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官途-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这里。亲兵压低声道:“大人。周明好像没有逃出来。”
    “那你们可确他是被烧死了?”
    亲兵迟下道:“他地妻子逃出来了们一早见她正跪在一具尸体前大哭。只是那具尸体。我们实在辨不出模样了。不过尸体确实是在他家里被发现。”
    “那他妻子现在在哪里?”李维正又问道。
    “和其他人一起到城外埋尸去了。”
    李维正见灾情惨重。眼睛里不由闪过一丝怒色立刻回头对一名亲兵道:“命十三郎速来见我。
    ”
    他催马便向军营驰去,还没到军营,老远便看见十三郎垂头丧气地站在门口,见李维正过来,他连忙上前行礼。
    李维正瞥了他一眼,冷冷道:“我让你放火了吗?”
    十三郎叹了一口气道:“属下无能,还没到地方,大火就烧起来了。”
    李维正一怔,急忙问道:“难道火不是你放的?”
    十三郎摇了摇头,“属下绝不敢擅自放火火确实不是我放的。”
    李维正吃了一惊,他急忙吩咐亲兵道:“速去将周明的妻子抓住,~问她实情。”
    没多久,亲兵便回来禀报“周明的妻子确实不知情,她说大火起来时周明本来是和她一起逃出门,后来又跑回去拿银子,便再也没有出来了。”
    周明被烧死的可能性很大了,但这场大火的不明起因,让李维正心中总有一抹难以挥去的阴影,随着时间推移场大火也慢慢被人遗忘了。
    就在这天下午,山东半岛上空乌云如墨电闪雷鸣,骤然间下起了沱大雨白茫茫一片,无论是百姓、官员还是士兵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冲进大雨里欢呼跳跃,笑声、哭声,整个山东半岛都沉浸在久旱逢雨的极度喜悦之中。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又连下了几场大雨,山东半岛的旱情终于得到了缓解,难民们开始陆续返乡,李维正也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他又去了几趟威海卫,处理那边的军务,准备安排军船将三十万两白银送往天津卫,就在李维正忙碌着军务时,他的述职报告也送到了兵部,再由兵部递上朱元璋的御案。
    御书房内,朱元璋正饶有兴趣地站在窗前用李维正献上的千里眼眺望远方的景物,原本依稀难辨的物品一下子纤毫毕现地呈现在他眼前,原本根本看不见的风景也落入了千里眼中,从前天得到这具千里眼起,朱元璋便对它爱不释手了,随时带在身边,连睡觉也将它放在枕下,为此,他专门命人做了一个软套,将千里眼小心保存。
    天空阳光灿烂,朱元璋最终克制住了用千里眼望太阳的冲动,在李维正所写的注意事项中第一点就不能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朱元璋向远方眺望半晌,便放下千里眼,回到御桌前,千里眼只是他的休闲放松,处理朝务才是他的正事,每天事务繁多,各部送来的奏折堆满了御案,朱元璋已经习以为常,他沉吟了片刻,又一次从御案上取过了李维正的述职报告,这本由兵部呈上的述职报告他已经看了三次,最初他的批示是以军功论赏,但被兵部的给事中驳了回来,兵部认为李维正无论耽罗岛之战还是日本长崎港海战均未得到兵部的批准,炮轰釜山虽事出有因,但有以上凌下之嫌,更不能表彰。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对李维正的海上临机决策权的解读,兵部与李维正自己的解读并不相同,兵部认为海上临机决策并非无限制的行使权力,一些小的作战,比如在海上遭遇海盗或者倭寇,或许他可以自决,但涉及到国与国争端这种重大军事行动,他李维正则没有这个权力,焦点就集中在炮轰釜山这个事件上。
    朱元璋虽然取消了宰相制度,而由他直接领导六部,但他也考虑到自己可能出现的决策失误,便在六部中保留了给事中一职,赋予他们封还自己批红的权力,但朱元璋给事中只定七品衔,这就是小官用大权,以防止他们坐大,所以他批复李维正的这份述职报告就是被兵部的给事中封还回来,并附上兵部的意见,希望皇上再酌情考虑。
    处理这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交予廷议朝会上讨论后再形成决策,但朱元璋并没有这样做,关键是卖旧军货给日本是他自己做出的决策,并没有通过廷议,所以将李维正的述职报告交予朝会讨论无会将卖军货之事暴露出来元璋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其实朱元璋并不在意李维正在日本的作战,报告中说得很清楚,因群狼窥视大明货船而战,这点朱元璋相信,第一次失败就是遭遇了日本地方豪强的偷袭,李维正的作战完全是出于自卫,日本朝廷也认可了,争论的焦点在于高丽,该不该占领耽罗岛?该不该炮轰釜山?
