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揭秘千年秘藏:隐没的青铜帝国-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毕渡动用了纸笔,试图和老师进行文字交流,但老师摇头晃脑张口结舌,像是从来就不认得字一样。

  所有努力都失败后,毕渡拉下了尊敬师长的面子,对昔日的老师进行了强行搜身,其间老师占一直抱着怀里的两块破木板不放手,木版好像是老师平时占卜所用的随身器物,老师缠在腰里的布口袋里空洞无物,除了一把他所熟悉的故乡的黄土,那怕连一粒干粮渣子,毕渡都没有找到。

  最后,他在老师占的怀里终于找到了一封信,一看竟然是本家大哥写给他的家书。

  家母高寿,疾患在情理之中,信中所言家母的病,并没有使毕渡感到慌恐和难过,但大哥亲笔落款的日子时辰,却让他大吃一惊,他怀疑向来细心的大哥,是不是着急了,竟糊涂到了连时间和日期都落错了的地步。

  “初一 巳时”应该是昨日下午五点左右,以周原老家和川地的距离,加上秦岭蜀道难,难以上青天的阻隔,目前飞马跑车,最快也得四、五天时间。难道老师占一夜之间就抵达了这里?这绝对是一件对老师占来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打死他都不相信这是件真实的事情,以老师占的脚力和臂力,一袋盐就能把他压爬下。

  毕渡临时决定抽些人和车马,即刻带老师回陕,他要亲自验证一下这件离奇的事情。

  他几乎把母亲重病的事情忘了,一路上都是老师占得道成仙后腾云驾雾的鬼想法,他甚至联想到了《封神榜》里的土行孙。

  毕渡回到老家的当晚就叩见了母亲,母亲见毕渡在她床前跪下,还未等毕渡开口叫一声老娘,她便头一歪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过。

  “回来的这么快,你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半道上碰见占先生的吧?”毕普问。

  毕渡点了点头,没有作任何解释,他已知道大哥的确是在六月初一巳时,给他亲笔写了那封家书。

  毕普感觉毕渡这次回来有点奇怪,不声不响,魂不守舍的,好像心里有什么事情。

  毕渡在处理完丧葬之事后,借故探望老师,携重礼走进了老师占的密室。

  这天,他在失去语言能力的老师密室里,一直呆到了日落西山,倦鸟归林,才依依不舍的走了出来。

  他得到了老师占的半块木版,另外半块木板,耗尽了他大半天的脑力和体力,出了几身虚汗,也未能找到。

  毕渡是不是对老师采取了某种不礼貌的措施,现在已经很难说了,但很明显,近乎痴呆的占,一定是把另外半块木版,藏匿到了毕渡无法找到的地方。

  毕渡临走四川时,又去拜见了师母,他非常慷慨的留给了师母一大笔伺俸,以弥补他拿走老师占那半块木版后内心的愧疚。

  老师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这笔钱会使他顺利的长大成人,读书识字,成家立业,当然老师死抱着不放的这块半截木版,岂能是万金能换的寻常之物。

  在毕渡看来,如果能破译这块木版的密码,将足以改变世界,康家几代在川经营起来的盐业王国,在这块木版所产生的奇迹面前,渺小得如同一只在秦岭古栈道上爬行的蚂蚁。

  毕渡回川后,出重金从峨眉山请来一位高人,两人躲在川地“西秦会馆”顶楼望月阁里,开始研究起了他带回的老师占的那半块木版。

  三个月后的某一天,那位峨眉山高人,不堪那半块诡异之图的折磨,毅然从“西秦会馆”顶楼望月阁窗户里跳了下来,摔了个脑浆崩裂,算是彻底的解脱了。

  闻讯爬上会馆顶楼的毕家人,情急之中撞开了望月阁关死了的门,发现他们的毕大掌柜口吐白沫,翻着一双白眼,已经气绝身亡在了太师椅上。

  毕家后来不久就卖了在四川的商号和盐井,举家返回了周原故乡。

  1916年,毕渡的儿子众生,从天津港登上了日本“高丸号”商船,前往早稻田大学留学。

  临行时,他把那块父亲遗留下来的那半截夺命木版,小心翼翼地装进了行囊。

第五章:上门生意
第五章:上门生意

  1935秋末的一天早晨,古城西安的书画古董商姬顺臣掌柜,正坐在他“积善堂”二楼的古书阁里,非常细心地阅读明代古善本王崇庆的《山海经释义》,隔壁“荣宝斋”的田掌柜突然推门而入。

