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湖西惨案大揭秘-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金鹏点头答应着,穆伯仁一旁也点头表示深信不疑:“是的,是的!”

  日本军官说了一阵,问张金鹏;“你团有多少的人?装备的怎样?”

  张金鹏简要地将本团情况说了一下,日本军官点头:“你们大大的好,八路的坏啦坏啦的。共产党把中国送给俄国,叫你们赤化成亡国奴的。大日本的神圣战的,进中国帮助你们打共产党的,你们的,说我们是侵略,和我们干仗的,这是大大的错了的!”

  日本军官似乎有点激动,侯本升等人忙陪笑道:“是,是!”

  张金鹏心中已有些犯嘀咕了,他想,今天难道就是来受这日本人的训的?

  “你的是个有文化的,爱国爱民的团长,当然明白中日两国是一家人,同文同种。在隋唐以前,我们就有来往。现在东亚是黄种人的,东亚中日的互相亲善,互相提携,才能共存共荣。你们的蒋委员长是伟大的,是有远见的,二十年前他的就在日本留下了‘亲如一家’的题词,这都是事实吧?”日本官讲得眉飞色舞,“今天你的想和我们亲善,把部队带到城里来,我的是大大的欢迎。。。。。。”

  张金鹏这才从思想上消除了戒备,忙接过日本官递来的又一支烟。

  日本官又接着说:“张团长,你的顾虑的不要,部队的带来,官的大大的有。”说着,双手一合,仰面大笑起来,那笑声里透出一种阴森之气来,令人毛孔悚然。

  张金鹏明白,眼前不答应日本人的要求,人但自己出不了这间屋,恐怕连部队也要被吃掉。他的思想紧张地斗争了一番,又看了看侯穆二人,这才果断地回答道:“好,就如此。我来就是这个意思,不然,我为什么把部队带到西关外呢?”略停了一下,又对侯、穆二人道:“不过,当前还有个问题,我团建制不全,只辖两个营,每营只两连,全团官兵不过五百余人,不如回去打通所属官兵的思想,加以整顿,再进城改编,你们看怎样?”

  侯、穆二人也向日本官投去了征求意见的目光,日本官表示同意,侯本升这才说:“可以。”

  穆伯仁也附和道:“可以。”

  张金鹏急于离开,便起身告辞,侯本升和穆伯仁将其送出大院。

  张金鹏回到团部,已是午夜后的四点,急命各营集合,移防城西南徐庄,以防不测。

  次日,张金鹏藉故脱离了团部,该团后由营长李传瑞率领投敌,被改编为伪淮海省第九支队剿共司令侯本升所属第三团,李传瑞代理该团团长。自此,日伪顽便合为一体。

  日、伪、顽三方原来的协议是:日伪允许国民党的丰县部队保留武装,一不受编,二不缴枪。如今,受编协议已不存在,侯本升的野心也就大了起来。他开始采取了逐步消灭的手段,他既然要改编保安部队,自然也要缴他们的枪。

  第一个目标实现后,第二个目标就是在丰城周围栖身的薛廷燧部。

  初时,侯本升借故抽去薛廷燧的部分枪支,随后又要去了一部电台,接着再向薛廷燧要枪。

  薛廷燧见侯本升咄咄逼人,欲壑难平,若再这样下去,他将无法维持残局。

  薛廷燧只得一次次的向上司黄体润诉苦,黄体润对侯本升的野心也心明如镜,深感忧虑。但眼前又不宜给侯本升翻脸,只有忍气吞声,苟延残喘。他安慰薛廷燧道:

  “再忍一忍吧,过些日子看看再说。如今上边的日子也不好过。。。。。。弄不好,局势将会更糟。。。。。。”

7、新范庄之战
1944年,秋八月。

  原八路军新七旅二十一团由冀南一带调来湖西参加东进讨顽战役,后改为十二团。十二团到达湖西后,迅速击溃了丰县国民党政府及城北史庄所在的顽专署。所到之处,苏北顽敌闻风丧胆。

