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兴之主-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东藩这些年能够稳居雁门总兵,除了胡人暗中照拂之外,本身武艺同样非同寻常,此时乱军之中已然杀的兴起,看到守军将士冲了上来,将自己手中长枪往前一举,立即杀入前方军士之中。

    虽然守城将士足够勇武,不过一来毕竟人数不多,二来此处乃是地势狭小之处,最多只能展开十余人的厮杀,其余将士只能在后方拥挤不堪,根本就没能与叛军交上手。

    蔡东藩一杆长枪在手,面前的守关将士根本就没有一合之将,那名率领守关将士率先进攻的都尉早已被蔡东藩一枪刺死,剩下的普通士卒虽然还在接着往前冲,不过城门外的狐人骑兵已经距离城门处不足五里了。这么远的距离,胡人骑兵的马蹄声已经震天响了起来。

    等到王文会赶到城门处之时,刚好看到蔡东藩率领一众叛军让开道路,然后城外的胡人骑兵纵马狂奔进来。剩下的那些守关将士根本就当不住纵马狂奔的胡人骑兵,有些将士虽然想要以死相抗,却也只是被胡人纵马撞飞。

    看到城门终于还是破了,王文会怒极攻心,直接一口鲜血喷了出来,然后歪倒在地。

    别人不认识王文会,蔡东藩可是看得清楚,眼见王文会倒地不醒,再想到胡人大汗之前下令活捉,蔡东藩立即跟在胡人骑兵身后冲到王文会身边将其抓了起来。
第一卷初临大夏第三十二章 大局初显
    雁门关作为北线防御要地,关内基本上除了守军以外早就没有留守的百姓了。格尔木率领大军攻入关内之后,立即率领自己麾下的骑兵队直扑后方大营而去,想到趁着后方大营之中的守军尚为反应过来之际将他们一网打尽。不过关内到底不比关外一马平川,而且此番为了防御胡人,关内同样做了不少部署,等到格尔木率军赶到大营之时,雁门关留守的大军早已分成两股撤向南方去了。

    雁门关往西乃是涛涛黄河,往南正是并州州治之所在的晋阳城,往东则是中山郡和高阳郡。这个时候胡人步步紧逼,想要往西因为有黄河当道自然是不可能了,所以史怀忠看到城门已破,立即下令大军分成两股分别前往中山郡和晋阳方向撤退。

    虽然胡人此番皆是骑兵,不过雁门关距离这两处地方并不是太远,史怀忠料定胡人先锋队不敢脱离主力部队前来追击。

    雁门关一破,晋阳方面就等于是失去了北方屏障,整个并州地区都将处于胡人骑兵的威胁之下。这个时候朝廷派来的援军尚未赶到,史怀忠将兵力分出去一部分前往晋阳,同样是等于给晋阳守军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至于前往中山郡方向,则是因为苏泰和赵凯等人将要在白马一线过河,过了和之后必然会从冀州方向前来雁门关,自己此番赶过去,一方面是为了给他们报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前去支援冀州方面的防御。

    本来王志远看到城门已破是想要前去跟胡人拼死的,不过这个时候史怀忠可由不得他了,直接命令自己麾下的亲兵把他给绑了,然后带上战马直接奔向中山郡。

    眼下正是天色将明未明之际,大营之中的军士有一大半都在沉睡,这个时候如果跟胡人先锋队仓促交战,自然是处于弱势的,所以史怀忠看到城门已破,再想到之前王文会的嘱托,立即留下二千人的刀盾手断后,自己则率领军队开始极速后撤。

    此番雁门之变,虽然是总兵蔡东藩主谋,不过太守王文会同样难逃失察之责,史怀忠心中明白,就算是王文会能够在今夜破关之时活下来,他自己也绝对不会苟活。之所以让王志远来找自己,无非是想要让自己见到晋王殿下和总指挥苏泰之时替自己儿子说些好话,好让朝廷尽量不要追究自己的家族。

