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村山自行组织人员远征台湾。为掩人耳目,特意发了“商业护照”,以此向中国明朝政府证明此次行动与“倭寇”有别,是正当的合法商业活动。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村山远征”。可怜村山率领了3千人由十三艘舰船组成的舰队时运不济,在琉球海面遇到风暴,舰队漂散,仅一艘在台湾淡水港口登陆,但又遇到台湾人民的抵抗,全部被消灭。明朝政府获悉后即于次年调兵遣将加强军力,采取各项措施加强防范。德川幕府不敢与中国明朝政府为敌,再加之西洋人对日本的侵扰,不久就实行“锁国政策”,对台湾也再没有什么行动,直到19世纪明治维新之后。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台湾“红与黄”的时代(1)
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向来有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以己为中心,划一圆圈,圈之中为中国,圈之外无论对方为何国何人,无论对方先进、文明与否,统称作“番”、“夷”。
  在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国家中,17世纪海上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亦学以前的海上强国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东方。中国人称他们为“红夷”,因为他们的头发都是红色的。
  当1604年荷兰人第一次占领台湾“卫星岛”澎湖时,则表明17世纪上半叶台湾“红与黄”时代的到来。红头发的荷兰人与黄皮肤的中国人围绕台湾主权归属而展开的斗争与战斗,也就是说中国人从明代开始了特殊的洗礼——与洋人打仗。
  荷兰人驶至澎湖之际,正值明末北方抗清前线吃紧,明海军从澎湖撤离,故荷兰人在提督韦麻郎率领下如入无人之境,并伐木筑舍,占据该地达4个月之久。当时韦麻郎曾遣翻译中国人林玉向福建当局请求互通贸易,但遭拒绝,林玉亦被捕下狱。福建巡抚下令都司沈有容击退荷兰人。
  沈有容乃当时之名将,见识广,多谋略。对于荷兰人占据澎湖并请求互市之事,他认为“荷兰人是来做生意的,算不上强盗,怎么去剿他们?即使征剿得胜,也是枉杀无辜,要是不胜,则给朝廷丢脸,不如晓之以义,让他无利可图,自然他们会退去。”于是,沈有容下令严禁沿海居民私下与荷兰人交易。接着,他又释放林玉,亲自率领约20艘战船至澎湖,至荷兰人的舰船上会见韦麻郎,告诉他:“互市通商之事,地方官员不能做主,你们都是守规矩的商人,应该理解。”韦麻郎非常感谢沈有容释放林玉,但对互市之事却不死心,私下里送三万两银子给沈有容,以贿赂互市,却遭沈有容拒绝,韦麻郎至此才觉得事情无法挽回,终于在1604年12月15日驾舟离去了,第一次中荷之役在没有真正动武的情况下结束。
  1622年,荷兰将军雷尔生率领千人,分乘8艘战船进攻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受挫,乃按计划攻占澎湖,后又亲率两艘战船驶至台湾西部沿岸找到安平港。但当时台湾西部沿岸非常荒凉,荷兰人认为不宜于建城或居住,只好撤离台湾,而改在先前已熟悉的澎湖筑城并陆续增兵。
  澎湖,在台湾岛的西部,离中国大陆最近,由于这种地理位置,荷兰人在此筑城对中国东南沿海造成了严重威胁,明朝福建巡抚南居益力主收复澎湖,摧毁荷兰人的根据地。
  南居益于1624年2月下旬开始进攻澎湖,明军总数达1万多人,拥有战船、火船200余艘,由于双方实力相差很大,形势于荷兰人不利,雷尔生故决定在未与中国人交战之前,先行退出澎湖,并向明军总兵俞咨臬展开交涉。俞咨臬乃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之子,答称:只要荷人退出澎湖即可。在明军的强大压力下,荷兰人于1624年8月24日举白旗投降。第二次中荷澎湖之战遂以荷兰人不战而退而告终。