  与此同时,八路军湖西部队九团、十团已在沛北中心圩寨魏楼将国民党地方军队第三十六纵队张开岳部击溃后,于8月13日傍晚,乘胜直袭黄体润部所在地丰县东南之新范庄。

  是晚,天气闷热。

  黄体润带领残部从沛南六堡蔡家连夜狼狈逃回丰县的顽军据点新范庄。他一路惊慌劳累,疲惫不堪,但心里仍然还在盘算着如何应付即将来临的围歼。他估计,沛县北魏楼的八路军需用三天时间才能追到这个地方,尚有防守布置的时间,凭借新范庄的坚固工事,深沟高垒,地形易守难攻,完全可以抵挡一阵子。

  14日,黄体润将新范庄寨圩视察了一遍。寨圩设有两道鹿寨和外壕,唯南面留门,上有岗楼,置重兵把守。出入有吊桥,四周筑有炮楼,并设有明堡暗堡若干,壕底又遍插密密麻麻的尖利木桩,寨内有四五百人防守,枪支弹药充实。

  黄体润还不放心,便发电四处求援。

  傍晚时分,出乎黄体润的意料,八路军突然降临到新范庄,将寨圩包围起来。

  次日黎明,八路军八、九团集中火力开始攻击。由于对寨圩防地设施不够熟悉,五连、十连攻至壕底时多被竹木刺伤,损失较大,遂停止攻击,严密包围起来。

  16日,由十团发起猛攻,炮手瞄准西北、东南、西南三座炮楼猛烈开火,西北角炮楼先被轰开。

  战士们奋勇攻寨,前仆后继,在寨圩深处与国民党士兵展开了肉搏战,双方相持至晚,伤亡数百人。

  国民党地方军警卫连连长孙宝山拼杀出一条血路,突围逃出南寨门,乞求援军去了。

  黄体润则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他已多次催请驻李单楼据点的铜山县县长耿继勋前来救援,谁知耿派出的接援部队在中途就被八路军击溃逃回。

  17日晚,黄体润见大势已去,心想:耿继勋即便亲率部队接援,也无济于事,便欲放弃新范庄脱逃。官兵见状,争相奔命。黄体润制止不住,只气得大叫:“我不走了,你们各回原地,严加防守!”并鼓励士兵奋战到底。    深夜,待人心稳定下来,黄体润才偷偷地在亲信卫士的护卫下,翻越吊桥,往南逃窜。

  黄体润等人逃到大范庄西边河底苇丛里,恰巧碰到了耿继勋的援军。

  黄体润与耿继勋二人拥抱,大哭一阵。

  耿继勋邀黄体润去李单楼,黄体润道:“本来想去你处,但我已与堤南部队约定聚会,待到那里将其安定后再来。”

  突然,“啪──啪──”北方又响起了一阵枪声,划破了黎明前的寂寞。

  黄体润等如惊弓之鸟,匆匆忙忙向南逃走。。。。。。

  新范庄一战,使丰城外围的国民党地方顽势力元气大伤,部分残余与丰、沛、铜、砀各县的地方顽军麋集在萧、铜边境黄河故道岸边,分别建筑军事据点。

  丰顽的据点紧临黄河故道,称临黄镇。山东保安团三十六师驻临黄镇西一里许的鹿庄, 沛县据点命名为“胜利寨”,铜顽据点叫“亲民村”,均与临黄镇相邻,鼎足而立。

  铜山顽军耿继勋实力最强,其*气焰也嚣张,常以盟主自居,常吹嘘:“非要与八路军决一死战不可”。

  砀山高瑞清部驻敬安集。

  不久,山东三十六师回鲁,丰顽移住鹿庄。

  对于新筑的军事据点,外围群众称为“新圩子”。

  再说丰城日伪,自从侯本升先后改编了穆伯仁部及张金鹏一部,侯本升的胃口越来越大,一心要将国民党在丰县的薛廷燧部吃掉。

  薛廷燧多次向黄体润申诉,而黄体润因考虑侯本升的三姨太李法昭是徐州专员董汉槎的干女儿,有这层关系,不便对侯下手。故让薛廷燧再忍一忍。

  董汉槎被十二团俘虏的消息传到了薛廷燧那里后,国民党丰县地方军便不再顾忌,加上此时侯本升在一步步向薛廷燧紧逼,纷纷提出“刺侯自存”的建议。 txt小说上传分享

8、刺杀汉奸侯本升
1945年初。

  薛廷燧来到“新圩子”,再次向黄体润备述苦衷,并提出谋杀侯本升的建议。

  薛廷燧愤愤地说:“若不铲除侯本升,我党在丰县的力量将会被削弱掉,丰城也无法立足!”

