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可不知的49个史记人物-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淳于髡:怎样给领导提意见(1)   
  齐威王这位国君有一项很奇特的爱好:喜欢说隐语。隐语就是有什么话不直说,非要曲里拐弯地用比喻的方式说出来。这项爱好给齐国的大臣们出了个难题,人人都得学习隐语,否则国君跟你说话你却听不懂,那岂不糟了? 
  淳于髡因为个子矮,只好入赘做了齐国的倒插门女婿。跟随齐威王时间久了,说隐语的本事练得比谁都强。 
  齐威王喜欢搂着后宫佳丽们彻夜长饮做爱,白天躲起来睡觉,哪里有处理朝政的时间?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官一看国君带头不上班,乐得清闲,也都躲在家里寻欢作乐。别的诸侯国趁机入侵,抢占了大片国土。眼看国将不国,又没有人胆敢给齐威王提意见,淳于髡于是挺身而出,给齐威王来了一段隐语: 
  京城出现了一头大鸟, 
  翩翩落到了大王的墙角, 
  三年不飞也不叫, 
  大王您说它是只什么鸟? 
  齐威王一听不甘落后,也应了一段隐语: 
  这头大鸟啊,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于是宣召全国七十二个县的县令入朝奏事,赏一个,杀一个,然后出兵向入侵的诸侯宣战。诸侯一看齐威王这只大鸟竟然飞起来了,赶紧归还了齐国的土地。齐威王一鸣惊人,从此横行了三十六年。 
  几年后,楚国发兵攻打齐国。齐威王给淳于髡置办了一百斤黄金和十辆四匹马拉的车子,作为礼物,派他去赵国求救兵。临出发前,淳于髡看到这些礼物,立马仰天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笑得系帽子的带子都崩断了。齐威王被淳于髡笑得心中直嘀咕,问他:“你是嫌礼物太少吗?”淳于髡回答说:“不敢。”齐威王又问:“那你笑什么?”淳于髡强忍住笑声,回答说:“今天我从东边过来的时候,看见有个人在田里祈祷丰收,地上摆放着一只猪蹄和一杯酒,向天祈祷说:‘高地上打下的粮食装满篝笼,低田里打下的粮食装满大车;五谷繁茂丰熟,粮食堆满粮仓。’现在我想起来他祈祷得到的那么多,可是愿意付出的才一只猪蹄一杯酒,忍不住大笑起来。” 
  齐威王一听脸都红了,赶紧重新置办礼物,增加到一千镒黄金,十对白璧,一百辆四匹马拉的车子。淳于髡这才动身。赵王收到这么昂贵的礼物,大喜,二话不说借给了淳于髡十万精兵和一千辆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 
  齐威王这回心放到了肚子里,在后宫设宴,犒劳淳于髡。酒酣耳热,齐威王询问淳于髡:“你喝多少酒才能喝醉啊?”淳于髡回答:“我喝一斗就能喝醉,喝一石也能喝醉。”齐威王一听糊涂了,知道淳于髡肯定又在耍花招,问:“你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还能喝一石?你倒是说说看。”淳于髡说:“如果是大王赐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边,御史站在身后,我胆战心惊,喝酒的时候头都不敢抬,不过一斗就喝醉了。如果是父母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作为晚辈,卷起袖子躬身侍奉客人饮酒,客人一高兴赏我几杯残酒,举杯向客人祝寿,也不过两斗就喝醉了。如果是多年不见的好朋友,久别重逢,互诉衷肠,大概五六斗就喝醉了。如果是乡里之间的聚会,男男女女杂坐在一起,随便喝,也没有时间的限制,再做一些六博、投壶之类的 
