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因为环州如此关键,梁太后是势在必得。
    密集的云梯架满了整面城墙,在角号声的催促下,无数的夏军呐喊着攀爬而上。远远看去,就象山壁上附着无数的黑色蝙蝠。
    这种强攻是异常惨烈的,全部是以人命拼消耗。云梯上的夏军虽然举着盾,但经不起城上砸下的滚石擂木,外加热油滚水,一队队的从云梯上跌落下来,惨叫声响彻四野。
    夏军的弓箭手同样不断地向城上漫射,城上的宋军稍稍露出身子就可能被射中,萎靡倒地或直接坠落城下。
    一片片的鲜血洒在城墙上,形成怵目惊心的斑驳图案,城下不及拖走的尸体被来回践踏,早已不成人形。
    在巨大的消耗面前,环州城兵力欠缺的劣势显现了出来。
    那些乡兵在城墙上往往缺少组织性、协同性,哪里紧急就一窩蜂地冲过去。
    结果往往露出更多的破绽来,导致顾此失彼,杨逸提着刀在城上来回奔走指挥,但他一个人能顾得了多少?
    这中大战中,伍长、什长这些下层军官更为重要,士兵散布到大片的城墙上之后,作战时往往是靠这些下层军官临阵指挥。
    而乡兵之中缺少的正是合格的下层军官。
    最简单例子的就是穆兰花的那两百人马,在平地作战由穆兰花统一指挥的话,战力不下于禁军;
    一散布到城墙上,穆兰花无法全部顾及,就变成了一盘散沙。
    这种结果使得环州的防御岌岌可危,人员的伤亡也成倍的增加。
    十三娘之前改造的绞盘起了大作用,两个人躲在墙边,就可以把砸下去的擂木绞上来再用,省力而且安全。
    以前要把擂木拉上来,需要几个人探身出去用力拉,城下敌军可以将他们当成活靶子,导致大量的伤亡。
    然而再好的装备,也抵消了不士兵素质的欠缺,在夏军潮水般的攻击下,城头还是险象环生,杨逸、谢敬亭、郭成各顾一面城墙,到处扑救,情况还是越来越严重。
    到中午时,杨逸不得不带着马汉卿冲下城头,撤回城前他向折可适要了两千骑兵,就是打算用在这种危险关头。
    瓮城里杨逸刚刚整好队,一匹桃花马就飞冲而来,直插到杨逸身边。
    “花木兰,你这是干嘛!”
    “大人这是明知故问,末将前来,自然是要随你出战。”
    “胡闹,知道出城有多凶险吗,赶紧……”
    “大人是看不起我们女子吗?”花木兰并不怎么怕杨逸,大概是那天在小山头上,见识了杨逸无耻的一面,因而少了应有的敬畏。
    情况紧急,杨逸顾不得说她,大喊一声:“开门!”
    随着北门徐徐打开,城头战鼓齐鸣……
    这两千骑兵这两天早就憋坏了,城上仗打得惊心动魄,却一直没他们什么事,那些不理解的百姓,看他们的目光都带有些鄙视了,他们早就要求出战,却被杨逸一直压着。
    现在随着杨逸长枪一指,这些被憋坏的骑兵咆哮着冲出,环州北门就象冲出了一条怒龙。
    城外夏军的攻城部队铺天盖地,如同浩瀚的汪洋,而杨逸这两千人马就像飞龙入海一般,瞬间就激得层层的滔天巨浪。
    “向东!”
    杨逸狂呼一声,巨龙随即沿着城墙一路向东犁过去,城下黑压压的夏军正在冲城,突然被雷鸣般的铁蹄声惊醒,回头一看,不禁魂飞魄散,不及逃避,就成了铁蹄下的肉渣。
    “快挡住!快挡住!放箭!”有夏军将领急声吼着,努力地组织着防线。
    或多或少,一阵阵的箭雨开始飞洒而来。
    在不断收割着夏军性命的同时,宋军也不断有人落马。
    狂飙冲杀的战马上,杨逸大吼道:“花木兰!“
    “末将在!”