  两次中荷澎湖之战,中国的明朝统治者显得很老练,礼兵并用,且十分奏效,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有痛打落水狗,让荷兰殖民者从澎湖驶向了台湾岛,遗留下本不该发生的后患。
  荷兰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10月在今天的台南登陆,仅仅用15匹棉布的代价就从土著居民那里骗去了一大片土地,在今天的台南市建立了他们的军事与贸易两用根据地“赤嵌城”。
  荷兰人占领南台湾引起了以菲律宾为据点的西班牙人的震惊。在当时,中国和日本是西班牙人的远东贸易大户,荷兰人占据南台湾,不但威胁到往来于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大港泉州和西班牙人所占领的马尼拉市间的航道,也极度担心西班牙的太平洋—马尼拉—中国华南这一航路上甚具军事和经济潜力的太平洋的制海权和贸易被荷兰切断。在荷兰人占领南台湾的第二年,也就是明天启六年即1626年,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以保护吕宋的中日贸易为名,率几艘大帆船侵入北台湾,将北台湾纳入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
  

台湾“红与黄”的时代(2)
西班牙人占据北台湾,对于南部的荷兰人而言,无异于卧榻之旁来了一只猛虎。基隆和淡水是北台湾的两大港口,是中日贸易的最佳联络点,如果被西班牙人占领,他们的舰船可以随时出击荷兰与中国漳州间贸易的船只,倘若一艘商船被捕获,其损失将大于派遣一支远征军占领基隆的全部经费,其经济利益颇丰。于是荷兰人乃下决心驱逐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1642年8月21日在爪哇派来的援军支援下,荷兰舰队攻到基隆城外围,经过四天四夜的炮战,西班牙人终于投降。自此西班牙人在北台湾的16年统治结束。荷兰人除了取得台湾部分南部沿海平原的统治权之外,还取得了台湾北部地区的统治权。他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延续了38年。
  

“海上之王”郑芝龙
在17世纪远东海洋上,活跃着的是三种力量,一种是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势力;另一种力量是远东地区封建强国如中国、日本;还有一种就是海盗,最著名的是中国的颜思齐、郑芝龙。
  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但在史家的笔下向来名声不好。郑芝龙大概也算是中国欧化人物的先驱,是个天主教徒,通晓外语和做生意。他出生于中国对外贸易大港泉州,深受当地风气影响。18岁时即迁居澳门,在澳门接受天主教洗礼,并取了教名为尼西拉斯·加斯巴德。当时澳门已为葡萄牙人租借,郑芝龙出身于小官吏家庭,自小就胆大,好武力,所以,很得当时大海商李旦的赏识。正因为跟着李旦,后来郑芝龙去了日本长崎。
  在明代,日本的港口城市如长崎等地也聚集了一些中国商人。当时日本显然敌视外来东西,故长崎管理贸易的官员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商盘剥勒索非常严重,引起中国商人的强烈不满,于是包括郑芝龙在内的28个中国海商密谋夺取长崎。领头者叫颜思齐。这个暴动计划被一个醉酒的兄弟泄露了,于是,1624年8月23日,郑芝龙等人分乘13艘大船,好不容易逃到台湾北港。此时正值第二次中荷澎湖之战之后,荷兰人刚从澎湖退迁台湾安平港,其军力不超过千人,而郑芝龙等约数百人,荷兰人不敢惹是生非,让郑芝龙等人在台湾站住了脚跟。