  小游戏,呼朋引伴,握手言欢、眉目传情都没人干涉,哪怕美眉的耳环和发簪被我动手动脚地碰掉了也不会生气,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喝上八斗也不过才有两成醉意。天黑下来了,酒也快喝尽兴了,把剩下的酒宴合并到一起,男女同席,促膝而坐,醉意朦胧,搂搂抱抱,杯盘狼藉,继而散席,主人送走了别的客人,独独把我留了下来,派一个美眉陪我过夜,这时她已经解开了绫罗短袄的衣襟,身上的香味阵阵,只往我鼻子里钻,当此之时,我神魂颠倒,能喝一石酒而不醉。可见酒喝得太多了就会出乱子,乐极则生悲。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胜极则衰。” 
  说来说去,原来淳于髡还是在讽刺齐威王的长夜之饮。 
  齐威王这回服了,淳于髡的隐语简直无处不在,炉火纯青。于是齐威王从此后就取消了长夜之饮,封淳于髡为接待外国使节的宾礼官。 
  【个性点评】《红楼梦》里,贾宝玉曾经讽刺过“文死谏,武死战”:文官拼死进谏,武官拼死作战;即使没有任何效果也要拼死留名。淳于髡是一个提意见的高手,他不是直通通地批评国君的过失,而是用别人的幽默故事间接劝说,在古代这叫“讽喻”,是专制社会中下级对上级的典型态度,讲究的是温良恭俭让,温柔敦厚而不触怒统治者。 
  周总理的工作人员集体来到总理面前,说:“总理,我们要给您提意见!”总理问:“什么意见?”工作人员气愤地说:“您太操劳,不注意自己的身体!”这种提意见的技术比淳于髡更高一筹,如今给领导提意见,都要向淳于髡和周总理的工作人员学习。   
  邓通:我就是佞幸的“行业标准”(1)   
  邓通能进入汉文帝的视野,并且深受宠幸,简直是上天赐予的机会。 
  对于人类来说,梦是一个十分奇特的心灵感受。梦的五光十色,似乎与现实有着某种对应,梦的光怪陆离,似乎对现实又有着某种暗示。梦的不确定性使得这种对应和暗示显得十分难以把握。也因此,当梦中的一切如果和现实的一切能够联接在一起之时,所有人都会为之动容。 
  汉文帝就遇见了这样的事情:某晚,熟睡中的汉文帝梦见自己努力奋力地往天上攀登,开始爬得还算顺利,后来就越来越艰难了,甚至举步维艰。他气喘吁吁,几乎用尽了全力仍然无法再往上移动半步。就在此时,他感觉有人从后面推了他一把,梦中的汉文帝感激异常,完全可以想像,他回过头去,想看清那个帮助自己上天的人。他看见了那个帮助自己的人,原来是个黄头郎,正在自己的背后使劲地推着。醒来后,他记不清那个黄头郎具体什么模样,但记住了那人衣衫的特征—在他衣服的横腰部分,衣带在背后打了结。 
  第二天,汉文帝按图索骥,不动声色地搜索那个推他上天的黄头郎。一眼之下就发现了一个人和梦中的那个人很相像,更为关键的是,那人的衣带也在身后打了结。一切都和梦中一模一样。这时宫中的草坪音箱里轻轻地响起了邓丽君的歌声:“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啊在梦里/梦里梦里见过你/甜蜜笑得多甜蜜/是你是你梦见的就是你……”是他,就是他!我们可以理解汉文帝的激动。 
  那人叫邓通,蜀郡南安人,因善于划船当了黄头郎。汉文帝那个甜蜜的梦,让邓通受益非浅,自从汉文帝见到他之后,一天比一天地更加尊重和宠爱他。邓通是个老实人,并没有因为皇帝对自己特别恩爱就忘乎所以,而是一心扑在皇帝身上,从不喜欢和外人交往,即使皇帝给予休假的恩赐,他也不想外出。 
  于是,邓通一夜成名,从草根阶层迅速上升到大红大紫的程度。没过几天,他得到的皇帝赏赐就达到了上亿的金钱,官职也升到上大夫。 
  汉文帝对邓通特别满意,经常偷偷跑到邓通家玩耍。邓通没有别的爱好,从来不会利用皇帝对自己的厚爱来达到个人目的,也从没有因此为他人牟取非法利益。他所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谄媚皇上。这一点更令汉文帝心里特别踏实,他几乎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邓通的,是啊,哪个人能像邓通这样没有一点过分的要求呢? 
