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兴之主-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自己为了此事不惜动用秘术,如果胡人万一战败,到时候不用大夏朝廷动手,天道运转之时必然会有惩罚降下。所以此时明光道士和法能和尚已经和胡人同时一条绳上的蚂蚱了,上船容易下船难。

    看到众人皆已到齐,巴托面色威严的扫视一周,然后开口道:“诸位,自本汗兴兵以来,大小历经数十战,草原群雄无不俯首!不过尔等既然尊我为大汗,那么本汗行事自然要多为尔等考虑!漠北草原虽然是我们的故乡,不过本汗却不得不说,比起汉人所占据的中原地区来说,还是差了太多!”

    看到眼前众将士尽皆神色凝重,巴托继续道:“有多少次因为缺衣乏食,我们不得不让那些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躲在帐篷里闭目受死?有多少次因为连番征战,我们不得不忍受自己的妻儿成为别人的奴隶?又有多少次因为天寒地冻,我们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苦放养的牛羊一群一群受冻而死!”

    “自从本汗扫平草原以来,虽然尔等已经不用担心妻儿战败受辱以及缺衣乏食,不过漠北的苦寒天气本汗却仍是束手无策。此番之所以率众南下,尔等不过是以为本汗想要扫平中原朝廷而已。可是本汗为何想要带领尔等扫平中原朝廷?因为中原汉人占据着大量的肥沃土地!只要我们能够击败中原朝廷,到时候我们也可以种田为生,再也不用辛苦放牧和忍受漠北的苦寒天气了!”

    看到众将已经有些群情激奋了,巴托继续道:“自从尔等跟随本汗南下以来,雁门关如何?偏关又如何?就算是这些险塞雄关,同样不能阻挡我们前进!而且我们打破这两座关城根本就没有损耗多少!晋阳城纵然城高墙厚又如何?我们现在还有将近三十万大军,就算是每人发起一次冲锋,也足以将晋阳城的城门给撞开!”

    “大汗威武,此战必胜!”

    “大汗威武,此战必胜!”

    “大汗威武,此战必胜!”

    听到巴托的一番豪言壮语,一众胡人将士同样激动起来。不得不说,巴托之所以能够统领草原十数年,在胡人之中的威望确实无人能及。

    看到威武训话的巴托,达尔干默默将自己心中的一份不敢深深掩下,而格鲁在目光一闪,透漏这无尽的向往之意。

    等到一众将士缓缓平静下来,巴托开口道:“格尔木何在?”

    “末将在!”听到大汗叫自己,格尔木上前一步应命道。

    “本汗之前命你打探晋阳城汉军的消息,此番打探的如何了?”

    “回大汗,末将已经打探清楚了!”顿了顿,格尔木接着道:“晋阳城的汉军此时正在收集粮草和守城器械,而且汉人统帅已经从冀州和凉州两处调分别调集了数万大军协助守城,末将推算了一下,晋阳城附近此时至少已经集合了十五六万汉人军队。”

    “哼,汉人的军队也只有少数边军可以跟我们的勇士一战,剩下的那些郡国兵不过是一群废物罢了,十五六万大军,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郡国兵,这些人根本不足为虑。你继续说,从雁门关到晋阳城这一路上汉人有何准备?”

    “大汗,从雁门关道晋阳城并不算太远,而且自从云中城被大皇子拿下之后,汉人再也没有坚固的城池而已固守了,所以汉人统帅并没有在这一路上设置防御,只是将百姓全部调往南方,留下的只有一座座空城,似乎是想要坚壁清野。”

    所谓坚壁清野,就是守军处于弱势一方时避而不战,所以便将城池附近的百姓尽皆迁走,然后再将个农作物无论成熟与否全部毁掉,再深入一层的话就连一些可以打造攻城器械的树木同样也要焚毁。

    听到格尔木如此之说,巴托略一思索开口道:“看来汉人是准备在晋阳城跟我们大战一场了,哼哼,十五六万大军,再加上城中必然还有不少的百姓,本汗倒是要看看,这群汉人能够撑多久!”

