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战美国陆军作战全过程:血战太平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0余人,总共才有3;650人左右。而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足足万人。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日本人的进攻必定招致悲惨的结局。
  人海战术与“血岭”
  在同一时间里,瓜岛美军也加强了警戒和防伪措施。范德格里夫特和参谋人员仔细研究了亨德森飞机场附近的地形,认为如对整个防线都按照要求配备兵力,兵力是不够用的。最后,范德格里夫特决定只对遭受攻击可能性最大的地区重点加强配置。在机场东翼,伊鲁河被确定为重点防御地区,范德格里夫特派陆战队1团3营到那里去加强阵地。在机场西翼,范德格里夫特部署了两个营的兵力。从隆加河到东翼的防线之间,也有一个空隙,由炮兵和工兵驻守。在飞机场南面,有一道向南延伸的山岭,从这个山岭上展开火力可以控制飞机场。山岭两侧的平地是进攻飞机场的便利通道。平地上布满丛林,部队可以在那里隐蔽。范德格里夫特派梅里特·爱迪生上校去那里占领阵地。右后方由第1营支援,左后方由第1工兵营支授。在开火后,炮兵团将用105毫米榴弹炮营和自动武器营进行直接支援。

血染高地(2)
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相当数量的日军已在机场两侧登陆,正准备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整个防线上的海军陆战队都得到命令,要坚守阵地,加固铁丝网,并好好睡上一觉。
  9月12日早晨,范德格里夫特视察了亨德森机场。虽然手下有万人,范德格里夫特仍然感到没有必胜的把握。
  入夜,川口率领部队开始向机场运动。 一轮新月高悬在天边,星斗满天,没有云朵,没有风声,炮声也停歇了。士兵们默默地跟在长官身后,钻出丛林,军官身上挂着白十字布条,以便冲锋时部下能一眼看见并跟上他。队伍来到草地边,分兵两路包抄山岭。
  1942年9月12日夜晚8时50分,亨德森机场东面响起“隆隆”炮声,炮兵部队首先发起佯攻。日驱逐舰也跟着恢复炮击,重磅炮弹划破夜空,炸得漫山遍野腾起火光。爱迪生上校按兵不动,他让部下钻进掩体躲避炮弹,自己趴在战壕里,用望远镜观察丛林里的动静。
  9时整,日军飞机飞临高地上空,丛林里的日军也用小钢炮进行射击,炮弹射向美军阵地的铁丝网,掀起漫天烟尘。爱迪生抖掉身上的尘土,抓起电话急令炮兵团向椰树林射击,他猜测那里是日军大部队的集结地,可是已经晚了。
  一颗颗挂在降落伞上的照明弹在头顶上爆炸开来,夜空中充满了焰火,晃得美军士兵眼花缭乱。1;000余名日军冲出树林,高喊着“万岁”,端着明晃晃的刺刀,跟着身上绑着白十字布条的军官,分成几路冲了上来。
  日本人的吼声响彻云霄,甚至压过“隆隆”的炮声。美国人的头一排炮弹打偏了,炮弹在日军士兵的身旁爆炸,反倒像在给日本人助威。爱迪生对着话筒喊叫,要求炮兵校正目标。第二排齐射打得挺准,炮弹落在日军的冲锋队形里,人群随着爆炸的气浪四分五裂。但日军不理会身边倒下的战友,穿过被炮火炸开的铁丝网,大踏步地向山岭上冲锋。惨白的月光下,漫山遍野都是钢盔和刺刀的反光,寒光闪耀。
  哈里·托格森上尉防守着机场左翼高地,在他的旁边,是贾斯廷·杜里埃上尉的连队。日军炮火切断了两个连队之间的联系,托格森急得火冒三丈。敢死队已经冲进他们之间的空当,从侧翼向他迂回攻击。黑暗中,只听得日本人有节奏的枪托碰撞声和吼叫声:“美国海军陆战队,今晚送你们进坟墓!”