  1625年10月,在台湾已日益声隆的颜思齐逝世。年仅20岁的郑芝龙脱颖而出继承颜思齐大佬之位。
  当时台湾地旷人稀,土著居民生产力极其落后,为稳定后方,建立根基,郑芝龙乘福建两次大旱灾,招饥民数万,每人给银三两,三人发给一头耕牛,用海船接送台湾,开垦荒地为田,衣食之余,纳微税于他,其结果人心大快,郑芝龙的势力迅速膨胀,拥有约1千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一跃成为“海上之王”。
  福建巡抚熊文灿慧眼识英雄,亲派卢毓英将郑芝龙招抚,授职海防游击将军,后又官拜福建水师提督。就这样郑芝龙就完成了从海盗到明朝海防将军的转变过程。这样,本来孤悬海外的台湾,就因为郑芝龙的降明而部分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1)
1644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大事,先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明崇祯皇帝不得不在景山上吊自杀;其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引得清军入关,几年之内就荡平中原、江南,建立了清王朝。
  1645年郑芝龙拥明皇子朱聿键在福建登基,建立南明隆武政权。郑芝龙官拜太师平国公,实是南明的支柱。
  当时,清军南下,将南明王朝之一的南京福王即弘光皇帝击溃,掳弘光帝北上,下一步那就是攻占福建了,郑芝龙在清兵压境时做了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决定其性命的一次投机:叛明投清,而满清大贵族也想兵不血刃轻取福建,答应他做三省王、闽粤总督。但这一次,在他的家族里并非人人都跟着他投降清廷,其头一个就是他很得意的长子郑成功。
  郑成功原名郑森,只是后来为表示抗清决心才自改名为成功。他因父亲的功业被南明隆武皇帝授官为御营中军都督。隆武皇帝曾摸着他的背说:“可惜孤没有一女配卿,但孤视卿为驸马。”随后赐尚方宝剑,仪同驸马,十分器重。满清贵族以郑成功尚未降清为由,将郑芝龙软禁下狱,甚至攻占郑成功泉州老家,逼死郑成功母亲。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郑成功忠孝难两全,遂择忠而事,诣孔庙,焚所穿儒服,拜先师,举义旗,年仅22岁。隆武皇帝表其忠,赐国姓“朱”,时人尊称其为“国姓爷”,一呼百应,东南半壁抗清复明的斗争如火似荼。
  1658年,郑成功以80万人大举北上,意在攻占南京。出师前满腹豪情地赋诗曰:“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经数次血战,郑成功的大军于次年败于金陵城下,最后不得不退驻厦门,以厦门、金门两地死撑着南明的空架子,处境十分险恶。
  1661年,郑成功采纳了何斌的建议,在厦门召开会议,宣布进攻台湾。
  1661年4月21日即农历3月23日,郑成功亲率2万余人的大军,分乘船舢200余艘,从金门起航,浩浩荡荡地乘风破浪驶向台湾。
  1661年4月30日上午7点30分,郑成功率领他的军队登上了台湾岛。与此同时,约60艘最大最强的战船亦接近荷兰舰只,双方开始海战。郑成功取得制海权。
  在郑军成功登陆的第二天,决定台湾命运的陆上搏杀开始了。荷兰人以为中国人都是文弱儒生,不能打仗的,25个中国人也不能抵抗一个荷兰人,于是以12人为一队前进,到了相当接近时,就向中国兵开火。中国人报以无数的箭和火枪。180名荷兰士兵全部被郑军消灭。
  郑成功于海、陆两路分别击败荷兰人的抵抗后,将荷兰人在台湾的两座城堡安平城(即赤嵌城)和罗汶蒂亚城团团围住,两次派人去向荷兰人招降。
  郑成功估计荷兰人很难说服,于是发出最后通牒说:“我限你们在明天早晨8点以前决定,如果你们情愿退出台湾岛,那么只挂白旗,如果你们宁愿抵抗,那么只挂血旗就是了!”