    看到一众将士尽皆整装待发,巴托高声道:“带上我们的攻城器械,明日一早开始向晋阳城进发,至于是攻是围,等到晋阳城之时再作打算!”

    听到巴托已经吩咐动兵,众将士各自应命,然后自去调集自己本部兵马。

    第二天一早,二十五万胡人大军已经集合完毕,巴托在雁门关留下两万人驻守兼为大军运送粮草,剩下的大军浩浩荡荡的直接开往晋阳城。
第一卷初临大夏第六十一章 龙战于野
    从雁门关到原平县,如果是快马的话最多三两日就能到了,不过此番二十余万胡人大军浩浩荡荡一路南下,粮草和辎重等物实在拖延了不少时间。

    尤其是各种攻城器械,投石车和云梯等物都是不容易运输的东西,最后还是靠着那些工匠将这些东西先行拆解开来,然后用马匹拉着,准备等到晋阳城下之时再重新组装。

    此外,二十万大军的一旦开动起来,这些难以运送的辎重暂且不说,每天人吃马嚼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由于此前达尔干率军攻打云中城,所以这一路上大部分百姓都已经往南方逃往去了,胡人大军从雁门关到晋阳城这一路上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不过没有遇到抵抗的同时也同样得不到什么补充。

    考虑到雁门关前往晋阳城并不算太远,而且自从收到晋阳城方面正在加强防备的消息之后,巴托终于还是放弃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步骤。一方面让二十余万大军加速南下,另一方面则从中抽调了部分军士专门负责运送粮草,如此一来行程方面果然有所加快。

    由于受到上一次格鲁在静乐县战败的影响,此番前往晋阳城巴托自领中军,然后派出大量斥候在大军四周探查,直到一众斥候探查清楚汉军皆在晋阳城备防,并没有在路上设下什么埋伏,巴托这才慢慢放下心来。

    原平县以西,连绵群山之中。

    此番利用河水伏击敌军乃是极为重要的任务,如果此计成功,至少能够一举消灭数万人的敌军,赵凯和苏泰对于此战同样极为担心,几人商议之后终于还是命令孙虎臣亲自率领军队前来建造水坝。

    为了加快速度,孙虎臣调动三千军士跟随自己偷偷前往原平县,然后日夜动工,终于在胡人斥候赶到之前挖掘完毕。为了防止被胡人斥候发觉,工程完毕之后孙虎臣便命令大部分军士返回晋阳城了,自己仍然率领两百余名军士隐藏于群山之中。

    为了建造水坝需要三千军士日夜动工,不要想要挖开就简单多了,而且原平县连绵不绝的群山之中隐藏二百余名军士并不难,除非胡人斥候放火烧山,否则根本就察觉不出什么异常。

    长安城,皇宫。

    自从赵凯和苏泰前往北方之后,皇帝赵勋虽然表面上依旧沉着冷静,不过实际上却是并不放心,尤其是收到雁门关和偏关被胡人攻破的消息之后,赵勋原本打算继续往北线增兵,不过终于还是被宰相范志劝阻了。

    范志的意思是,眼下北方展现虽然紧急,不过苏泰乃是军中宿将,而且只有并州和凉州部分地区遭遇胡人侵袭,冀州和幽州仍然掌握在朝廷手中,所以整个北线的兵力加起来还是要多于胡人的。不过长安城只有数万御林军拱卫京师,这股兵力是万万不能轻动的。

    毕竟眼下蜀中乱民尚为平定,如果再将长安城的御林军派出去一部分,到时候万一蜀中局势崩溃,仍需要派出御林军前去镇压,如此一来长安城就等于是一座空城了。虽然皇宫之中还有一些近卫,而且九门提督府中也有不少衙役,不过皇帝赵勋绝对不会允许整个长安城无兵可用,所以赵勋深思一番之后,终于还是同意了范志的劝说。

