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湖西惨案大揭秘-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凤鸣还想狡辩,罗荣桓拍案而起:“你抓了那么多人,杀了那么多人,既不请示,又不报告,你无法无天到什么地步!我要不是带着部队来,我看你也会把我抓起来。” 

  专横跋扈的王凤鸣终于瘫软在椅子上。 

  这时,进来一个警卫员:“报告首长!大队长带来了。” 

  进门来的是一位个头细高、面容憔悴的汉子。他穿着灰旧的棉衣,袖子上的“八路”臂章已被扯掉。他就是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兼四大队长梁兴初。他刚从牢房出来,因而对外面的变化一点也不知道。他一看见罗荣桓,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泪汪汪地哭叫道:“罗政委!救命呀!救命呀!” 

  罗荣桓赶紧搀扶梁兴初坐在椅子上,仔细察看了他的刑伤,愤慨地说:“这简直是犯罪!”接着问了梁兴初一些情况,勉励梁兴初振作精神,好好工作。 

  梁兴初走后不久,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政委郭影秋,被带去见了他从未见过面的罗荣桓。罗荣桓询问了郭影秋一些情况后,决定立即释放他。郭影秋当时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地流泪。郭影秋事后回忆道:“罗荣桓同志再晚来四个小时,我和李乾贞、郝中士、梁兴初几位同志,就被拉出枪毙了。罗荣桓同志到了湖西后,所谓‘肃托’斗争才被制止。” 

  紧接着,罗荣桓还与张经武、郭洪涛等去牢房看望了李乾贞。李乾贞是最早建立湖西抗日武装的领导人。他受了重刑,躺着不能动弹。罗荣桓亲切地安慰他之后,马上叫人把他抬到卫生队治疗。李乾贞被这突如其来的拯救,感动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像春潮冲破冰封,像光明突破黑夜,几百名“囚犯”一下子获得了自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罗荣桓刀下救人
按照事先安排,郭洪涛与区党委书记白子明谈,罗荣桓和王凤鸣谈。 

  王凤鸣一跨进门槛,就看到罗荣桓政委紧皱双眉,狠狠地盯着他。他知道事情不好,赶紧低下了脑袋。他手里拿着一叠事先赶出来的材料,但假的就是假的,汇报漏洞百出。

  平时非常耐心,总是让人把话说完的罗荣桓,这次实在没有耐心听下去了,便打断王凤鸣的话,单刀直入地问: 

  “你为什么把梁兴初抓起来?” 

  “他是托派,和徐州敌人有勾结。”王凤鸣硬着头皮回答。 

  “有什么证据?”罗荣桓追问。 

  王凤鸣举起手里的材料:“有别人的口供。” 

  “这口供是怎样弄出来的?”罗荣桓更加严肃起来,他根本不理那些材料,不等王凤鸣回答就进一步追问:“你打人了没有?有没有逼供?有没有用刑?” 

  这一连串的提问,好像连珠炮,王凤鸣终于招架不住了,不得不吞吞吐吐地承认用了刑罚。 

  “用刑罚逼出来的口供,算什么根据!如果别人的历史你不了解,梁兴初的情况你还不知道吗?他爬过雪山,走过草地,身上负了十几次伤,怎么会成为反革命?!” 

  王凤鸣还想狡辩,罗荣桓拍案而起,厉声责问道:“你抓了那么多人,杀了那么多人,既不请示,又不报告。你无法无天到了什么地步!我要不是带着部队来,我看你也会把我抓起来的。” 

  在罗荣桓义正辞严的斥责声中,在湖西地区专横跋扈的王凤鸣,此刻像泄了气的皮球,软在椅子上。 

  原先对王凤鸣唯命是从的区党委书记白子明,经过郭洪涛的谈话,悔恨交加,意识到自己铸成了大错。

  罗荣桓同他谈话时说:“你们应当分析一下嘛!区党委的同志,像王文彬同志,我听六支队的段君毅同志说,他参加过‘一二九’运动,曾经当过北平*的宣传部长,他和张如等同志在湖西拉起那么多武装,为党做了很多工作,如果他们是托派,能这样干吗?” 

