军已经占领云南相当一部分地区,目标专门进攻重庆,在内地已经打到贵州独山,就是要逼迫中国政府马上投降, 这样他的兵力就可以重新布置,从一九四一年发动全面进攻开始,他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东南亚。
  当时的情况已经很明确,所有的外援物资都是通过滇缅公路运到中国,是生命线,是最关键的,这条路打不通不行,这样,缅甸就成了必争之地。
  编者注:中国驻印军,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 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 因当时印度没有战场,中国军队不能称作远征军, 因而于一九四三年八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C. A.I.),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后来虽反攻入缅, 驻印军的名称依旧未改。
  编者注:中国远征军,一九四三年十一月, 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赴云南接替生病的陈诚,全权指挥由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集团军两支野战部队及相关支持部队共二十万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第二次远征胜利后,中国驻印军总司令魏德迈将军称卫立煌为“ 101 胜将军”,意思是“百战百胜”都不足以表彰卫立煌的战功。美国《时代》周刊推出对卫立煌的专访,并在封面上刊登其策马扬鞭的照片,誉之为“常胜将军卫立煌”。
  史迪威的意见是再从中国调兵,于是在原有的二十二师、三十八师两个师的基础上,一九四三年调来了三十师,一九四四年,又把中国远征军的十四师、五十师调过来,空运到雷多换完装备后,立即空运到密*, 准备攻打密*,这两个师比我们先到一个多月。
  缅北反攻开始后几场激战下来,部队减员很多,不足编制规定的数字,需要补充兵员,又先后空运过来我们三个学生教导团分给这五个师补充兵员,这三个学生教导团分别是贵阳学生教导团、西安学生教导团、重庆学生教导团。
  这样原有两个师,新调来三个步兵师,加上我们三个学生教导团,驻印军就不是十万人了,超过十万了。
  第二次远征的部队分为远征军和驻印军两部分,我们从缅甸往国内方向打的部队叫驻印远征军,总指挥是美军中将史迪威将军,副总指挥是郑洞国。
  从国内往国外打的叫远征军,总指挥是卫立煌,下辖第二军、第六军、第八军、五十三军、六十六军、七十一军,加上青年军整编二○七师。
  在开赴印缅的几个学生教导团里,我们贵阳教导团是最早到达的,是和黄埔十八期毕业生同时到达。我们这一千多人先到达先分下去,一半给新一军,一半给新六军。新六军有两个师,二十二师只分到两个中队,一个中队是一个连,一个师也就能得到两个连,二百多人。
  二十二师是当年打过昆仑关的部队,一直到东北始终是廖耀湘最精锐的师。部队很欢迎教导团的学员,一看学员很年轻,都是十几、二十岁,还有知识,比征来的兵好多了,他们愿意要这样的。
  我们的番号叫驻印军新编二十二师学生大队,下辖两个中队,我们的军衔统一被定为学生大队下士学生, 月薪十六个卢比加上十二个安士,都是印度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节 不管哪儿失守,起码我这儿不能失守(2)
二十二师委派辎重营中校营长武文秀来担任大队长,营长一般是少校,他的资格老,仅比廖耀湘差一点,因为没什么战功,老上不去。
  入营第二天就开始训练,队列操练和各种战术教练包括班、排、连攻防,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中国教官担任,有的教官由刚分来的黄埔十八期毕业生担任。兵器训练由美军中校教官带着几个上尉给我们上课。
  发给我们的武器全部是美国制造,从当兵到现在已经半年了,头一次摸到枪。
  我领到一支经过改造的三○式来复枪,是美国在一九三○年研制的,美国人就给我们用这种步枪,威力很大,声音很亮,不像日本的三八式叭叽叭叽的。在印缅, 美国人已经用小自动步了,有点像冲锋枪,一梭子子弹可以连发打出去,英国人用的是大自动步,比美国那个还要大。这个三○式打一枪还要推一下,这就比较出来了,我们的武器和当时美国人、英国人使用的差了十年。尽管对美国来说是老式一点,但对中国,这个枪是好枪, 比我们那个枪爽多了,有些七九式、中正式打完两发子弹后发现拉不开大栓,人家这个不存在这种情况。
  但发给我们的汤姆式冲锋枪是四十年代造的,和影视剧里那种铁把子的不一样,是木把子。轻机枪是勃兰式轻机枪,也是美国造。
  队列操练要持枪,战斗教练也持枪,连睡觉都是与枪共眠,我把枪擦得铮亮,连子弹都擦得亮光光的。