    好在赵凯和苏泰在静乐县一战大胜了一场,这才让皇帝赵勋长了不少信心。

    不过这几日以来,随着北线战事继续沉寂,赵勋心中又隐隐有些不安起来。

    对于蜀中乱民,其实赵勋并不太放在心上,因为蜀中过于封闭,只要能够调集足够兵力紧守一些重要城池,蜀中乱民很难继续向外扩张。不过北方战线就不一样了,如果晋阳城把守不住让胡人占去,那么等到冬季来临之时黄河结冰期一到,胡人极有可能会纵马过河,如此一来就等于说是长安城要直面胡人铁骑了。

    想到此处,赵勋对身旁侍立的太监总管高明开口道:“传朕旨意,去让昭阳道长前来御书房觐见。”

    昭阳道长乃是宫中供奉,不过却不是黄老道和纯阳子那种武力高深之辈,之所以能够被皇帝赵勋看中并且亲自招揽,主要是昭阳道长跟明光道士一样,同样是身负真法之辈。

    长春派不过是一个江湖宗派而已,就算如此门中尚有明光道士和明珠道士等身负真法之人,而大夏朝立国已经一百余年,这么多年来皇宫之中的供奉自然有不少奇人异士。

    昭阳道长无论是天赋还是修为,比起明光道士自然更为精妙,只不过皇帝赵勋还要顾忌满朝臣子的言论,所以一直让昭阳道士作为供奉隐于皇宫之中,并没有给他加封明面上的官职。之所以如此做,一方面是满朝臣子皆是儒家门下,对于道士和尚之类为官自然有所排斥,另一方面其实皇帝赵勋也不想让昭阳道士暴露出来,毕竟这也是皇家的底牌之一。

    就在皇帝赵勋还在沉思之时,高明已经带着昭阳道士到了。

    昭阳道士年约五十余岁,整个人身形略显消瘦,不过精神看起来不错。进了门之后看到皇帝赵勋端坐于前方,上前几步行礼道:“不知陛下相召,有何吩咐?”

    “道长,虽然北线战事一时沉寂下来,不过朕心中仍是极为担忧,眼下已经入冬,黄河即将进入冰冻期,在此期间胡人战马随时可以渡河,如此一来就等于是长安城要直面胡人了。今次之所以让道长前来,还是想问一问道长的看法。”对于昭阳道人,皇帝赵勋还是颇为看重的,此人不但一身法力通玄,而且还长于谋略,所以赵勋倒是有不少事情征求昭阳道人的意见。

    “皇上,北线战事眼下虽然表面平静,不过暗中早已波涛汹涌了。而且晋王殿下之前也曾经传回消息,说是胡人在静乐县败了一阵之后,必然会两路大军合为一路,然后直下晋阳城,所以小道以为,北线战事近几日之内必然会出现重大转变。”

    “这些朕都知道,晋王传回来的消息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今日之所以召道长前来,却是另有所问。”赵勋摆了摆手示意昭阳道人停下,然后接着开口道:“道长可知,这冀州、幽州和凉州等地有黑龙当兴的说法?”

    听到赵勋问其此事,昭阳道人却是一愣。虽然平日里自己也曾多次被赵勋召见,不过赵勋一向对于黑龙当兴的所谓谶语讳莫如深,从来没有跟自己提起过,今日却忽然开口问起这事,确实有些不好接口了。

    看到昭阳道人一时愣神,赵勋继续道:“道长不必多想,你我相交至少三十余年了,虽然朕此前一直不想让这条谶语传播出去,不过道长乃是修有真法之人,想必对于此事早有耳闻,今日直言便可。”

    “回皇上,北方确实有黑龙当兴的说法,不过小道以为,虽然此前有佛道真人推算出黑龙当兴,不过这事却也未必就会发生。”

    所谓伴君如伴虎,虽然皇帝赵勋平日里还是比较和气的,不过昭阳道人跟其相交数十年,自然不会忘记赵勋刚刚登基之时他那些个兄弟是什么下场。不过此时赵勋既然已经问起,自己同样不能装糊涂,所以心思电闪之间,还是打算多说一些好话。

