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兴之主-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全实施,就连自己也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赵凯眼下着实想要招募一些谋士,近忧就是此番北线之行,而远虑就是将来如何对付赵毅或者赵勋了。

    不过一个好谋士却不是这么容易就能找到的,眼下大夏朝廷尚在,不像原本天朝三国时期朝廷崩乱纷争将起,不但猛将如云,就连众谋士也是群星璀璨。

    就在赵凯尚在思索之时,天色已经逐渐开始完全放亮。八月份的天气,虽然仍有些暑气余热,不过此时正是清晨时分,再加上王府中树木葱郁,阵阵微风吹过倒也是心旷神怡。

    眼见天色已经放亮,自有下人前来通报已经将早饭准备好了,就在赵凯准备前去叫醒玄悲时,玄悲却恰好自己赶了过来。

    看到赵凯似乎比自己起的还早,玄悲脸色微红道:“老僧却是贪睡了,实在是有些失礼。”

    赵凯摆手道:“无妨,大师原来辛苦,再加上昨夜又与本王相谈甚晚,多睡一会儿也是无妨。”

    眼见下人已经将准备好的早饭端了上来,玄悲倒也不客气,与赵凯一起赶紧用罢准备一同进宫。

    不一时,看到两人已经用罢早饭,府中自有下人前来收拾一番,而赵凯与玄悲稍作休息,便一同乘坐马车前往皇宫去了。

    因为此时胡人使者尚未到来,而皇帝赵勋也是为了将计就计麻痹对方,所以今日密议并未通报朝中众臣,只有皇帝赵勋亲点了几位大臣一同参与。本来皇帝赵勋想让太子赵毅一同前来议事,不过想到昨日遇刺之事,终于还是作罢。

    等到赵凯与玄悲赶到之时,皇帝赵勋点名的几位大臣已经全部到了,由于此时赵勋尚未到场,所以众人也只是各自品着香茗,相互之间低语数据。

    看到赵凯与玄悲走了进来,丞相范志带着几位大臣一起向赵凯见礼。赵凯点点头,然后四周打量一番,此番议事除了丞相范志之外,还有兵部尚书李世明,以及户部尚书徐长文,工部尚书此时空缺,所以只有左侍郎周德威在此。老将军苏泰也赫然在列,在赵凯看过去之时,对着赵凯略一点头。至于剩下的几个,赵凯倒是不怎么认识了。

    除了苏泰之外,赵凯与在座的诸位大臣并无深交,所以跟苏泰打了一声招呼便坐在其旁边闭目养神,而玄悲便立在赵凯身后。

    不一时,众人听到门外脚步声渐近,赶紧起身准备迎接皇帝赵勋。由于此番议事参与的都是众位大臣,所以赵勋只是摆摆手让众人无需多礼,然后再在作为上坐了下来。

    看到众人已经到齐,赵勋对着身旁一名中等身材,面容略显瘦削之人开口道:“既然大家都已经到了,赵和年你先说最近汇总的一些情况。”

    听到皇帝赵勋叫此人名字,赵凯才忽然想起来,原来此人就是掌握朝廷密探明鉴司的司座赵和年。不要小看此人官阶只有五品,掌中全力却是不小,不但掌握着朝廷手中的全部密探,而且可以直达天听,随时向着皇帝赵勋禀报。

    虽然官职上略有差异,不过此人倒是与明朝的锦衣卫头头有些相似。而且从其姓赵不难猜出,想必此人也是大夏朝宗室中人。不过这也难怪,这么一股暗中力量,如果放给外人赵勋倒也未必放心,所幸就从自己宗室之中找个人选,且不论此人能力如何,至少忠心方面不用担心了。

    听到皇帝赵勋的吩咐,赵和年躬身应是,然后对着诸位大臣开口道:“诸位,根据明鉴司从北方传来的消息,胡人大汗此番南下一共有三十万骑兵,其中先锋部队五千人已经到达雁门关外,由胡人大皇子率领,而胡人大汗率领二十万大军为中军,正在缓缓前往冀州方向。按照他们的行军速度,预计最迟半个月左右二十万大军就能全部开到雁门关外。除了这两路大军之外,胡人四皇子率领十万大军为右翼,已经直扑凉州和并州方向而去。”