  印度当时正是炎热的盛夏,六七月份的太阳那个晒啊,早上出操,站上不一会儿,钢盔就热得烫手,手都不敢摸,体质弱的时有晕倒。白天是班、排、连教练, 班攻击班防御、排攻击排防御、连攻击连防御,一个部队没展开的时候是没有战斗力的。我们学习的内容和军校是一样的,普通士兵不学这些科目。晚上想歇着,不行,吃完晚饭天快黑时,带你上森林里了,营地出去不远就到处是大森林,在森林里进行单兵训练,学习一个人怎么打森林战。从雷多到新平洋就是公路没有树,离开公路就是森林。
  每天的伙食,一日三餐食无定量,副食是牛肉罐头炖南瓜,国内部队的待遇跟这里无法相比。
  训练期间,我们最关心前线的战况。
  一九四四年三月初,中国部队重回野人山,三十八师在兵败野人山时损失较少,所以先于二十二师经新平洋进入胡康河谷打通印缅公路,拉开了进攻敌十八师团大本营孟关的序幕。二十二师随后进发。
  两师不足两万四千人,拔除诸多外围据点后,向孟关攻击,沿途必须每棵大树都要争夺、每片土地都争夺,不夺下来你的路就修不了。当时我们吃过很多亏,日本人把机枪巢架在树上,很隐蔽,他能看到你你看不到他,他看到你了,枪一响全给你打趴下。
  孟关是日军十八师团司令部所在地,中将师团长田中新一在此陈兵四万,构筑坚固工事,准备了充足的弹药、粮食、装备企图打持久战。
  编者注:二十二师在攻占瓦鲁班战斗中突袭日军十八师团司令部,缴获十八师团发布作战命
  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蒋介石发来三个字的嘉奖电:中国虎!此后,二十二师又被称做“虎师”。
  三月九日,孙立人率三十八师插入孟关侧背瓦鲁班一线,廖耀湘率二十二师负责正面攻击,配合作战的美军战车部队按时抵达供给地点,史迪威下达攻击命令后,

第三节 不管哪儿失守,起码我这儿不能失守(3)
各种炮火顷刻覆盖敌阵,美军坦克、战车汹涌向前,二十二师三个步兵团近万人端着刺刀发起猛烈冲击。此战毙敌十八师团少将参谋长以下官兵近万人,缴获火炮、
  军车无数,连十八师团的关防也被我所获,田中新一侥幸逃脱。
  打下孟关,又在孟拱河谷与敌激战,由于复杂的地形地物,攻防战斗非常激烈,我们先后拿下于瓦康、瓦拉渣等据点,日军被打得够戗,就顶不住了,最后被我们打到马拉关。
  马拉关打得太艰苦了,日军十八师团主力守在那儿,足足打了二十天没有打下来。当地道路是一人当道万夫莫入,就一条小路,一面全是原始森林,路下面就是悬崖,怎么打?很难。
  正面是打不下来了,日军已经把阵地摆好,上来就和你决一死战,打得很困难。廖耀湘命令师参谋长刘建章,领着六十五团一个加强团迂回出击,他让刘建章告诉团长傅忠良,就是给我攀悬崖走峭壁爬树藤,无论如何也要插到十八师团后方,从后面发动攻击。
  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师部特务连,我的班长姓段, 就是当时六十五团的,参加了那场战斗。他后来跟我说, 手啊、胳膊、腿都磨破了,没有路,根本上不去,只能攀着藤子上,这儿撞一下石头那儿撞一下沙土,好不容易爬上去的。
  一个加强团有四千人,全团没有携带重武器,重炮是要用卡车拉的,根本上不去,只有六○炮、八一迫击炮这两种步兵小炮可以,但是也很难。六十五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爬上去的,从后方对田中新一的十八师团发动一个猛攻,敌人前后受敌,就败退了。
  六十五团乘势攻克马拉关,继续冒雨沿沙逊山东麓的深涧、悬崖连克多个据点,直迫加迈,攻至孟拱外围。
  编者注:孟拱河谷之战,一九四四年, 中国驻印军在孟拱河谷对日军第十八师团等部发起进攻。此役,中国驻印军共击毙日军六千八百余人、俘一百八十余人。
  孟拱对双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要塞,它距离密*不过百公里,是仰光到密*的必经之路,也是连接中印缅的大通路。廖耀湘下令向孟拱发起总攻,不到一周就把孟拱攻下了,至此,为期三个月的孟拱河谷之战终于在七月底结束,歼敌近万名,缴获大小火炮近百门、卡车六十多辆,枪支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无数。
  此时,密*之战也打响了,空运到密*的十四师和五十师到达指定攻击位置后,与三十师一起向密*发起攻击。
  当时部队的士气就一条,死不怕。当然不像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么好听,就是把鬼子消灭掉,我死了也认可,否则就是死也不瞑目。部队的士兵都是农民,都没文化,家里被日本人占领了,家破人亡,民族仇恨很深, 他们的感情很朴素,也不说什么词,要活命就得把日本人干掉,干掉就有希望,不干掉就没有希望。
  这时从国内传来了一个最坏的消息,韶关失守、衡阳失守、长沙失守。