  看着田掌柜又急又激动得说不出话的样子,姬顺臣便知道田掌柜一定又遇上了个大宝贝。

  他合上正在翻阅的《山海经释义》:“田弟好运气,一大早就有人送馍上门了,这可是饥荒之年呀!”,‘馍’是‘货’的意思,古董行里的人口边头的话,掩人耳目而已。

  1928………1930年,关中地区遭旱灾大年馑,八百里秦川十屋九空,田地荒芜,饿尸载道,哀鸿遍野,夫卖其妻,父卖其女,军阀混战,官逼贼抢,民不聊生,仅陕西三年之内就减少人口近300万。

  这次惨绝人寰的大年馑,姬顺臣老家古周原所属的县乡,就饿死有近10万人之多,灾后这两年,平均耕地的利用率不到原来的3%5%,元气大伤的八百里秦川,至今还未走出两年前噩梦的阴影。

  姬顺臣老家古周原的兄弟叔侄等20多人,拖家带口,前年逃荒过来,已经快把他西安的大宅院挤破了,这一年多以来,他一直在“积善堂”二楼的藏书阁里打地铺。

  “鼎,青铜鼎,三个腿的,卖家是……是你们那里的人,和姬兄的……口音一模一样!”田掌柜激动地有些结巴。

  “是让我过去看看还是?”姬顺臣站起来,顺手把手里的书搁在架子上问。

  “几乎不用看,熟透了的,一点假都没有!”田掌柜很肯定的说。

  对于一个出色而富有经验的古董商来说,有时候对卖家情况的判断正确与否,比花气力鉴定古董本身更有把握。从田掌柜表现得十分自信的神情看,货色不会错。

  姬顺臣知道田掌柜前天刚吃进了几个“元青花”,手头肯定不方便,一定过来是向他凑钱的:“还缺多钱,田弟尽管开口,咱们俩个不用客气,那一回不是你帮我我帮你呀!”

  田掌柜搓着双手,有些不好意思:“卖家要响货,鸡*里等着掏蛋,看上去饿急了,还在‘荣宝斋’等着呢,我还差300大洋,等出手了我给老兄一成的利,如何?”

  “田弟这是什么话,我这儿不差你那几个利钱,你还是把银子攒着,回头娶个暖炕的媳妇吧!一会儿,我就让伙计给你送过去。呵呵,我昨晚从钟楼路过,看见你又进粉巷了。”姬顺臣打趣地笑着说,田掌柜一下子脸红到了脖子。

  姬顺臣见田掌柜红了脸,马上换了个话题:“我老家多是本份之人,田弟手放宽些,多给些银两。要不是遭了年馑,你不一定能碰上这个宝贝。”

  田掌柜点了点头:“那是,那是。老弟决不会亏待姬兄的乡党。”

  他凑到姬顺臣跟前小声说:“卖家有块半截老木版,拿出来让我看过了,问我是什么东西?我大概看了看,残版正面是图,背面有字,侧棱是一条木雕的卧龙,类似于把手,雕功非常精致,背面看上去是金文,我只扫了一眼,但我一时吃不准货。卖家说那是他爹给他传下来的,饿死都不卖,只是让我看了一眼,就急忙怀里收了,姬兄是咱长安城古书画行当里的秤砣,要是入了姬兄的眼,一定能吃得准”

  “图文还能记起来不?说说!”姬顺臣马上来了兴趣,他知道这种事,田掌柜断然不会对他开玩笑的。

  “上面的字我一个都没记下,你知道我对这个字画不是很在行,图是半截图,记了个大概,是这样的。”田掌柜捉起姬顺臣的手,在他手心里画了起来。

  田掌柜捉着姬顺臣的手还没有划完,姬顺臣就像被蝎子蛰了一样,猛地抽回手,打了个冷战。

  “我怎么觉得这个图有点诡异,像是易卦和河洛图的半个结合体。”