    “在个屁!我让你射杀那夏军将领!”
    “哦!”花木兰终于反应过来,连忙取弓在手,搭箭疾射。
    就在她将那夏军将领射倒的当口,一支长枪朝她胸甲直刺而来,她收弓拍击,却因冲力过大被挑落马下。
    “小心!”马汉卿急急伏身而来,一下揽住她的腰,将她抱了上来。
    “多谢!”花木兰惊魂初定,一下子又跃回自己的战马,看也不多看马汉卿一眼,样子十分骄傲。
    “到我们后边去!”杨逸一边拍开一支刺来的长枪,一边对她大吼,这丫头真个是不知道死活,李一忠和他们配合惯了,放箭时也通常是缩在后面一点,由前面的人掩护住的。
    这死丫头却是冲到最前面,你放箭时无法挡击,人家一枪就能把你刺穿。
    夏军实在太多了,虽然都是攻城的步兵,但杨逸等人同样冲得很苦,一条条血路冲出来,一个个同袍轰然倒下;
    城上战鼓响得更急,声声动人心魄,这是城上同袍在为他们击鼓助威。
    “杀!”杨逸不断地咆哮着催动战马,他处于整个冲锋阵形的顶端,若是连他也冲不动了,身后的人马都会跟着停下来。
    花木兰也渐渐配合熟练了,夹在杨逸与马汉卿俩人中间,不断地射杀前方的目标。
    从城墙上看下去,他们这支人马就如怒龙滚滚向前,劈波斩浪翻腾不息;
    夏军被砍杀的还在其次,被铁蹄碾死的更多了许多倍,许多人都是被前面的战马撞倒,立即被后面的马蹄踏成肉泥。
    杨逸率领着这支铁血之师,以曲曲折折的路线,硬是从北门杀到了南门,犁出一路血肉之后,才迅速收兵回城。
    梁太后事后得知是杨逸带人亲自出城冲杀,更是暴怒不止,一个个夏军将领被骂得狗血淋头。
    虽然被杨逸冲得士气大跌,但在梁太后的强令下,夏军还是立即又对环州城发起了新一轮的强攻,她是恨不能立即将杨逸抓来生吞活剥了。
    城上大战如火如荼,城内的人也忙乱不堪,那些年轻体壮一些的妇人都被组织了起来,帮着往城上运箭矢、石块、刀枪等物资,体弱的则要帮着烧水做饭、照顾伤者。
    大战两天下来,城内已经是伤兵满地,哀鸿遍野。
    就连慈幼局清娘的那些学生,稍大一点的也都跟在清娘身后,由十三娘传授一些包扎知识之后,便一起帮着包扎伤口。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别看她们最大的不到十二岁,做起事来一点不比大人差。
    士卒们受的大多是箭伤,箭有倒勾,取箭头时要将创口开大才行,有几个稍大的学生,在伤兵的鼓励下竟敢操刀取箭。
    知识改变命运,胆识成就未来。
    这些孩子按正常情况,将来不是被卖入青楼,就是卖身为奴。
    杨逸听说此事后,后来将他们中许多人,教成了第一支出色的女军医,带动了整个大宋外科医学的迅速发展,深受大宋军民推崇和爱戴,这是后话。(未完待续……)
第226章 狼性未灭
    ***
    章楶用兵,通常是正奇结合。{http:
    友上传更新}正兵需要实力,奇兵需要时机。
    现在时机未到,为了保住环州,他也只能以正兵对战了。
    两天时间,与嵬名阿吴大小十余战,晚上也不停息,夜夜袭营骚扰,弄得夏军夜不能寐,疲惫不堪。
    嵬名阿吴虽然也派人去章楶的大营骚扰,但显然章楶早防着这一点,他的大营依阿甘山而建,易守难攻,夏军前去骚扰效果不大,往往只能在前寨引起一些骚动。
    经过两夜的骚扰战之后,第三天一早,章楶命令五万大军奋勇出击,与七万夏军鏖战于阿甘山下,从早上战到中午,疲惫的夏军渐渐露出不支之态。
    嵬名阿吴出动了一万铁鹞子,试图以重骑兵猛烈冲阵,逼退宋军,甚至一举击溃;
    章楶以披挂步人甲的重步兵硬抗,再以神臂弓、集束手雷猛轰,反而让铁鹞子损失惨重,逼得嵬名阿吴不得不退兵。
    章楶步步紧逼,硬是逼到离环州五里的老河口。
    至此,泾原、秦凤五万援兵算是真正与环州连成了一气,夏军攻击环州,就必须面对章楶从侧翼攻击。
    熙河路方面,罗萨岭的工事修建得差不多后,姚雄快速推进,在柔狼山遭遇西夏驸马罔罗伏击,罔罗挥军突然从山上冲下来,一下子把熙河军切成两段。
    熙河军无愧于王韶嫡系军团的称号,遇伏不乱。反而拼死从两边猛攻而上。
    罔罗傻了,通常军队忽遭伏击时,军心紊乱,再被切割开来的话。两边情况不明,很快就会崩溃。
    可熙河军不!