  湖南衡阳是方先觉率领第十军一万七千名士兵和五万日本人决战,坚持了一个多月,最后弹尽粮绝全军覆灭,军长方先觉被俘,日军伤亡四万八千人。这次战斗属于长沙会战中一次大的战斗,可能是第四次会战,指挥官是薛岳,最后长沙也失守了。
  一个军、两个军规模的对抗不算是战役,只能算是战斗,或是战役中的局部。战役是一个集团军、甚至几个集团军规模的对抗。
  编者注:方先觉率领第十军进行的衡阳保卫战,是整个中国抗战史上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是日军战史记载日军伤亡超过守军的唯一战例,时称“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被日方称为“中日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
  这些信息对我们刺激挺大。我们虽然年龄小,不是大知识分子,但都关心形势,大家都议论,哎呀,长沙丢了,怎么办啊?但是大家都认定一条,等我们把印缅这条路打通后再反攻,有了物资还愁没有反攻的机会吗? 有了反攻机会还愁打不胜吗?日本人这么凶,我们这里不也把他打掉了吗?不管哪儿失守,我们就是和你拼、要把你干掉,起码我这儿不能失守,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没关系。大家都互相安慰鼓励,不然哪来的士气啊!当时都是这种感情。
  对形势我们知道得多一些,一般士兵根本不知道。
  

第四节 我们少年兵(1)
孟拱河谷胜利的消息一传来,我们高兴得很,但又很遗憾, 怎么我们没上去呢,让我们上去多好。
  这个时期打得最激烈的就是马拉关、加孟、孟拱这几仗, 二十二师团以上军官升将军的,就是在这几次战斗后升起来的。二十二师少将师长廖耀湘升任新六军中将军长,师参谋长刘建章升少将副师长,李涛升二十二师师长。在马拉关奉命攀悬崖走峭壁的六十五团团长傅忠良升少将作战副师长,上校升少将这一级通常是很难的。六十五团一营营长李定一升团长,二营中校营长周璞升副团长。
  十四师给了廖耀湘,加上原来的二十二师成立了新六军。孙立人是三十八师师长,把五十师、三十师拨给他成立新一军, 孙任中将军长。
  我们虽然没有到一线去打仗,但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掌握技术、提高素质,将来补充到前线去多消灭敌人。那时对新兵根本不给训练的机会,到一线打一回、两回就会了,但是上级对我们这帮学生兵很重视。
  学生大队的中队长都是黄埔十三期、十四期的,一九三八、三九年毕业,都是抗战初期就上战场,已经打过很多仗,素质很高,在驻印军部队都是担任营级职务,但中队长的级别相当于连长,等于派来营级干部给我们当连长。
  担任排一级区队长的,大部分都参加过昆仑关和第一次远征,这些老兵大多没什么文化。和我们一起到印度的黄埔十八期毕业生,只能当副排长。
  二十二师这支部队军官的素质都比较高,有一点可以看出来,学生大队里,黄埔出来的军官八成以上不抽烟、不喝酒, 抽烟喝酒的都是老兵油子,当排长的老兵一半都会,在部队时间长了,坏习惯也形成了。
  我们在训练场上的接受能力比一般征来的兵要快,担任兵器教练的美国教官要求我们对步枪、轻机枪、冲锋枪各种武器, 不仅要会使用、能排除故障,还能闭着眼睛操作,我们都可以做到蒙上眼睛排除故障、拆卸、装上。在缅甸打的是森林战,森林里的白天和晚上差不多,完全看不到阳光,武器一旦出故障,
  在黑暗中你要知道怎么排除,才能射杀敌人发挥武器作用。
  我们在国内没摸过枪,实弹射击更没门,现在人手一支步枪,美国中校教官领着,靶子支好了,子弹随便放。天天搞射击,不合格不行,你当多少年兵能打这么多子弹啊?到了这儿随便打,练吧。
  廖耀湘当军长后视察我们,给我们讲话时提出要求,说你们要练到什么程度?一支步枪装五发子弹,弹膛里压一发,就是六发,你的三○式步枪五分钟内要打出六发子弹,这六发子弹你要消灭五个敌人,必须达到这个标准。
  夜间训练的集合号一响,值星官就喊,穿皮鞋、打绑腿、戴钢盔。告诉你穿什么要按照规定穿,比如不打绑腿不行,林子里荆棘丛生,到处都刮你扎你,打上绑腿起码扎不到腿,绑腿是黄呢子的,很好用。
  驻地离森林不远,集合后就拉进去训练,印缅作战的任务是要打通通往云南的道路,这条路必然要穿过森林,所以只有夺取了森林,才能把通路夺过来。没有路的地方就打通准备开路的森林,打下来后路从哪儿开通就是美国工兵的事了,我们不管。
  廖耀湘写了一本《森林战术》,是他在第一次远征时的教训。在森林里被敌人追赶,好不容易跑脱,树上面一梭子弹打来,又撂倒你十个八个。人家先把大树占领了,设立了机枪巢, 你在下面走路看不见,人家在上面看得见你,一枪一个, 一梭子弹还不打掉你几个?根据诸多教训廖耀湘搞了这本《森林战术》,给我们做训练教材。

第四节 我们少年兵(2)
进了森林啥都看不见,满树满天都是小猴子,一群群的,唧唧喳喳直叫唤。我们都会学猴叫,打仗的时候, 当尖兵、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