  “哦!对了,卖家说他爹是个很有名的风水先生,还给县长和什么司令占过卦呢!”田掌柜说。

  “难怪,想着脚底都凉,不过,我倒真想见识一下背面的字是什么。”姬顺臣说。

  “卖家你们本是乡党,估计你和他好打交道,这条线我可给谁都没提过,下楼就奔姬兄这里来了,要是那玩意儿真是个藏宝图什么的,咱们舍老本都要拿下。可古往今来,藏宝图没听说会记在木版上的,那不成隔壁阿二了么,要不姬兄过去要来看一下,是好馍就把它吃了吧!”

  “看看再说吧,货太邪了我怕把我吃死,再说还是个破相了的半截东西,这类东西的市场价值不大,我只是有些好奇而已!”。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章:乡党见乡党
第六章:乡党见乡党

  上午卖家和田掌柜姬在“荣宝斋”二楼很快地就交易完毕,姬顺臣当时也在场。交易过程中,卖家从田掌柜嘴里知道姬掌柜是周原扶风人氏,老家离他家不远,时逢荒年乱世,按说发了点古董财,最忌讳家乡人知道,但知姬掌柜16岁就随父亲离家定居西安,多年已经很少回去,再说行有行规,做他们这一行的,得了便宜好处,打死也不会说出卖家的底细。姬掌柜看上去和善儒雅,口风很紧,很少说话,不像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倒像个学堂里教书的先生,姬掌柜也没问他家住哪里,只是田掌柜在一边不停地叨叨。

  乡党见乡党,两眼泪汪汪,卖家收好钱,就和姬掌柜站着攀谈了几句,大概有了银子有些激动,钱壮势枪壮胆,卖家腰板都直起来了。

  他说姬掌柜的老家的村里,可能已经饿死了200口子人了,天灾呀,就他这个生活十分殷实的家庭,也没撑过几年的光景,变卖家父的收藏,实在是迫于万不得已。

  田掌柜见姬顺臣总是不提木版的事情,心下急了,通常情况下,卖家就会揣了钱走人,以后就很难找着了,所以他急忙插嘴说:“你乡党是长安城有名的古文古画鉴定行家,他的‘积善堂’就在我隔壁,你的那个传家宝拿出来让他看看,他能认得那是啥东西。”

  卖家有些面带难色,想必确实是不想出手卖的东西,在身上摸了几下,还是没掏出来。大概有些犹豫。

  “不急,不急!这样吧,我请客,咱们去街对面的德发长吃葫芦头吧!”姬顺臣见乡党为难,找了个台阶说。

  “你们俩个去吧,他乡遇故知,缘分呀,我就不参合了!”田掌柜急着品味他到手的青铜鼎,推辞道。

  二位掌柜把卖家送下了楼,到了门口,姬顺臣说:“乡党身重,赶紧回去好好的安顿一下,我们就不远送了,你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有什么难处或者不方便,就过来到‘积善堂’找我,我们一起吃个便饭说说话。”卖家点了头,算是作了应承。

  买家和卖家相互抱拳告了别,二位掌柜目送着卖家离去,田掌柜见卖家拐过街角的时候,还回头看了看,他叹息着对姬顺臣说:“哎,人世间有几个发了财能回头的,腰里的银子够置一院大房子和几亩好地啦!姬兄不开口真是可惜,我总感觉哪木版版有点年头了,隔行如隔山呀!”