    他们保持着王韶时代的强悍作风,他们骄傲、他们强横、他们藐视一切敌人!
    突然被切割成两段后,他们第一个反应不是逃,而是:挨千刀的终于来了!
    他们嗷嗷叫着从两面冲上去,反而变成了两面夹击之势。
    夏军夹在中间,像饺子馅一样,被挤着、压着、蹂躏着。从伏击变成了被夹击,这转变太快了,快得罔罗都要疯了!
    夏军一万,熙河军两万。本来就少一半;
    再被这群嗜血的狼从两面猛扑,夏军支撑不到一柱香功夫,就崩溃了,从哪儿来从哪儿回去,可惜这会儿是下山容易上山难。四条腿的上山通常都比两条腿的慢。1(1)
    罔罗一万人马,最终只逃出六千人,没有马了!
    这还没完,敢伏击老子。要你好看,因为逃上山后灌木荆丛多。夏军大部分都是弃马而逃的,这下大伙都是步兵了。姚雄这个狠人硬是追杀了两百里,从柔狼山一路追到天都山!
    整整两百里啊!这是人干的事吗?
    熟悉狼的人就会知道,狼猎马为食时,它们暴发力不及马快,通常拼的就是狠劲,不达目的不罢休,追得你腿软了、跑不动了,才狠狠的扑上去撕咬!
    罔罗就是那只被狼狂追的马,两天两夜两百里跑下来,已经遥遥望到天都山了,可那注定变成咫尺天涯。
    就在天都山下,跑得腿抽筋的罔罗成了光荣的俘虏。
    姚雄逮住他后第一句话就问:“还跑吗?想跑老子放你继续跑?”
    罔罗气喘如牛,望了望前面的天都山,两眼一翻,昏了!
    促住罔罗后,姚雄立即挥军攻打天都山,这里是西夏行宫所在,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据点,平常都驻有重兵。
    但现在,正是它最空虚的时刻,留守天都山的人马不足一万人。
    姚雄突然从从背后杀来,守将阿埋大惊失色,若不是熙河军狂奔两百里确实太累,阿埋仓促应战,恐怕都天山又要被熙河军蹂躏一回了(神宗五路伐夏时,李宪率领熙河军曾攻陷过天都山)。
    而与此同时,兰州军王愍和雷秀两万大军,与西夏卓罗和南军司都统军乞力刚,于嗥兰川百兽岭大战两天,也终于分出胜负。
    兰州军以损失三千的代价,将乞力刚击败,歼敌五千多,乞力刚退过喀罗川西岸死守。
    兰州军在枢密院严令下,放弃与乞力刚纠缠,挥军杀向零波山,所过之处人畜无…存。
    这次凡是杀入西夏的军队,大多都是秉承以杀止杀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给西夏致命的打击,促使西夏尽快退兵。要不然你手软,灭亡的就是大宋,被杀的就是大宋百姓!
    苗授一万人马哪里去了?大宋方面无人知道,西夏方面暂时也不知道。
    但很快灵州守军就知道了!