    顿了顿,赵和年接着沉声道:“除了胡人之外,已经查探到北方幽州、冀州和并州等地共有数十个家族和道脉佛寺通敌,按照陛下的谕令,明鉴司正在配合地方进行清理。不过这些通敌的家族有不少重要人物和家产都已经偷偷送往关外去了,留下来的大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家仆,所以就算此时把他们留下来的基业全部清除,对于此番战事也已经是影响不大了。”

    听到赵和年如此一说,除了丞相范志和兵部尚书李世明之外,其余众人忍不住有些窃窃私语起来。对于此次胡人入侵之事,皇帝赵勋虽然重视,却是并未透露太多的消息,此番听到赵和年亲口说出胡人大汗率领三十万大军南下,众官一时之间倒也有些应接不暇。

    看到众人似乎有些骚乱,立在皇帝赵勋身后的邪影冷哼一声道:“陛下面前如此喧哗,成何体统!”因为玄悲也算是一名高手,赵勋担忧邪影继续潜伏在晋王府窥视会引起他的注意,所以干脆将邪影又调了回来,毕竟从眼下的局势来看,玄悲很可能会效忠赵凯。再加上此时赵凯又身在长安城中,所以赵勋对其安全问题倒也不必太过于担忧。

    果然,众人虽然一时有些失措,不过听到邪影一声冷哼,再加上此时皇帝赵勋仍在安坐,倒也不敢放肆,赶紧各自收声。

    丞相范志环顾一周,然后沉声道:“诸位,蜀中战乱尚未平息,胡人此番又来势滔滔,眼下正是国难当头之时。今天陛下召见我等,就是为了商讨如何完善一下对付胡人的方法。”

    顿了顿,范志接着道:“本相今日把丑话先说前面,诸位都是我大夏朝的栋梁之才,只要此番能够击退胡人南侵,皇上自然不吝赏赐。不过谁要是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起了别的心思,不用陛下动手,本相就将他抄家灭族绝不姑息!”

    丞相范志乃是赵勋身边的老人了,从赵勋还是太子之时就在其麾下效命,等到赵勋登基之后自然不吝奖赏,眼下已经稳居相位四五年之久,在百官之中自有其威势。

    果然,范志一番话说完之后,在场的众人更是显得有些小心翼翼起来。毕竟胡人入侵虽然势大,不过此时尚在险关之外,而皇帝手中的明鉴司谁知道有多少人?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差错,自然是抄家灭族的大祸。

    看到范志敲打已经敲打完毕,赵勋缓缓开口道:“数千年来,胡人对于我神州大地向来是不曾放弃。前朝末年,各方义军四起,胡人同样想趁机作乱,虽然仅仅踏破雁门关不到三个月,不过北方各州伤亡了多少无辜百姓?幸得我太祖皇帝奋*而扫八方,倾举国之力才将其重新赶到关外。眼下胡人又来势滔滔,若是果真被其叩关而入,这北方数州又免不了一方劫难,朕既为天下之主,自当效仿太祖皇帝举全国之力以安万民,只要朕还有一口气在,就决不允许胡人在北方数州撒野!”

