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交割单引起的资本博弈:大时代之血色交割单-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天行不是失踪了吗?是我们的错觉吧。说实话,他不仅是个理论高手,在技术上也堪称一流,如果他复出,我倒愿意跟他再赛一场。”
  “原来你现在还惦记着那年的比赛。”杨帷幄说的是中国首届实盘大赛,“要不是那场大赛,你也不会被我招至麾下。”
  常凡点头称是,随即分析说:“不过,关键是目前袁得鱼也确定了这个申强高速会有些作为,难道是唐子风真的搞错了?”
  “我倒不这么想,既然是块好地皮,而且市场上至少一半人还不知道,我想可能与那个董事长不在上海有关,你上次是不是也没联系上他?”
  “对,听说是出国了。这么说来,申强高速岂不是更志在必得?我看现在就是入驻的最好机会,再等下去恐怕就来不及了。要不要再战?”常凡跃跃欲试。
  “关键看怎么切入了。”正思忖着,杨帷幄忽然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比较急促,尽管对方故意舒缓语气,但还是难掩焦虑:“杨总,很冒昧打扰您,我是申强高速的吴新,请问您今晚有空吗?我有个十分重要的事情想与您商量。”
  杨帷幄一听是申强高速的人,顿时警觉起来:“啊,原来是吴董事长,很久没见了。慢慢说,有什么急事?”
  吴新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实不相瞒,前一天我还在美国度假,秘书告诉我,我们公司昨天一早就被举牌。我今天匆匆赶到办公室,发现是我原来的副手勾结了另一家公司,他们已经密谋了很久,就是想把我挤走。我看过了,他们的资金马上就要接近第一大股东的上限,这个我想你可能也听说了。我知道整个上海滩就属你们资金实力最雄厚,特意过来问问您有没有什么办法?”
  没想到这家老牌的本地上市公司居然会出现这样的内讧。“办法,你是说……”杨帷幄进一步问道。
  “虽然申强高速是全流通股,但在公司上市之前,我个人就以低于市场50%的价格认购了3%左右,也就是240多万股。目前,公司总股本是8 000万股,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申强高速,第二大股东是申强资产。其实申强资产原先是申强高速的子公司,为了财务独立核算才单独运作的,没想到竟然养虎成患。现在,申强资产作为独立机构,勾结其他外援,已经向我下达了并购书。我跟他们推说要考虑一下,然后就想到了你们,你们是我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因为你们本身就是申强高速的第三大机构股东,持有3%的股份。如果我们同心协力,绝对可以制伏他们!”
  杨帷幄想了想说:“听起来确实不错,但是,你的意思是让我把申强高速的股份都倒仓到你们母公司的名下吗?”
  “对我而言,与其让背叛我的人控制,不如让一个我信任的盟友控制。我愿意出让自己的股份,支持你们做到第一大股东,以你们目前的资金实力也并非难事。而申强高速的股份,我将用协议转让的形式,以20%的折扣打包给你们,如果你们嫌协议转让太慢,我们可以大宗交易。我只有一个条件,你们要保住我董事会主席的位置……”多年资本市场打拼的经验让杨帷幄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个比浦东机场项目落户更千载难逢的机会。

高人在潜伏(8)
“浦东机场项目是不是早就花落你们家了?”杨帷幄想验证自己的判断。
  “我完全不知道,这些都是底下人在操持。”吴新有点窘迫地说。
  杨帷幄冷笑了一下,心想遇上吴新这样昏庸无度的董事长,不知是祸是福:“我明白了,你先让我考虑一下。要不一个小时后你再给我电话吧。”
  “好的。”吴新匆匆挂了电话。
  作为一个大型金融机构的老总,杨帷幄时常会面临比普通投资人碰到的更有诱惑力的机会。有时候是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就算一个月后就要上市,也照样能以低于市场价40%的价格买到。不管是新上市公司还是新基金的首次公开发行,对于参与认购的资金,都有不菲的返佣。这种帮忙性质的资金其实也只是走个过场,并不需要承担太大风险,也不可能有太高的回报。当然,在杨帷幄的心中,当下最好的投资对象就是转配股,然而这也有一些赌博的性质,就如同后来的法人股与定向增发一样。不过,像目前这个对方拱手相让的上市公司项目,且不用通过借壳等复杂流程,真的是百年难得一遇。
  这家公司的股本结构杨帷幄此前也研究过,是上海“老八股”中唯一一家全流通股。众多机构之所以没有办法绝对控股,是因为第一大股东申强高速以26%的股份额稳如泰山,除了前三大控股机构,其他股本均十分分散。如果出现其他机构对公司股权造成威胁,那就意味着前三大股东中有人将股份故意稀释了出来,这与吴新提到的内讧倒有几分吻合。
  杨帷幄迅速查找了一下前几大股东的资料,敏锐地发现,申强资产的总经理曾是董事会成员,原先是申强高速的副总。杨帷幄料想此人应该是吴新说的副手,这也就意味着,该副手以申强资产为基础,勾结其他机构意图达到反收购母公司的目的。