  时原国民党丰县保安旅三团团长李秉玺也在场,他如今在徐州汉奸机构内任职为少将高级参谋。他是在新范庄之战溃败后逃往砀山,后又带了一个营倒向伪淮海省郝鹏举的。李秉玺因与黄体润有旧交,声息相通,每次来新圩子,黄体润都把他当做自己人看待,因对薛廷燧讲刺侯计划也不回避,李也芭满意侯的作为。

  于是,三人不谋而合,经过周密计划,便决定派孙宝山执行“刺侯计划”任务。

  孙宝山是丰县大范庄人,在黄体润部下历任连长、营长,此人胆识兼备。他接受“密令”后,便开始侦察侯本升的活动规律。

  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侯本升在丰城内十分谨慎,戒备森严,身边卫士寸步不离,而侯本升每次出城却往往疏于防范,特别是他每次到徐州去,留下许多可乘之机。

  侯本升是个好色之徒,娶过五个媳妇,最早的是在东平州当兵时娶的,后来投井死了;继娶丰城北关赵开章的女儿;当汉奸后,又娶了三姨太李法昭,因住西关,人称“西宫”;不久,又娶四姨太魏品卿,因住东关,人称其“东宫”。但色欲仍不满足,便又娶了五姨太渠敬兰。这五姨太还是个十七八岁的学生,正在徐州上学。侯本升不断因公赴徐,往往一住多日,他为了能在徐州经常下榻与渠敬兰相会,便把丰县西关放生池处旧商务会的房子拆掉,砖瓦木料全部运到徐州,在*路路东建了一幢九间两层的楼房,作为公馆。

  孙宝山确定在徐州行事。但考虑自己在徐州人地生疏,孤掌难鸣。于是,又联络了一位知心朋友陈亨林,共同下手刺杀侯本升。

  这陈亨林年轻气盛,他是丰城东关五门口人,乳名陈黑,其父陈应贵曾任国民党丰县县政府的传达长,素知侯本升的罪行,早对侯的作为恨之入骨,有必除之而后快的宿愿。

  二人密谋后,便由李秉玺以伪淮海省少将高参驻徐的合法身份,帮助进入徐州市内,并给陈亨林一支手枪;孙宝山带有匣枪一支,以便借机行事。

  孙宝山的住处由徐州伪警察局队长理宝珠安排,李宝珠也是丰县人,与孙宝山是邻居,曾在丰县宣传队工作,新范庄战后,丰县部队溃败,便投到了徐州伪警察局供职。

  陈亨林则住东关“幸福旅社”,他熟悉侯本升的公馆,曾随侯本升来徐,可以随便出入,对于侯本升的行止基本了解。

  二人约定,什么时候下手,业余陈亨林信息为主。

  这天,陈亨林侦察获悉:侯本升到中山堂去看晚场电影,认为良机已到,遂悄悄与孙宝山相约,在大马路和淮海路衔接的上坡处等候。

  此处路北有一家烧饼铺,是丰县人开设的二人扮作买烧饼的顾客,在此等候侯的到来。

  夜晚。约11点钟。

  春寒袭人,街上行人稀疏,车辆已不多。

  忽然,陈亨林用肘一触孙宝山,二人的目光同时射向淮海路,只见侯本升坐着一辆人力黄包车,正由西向东驶来。

  车到上坡处,正往大马路拐弯,陈亨林猛地一跃而起,大声喝道:“我打死你个狗日的!”对着车子抠动扳机,一枪打在黄包车夫的腿上,车夫扑倒在地。

  侯本升惊慌地跌下车来,趴在了车夫背上。

  孙宝山疾步向前,一脚踢开车夫,与陈亨林同时开枪,弹中侯本升要害,侯立时毙命。

  枪声惊动了大马路上的人,同时也惊动了驻徐的日军,登时,警报拉响,全城*,开始全城大搜查。

  郝鹏举手握电话,急令部下:“凡近日进徐的丰、沛两县的老百姓,一律拘留,严加审查!”