    “陛下万岁,我等自当誓死一报!”听罢皇帝赵勋一番话,众人赶紧高呼万岁。

    凭心而论,当今皇帝赵勋登基数年以来,虽然距离史书上的明君还有差距,不过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皇帝。自从赵勋登基以来,除了蜀地和东南等地因为地势所限实在难以有力发展,其余地区的百姓至少比以前生活水平又好了不少。

    而且赵勋虽然强势,却有自己的底线,只要不是真犯下重罪,赵勋也很少大开杀戒。除了其登基之时为了对付其余几位皇子不择手段之外,等到坐稳了皇位之后,对于朝中百官确实不错。

    不过胡人因为地处漠北,数千年来又一直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大部分朝中百官都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所以总体来说朝廷诸位大臣对于胡人入侵同样深恶痛绝。除了北方那些与胡人有勾连的家族,大部分夏朝百姓对于胡人也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看到众人已经各自表态,赵勋略一点头,然后示意兵部尚书李世明说一下此番应对之策。
第一卷初临大夏第十章 虚则实之
    看到皇帝赵勋示意,李世明躬身应是,然后开口道:“诸位,从胡人的布置来看,此番胡人南侵乃是密谋已久之事。胡人此番虽然只有三十万正军,不过若是战事吃紧,胡人大汗全力发动之下,至少还能凑出二十万骑兵没问题。根据明鉴司密报,三十万大军并不是胡人大汗能够动用的全部兵力,只不过胡人大汗仍需在草原上留守一些兵力以防不测。所以此番不到战事吃紧,胡人大汗轻易不会动用这一股后备力量。”

    胡人大汗虽然已经同意草原,不过却是靠着武力征服,所以草原上个各个部落之间倒不是完全没有异心,只不过眼下胡人大汗势力强大,他们无法反抗罢了。不过若是胡人大汗与大夏朝一旦动起手来,这些被武力征服的部落难免会动些心思,所以胡人大汗干脆在草原上留下一部分大军,一方面是为了此番南征做后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压制那些想要谋反的势力。

    “由于冀州和幽州并州等地有不少世家和道观佛寺暗中通敌,所以胡人此番对于铁器并没有欠缺太多,虽然大部分胡人骑兵都没有披甲,不过他们手中的马刀却仍是利器。而且胡人善射,披甲会影响到他们的准确度,所以这些未曾披甲的胡骑同样不好对付。”

    这个世界的胡人由于从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所以大部分骑兵同样善于骑射。不要小看了这一个简单的骑射,由于胡人骑兵机动性很高,除了地形所限之外,在一马平川的大草原上若是碰上劲敌,就算打不过同样能够仗着马力逃走。而夏朝骑兵的骑术比起这些胡人有所不如了,如果不追击,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逃走。若是全力追击,又难免在追击的过程中吃了胡人骑射的大亏。

    想要对付长弓手,必须是要厚重的板甲,可是这些板甲时分耗费铁器,就算是大夏朝占领全部中原地区,同样没有配备多少。而且骑兵装备了厚重的板甲之后,机动性又明显下降了不少,若是用这些重骑兵前去追去,必然是追不上的。

    李世明作为兵部尚书,对于胡人战术同样颇为精研,所以说到胡人善射之时难免有些眉头紧皱。

    看到众人还在继续消化这些消息,李世明继续道:“根据以往的惯例,胡人入侵基本上都是从冀州、并州和凉州等地南下。此番胡人先锋部队已经到了雁门关外,想必同样是打算从此地强攻入关。经过数年的修缮,眼下雁门关与宁武关和偏关乃是我等防御胡人的外三关,雁门关于宁武关相近,两处关隘相辅相成胡人若是想要强攻必然要付出代价。”

    “不过偏关尚在宁武关以西,又距离这两处关隘有些遥远,而且胡人四皇子率领十万大军直扑并州,想必是冲着偏关而去。从眼下的情况来看,胡人大汗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倒未必是主攻,毕竟想要强攻雁门关的代价太大,所以本官与诸位同僚分析之后认为,胡人大汗亲自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很可能只是疑兵罢了,之所以大摇大摆的前往雁门关,就是为了将我朝的兵力牵制在雁门关河宁武关一线,只要我等大军在此集结,偏关的守卫必然有所减弱,如此一来胡人四皇子就可以率领十万大军亲自攻打偏关,若是偏关又失,胡人大军同样可以从并州叩关而入,所以臣请陛下速速加强偏关的防御。”