  在牢房里似饥若渴的“犯人”们,从窗户看到外面有一些过去从未见过的干部,都估计:可能是罗政委的人已经到了。

  大家为很快就要被解救而感到欢欣鼓舞。

  然而,住在单人牢房的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政委郭影秋,并不知道罗荣桓的到来。    在陈景文死后不到几小时,郭影秋被带到一个四合院的西屋内。他抬头一看,对面桌后坐着几个他不认识的人。 

  中间坐着的那个人招呼郭影秋坐下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郭影秋。” 

  “你认为肃托怎么样?” 

  “我认为肃托是正确的,可我是被冤枉了。”他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只能这样回答。 

  “是谁冤枉了你?” 

  “是郭子化。” 

  “郭子化怎么会冤枉你呢?” 

  “郭子化在山东分局自首,承认自己是托匪,而且还供出我也是托匪。可是,我不是……” 

  “郭子化自首,还供出了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审讯我的人说是分局来了电报。” 

  “岂有此理!”坐在中间那人气愤地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来说:“郭影秋同志,我不是来审讯你的。分局根本没有发过那样的电报,郭子化同志也从来没有自首过,这完全是捏造!”

  郭影秋惊诧了。

  那人命警卫员给郭影秋松了绑,并走到郭影秋面前自我介绍说:“我是罗荣桓,是来处理湖西问题的。”他又指指身旁的两位干部说:“这位是张经武同志,这位是郭洪涛同志。郭子化同志也来了,他去了解情况去了,你等一会就会见到他。”

  郭影秋一听,泪落如雨,他喊了一声“首长——”后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是的,如果罗荣桓再晚来一会儿,他就有可能会不明不白地死去,临死之前,他还会认为是郭子化害了他。现在真相大白,自己的上级,口口声声地说自己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居然会拿假电报来诱使他承认是“托匪”,真是人心难测啊!

  郭影秋两眼饱含热泪,一时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

  罗荣桓安慰他:“郭影秋同志,你是个好同志,好好休息一下,准备为党工作吧。”

  后来郭影秋回忆道:“罗荣桓同志再晚来4小时,我和李贞乾、郝中士、梁兴初几位同志,也就被拉出去枪毙了。罗荣桓同志到了湖西之后,所谓的‘肃托’斗争才被制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4、快打斩乱麻
经过与郭影秋这次谈话,罗荣桓和郭洪涛、张经武一致认为,已经没有必要逐一进行甄别了。罗荣桓决定快刀斩乱麻,无条件释放一切被关押的同志,让他们返回原岗位,恢复工作。

  接着,罗荣桓等又去看望了被囚禁的梁兴初和李贞乾。 

  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梁兴初,看到罗政委走进牢房,立即扑上前去,紧紧抓住罗荣桓的手,泣不成声地说: 

  “罗政委啊,您再晚来一步,我们就难见面了!” 

  罗荣桓搀扶他坐下,仔细察看他的刑伤,极为愤慨地说: 

  “这简直是犯罪!” 

  罗荣桓又向梁兴初问了一些情况,勉励他打起精神,好好工作。 

  罗荣桓等人又去看望了李贞乾。他是受刑最重的一个,受刑后一直卧在地铺上。罗荣桓进去时,他挣扎着要坐起来,罗荣桓赶紧迎上前去,随行人员介绍说:“这就是罗政委!”