  他看了一下举牌的信息,发现与申强资产勾结的机构名不见经传,叫做凯强资产,乍看上去与申强资产还像对兄弟。从举牌来看,凯强资产达到了首次举牌的5%的股份上限,若申强资产与之联手,将股份完全协议转让,总持股将达到11%,直逼第一大股东的控股上限。
  难怪这几天申强高速的走势风起云涌。若不是因为这个电话,他可能还以为那个举牌只是常规的十大股东座次替换,恐怕就会错过这出绝妙的资产好戏了。
  杨帷幄大致估算了二级市场的收购成本,目前自己持有该公司的股份,要联手申强高速成为第一大股东,至少得先吃下申强资产的股份,再加上吴新个人转让的股份,可以达到17%左右的控盘,与对手角力的时候,也必须随时掌控5%的举牌空间,争取将股份达到26%。如果按目前市场价的元进行收购,以股本8 000万股计算,要达到绝对控股,至少要准备两个亿的现金。
  这显然给杨帷幄出了道难题。
  如果不是因为要进行另一个项目,这笔资金对于海元证券来说是小菜一碟,但很巧的是,杨帷幄手上另一个项目的资金量也刚好是两个亿,目前公司的现金存余才个亿。若能想办法成功压低股价,就有希望将两个项目都收于囊中,而他有勇气铤而走险。
  实现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股,是杨帷幄长期以来的梦想—他另一个项目也正是朝这个目标在做的。
  他希望能与吴新再好好谈谈。
  吴新的电话准时打了过来:“想好了吗?我和我们几位董事还是觉得,你们海元证券是最合适的人选。”

高人在潜伏(9)
“我们今晚6点东湖路东湖宾馆见面吧。”杨帷幄胸有成竹地说。
  “好的,不见不散!”对方的声音听起来似乎有点激动。
  四
  晚上6点,吴新与杨帷幄在上海东湖路准时见面。
  东湖路原名杜美路,是上海的一条风情街,这里的17号曾是比利时领事馆,70号曾是杜月笙公馆,也就是他们约定吃饭的东湖宾馆。
  杨帷幄喝了一口茶,显得十分淡然。
  他看了一眼吴新,觉察出了一些什么:“吴总你40多岁吧,什么时候担任申强高速董事长的?”
  “我30多岁就已经是公司的一把手。实不相瞒,我爸最早在市政府规划局担任要职,不过,他前几年已经退休了。”
  “不错,年轻有为啊。”杨帷幄早就猜到此人应该有点背景,现在看应该算是个不折不扣的“太子党”。
  “真的很感谢你。我这两天也没睡好,前两天还在度假,没想到公司居然出了这档子事。我听秘书一说就马上回来了。”吴新强作镇定地点燃一根烟,“我今天上午就问他们,收购我们的凯强资产究竟是什么人,不管如何都要先考察一下。于是我提出亲自去凯强资产摸一下情况,没想到他们急着向我摊牌,直接在我面前摆出了他们事先已经拟定好的几份文件,而且有一半董事都已经在上面签了字。这不是倒戈吗?气死我了!”
  “不过你说的这些,市场上目前并不清楚。他们只知道凯强资产可能对你们形成收购。”杨帷幄不慌不忙地说。
  “杨总,我知道你是玩资本的,与我这种只会做实业的人不太一样。一般如果要反收购,都有什么办法?”吴新耐心请教。
  杨帷幄想了一会儿,说:“有很多方式,国际上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是‘毒丸法’,就是用增资扩股的方式迅速稀释股权,以此分散对方的持股比例。还有一种就是进行反收购,说穿了就是声东击西,你们公司旗下应该有很多现金吧,立即调动资金围攻几只小股票,把水搅浑,分散凯强的注意力,进则可实现对被攻击股票的控股,退则可获得一笔反收购资金。”
  “杨总,你不愧是上海滩第一高手,说出来的办法都那么精彩绝伦。那你觉得按我现在的处境该怎么做呢?”吴新顿时觉得自己找对了人。
  “尽管这些办法在很多时候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恕我直言,你们公司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外界恶意收购,而是一起内讧事件。我刚才说的两个办法都需要管理层对股权有充分的控制与把握……”杨帷幄继续说,“你之前跟我说的办法,的确是目前击退内讧员工的唯一办法。”
  “嗯。”吴新手指颤抖了一下,像是内心在进行艰难的挣扎,“是啊,我一直希望你们也能同样看好申强高速,在我们困难的时候,支持我们公司。最重要的是,我们也欢迎你们长期入主申强高速。”
  杨帷幄点点头:“吴总,我们很了解目前申强高速的处境,关键是我们更看好公司的发展和未来,只要你吴总开口,提出需要我们加入,我们今后也会将好的优质项目引入申强高速,保证使申强高速成为中国最好的上市公司。”
  “有个事情不知是否能直接问一下,以后董事会你们会进入多少人?希望担任什么职务?”吴新有些小心翼翼,这是他的谈判底线。
  杨帷幄自然知道他的心思,爽快地说:“公司治理最擅长的还是你们,我们的目的不是来改变你的经营。海元证券并不是什么实业集团,我只是一个投资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股票能赚钱。你也看到了,我们海元证券在投资方面是很有实力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高人在潜伏(10)
吴新满意地点头称是,开始进入正式议题。