  托格森上尉抱起一挺机枪,大骂着向日军敢死队冲去:“龟孙子,你们来吧,看谁先进坟墓!”一个排长拖不住他,急忙率领部下跟着托格森冲击。他们虽然打退了日军敢死队,但正面冲锋的敌人还是涌上阵地。双方展开白刃战,殊死肉搏。
  托格森未能及时回师,左翼阵地动摇了,美军士兵跳出战壕向后退却。
  杜里埃上尉见日军突破左翼阵地,自己有被包抄的危险,连忙施放烟雾,且战且退。一个士兵在爆炸的火光中看到滚滚而来的烟雾,以为是日军放的毒气。“毒气,毒气!”他大喊大叫着躲避烟雾。这一喊不要紧,正在撤退的美军立即混乱起来,人们挤成一团,乱哄哄地涌向威廉·麦肯农少校防守的第二道防线。
  麦肯农少校拔出手枪连连向天空开枪,强制止住惊慌失措的溃兵,大声吼道:“站住,站住,谁要逃跑我就枪毙他,给我顶住!”
  麦肯农的恐吓起了作用,溃兵们掉转枪口,用猛烈的火力顶住追来的日本人。麦肯农毫不迟疑地整编了队伍,指定下级军官代理战死长官的职务,进行反冲锋,美军一阵猛攻,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txt小说上传分享

血染高地(3)
麦肯农少校马不停蹄地派出一个排,支援左翼的托格森。
  日本人顶不住美军交叉火力的夹击,抛下伤兵再次溃退。
  左翼阵地夺回来了,右翼阵地却情况不妙。日军攻占了右翼阵地。右翼的残兵退了回来,爱迪生一面命令炮兵团轰击日军占领的阵地,一面着手组织敢死队。日本人根本不给他缓冲的时间,接着向主阵地发起冲锋。
  爱迪生决定进一步收缩战线,他下令撤到离亨德森机场不到一公里的高地北端。这样他的防线缩短了,但受崎岖地形的限制,防线还是非常单薄和危险,与其他部队根本不能结成一体。
  日军不顾伤亡,踏着自己人的尸体继续向前冲,速度虽然减慢,却没有因机枪的扫射和手榴弹、迫击炮弹的爆炸而停步不前。在高地一侧,冲在最前面的是由黑生少佐率领的一个中队的残部。他们发现了一堆美国海军陆战队丢下的军用食品,暂时停止了进攻,连忙狼吞虎咽地大吃了一顿火腿、熏肠和牛肉。黑生点起一支美国香烟,猛吸了几口,下令部下向前方的高炮阵地前进。
  美军阵地摇摇欲坠。日军士兵密密麻麻地涌进战壕。双方展开肉搏,用刺刀、枪托厮杀扭打,山岭上尸横遍野。
  黑生一路领先,抡起军刀砍开铁丝网,不管不顾地向前劈杀。军刀上鲜血淋漓,尽是豁口。几个士兵跟随他冲进了炮兵阵地,美军炮兵赶紧放下大炮,拿起步枪还击。一粒子弹划破黑生的脸颊,鲜血顺着脖子流下来,他胡乱抹了一把,整张脸变得跟血葫芦一般。
  “冲啊,夺大炮!”黑生踉踉跄跄地冲近一门大炮,砍死了两个顽强抵抗的炮手。
  一排子弹射来,他身边的士兵全倒了下去,黑生扔掉军刀,掉转炮口平射敌人,炮膛里却没有炮弹。他抱起一颗炮弹装进炮膛,一个炮手飞身扑过,抱住他翻滚扭打。黑生压在炮手的身上,死死地掐住了对方的脖子。美国士兵用尽最后一丝气力,拉响了一颗手榴弹,“轰隆”一声,两个人同归于尽。
  一个日本军官带着十几个随从,高呼着万岁向美军指挥部冲来,爱迪生拔出手枪还击,指挥参谋人员投入战斗。在烟雾和混战中,爱迪生已无法和部下联系,他命令各个部队各自为战,固守阵地,谁要是敢后退一步,他绝不心慈手软,就地军法处置,格杀勿论。
  美军炮手打退日军后,迅速压下炮口进行平射。炮弹遍地开花,在涌上来的日军人群里爆炸,一片鬼哭狼嚎。那些没被打倒的日军,仍旧踩着战友的尸体涌进战壕,美军一大半阵地仍旧失守了。
  范德格里夫特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一切。第5团正在全线后退,一旦他们顶不住,整个防线就全完了。情况万分紧急,他命令师预备队紧急出动,进行支援。同时,命令机场上的重炮掉转炮口,不再理会日驱逐舰,集中火力支援高地。