    凭心而论,太守王文会在雁门多年,无论是治军治民都是颇有功绩的,否则皇帝赵勋也不可能让他在镇守如此重要的关口这么多年。只是此番蔡东藩叛变,真个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看到王志远被绑在马上还有些泪痕未干,史怀忠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息道:“眼下我等最为紧要之事乃是通禀苏老将军和晋王殿下,只要朝廷大军到来,北线战事尚有可为。退一步说,就算是这次失了并州和冀州等地,至少我们还能依靠黄河天险,只要朝廷尚在,必然不会让胡人在北方肆虐,你若是真心想要为王太守报仇,那就打起精神,等我们见到苏老将军之时好好为其出谋划策,而不是在这里伤心悔恨。”

    王志远平日里虽然允文允武,不过说到底也只是少年心性,并未真正经历过这等大事,此时雁门失守父亲又深陷险境,自然是大失方寸。

    此时听到史怀忠的劝慰,王志远擦干脸上泪痕沉声道:“史将军放心,只要志远还有一息尚在,必然要将此番来犯的胡人杀回草原,也为父亲大人报仇。”

    “你能这样想,我就放心多了。依贤侄之见,我等眼下该如何应对?”

    王志远本身就是雁门边军之中的参谋,刚才史怀忠不问他的想法只是因为他还没清醒过来,此时看到他已经恢复正常,史怀忠这才出口相询。

    “将军此前兵分两路的做法志远以为可行,不过眼下苏老将军和晋王殿下尚未渡过黄河,而胡人大军休整一番过后随时有可能发动攻击,唯今之计,我等只有先行派出快马前去通禀,然后尽快赶到中山郡,与中山郡太守刘易商议对敌之策。”

    这其实就是一个审时度势的问题,虽然雁门关破的事情一定要尽快禀报给苏泰等人,不过此事最多派出两骑快马即可。

    而眼下胡人大汗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已经赶到关外,雁门关又被叛将打开,如此一来胡人随时有可能继续进攻,此时最为重要的乃是尽可能将雁门关破的损失减到最小。然后在中山郡和晋阳城方向加速布防,一定不能让胡人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拿下冀州和并州,否则的话幽州和凉州等地就完全被分割开来。到时候有黄河天险的存在,想要从河南调兵救援河北同样不易。

    因为此时王志远已经完全清醒过来,所以对于眼前的局势同样有些忧心。之前还以为胡人四皇子率领的十万大军只是疑兵之计,现在仔细想想却是未必。

    冀州和幽州连成一片,胡人大汗纵然有二十万大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将这两地拿下,如此一来战事未免呈现胶着状态。胡人虽然背靠大草原,不过想要从草原上往内地运送物资同样不易,所以胡人四皇子率领的十万大军极有可能是之前设下的棋子。

    只要胡人大汗率领的主力部队沿着雁门关南下,一路扑向晋阳城方向,到时候晋阳城的守军自然很难顾及到整个并州地区,如此一来胡人主力部队和胡人四皇子率领的十万大军就可以内外夹击偏关守军,只要偏关一下胡人四皇子和胡人大汗顺利会师,那么并州全境可就危险了。

    一旦拿下并州,凉州方面同样是独力难支,如此一来就等于是大夏朝西北地区的门户完全被胡人一脚踢开,到时候自然陈兵蒲州和高陵等地,直接跨河威胁对面对面的长安城。

    想到此处,王志远已经差不多明白了此番胡人南下的大方向。也就是说,此战的关键之处在于并州而非冀州。

    王志远将自己的分析和史怀忠一说,史怀忠同样心中忧虑起来。虽然整个并州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下,不过偏关方向的边军确实不多,届时只要胡人大汗率领大军挡住晋阳方向的援军,然后再跟胡人四皇子率领的军队里外夹攻,偏关确实支撑不了多久。