  杨帷幄心想,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是他长期以来一直酝酿的事。而收购上市公司对他的好处不言而喻:一方面,可以借此在二级市场赚钱;二来,也可以在不远的将来打造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帝国,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与这个梦想如此接近过,一种久违的兴奋漫过眉梢。
  杨帷幄是一名优秀的谈判者,此前他经常作为第三方,涉足僵持的谈判,而且只要杨帷幄一介入,这个谈判就会顺利进行下去。杨帷幄曾总结过,成功的原因在于他舍得放弃眼前利益,毕竟达成项目才是最大的利益,机会日后总是会源源不断。这一风格,让他在资本积累的初期,发展得异常迅速。
  接下来,杨帷幄与吴新就公司的一些情况商讨起合作细节来。在这个过程中,杨帷幄好不容易抓住了几个异常重要的信息。大约接近晚上11点半的时候,两人都松了一口气。
  杨帷幄知道时不可待,他们效率奇高地秘密签订了一份协议。
  当天晚上,杨帷幄就给自己的得意门生常凡交代了任务,常凡被吓了一跳。
  “杨总,这是不是太冒险了?”常凡不由问道。他对公司可以动用的资金了如指掌,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操盘成本,就算铤而走险,打足客户保证金,凭借目前的这些资金量都未必能够得心应手地操作。
  “常凡,我在资本市场这些年,发现一个规律—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是现在行走江湖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你想想我们这几年的扩张之路就知道了。”
  五
  “老爸,我们的人跟踪到吴新与杨帷幄碰头了,还看到两人私下签了一份协议。”晚上,唐烨挂了电话,直接告诉唐子风,“爸爸,你真是料事如神。要说吴新去找杨帷幄我想很多人都能猜出来,但是杨帷幄在那么快的时间内就有兴趣而且还答应了,好像就你很肯定。”
  作为基金经理的唐烨,也在时刻关注申强高速的进驻时机。换句话说,既然有这么多资源,做一把“老鼠仓”是很水到渠成的事,放到任何人身上他们都会这么做。
  唐子风哈哈大笑,说:“不是我料事如神,是杨帷幄自己告诉我的。”
  “啊,杨帷幄告诉你的?怎么可能?”唐烨自然知道杨帷幄是爸爸的死对头,他很快就意识到爸爸话中有话,“赶快说说,你怎么猜出来的?”
  “一年前,杨帷幄在海元证券的内刊上,发表了一篇长约一万字的论文,叫做《论中国证券公司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战略》。有人说巴菲特不是二级市场高手,是股权投资家。因为,他不仅买卖一家公司的股票,还参与这家公司的投资决策。我不知道杨帷幄的真实想法是什么,究竟是想更好地控制股价还是实现伯克希尔·哈撒韦战略,但至少,控制一家上市公司是杨帷幄长期以来的梦想,机会就在眼前,对他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伯克希尔·哈撒韦,有点意思。爸爸,你连他们的内刊都看,真有你的。”
  “要战胜对手,必须知己知彼。”唐子风停顿片刻,继续分析说,“接下来,就是判断他是否会铤而走险。这一开始对我来说确实是个难题,因为大部分人都以为海元证券资金充裕,但我知道,杨帷幄私底下还在搞一个项目,我初步估计,这个项目至少占据了他亿元资金。也就是说,如果他要控股申强高速,就必须再拿出2亿元资金,这样一来,海元证券的资金链就随时都会断裂,也就命悬一线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高人在潜伏(11)
“那他为什么还敢铤而走险?”
  “我研究过杨帷幄的发展路线,发现他做成的每个大项目都是铤而走险过来的。你看他最早依靠上海股发家,成就了第一桶金。后来他恶炒小盘股爱新股份,炒到三倍时,很多人都劝他收手,但他还是继续炒。这个时候,正好海元证券出现空当,他最后入主海元证券,一下子把爱新股份炒到了11倍。”
  “爸爸,他当时完全就是无名小卒,谁会知道他能在爱新股份上赚那么多钱。本来海元证券应该是你的,谁都没想到标书上他只比你多100万。”
  “一个人成功,你不能只说他运气特别好,肯定还有别的因素。”唐子风心平气和地说,“上海原本有那么多证券公司,这么多年死伤无数,也就数他的发展速度最快。在中国资本市场初期,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就是必然规律。”
  “爸爸,杨帷幄炒作上海股的时候,正好是1992年大牛。他炒作爱新股份的时候,也正好是小盘股炒翻天的时候。若放到像现在这样的平衡市,他怎么可能还屡屡得手?”
  “人一般总是有成功的思维惯性。总之,杨帷幄的性格基因决定了他还是会铤而走险。”唐子风笑着说。唐子风心想,这就叫请君入瓮,接下来的事情,就由不得杨帷幄把握了。
  “爸爸,这次较量,你怎么可能不赢呢!”唐烨由衷地感叹道。
  “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