  关键时刻,美军的大炮力挽狂澜。冲在队列前面的日军为包抄高地,正在组织冲锋队形,炮火劈头盖脸倾泻下来,在密集的队伍当中开花。士兵成群成群地倒下,血流成河。
  爱迪生看见形势有利,不失时机地指挥部队发起反击。
  受到三面夹击的日军终于支持不住,被迫全线溃退。
  在川口主力部队发起进攻的同一天晚上,冈明之助大佐率领450人,也在机场的西面发起进攻。
  拂晓,日本人丢下200多具尸体,向丛林深处逃去。

血染高地(4)
炮兵和一木支队二梯队的任务,是牵制美军的机动预备队,使其不能增援南线。日指挥官看错了时间,一直在用大炮轰击美军阵地,并没有按时发起冲锋。
  防守东线阵地的美第5团3营,因为摸不清敌人的虚实,也同样按兵不动。
  将近拂晓,日军指挥官才醒悟自己已经贻误了战机,懊悔不及,他决心以死谢罪,竟然上起刺刀,发动敢死冲锋。
  一木二梯队的士兵们,悲壮地进行“人海战术”,大踏步地冲进阵地前沿的开阔地。
  他们正好成了美军飞机的活靶子,十几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立即进行大肆轰炸。美飞行员从空中望下去,日本人像在操场上操练似的,排着整齐的队形呐减着冲锋,对身边落下的炸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们穿过硝烟和尘土,越过累累的弹坑,视死如归,漫山遍野尽是闪闪发亮的钢盔和刺刀。前边的军官和旗手倒下去了,后面的士兵接过旗帜依然前进,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炽热的弹片,没有一个人临阵退却。
  严阵以待的美军官兵无不目瞪口呆,这哪是一场现代战争,简直像重新回到了古战场。
  川口孤注一掷,将支队指挥部人员全部投入进攻。
  黄昏时分,日巡洋舰和驱逐舰再次炮击美军阵地,滚滚烟雾吞没了血红的夕阳,天昏地暗。美军士兵躲在掩体里,大嚼军用饼干和牛肉干,吃饱喝足以养精蓄锐,大家心里都清楚,猛烈的炮击之后,又将是一场死去活来的恶战。
  爱迪生一直观察着丛林,至此感觉胜券在握,他立即请求师长派出一支突击部队,从侧翼包抄进攻失利的敌人,自己再从高地发起反冲锋,日本人必定插翅难逃。师部回答他说,如果高地上的伤亡不大,明天拂晓部队将全线出击。
  落日西沉,夜幕低垂,山峦变得朦胧模糊起来,川口将军率领重新纠集的800余名官兵钻出丛林,暗暗向高地迂回接近。
  美国人的炮火异常凶猛,炮弹连珠般飞过来,密不透风。匍匐前进的日军士兵,这一次学乖了,他们不再上起刺刀做无谓的冲锋,而是乘炮火的间隙打冷枪,以引诱美军暴露机枪火力点,然后扔出手榴弹,借着爆炸腾起的烟尘冲进战壕。
  短兵相接,美国人的大炮不敢轻易开火,因此难以发挥应有的威力。这一仗比头一天晚上的更加惨烈,小股日军不断从局部突破阵地,摸到后方迂回攻击。
  爱迪生上校命令托格森上尉主动撤回第二道防线,让机场上的重炮猛轰他让出的阵地。高地上炮火连天,浓烟滚滚,光秃秃的树木被弹火点燃,燃起一片火海,照亮了黑暗的山野。日军不顾死活,继续进攻第二道防线。川口的警备中队已经迫近美迫击炮阵地前,美炮手压低自己的炮口,犹如刺刀见红,面对面地射击敌人,迫使日军成堆地滚下山岭。
  激战到拂晓,托格森的连队仅剩60余人,其他连队均伤亡过半,第二道防线一触即溃。爱迪生上校一度想动用预备队,但理智告诉他,最后的胜利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果不其然,他顶住最后一次敢死冲锋后,日本人也同样吃不住劲儿了,无力组织起强有力的进攻,只是架起机枪断断续续地扫射,虚张声势。“仙人掌航空队”赶来参战,轻而易举地消灭了残存日军的火力点。