    朱元璋背着手在房间里慢慢踱步,高丽虽然承认是大明属国它在背后的小动作不断,一方面奉大明为主,但另一方面对北元仍暗通款曲,不仅如此高丽国王在趁明元大战之时,大肆向北进军断蚕食大明的土地,迫使朱元璋不得不在洪武二十一年下令建立铁岭卫(非今天铁,而在朝鲜境内),以阻止高丽王朝的北侵,由于北元战事的压力,朱元璋不得不暂
    高丽只是派人去警告高丽王,但高丽人非但不听无力东顾的机会,再次向北进军越过了伊板岭(今朝鲜摩天岭)于海洋设吉州万户府,准备向豆满江以北进军可就在这时,担任前军大将的李成桂发动军事政变,摄取了高丽政权,并立傀儡王,他以摄政自居,但大明的土地并没有因李成桂的执政而退还,这个口是心非的高丽新主人一方面口气卑谦,自称臣下,另一方仍窃据大明土地不还,这一点令朱元璋极为不满。
    很明显,李成桂的下一步就是一脚踢去傀儡王,自立新朝,时值高丽百年大变之际,大明该如何对待这个新的臣下,这是朱元璋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坦率地说,他是很赞成李维正的做法,在李成桂这个新继任者举棋不定之时,敲打一下以示警告,无论是占领耽罗岛还是炮轰釜山,都符合大明的眼前的战略利益,尤其北元势衰,大明可以适度对高丽出重手。
    但朱元璋也有不爽的地方,那就是李维正是擅自行动,尽管他给了李维正海上临机决策权,但这只是一种台面上的东西,并不是真的任他李维正为所欲为,朱元璋也知道李维正确实是临时决定,不可能禀报他再动手,所以他最后也算默许了,但不爽就是不爽,这没有什么可解释的。
    朱元璋坐下来,再一次仔细阅读兵部给事中封还的意见,他知道这其实是兵部尚书孙家泰的意思,这个孙家泰不愧是官场老手,摸透了他的心思,名义上是封还,实际上就是点中了李维正的要害:‘擅自’,树大招风,看来这个李维正已经开始被人敌视了,朱元璋沉思了片刻,便重新在李维正的述职报告上作出了新的批示。
    这天清晨,威海卫的码头上,李维正站在宝船船头望着近千名士兵将一口口装满白银的大箱子搬上了一艘福船,几十名士兵在船只上进行最后出海前的检查,另外五艘护卫船也准备出发了。
    忽然,一名士兵着山岗上的眺望台喊道:“大人,眺望塔那边有情况。”
    只见眺望塔上升起了一烟柱,随即传来一声炮响,一烟一炮代表海面上有情况,李维正立刻取来‘千里眼’,向海面上望去,隐隐的,他似乎看见一个小黑点,小黑点渐渐变大了,是一艘船。
    “立刻派船出,去查看情报。”
    一队军船迅速离开了头,向远方来船迎去,很快,军船截住了船只,并将它带了回来,李维正也下了宝船,来到码头上,等待这艘船的到来。
    船渐靠岸了,是一艘半旧的四桅远洋海船,海船上只有五六个水手,看他们的外貌应是南洋一带的人,其中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头戴一顶吕宋大檐帽,紧紧地盯着李维正,虽然帽子遮住了他的大半个脸,但李维正却感觉到他似乎有点熟悉。
    前去拦截的户上来禀报道:“大人,他们说是自己是吕宋海船,去高丽贸易时遇到了风暴,被吹到渤海来了,我们验文牒,确实有吕宋国的官印,他们请求给予淡水支援。”
    “他们会说话吗?”李维正有些奇怪。
    “大人,我会说。”那名戴大檐帽的男子快步走上前,‘扑通!’跪倒在李维正面前,他的声音变得异常激动,“大人,你还认识我吗?”