    果然,听到昭阳道人说此事未必就会成谶,赵勋心中顿时一松,然后接口道:“还请道长细说之。”

    “所谓黑龙当兴,其实无非是说草原大汉统一草原之后,其先人所葬之处的地龙开始发力,从而人龙与地龙合为一体直下南方,然后与我大夏争鼎。不过这些只是想当然的局面罢了,胡人有地龙和人龙之说,陛下身为当朝天子同样是我大夏朝的人龙,而且我朝开国已经一百余年,人龙鼎盛,地龙温养,两者早已合为一体,现如今长安城上空已经天龙显现。所以从这方面来说,纵然是草原胡人人龙和地龙已经合为一体,这气运方面同样不如我朝。”

    顿了顿,昭阳道人继续道:“而且陛下自登基以来勤于政事,蜀中和东南虽然小有不平,不过天下大部分地区却仍是掌握在朝廷手中。所谓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胡人南下,同样可以看作是龙之相争,不过胡人黑龙毕竟是蛮夷所生,而我朝真龙则是华夏贵胄,所以单从命格上来说,这胡人同样不如我朝。只要朝廷布置得当,稳扎稳打,这胡人黑龙纵然来势汹汹,不过气运同样会有枯竭之时,等到胡人黑龙之气减弱,必然会被我朝真龙趁机吞噬,如此一来所谓黑龙当兴自然不会发生。”

    昭阳道人这番话虽然有几分马屁在里面,不过赵勋自从登基以来确实也算得上勤于政事,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赵勋对于所谓黑龙当兴之说了解并不深,所以昭阳道人真真假假这一番话听了之后确实慢慢放下心来。

    其实昭阳道人所言并不尽然,如果此番北线战事胡人战败,届时黑龙气力衰退之下,大夏朝真龙自然可以趁机吞噬壮大。不过反之亦然,如果此战北线战事胡人得胜,到时候大夏朝的真龙同样会气力有所消弱,如果湖人能够趁机将战线推到黄河以南,到时候再与蜀中乱党交相呼应,到时候就是真应了黑龙当兴之说。

    还有一点昭阳道人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那就是赵勋虽然是当世人龙之一,不过整个大夏朝廷可不止赵勋一人身负龙气,除了赵勋之外,太子赵毅、晋王赵凯和吴王赵恭等人同样身负龙气,而此番北线战事如果胡人战败,主持战事的晋王赵凯必然气运大增。

    不过自古以来便是疏不间亲,而且昭阳道人可没有打算参合太子赵毅和晋王赵凯的博弈,所以便将此事深深压在心底,从来没有对赵勋透漏过一星半点。

    果然,听到昭阳道人一番劝解之后,赵勋终于展颜道:“既如此,道长便与朕拭目以待吧,等到北线战事结束,朕在长安城为晋王和苏老帅摆酒庆功!”
第一卷初临大夏第六十二章 洪流
    原平县境内,滹沱河畔。

    经过一连三日的人拉马驮,胡人大军主力部队终于到达滹沱河畔。

    此时已经将近隆冬季节了,北地又素来苦寒,纵然胡人大军在漠北早已习惯了寒冷的天气,不过此时行军之中同样有不少人因此而犯病。

    古人冬日来临之时极少用兵不是毫无道理的,那时候可没有什么保暖衣或者羽绒服之说,一旦到了冬天,所有军士都要船上厚厚的棉袄,而且有时候如果军费不足的话,普通士卒就连一件新棉袄都未必能分到手。

    战场杀敌将就的是快很准,不过士卒一旦床上厚厚的棉袄,休说动用手中兵刃斩将杀敌,就连自己动作都大不如前,这个时候为将者自然不会再行发动战争。

    不过此次胡人南下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所以巴托也估计不了这么多了,只想着雁门关距离晋阳城并不算太远,而且自己兵力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