  爱迪生见时机已到,果断地命令预备队发起反冲锋。
  筋疲力尽的日军残余部队,哪里顶得住有生力量的反击,他们丢弃了攻占的阵地,连滚带爬地溃退下去。范德格里夫特乘胜动用预备队,从侧翼进击,包抄日军。川口四面受敌,尽管他吼叫着不许撤退,还是身不由己地被溃兵卷走了……

血染高地(5)
日军全线土崩瓦解,狼狈不堪地躲进丛林。
  美军只剩下1艘航母
  美国人在岛上连战连胜,在海上却屡遭败绩,连接损失了两艘航空母舰。东所罗门群岛海战后,“萨拉托加”号撤至澳大利亚一带进行防御性巡逻。为保证有限的航空母舰不再遭受攻击,南太平洋舰队司令戈姆利中将专门发出指示,要求所有航母除万不得已的情况,一律不得越过南纬10度。
  8月31日深夜,“萨拉托加”号和战列舰“北加罗林纳”号正在既定的海区进行巡逻,突然雷达发现水面目标。美军急忙派担任警戒的驱逐舰前往查看,结果一无所获,没有发现任何目标。舰队继续进行巡逻。
  6时50分,“萨拉托加”号结束了黎明时的战斗部署,正准备吃饭。此时,灾难降临了,已经尾随“萨拉托加”多日的日本潜艇伊-26号悄悄地驶近了,很快就到达这艘巨大的航空母舰的前方。日本潜艇随即上浮,一口气发射了6颗鱼雷。
  美军一艘警戒驱逐舰的声纳听到前方很近处发出响声,接着在前方发现潜望镜。它挂起发现潜艇的警报旗,并在匆忙之中投了两颗深水炸弹。
  但一切都晚了。“萨拉托加”号看见警报旗后,高速满舵右转,恰好碰到鱼雷,爆炸引起冲天大火,锅炉舱进水,发电机失灵,速度很快就降下来。在其他驱逐舰的掩护下,“萨拉托加”拖着受伤的躯体,缓慢地驶离。直到几个月后,才重新投入战斗。
  这样,南太平洋舰队的美军,只剩下“黄蜂”号和“大黄蜂”号两艘航空母舰了。
  9月4日,美军听到日军已经攻占萨沃岛的消息,未经证实,就派驱逐舰“利特”号和“格雷戈里”号由图拉吉运送一个突击营反攻。美军在萨沃岛登陆后,没有发现日军,又乘这艘驱逐舰到瓜达卡纳尔岛,他们上岸时天已经黑了。按照常规,这两艘驱逐舰在卸载后应返回图拉吉港,但因为那天夜色特别黑,看不见航标。两艘驱逐舰只好采取与海岸平行的航向,往返巡逻,准备天亮后再撤离这个地区。
  不巧的是,日军在那天夜里也运送一支小分队在瓜达卡纳尔登陆,除运输船外,还有3艘驱逐舰,它们的任务是对海岸进行牵制性炮击。一开始,日军驱逐舰由美军驱逐舰的外侧驶过,因距离较远,双方都没有发现。
  凌晨1点,当“利特”号转向时,突然发现东方有炮弹的闪光。开始舰上的人以为是日军潜艇进行骚扰性炮击,但雷达的荧光屏上却显示出四个水面目标,距离仅2海里。美军的一架侦查飞机恰好在此时飞临上空,看到闪光,也以为是日军的潜艇在射击。为迫使日军潜艇暴露出来,侦查飞机一连投了5颗照明弹。
  借着照明弹的亮光,日本舰艇很快就发现了不远处的美军驱逐舰,他们大吃一惊。随即,日舰紧急打开探照灯,向“利特”号射击。正在黑暗中安详游动的“利特”号驱逐舰猝不及防,连中数弹,舰后的4英寸炮被完全击毁,根本不能还击。
  与此同时,美军“格雷戈里”号被另外一艘日军驱逐舰的探照灯照住。日舰120毫米炮猛烈开炮射击。
  不久,两艘驱逐舰都燃起熊熊大火,随后开始下沉。
  仅仅10天后,美军在海上又遭受了另外一次更大的损失。9月14日,应范德格里夫特一再请求,美军南太平洋舰队最终决定组成战斗编队,护送3艘运输舰,向瓜岛运送兵力和物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血染高地(6)
为保证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