  令汉文帝刻骨铭心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文帝曾经得了痈疽病,患病部位难受无比,药石无效,文帝辗转难眠。邓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时时在思考如何能帮文帝解除痛苦。于是就经常为文帝吮吸脓血。经过邓通的吮吸,文帝果然感到清爽无比。 
  这不禁令文帝感慨万千。为了检验太子对自己的爱戴能不能达到邓通的程度,就让前来探病的太子也为自己吮吸脓疮。当然,太子也做到了,只是细心的汉文帝从太子脸上看到了明显的难为情,汉文帝因此更加宠爱邓通。 
  有一次,皇上让善于相面的人给邓通相面,那人相面以后说:“邓通当贫饿而死。”文帝不以为然地说:“天下的财富由我来支配,能使邓通富有的就在我,怎能说他会贫困呢?”为了让自己喜欢的人不受贫饿而死,文帝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赐给了邓通。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汉文帝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有了性情中人汉文帝的慷慨,邓通富甲天下。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慷慨的汉文帝后来还是驾崩了,把邓通一个人孤零零地撇在了人世间。 
  太子即位,是为汉景帝。当年吮吸脓血的场景历历在目,汉景帝知道,自己之所以被爸爸叫过去吮吸脓血,全是因为邓通这小子的缘故。邓通真他妈害人啊,因为他吮吸了脓血,害得太子也要尝尝脓血的味道。这个仇太子一直记在心里,即位不久就将吮吸脓血的邓通免职。不仅如此,还找了个借口,将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充公。曾经大富大贵的邓通最后竟然寄食在别人家里,凄凉死去,果然应了当初卜者的预言,看来也许是天意。 
  【个性点评】 
  当然,邓通是个不足挂齿的佞幸。然而,他身无一技之长,居然曾富甲天下;不思权谋权术,居然可以让汉文帝深深宠爱。邓通的卓异之处表现在,即使深受汉文帝的宠幸,他也没有因此狮子大开口,也没有任何人能通过他获取任何不正当利益。他似乎从来没有非分之想,更没有利用皇帝的信任干扰朝政,因此,邓通也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受到皇帝的宠爱,邓通只知尽全力为皇帝服务。我想,邓通对皇帝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皇帝的体贴也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否则,他怎么能做到吮吸脓疮而不皱眉头呢? 
  佞幸应该怎样做,邓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行业标准。虽然司马迁发自内心地厌恶这些佞幸之人,并诅咒他们一万年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但是邓通的下场悲惨,并不能否定邓通所树立的行业标准的价值。真正能达到邓通那个高度的佞幸,天下之大,有几人欤?   