  孙宝山、陈亨林击毙侯本升之后,很快脱离了现场。

  孙宝山在一个起去了尸体的坟坑里隐蔽了两天两夜,后又穿上李宝珠给他的伪警察服,从西南卡口安全逃出徐州。

  陈亨林被一便衣盯住,周旋良久,未得脱身,后在东站查获。

  此时,日伪军及特务队已逮捕丰、沛人三百多人。

  陈亨林不想连累他人,毅然投案,直言不讳地供认了刺杀侯本升是他一人所为。

  郝鹏举亲自审讯:“说,是谁指使你干的?”

  陈亨林道:“没别人指使,我是为丰县三十万人民除害。”

  日军长官气得嗷嗷直叫:“死啦,死啦的!”

  郝鹏举尚怜陈亨林英勇有才,意欲不杀,但日军司令坚持要杀陈亨林。

  未几,陈亨林在云龙山下英勇就义。

  正是:

  警杀凶奸不顾身,

  七尺昂藏为人民;

  风雨潇潇英雄志,

  大义凛然壮士心;

  一颗赤胆昭日月,

  千秋碧血泣鬼神。

9、丰城解放
新范庄之战不久,丰县地方顽势力纷纷南逃, 集结陇海线。

  一日,十二团在华山县情报站的密切配合下,获得了可靠情报:顽专员董汉槎残部龟缩于陇海线、黄口、杨楼东站附近,正准备召集苏北各县土顽残匪,投靠黄口车站的日军,妄图在日寇的卵翼下苟延残喘,以便卷土重来。    

  11月12日,夜。十二团团长曾涛率领三个精干连,连夜长途奔袭逃窜在陇海铁路黄口车站附近的董汉槎残部。

  次日凌晨,曾涛率队赶到了黄口车站北的马庄。

  董汉槎就住在马庄。

  八路军战士直扑董汉槎的住院。

  一阵枪声,将董汉槎从睡梦中惊醒,他连忙爬到床顶篷上躲起来。

  几个八路军战士冲到屋内,不见董汉槎,便用刺刀搜查。

  一个战士望望顶篷上,感觉有点不对劲,便举起刺刀向顶篷捅去,并大喝一声:“下来!”

  董汉槎不得已,战战兢兢地下了顶篷,缴械投降。

  是时,马庄周围各村居住的苏北各县土顽残部,枪声四起,虚张声势,却不敢援救马庄;黄口车站的日军也在一劲地放空枪壮胆。

  十二团的战士们押着董汉槎等数十人,带着缴获的轻机枪、迫击炮和枪支弹药,回到了故黄河北岸。。。。。。

  1945年1月9日至24日,我湖西主力及地方武装先后拔除丰北史集,陇海线上毛塘、贾庄及铜山公路之河口等据点。为便于丰、沛、铜、萧边区抗日斗争迅速发展,我十二团奉命拔除汉奸耿继勋在徐庄设立的新据点。3月18日夜,全团出发袭击敌据点,激战一昼夜,完成战斗任务。然后行军六七十里,进驻毕楼一带休整。十二团部署一连驻守谢集,四连驻守蒋庄,团部及二、三连驻守毕楼。3月20日拂晓,丰城日伪军七八百人隐蔽接近毕楼附近,包围我驻地。村西北角的我哨兵发现敌人后立即抛出一颗手榴弹,战斗打响了。我军在团长曾涛和政委张贤庭的指挥下,首先用火力侦察敌人的实力布置,然后集中兵力消灭伪军。这时,四连闻讯也从蒋庄出击接应,伪军受到强大炮火夹击,纷纷溃逃。一连也从谢集出击,占领谢集村西沟,与毕楼团部配合截断了日军退路,打死打伤一部分日军,将其有生力量包围在毕楼村北一片坟地间。我军发起数次冲锋,与敌人展开肉搏。经过二三十分钟的激烈搏杀,日军死伤20多人,仓惶退出坟地,占据一条双沟(路两边挖沟,中间筑堤),负隅顽抗,等待援兵。

  我军乘胜追击,将剩余的30多个鬼子压缩包围在村北双沟里。团长一声令下。战士们一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