  荷兰人狡猾地不挂白旗,也不挂血旗,自恃城堡坚实,城内储粮丰富,水源充足,且援兵可能将至。
  郑成功出于种种考虑并未全力攻安平城,而是先以威慑力量迫使罗汶蒂亚的荷兰人投降,再对安平城进行围困。
  时至8月12日,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的700名援兵来到台湾,给荷兰人的头子揆一极大安慰,以为可以扭转局势,遂于9月16日对郑军发动主动进攻。
  这一天的战斗使荷兰殖民者真正尝到了郑军厉害,结果3艘小舰被郑军夺取,2艘大舰搁浅,1艘被郑军击毁,荷军伤亡130余人,在明显要战败的情况下,揆一不得不决定挂白旗投降。
  郑成功率军历经9个多月的艰苦战斗,在台湾岛内人民的支持下,终于迫使荷兰殖民者头目揆一于1662年1月签订了18条降约,自此台湾结束了荷兰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后人为此役赋诗道:“殖民略地日观兵,夹板威风撼四溟,莫说东方男子少,赤嵌城下拜延平。”诗中的“延平”指郑成功,时官拜延平郡王。
  

郑成功收复台湾(2)
荷兰一位勋爵曾说过:“以我们欧洲人的准则来判断中国,没有比这更能使人犯错误的了。”那位向郑成功投降的揆一后来写过一本书叫《被遗误的台湾》。从书名看,仿佛浸透着无限的失落感。台湾的确被荷兰人“遗误”了。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曾因他们的肆意掠夺而滴过血。然而,此刻的荷兰人对于台湾却只有挥泪别语了。
  郑成功最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驱逐了占据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并大规模地、有组织地移民台湾,开发台湾,使台湾引进了明朝中国的政府组织,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可惜这位时人敬仰的“国姓爷”进台不久,即于1662年6月23日病逝。当时清康熙帝闻讯曾挽一联远吊郑成功这位忠君爱国的南明孤臣。联曰:“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康熙大帝完成了中华一统
郑成功去世后,由他的长子郑经继位。新兴的清王朝念念不忘威胁自己王朝的南明势力,于是对台采取了迁界之策,将大陆沿海各省海边居民尽迁入内地,离海30里村居民宅全部烧毁,制造“无人区”,以此堵绝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因为清廷的封锁,台湾非常缺粮,郑经决定从大陆沿海招纳大量流亡人口,郑经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并与英商签订了通商协议。此后,每年有几艘英船载着步枪、火药、精细器皿来台与台湾的香料、蔗糖等物质交换,使清廷的封锁政策对台湾没有什么效果。郑经雄心勃勃,欲扬先父的雄姿收复中原,然而他心有余而力不足,虽两次渡海出师西征福建,但败得很狼狈,手下20万大军投降者无数,因两次西征台湾之民力亦因支撑战争而消耗殆尽;郑经壮志未酬而意志消沉,于1681年春病死,时年才39岁。
  清王朝康熙皇帝得到郑经暴死后诸子争位而郑经当年两次西征使台湾民力因支撑战争而消耗殆尽的情报,立即启用精通海战原郑氏降将时任内大臣的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全权负责攻台事宜。
  1683年7月8日,施琅亲率战舰230艘,二万余人自福建铜山出发,9日上午前锋船只抵澎湖。10日发起进攻,先后焚毁、击沉和俘获郑军大船89艘,其他小船107艘,杀死郑军将领头目300余人,士兵12000余名,其余的郑军纷纷投降。施琅在歼灭郑军后,立即安抚当地居民群众,对郑军将领以礼相待;士卒则给他们银米;有负伤的人也代为医治;有欲见妻子儿女的则派小船将他们送到台湾。投降的士兵把这一切在岛内辗转传述,岛内人心更加涣散,毫无斗志。1683年10月施琅率军登上台湾岛,迫于形势,郑经的儿子郑克塽只好上表求降。自此结束了郑氏在台湾的22年统治。
  康熙皇帝接受施琅的建议,将台湾收入中国版图称为台湾府,下设三县,由福建省巡抚管理。从此,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统一大家庭的怀抱。
  

西方列强分噬台湾的尝试(1)
在19世纪40—60年代,衰落得几乎没有什么海上力量的大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侵华舰队的海上进攻面前,连遭失败,古老的中国自然成为列强争相分噬的一块肥肉,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首当其冲。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前,台湾是鸦片走私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运输舰驶入台湾基隆港,炮轰中国炮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