    “既如此,本将这就前往晋阳方向,先将胡人的计策告知晋阳总兵,然后再去凉州和雍州方向联络大军挡住胡人在并州的攻势。至于冀州方面,就拜托贤侄前去面见苏老将军和晋王殿下了。”

    虽然心中明白王文会是想让自己前去给王志远说情,不过此时听到王志远的分析,史怀忠还是觉得并州方面的战局更为紧要,所以思虑一番之后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前往晋阳方向报信。

    虽然雁门一线已经被胡人占领,不过只要从中山郡再往南走同样可以从壶关方向赶往晋阳城。

    “理当如此,如今战事紧急,将军这就前往晋阳去吧,某就留在中山郡布防,同时等待苏老将军和晋王殿下前来。”

    “不然,如果事情果真如贤侄所料,本将以为苏老将军和晋王殿下极有可能过河之后转道壶关,然后再从壶关前往并州,恐怕他们是不会再来雁门关了。”

    顿了顿,史怀忠接着道:“不过中山郡乃是胡人侧翼,此地战局同样重要,中山郡太守刘易文治虽然不错,麾下却没有什么大将,贤侄倒是不妨先留在此处协助布防。”

    史怀忠久在王文会手下,同样是王文会的心腹之一。眼下雁门关破,王文会失察之罪难逃,自己虽然有心在苏泰和晋王殿下面前给王志远说情,可惜自己也是戴罪之身。所以思索一番之后,还是想要让王志远先行留在中山郡,至少要在中山郡做出一番功绩之后再去面见苏泰,到时候自己也好从中说情。

    王志远听到史怀忠让自己先留在中山郡,初时还有些不解,不过略一思索同样明白过来史怀忠这是在为自己打算。

    “侄儿谢过将军了,不过此番雁门失守,总要有人负责,眼下家父深陷敌营,侄儿自当前往苏老将军处领罪。等到中山郡布防完毕,侄儿即会前往苏老将军处,届时无论是杀是剐,侄儿都认了。”

    史怀忠的提议确实是为了自己考虑,不过想到父亲誓死也不愿意离开雁门关,眼下又深陷敌营不知生死,王志远自然不想让父亲再次蒙羞,所以还是想要完成中山郡的布防之后立即前往苏泰处领罪。

    看到王志远心意已决,史怀忠叹息道:“本将虽然久在雁门关守边,不过对于苏老将军还是颇为了解的。以老将军的为人,万万不会将雁门关失守的罪责加于你身上,只是此番陛下让晋王殿下前来督军,却是不知这位晋王殿下会作何打算了。”

    “将军不必多心,雁门关之失本就是家父用人失查所致,侄儿代父前去领罪也是必然,无论晋王殿下作何惩罚,侄儿都会甘愿受罚。”

    大夏朝以忠孝治国,王志远自幼苦读圣贤书,自然明白什么事情该做。自己前往苏泰那里领罪,一来是表示自己忠于朝廷,二来同样是表示自己的孝道,毕竟父亲至死都不愿意离开雁门治所,自己又怎能逃避责罚?
第一卷初临大夏第三十三章 风骨
    雁门关,胡人大营。

    此时天色已然完全亮了起来,因为作业史怀忠率领大军撤退,所以昨夜战况并不是很激烈,格尔木率领两万先锋队控制住关内的情况之后就派人前去向胡汗禀报了,天色一亮,胡人大汗巴托已经在众军护卫之下赶到了关内。

    看到格尔木带着法能和尚跟蔡东藩一起迎接自己,巴托对着蔡东藩高声道:“这件事你办的很不错,不枉本汗这么多年对你寄予厚望。现在本汗正式任命你为千户,就负责统领这雁门关内一众兵将,务必要替本汗守好这一道门户。”