  李贞乾没有见过罗荣桓,目光中还有一丝疑虑。

  罗荣桓立即安慰他说:“李贞乾同志,你受委屈了!你是一位好同志。为了开辟湖西根据地,你和区党委的同志做了许多工作,党是知道的。” 

  李贞乾听到这暖人肺腑的话,热泪夺眶而出。罗荣桓随即派人将李贞乾转送到卫生队,并再三嘱咐,要细心护理,精心治疗。 

  罗荣桓的到来,使得湖西的几百名“囚犯”一下子获得了自由,这就好像春潮冲破冰封,仿佛黑夜突见光明,长时间笼罩在湖西上空的乌云被驱散了,人们很难掩饰内心的激动。 

  随后,罗荣桓和郭洪涛召集被释放的同志开会。面对着一双双热泪盈眶的眼睛,罗荣桓亲切地说:“同志们,你们受苦了,受委屈了!我代表*山东分局和115师向你们表示慰问!慰问受冤枉的同志,慰问无辜受害者的家属!” 

  此时此刻,人们听到这些话,就再也控制不住各自的感情,会场上响起了一片激动的哭声。这哭声是发自对党的感激,是失去亲人后的悲痛,是对刽子手的愤恨。 

  罗荣桓的眼睛也湿润了。这时他更感觉到对不起这些受害的同志。他在想,由于自己队伍中某些人的行为,给这么多人带来了痛苦,给党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死去的人已不可能再复生了,但这一事件给生者心灵上带来的创伤不知需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弥补。

  罗荣桓有一种负疚感,他恨自己对这件事了解得太晚了,恨在自己责任能够涉及到的范围内竟会发生这样的事。他低下头沉思了一会儿,接着讲:“这不仅是哪一个同志的不幸,这是由于逼供信而造成的又一次惨痛的教训。这是我们党的严重过失!”

  他痛心地指出,由于湖西“肃托”的严重错误,破坏了党的威信,削弱了党的战斗力,损害了我党我军与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他号召全体同志,要加倍努力工作,尽快地挽回这一事件给党造成的严重损失。他要求受冤枉的同志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帮助党组织把问题搞清楚。

  湖西“肃托”被制止了,大批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救,可是身为领导的罗荣桓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

  有一天,他散步时,遇到了在第4大队一营当组织干事的陈忠梅。

  陈忠梅是1929年后参加革命的红小鬼,曾在罗荣桓领导的第一军团政治部工作过。如果是在别的场合,罗荣桓见到他一定会亲热地谈一会。可是此时此刻,罗荣桓的心情很沉重,他一见到陈忠梅就表情严肃地说:“小鬼呀,你还记得打‘AB团’的教训吧?湖西事件又重犯了那种错误呀!”

  这一事件为什么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教训是什么?我们党内为什么总是有人制造于革命不利的事件?罗荣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苦苦地思索着。

  在这一段时间内,罗荣桓脑海中总是浮现出红军时期肃“AB团”的运动。红军总前委对敌情估计错误,在红军中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肃反斗争,结果造成了乱捕乱杀现象。罗荣桓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任红4军政委,一位年仅十几岁的小战士也被打成了“AB团”,原因是他给被打成“AB团”的人买了酒和花生米,最后是罗荣桓救了这个小战士。当时有人说12师师长萧克也有“AB团”的嫌疑,准备抓起来,是罗荣桓保护了他。另外,还有一个罗荣桓“刀下留人”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红4军政治部通知说12师的宣传队长和一个宣传员是“AB团”,于是,师里立即将这两个人逮捕。提审时,这两个人不承认,一用刑,承认了,又供出十几个人。再抓,再打,再审,这十几个人又供出几十人,不到两个月,这个师抓了100多人。当时规定,捕人由各团决定,杀人由各师党委决定,不须向军党委和总前委请示报告。12师准备杀几十人。

  就在准备动手的那一天早晨,12师领导感到杀这么多人有问题,萧克便骑马到军部向罗荣桓政委请示。罗荣桓和红四军军委秘书长黄益善接待了他,听了他的汇报。罗荣桓当即明确答复:“不能杀那么多人。”听了罗荣桓的意见,萧克心中有了底。他立即往回赶,救下了30多人。从此,“罗政委刀下留人”的故事便在红军许多部队中流传开来。