    “你是”李维正见他把帽子摘下,露出一张黝黑的宽脸膛,他鼻子硕大无比,仿佛一面招牌,李维正顿时认出他来,他惊喜地说道:“你是陈万里!”
    陈万里就是李维正在广州所救的那个走私者,他见李维正认出自己,连忙重重地磕了两个头,“小人正是陈万里,大人居然还记得我。”
    旁边的百户见李维正和来人熟悉,便放松了监视,跑去安排人给他们送淡水上船,陈万里见百户走开,他立刻低声道:“大人,我不是什么遇见风暴,我是特地来找你,我听说大人在威海卫做官。”
    “你找我做什么?”李维正笑着问道。
    “大人忘了吗?大人让我带一些吕宋的特产,我这次就是专程为此事而来。”
    李维正大喜,这件事他几乎都要忘了,他急忙问道:“你带来了什么?”
    “大人请随我来。
    ”
    陈万里将李维正领上了船,他大喊几句,几个吕宋人立刻从船舱里搬出十几个大藤筐,李维正一眼便认了出来,藤筐里满满装着的,正是他曾经对朱元璋说过的甘薯,甘薯上面都已生出了小芽。
    陈万里得意地笑道:“我没猜错的话,大人要的一定是这个吧!”
    李维正按耐住心中的激动,他缓缓点了点头道:“不错,就是此物。”
    “大人,这种甘薯是十几年前才由一些波尼尼西亚人飘洋过海带来吕宋,连吕宋都尚没有大规模种植,种植时先将它埋入土中,长出小苗后,再将这些小苗分栽便可种植成功,山东这边土壤尤其适合,秋天收获。”
    说到这里,他取出一卷纸,交给李维正道:“这是种植方法,大人可依照种植。”
    李维正等的就是此物,他轻轻抚摸着这些能够拯救灾民的甘薯,心中无限感慨,良久,他才站起身又问道“还有什么?”
    “其他就没有了,本来还带了一些蔬菜,可路上都坏了,只得扔掉,早知道带种子来就行了。”
    说到这里,陈万里忽然神秘地笑道:“还有一样东西,大人请随我来。”
    两人进了船舱,陈万里从舱壁里取出一只箱子,将它打开了,
    李维正见箱子里都是一块一块用纸包着的东西,取出一块,剥去外面的纸,露出一块黑黝黝的膏体,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
    “大人猜这是什么?”
    卷二 风起云涌 第一百四十八章 暗流潜伏
     更新时间:2009…12…18 0:38:55 本章字数:4895
    维正看了半天,他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此物,陈万“这玩意我小时候在四川见过,叫做奇香膏,是一种奇药,但南洋那边可不是药,很多人都服食它,而且容易上瘾。”
    “鸦片!”李维正脱口而出,眼前这个黑漆漆的膏体极可能就是荼毒了中国近两百年的鸦片,李维正霍地地抬头,盯着陈万里的眼睛徐徐问道:“是不是它的花异常鲜艳,成熟后用刀切开果实,流出的汁凝固后就是这种膏,它又叫做罂粟,是吗?”
    陈万里似乎感到李维正的语气开始不对,心中有些紧张起来,点了点头道:“当地人不叫罂粟,但花和果实正如大人所说。”
    李维正的脸色霎时阴沉下来,冷道:“你没有向大明走私这东西吧!”