    说到此处,李世明面色沉重的对着皇帝赵勋谏言道。

    李世明这一番分析虽然简单,不过倒也透彻。雁门关乃是重中之重,本身就是为了防御胡人而修建,又经过历朝历代的修缮,眼下基本上已经是水泼不进了。而且宁武关与雁门关相辅相成,胡人若是想要强攻雁门关,休说二十万大军,就是将胡人四皇子率领的十万大军一起拉过来也未必就能强攻的下来。

    听到李世明这一番分析,众人倒是忍不住暗中点头。

    不过赵凯想了想却皱眉道:“李尚书此番分析虽然透彻,不过本殿下却有些疑问。”

    听到赵凯此话,皇帝赵勋点头道:“有话直说即可,这也只是我等初步防御计划而已,如果确实有必要,再做调整即是。”

    看到赵勋首肯,赵凯向着李世明拱手道:“李尚书认为胡人不会强攻雁门关,所以胡人大汗才率领二十万大军为疑兵,反而让胡人四皇子率领十万大军强攻偏关。不过二十万大军调动,粮草必然不是小数目,如果这二十万大军只是疑兵,想必胡人不会往雁门关方向调集太多的粮草,不过根据明鉴司此前的消息来看,胡人先锋大队就已经前往雁门关了,而且大部分粮草也都是运往此处,反倒是胡人四皇子率领的十万大军并未携带太多的粮草。若是果真如此,难道李尚书还是坚持认为胡人大汗率领的二十万大军乃是疑兵么?”

    虽然李世明的分析看似透彻,不过赵凯却不这样以为。雁门关天险买时天下所共知,胡人为了入侵神州大地更是雁门关前折戟沉沙了不知道多少回,眼下胡人大汗若是只率领二十万大军为疑兵,让四皇子率领的十万大军强攻偏关,这意图也未免太过于明显了。如果大夏朝的军队果真调往偏关,想必胡人此番气势滔滔的攻势又要化为无影了。按照赵凯对于胡人大汗的理解,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必然是其所不愿为。

    李世明略一思索,然后开口道:“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胡人此番既然是想要从偏关入手,那么雁门关的动静越大就越有利于胡人四皇子下手,只有真正把我军牵制在雁门关和宁武关一线,胡人四皇子的十万大军才有机会。臣以为,胡人大汗之所以将粮草等物尽皆运往雁门关外,也只是为了麻痹我等罢了。只要偏关的十万大军能够叩关而入,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自然能够凉州境内劫掠满足,所以胡人四皇子率领的十万大军倒是不必备上太多的粮草。”

    李世明之所以如此笃定胡人会从偏关入手,是因为他知道雁门关天险确实不易突破,三十万大军虽然不少,不过在关内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胡人大汗就算不计消耗也未必能够攻下雁门关。

    赵凯作为穿越来客,虽然史书读的不多,不过历史上大名鼎鼎汉奸吴三子还是知道的,当初李自成的军队才有些气候,结果还没来得及休养生息就被吴三子给阴了一把,打开关口之后就把清军放了进来,等到李自成与清军打生打死的时候,这厮却躲起来坐山观虎斗。

    所以在赵凯的潜意识里,就算是再坚固的关口,从外面无法突破也可以从里面下手。从北明道和无极寺的表现就不难看出来,冀州和并州等地的世家并不全是跟朝廷一条心,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胡人大汗此番大明大摆的前往雁门关,倒也未必就是为了给偏关的十万大军创造机会。

    想到此处,赵凯终于还是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虽然吴三子那一段不能说,不过冀州和并州等地投敌的世家却是可以为了这个猜想佐证。

    果然,听到赵凯如此一分析,李世明倒也不敢再信誓旦旦的说胡人会从偏关入手了。毕竟此番真的将大军尽皆调往偏关的话,的确很难防备胡人直接从雁门关突破。

    皇帝赵勋同样是眉头紧皱,不过转身看到苏泰在座,略一沉思还是对着苏泰问道:“苏老将军,依你之见胡人从哪一路突破的可能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