  “过去的事就不要去想了,先把肃托的事处理好吧。”罗荣桓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1、暗害分子的末日
罗荣桓向白子明等人要被囚同志的“口供材料”,王须仁和王凤鸣则把他们整理过的“口供材料”拿了出来。

  罗荣桓要求看原始材料,并气愤地对王凤鸣道:“用刑罚逼出来的口供,算什么根据!”他厉声质问王凤鸣:“你抓了那么多人,杀了那么多人,既不请示,又不报告,你无法无天到什么地步!我要不是带着部队来,我看你也会把我抓起来!”

  王凤鸣顿时象条断了脊梁的癞皮狗软瘫在椅子上……

  罗荣桓又问白子明:“你们抓了多少人?又杀害这么多人,为什么不向山东分局请示?”

  白子明也浑身颤抖,无言以对。

  郭洪涛问:“你们在审讯中是否用了肉刑?”

  白子明点点头。

  郭洪涛说:“问题就在这里,你们用肉刑,逼问口供,致使许多好同志受累。你随便拉一个人来,让我吊起来拷打,如果他把你供出是托匪,你是不是的?”

  白子*惊肉跳:“那不是,我真的不是。”

  问题清楚了。

  罗荣桓当即采取了紧急措施:解散“训练班”,无条件释放被冤枉的党员和干部,恢复他们的工作,并改组了苏鲁豫边区党委,重建军政委员会。

  “过去的事就不要去想了,先把“肃托”的事处理好吧。”罗荣桓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罗荣桓一到湖西,就开始注意到王须仁这个人。他整天弓着腰,显出一副谦卑的样子,两只眼睛深深地陷在满是络腮胡子的脸上,加上一副眼镜挡在前面,很难看清他那诡秘的眼神。罗荣桓来了以后,王须仁很少抛头露面,话也不多,似乎并无多大本事。可是郭影秋、郝中士等都揭露了王须仁的大量骇人听闻的严重罪行。罗荣桓初步了解情况后,便很尖锐地向区党委书记指出:“现在可能是这种情况:好人牺牲了,坏人却在逍遥法外。”

  罗荣桓指示保卫部进行调查:原来王须仁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物。据说在抗战前,他在北平读书时入过党,以后被捕自首。抗战后,他与北平流亡学生一起到了山东,先在韩复榘的部队和第5战区第2游击司令部干了一段时间,后来加入了湖西人民武装抗日义勇队第2总队。起初,2总队政委王文彬感到这个人来历不明,就没有让他带兵,叫他在政治部当军法官。后任政委郭影秋见他搞刑讯逼供,便不让他管审讯,分配他到湖边地委当组织部长。随后,罗荣桓决定解除王须仁的职务,对其实行软禁,并交保卫部进一步审查,待事件处理完毕押送115师师部。

  接着,罗荣桓对王凤鸣和白子明说;“你们二人等待中央处理吧。”

  王凤鸣浑身直颤,筛糠般地倒在地上……

  两天后,罗荣桓主持召开了*大会。在会上,罗荣桓面对那一双双热泪盈眶的眼睛,大声说道:“同志们,你们受苦了,受委屈了!我代表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向你们慰问!慰问受冤枉的同志,慰问无辜受害者的家属!” 

  会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有人用手绢擦着眼泪,有人开始低声哭泣。 

  “现在,我向你们正式宣布,所有被关押的人,不管有没有问题,一律释放!从现在起,你们自由了!” 

  掌声过后,是一片哭声。哭声越来越大。这哭声,是对党的感激,是对死者的哀痛,是对刽子手的控诉。罗荣桓的眼睛也湿润了。他激动地说:“这不仅是哪一个同志的不幸,这是由于逼供信而造成的又一次惨痛的教训。这是我们党的严重损失!”他沉痛地指出,湖西“肃托的严重错误破坏了党的威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