  东方朔:敢笑李敖不撒娇(1)   
  东方朔保持了很多项个人纪录: 
  他是第一个以东方为姓的人。据说东方朔的父亲姓张,在他出世前就死了,母亲生下他三天后也去世了。因为他出生之时,东方刚亮,所以就被兄嫂命名为东方朔。因此,他是东方姓氏的第一人。 
  大隐隐于朝,这是后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真正对这话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也是东方朔。当时他和别人辩论,一不留神就说出了这句流传千古的经典名言。后人对这句话推崇备至,尤其是那些腆颜拿着俸禄,却又标榜自己拥有高尚情怀的人。后人甚至还将这句话延伸为:“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谪仙”这个名字最早也属于他,只是李白后来居上,将这个名字独占了。 
  …… 
  东方朔是以一种特别个性的方式让皇帝记住的。 
  他本来是齐地人,酷爱读书,为了有更大的发展,就兴冲冲地来到了首都长安。到了长安之后才知道,长安人才济济,想博个出人头地还须恶搞才行。于是,他决定直接给皇帝上书。当时最高领导人是汉武帝,汉武帝提倡读书人通过上书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所以给皇帝上书算不上多有创意的举动。东方朔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只给皇帝写了一封信就让皇帝彻底记住了。他采用的方式我们今天才明白过来,那就是恶搞。 
  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这封信那可是写得汪洋恣肆,轰轰烈烈,他一口气用了三千个木简才把这封信写完。三千个木简是个什么概念?就是公车府的两个年轻人刚刚好抬得起来。 
  于是,武帝在宫内开始阅读东方朔的上书,一连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我们不知道这封需要两个月才能读完的信水平如何,反正读完了信之后,汉武帝就下令任命东方朔为郎官,让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东方朔这人很机智,经常让汉武帝高兴得傻笑不已。他最著名的段子是对下面两个词语的“考证”。 
  在去甘泉宫的路上,汉武帝看到了一个红色的虫子,头目牙齿耳鼻都有,随从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武帝就让东方朔来辨认。东方朔回答:“这虫名叫‘怪哉’。从前秦朝时拘系无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叹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叹息感动了上天,上天愤怒了,就生出了这种虫子,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地。”武帝就叫人查对地图,果然。武帝又问;“那怎么除去这种虫子呢?”东方朔回答:“凡是忧愁得酒就解,故以酒浸这种虫子,它就会消亡。”武帝叫人把虫放在酒中,一会儿,虫子果然靡散了。 
  汉武帝曾到上林苑游玩,看到了一棵好树,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树。东方朔回答:“这树名善哉。”汉武帝暗地里叫人识别了这棵树。几年后汉武帝又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树,可这次东方朔却回答:“这树名瞿所。”汉武帝立即说:“东方朔欺骗我好久了。树名前后不同,这是何故?”东方朔说:“大的叫马,小的叫驹;大的叫鸡,小的叫雏;大的叫牛,小的叫犊;人小时候叫儿,长大后就叫老。这棵树过去叫它善哉,现在叫它瞿所。长少死生,万物败成,岂有定数?” 
  东方朔习惯于以自己奇怪的行为方式给大家惊喜。由于汉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屡次赐给他绸绢,他都是肩挑手提地拿走。然后,他就用这些赐来的钱财绸绢,娶长安城中年轻漂亮的少女为妻。然而,他又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娶来的美女他最多保持一年的兴趣和“性“趣,之后就再娶,因此,他的钱财和精力都用在了物色小美女、迎娶大美女、抛弃老美女的工作上,弄得同僚们半是嘲弄半是嫉妒地称呼他为“疯子”。他却反唇相讥:“笨蛋,你们没有明白我这样的人是在朝廷里隐居吗?” 
  他喜欢撒娇,尤其是在汉武帝的背后向汉武帝撒娇。有一天,东方朔又在为自己的满腹才华自吹自擂,公开扬言在大汉王朝,学问的前三名一定是东方、东方、东方!同僚一起发难:“你如果说苏秦、张仪水平高我们承认,因为他们偶然遇到了大国的君主,便能混个卿相。至于您,我们却不敢恭维,因为我们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到您在朝廷里奋斗了数十年,官衔不过是个科级侍郎,这难道没有您自己的原因吗?”东方朔的回答堪称经典:“不要乱说什么张仪、苏秦的往事,时代不同了,高低都一样。周朝十分衰败,诸侯王得到士人的帮助就能强大,失掉士人的帮助只能自取灭亡,所以士人可以身居高位,子孙长享荣华。那显然是非正常年代的非正常事件。在如今正常和谐的年代,贤与不贤,凭什么来辨别呢?古书上常说:‘天下无害灾,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我做小官本来是极平常的事情,你们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