    巴托此时自有自己的打算,虽然蔡东藩办事不错,不过此人到底不是胡人,所以只是授予其千户的官职。

    “谢大汗赏赐,臣一定不负大汗期望。”草原胡人此时并没有太多的规矩,即使是巴托亲临,一众胡人也只是躬身行礼而已,不必下跪。

    蔡东藩听到巴托封自己为千户,赶紧低头应命。只是心中却是有些不忿,自己此番功绩就算是封个万户也不为过,巴托却只是封自己一个千户了事,不过想到自己到底不是正统的胡人,只是低下头面色深沉。

    “大师一路辛苦了,不过雁门关虽下,晋阳等地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大师协助,所以此番我等只能在此地休整一番,最多三两日便要继续赶往并州了。”

    相比于献关投降的蔡东藩,巴托倒是更为倚重法能和尚。此人乃是并州青龙寺的僧人,而青龙寺在并州一地又颇有影响,所以巴托此番早已和法能商议好,等到雁门关一下,就由法能和尚带头去劝降并州一地的太守县令。

    “大汗放心,此番黑龙当兴乃是天数使然,为了防止并州一地生灵涂炭,老僧必然为大汗办好此事。”

    相对于中原王朝儒教当朝,草原胡人更为愚昧迷信,所以法能和尚等人黑龙当兴的说法对于巴托来说极为喜欢,主要是可以用这谶语去迷惑那些普通的胡人为自己效死。

    果然,听到法能和尚的保证,巴托面色和善的点了点头。

    然后对着立在旁边的格尔木开口道:“格尔木,本汗麾下的雄鹰,此番你第一个踏破雁门关拿下这座要塞,而且麾下战士死伤极少,本汗要大大的封赏你,说说看你想要什么?”

    “大汗,我等拿下雁门关只是第一步而已,消息传到汉人朝廷的话,他们必定会调集大军前来抵抗,此时战事刚刚开始,格尔木想为大汗继续效命,等到我们完全击败中原朝廷之时,大汗再加封赏不迟。”听到大汗要封赏自己,格尔木赶紧躬身回话。

    自己本身就已经是为数不多的万户了,草原上又没有太多具体的官职,再往上封赏的话,就算是大汗不会猜疑自己,难免大皇子心中不忿,毕竟自己其实是暗中效命四皇子格鲁的。

    “哈哈,好,既然你有此打算,那么此番功劳就暂且记下,等到本汗率军扫平中原再作打算。”

    顿了顿,巴托接着道:“本汗先前吩咐雁门关破之后一定要尽量生擒太守王文会,此事办的如何了?”

    “禀大汗,太守王文会已经被臣抓住,此时就绑在殿外等候大汗传召。”听到巴托果然问起王文会,蔡东藩赶紧上前禀报。

    “那就将他打过来,本汗亲自审问。”

    蔡东藩转头对着自己身后的侍卫吩咐两句,然后侍卫自去将王文会带来。

    不一时,王文会已经被两名侍卫压了过来。

    昨夜蔡东藩抓住王文会并未对其施刑,只是将其绑了起来而已,所以王文会此时并无大碍。只不过看到蔡东藩立在自己身前,忍不住对其咬牙切齿,若不是自己此时还被绑着,早就冲了上去。

    蔡东藩倒是对王文会的咬牙切齿根本不予理会,看到两名侍卫已经将其带到殿上,连忙对着巴托开口道:“大汗,王文会已经带到。”

    “你就是雁门太守王文会?本汗在草原上也曾听到过你的名声,传闻你治政颇有一套,眼下雁门关已破,你可愿意效忠本汗?”

    看到王文会立在自己面前,巴托盯着他沉声道。

    之所以如此看重王文会,主要是想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此时中原朝廷的皇帝赵勋并无失德,所以大部分汉人对于胡人入侵是极力反对的。王文会作为雁门太守,在冀州和并州等地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自己能够将其收服,对于以后的行动还是大有助益的。

    听到巴托果然想要劝降自己,王文会冷哼一声并不开口。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王文会留在雁门关不走的时候就已经想到此时此景了。不过蔡东藩叛乱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