    “没有!没有!”陈万里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不敢,这玩意吃了会上瘾,害人太深,我给大人带一点来,只是因为它是一种奇药,关键时候能用它止痛救命。”
    “好!这一箱奇香我收下了,但我警告你,你若胆敢将它走私到大明来,或者将它的种子传来,我会剥了你的皮。”
    陈万里连连躬身道:“小人敢!小人不敢!”
    李维正命将甘薯抬上了宝船,他想起一件事,又问陈万里道:“大明福建海外的小琉球岛你去过吗?”
    陈万里连忙笑道:“怎么没去过,我有一属下就是出身在小琉球岛上。”
    他向船头一名正在整理缆绳的高年轻男子招招手,男子快步上前,他给李维正跪下磕头道:“小民林潮见大人。”
    李维最初见他皮肤黝黑。原以为他也是吕宋人。可仔细看才发现他和别地吕宋人不一样。倒像是福建那边地客家人。李维正不由惊喜地问道:“原来你是小琉球人?”
    “回禀大人。小人家代是福建沿海渔民。元末迁到澎湖列岛来大明海禁。我祖父不愿种地。便带领全家逃到小琉球岛居住几年小琉球岛被倭寇盘踞。我们生活日益艰难。一个偶然地机会。我便跟陈大哥出海闯荡。”
    “那小琉球岛上你还有亲人吗?”
    “我父亲和弟弟都还在。”
    李维正背着手沉思了片刻。便对陈万里道:“有些事情我可能还需要你们帮忙。但我不能留你们在山东。你们先去耽罗岛暂住会写封信给你们。”
    陈万里连忙躬身道:“我愿为大人效力!”
    当下,李维正便写了一封信,并按正常的迷航船只规定送他们出海,待陈万里的海船消失在远方,他则上了宝船,随送银船一起返回了蓬莱,现在已经是春末了,再不种植甘薯就误了季节。
    宝船缓缓靠岸,码头上,赖永国已等候多时,他见李维正下船,立刻招手大喊:“大人急事找你。”
    李维正下了船,上前问道:“什么事?”
    皇上圣旨到了已经等了一天,请大人速到军营接旨李维正吃了一惊,连忙随他向军营走去军营里,两名宣旨官等得有些不耐烦了,由于朱元璋对太监极为忌讳,所以任何有涉政务之事都绝不准太监参与,因此到各地宣旨有专门的宣旨官。
    听说李维正回来了,两名宣旨官立刻起身准备,摆上香案,铺上红毯,片刻,一身军服的李维正快步走了过来,抱拳施礼道:“在下便是威海卫指挥使兼蓬莱所千户李维正。”
    一名为首的宣旨官看了他一眼,立刻高声道:“李维正听旨!”
    李维正在香案前跪下,后面的数十名将官也跟着跪了下来。
    “臣李维正奉呈皇上旨意。”
    宣旨官取出黄绫圣旨,展开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威海卫指挥使李维正护送官船前往日本,顺利完成朕交代事宜,卓有功绩,特赏赐临淮县上田十顷,以示表彰”
    朱元璋的旨意中对李维正这趟日本之行深为满意,特在他家乡临淮县赏赐给他十顷土地,以示嘉奖,另外,朱元璋同意他把从大内家所得粮食用于赈灾,但是,三万两白银只批准了一万两为灾民恢复生产所用,其余两万两白银作为军费,即刻运往北平,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唯独让李维正有些奇怪的是,朱元璋对高丽之事竟只字不提。
    宣旨官念完奏折,李维正立刻叩头应道:“臣李维正谢皇上圣恩!”
    宣旨官将圣旨交给了李维正,便笑道:“李大人日本之行,有功于大明,皇上十分赞赏,恭喜大人了。
    ”
    “哪里!哪里!下官小功不足挂齿。”李维正施礼客气道:“倒是让两位等了一天,我十分抱歉。”
    “没什么,这是我们的职责,宣旨既已完毕,我们就告辞了。”宣旨官没有半点索要钱财的意思,他简单收拾行囊,便和随从匆匆离去了。
    李维正送走宣旨官,满腹惑地来到了自己在军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