  “命里有手里就有,命里无挣死都无。好东西不是强求的事,随缘吧!”姬顺臣回答。

  姬顺臣见田掌柜转身进门,知道他急着回去品味到手的宝贝,就又叮咛了一句“东西不错,给找个好买主吧,别卖给哪些不三不四的人!”。

  下午日暮时分,姬掌柜端了壶铁观音出来,嘱咐伙计在门口摆了藤椅,坐下来一手摇扇,一手把壶,他总觉得卖家会找上门来,从上午到下午,他一直都坐卧不宁,滴食未进,已经在“积善堂“楼上楼下,走了大概有三七二十一个来回了。

  偏头看看隔壁的“荣宝斋”,不知什么时候,早已经悄悄地插了门板。

  古董这种生意,运气好了门开一天就能吃一年,撞大运了门开一年就能吃一辈子。

  姬顺臣往嘴里送了一口茶,望着街道尽头的拐角,还没等他把茶咽下去,他等的那个卖家,就昂首挺胸的来了,老远看上去新置换了一身青色长褂,头戴黑色朱贡尼宽边礼帽,抬脚起步间刚上脚的新皮鞋,在夕阳的余晖眏照下闪闪发光,走近老远就抱拳对他打起了招呼。

  姬顺臣把茶壶扇子交给身边的伙计,起身迎了上去。

  他们一起进了“积善堂”对面的德发长,找了个雅间坐定,姬顺臣向跑堂要了2大碗葫芦头,六个菜,半斤老太白。

  “来,老弟,今天我来坐东,老弟现在有了生活和希望了,也该把心放下,咱们两个乡党喝个痛快吧,干!”

  “我就见着咱西府人亲呀!来,老哥,干!”两人举杯相碰,卖家一仰脖子喝了个底朝天,姬顺臣随手给乡党又添了半杯。

  “老弟畅快到尽兴就行,别喝醉,弟妹和娃等着你呢。”

  “就是就是,还是乡党想的周到!”卖家一边大口大口吃菜一边点着头说。

  “家父家母可还健在?兄弟们都好吧!”姬顺臣问。

  “爹娘就我一个,我爹死的早,我娘去年也饿死了,还好我早就给娘置办好了棺木,娘在下面也睡的安逸。村里大多人死了都拿席子卷了埋的,天灾呀!”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天灾人祸,死了死了,死了也就不受罪啦!”姬顺臣倒了杯酒,端起来转身洒在了地上:“咱们有吃有喝,不能忘了早走的乡党呀!”

  “姬掌柜离家多年,还记得这些乡里的规成,难得呀,老哥!”卖家扒拉着碗里快要见底的葫芦头说。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故乡,城里几十年,商粮千百家,我只买咱周原的土地里打的粮食磨的面,别的吃不惯呀!”

  卖家听着姬掌柜的话,鼻子一酸,眼睛就模糊了,哽咽着说:“地里的麦,旱死光啦!”

  卖家并不知道,这位姬大掌柜,不但有一个“积善堂”,还有一家老父亲经营了大半辈子的面粉加工厂。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七章:惊世木牍
第七章:惊世木牍

  俩人酒足饭饱,姬顺臣招手叫过跑堂,要了2份葫芦头,3份菜,2笼大肉包子,结了帐,嘱咐跑堂要提篮装好送来,他要带走。

  卖家想,姬掌柜自己吃了,还要给家里人把晚饭捎上回去,真是个细心的好男人。

  卖家把他爹留下的那半截木版已经带来了,揣在怀里,一直等姬掌柜开口,虽然上午田掌柜吆喝的急,他很奇怪,姬掌柜竟然对此事一字不提。他爹当年死了下葬的时候,他娘坚持要把这半截木版和他爹一起埋到棺材里,说留着是个祸害。娘老了,眼花啦,他多了个心眼,把这块老版版藏了起来。

  他一直想搞清楚,他爹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六月初一子时,也就是在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不顾姑婆的阻拦,怀揣这块木版抛家弃子,消失在周原茫茫的夜色之中。

  他爹在一夜之间从陕西的周原就到了四川的广汉,回来时已经从一个昔日能牙利嘴的风水先生变成了张口结舌的哑巴。

  跑堂把装好饭菜的提篮送过来,搁在了桌子上,姬掌柜把提篮顺手推到了卖家面前:“老弟,粗茶淡饭,乡党的一点心意,请务必收下,天快黑了,你赶紧趁热带回去,给弟妹和孩子吃吧!”

  卖家坐在那里一下子楞了神,昨日此刻,就在“积善堂”的后街,他老婆想给饥渴难忍的孩子讨口水喝,端着破碗上了一家富户的二楼,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