    苗授率领的一万人马全是骑兵,大宋西北各路骑兵数量合计不到四万,其中熙河军就占去一万。
    这有原因,一是熙河路产马;二是历史遗留原因,从王韶到李宪,都是朝廷极为宠信关照的主帅;
    加上熙河开边、五路伐夏,熙河军都是战功赫赫,这样一支王牌军队自然得到更多的照顾。
    苗授带着这样一支王牌军团,再次发扬了王韶善于长途穿插奔袭的传统。从青草涧过境之后,狂奔四百多里,直插西夏心脏——灵州。
    灵州对于西夏来说,与都城兴庆府一样重要,之所以选择兴庆府为都城,是因此它处于黄河西岸,背靠贺兰山,更利于防守。
    灵州城外是广袤的冲积平原,不利于防守,却利于农耕,是西夏主要的农耕区,百分之六十的粮食靠这里出产,有塞上江南之称。
    前唐的朔方大都护府就设在灵州,唐肃宗还是在这里登基为帝的。
    这里人口密集,稻麦如浪,一望无边,地也肥!水也美!
    灵州城高墙厚。苗授根本没想过浪费力气去攻城,城外有广阔的天地,无尽的沃土,足够他们奋蹄驰骋的了。
    现在西夏腹地兵力空虚。苗授带着一万骑兵,就象一群狼冲进了无人看管的羊圈。
    一万骑兵听起来不多,摆出来却能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万马奔腾是什么情景?没见过的人很难想象那场面有多浩大。
    一个个村寨被他们呼啸而过,顿时火光熊熊,一片片农田被他们践踏而过,便是颗粒无收!
    西夏,再次在瑟瑟发抖!
    西夏。再在失声哭泣!
    侵掠如火的苗授,不但给灵州一带造成了极大的灾难,甚至让整个兴庆府惶恐不安起来。
    兴庆府如今群龙无首,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有一点,一万多京城驻军不敢动,别的就没了。
    除了紧急给向太后发求救信,甚至没有夏军敢出城与苗授野战。
    姚雄猛攻天都山。王愍肆虐零波山,苗授蹂躏灵州。
    消息传到环州城外夏军大帐,梁太后正端碗要吃饭,啪的一声。瓷碗落地,米饭四散!
    大帐里随即变得寂寂无声!
    过了好一会。才突然传出一阵阵母狼般的嚎叫声!
    梁太后在大帐里咆哮了一通,才想起要封锁消息。可惜晚了,这个消息随着梁太后的嚎啕声,早已象瘟疫一般在军营里疯传。
    环州不能留了!撤,立即撤!再不撤西夏就得先完蛋了!
    梁太后就要下令撤军,嵬名阿吴顾不得通报,就冲进了大帐,急声劝道:“太后,现在不能撤!不能撤!现在一撤就完了!”
    梁太后狠狠地将军报甩给嵬名阿吴看,欲哭无泪地说道:“不能撤?再不撤才真的完了,你知道不知道,宋军都攻到灵州去了!”
    嵬名阿吴定了定神,再次劝道:“太后,您听我说,军中已经得知这消息,此时一撤,章楶、杨逸尾随追击,我十几万大军恐怕立即就要大溃;
    因此现在不但不能撤,反而要对环州加强攻击,不让章楶与杨逸知道咱们的意图。
    咱们再重新派人扮成后方来的信使,假报入侵国内的宋军已经被歼灭,尽量安定军心,等到了晚上,大军再悄悄撤退。”
    梁太后惊出了一身冷汗,想想也是,老窝都被人家踹了,军心能不乱吗?这个时候立即下令撤军,必溃无疑。
    嵬名阿吴说得头头是道,梁太后于是从善如流,立即让人去扮信使,这一招暂时还是有些效的,但也只能骗骗那些无知的士卒而已。
    只要有些脑子的人,就不难猜到真想,前面才刚刚来报宋军入侵,紧接着又来报入侵的宋军被歼灭了。西夏军队基本都征调出来完了,谁这么快去歼灭入侵的宋军?
    在这种情况下,夏军士气低糜,发起的攻城战软弱无力,最后砍杀了一些后退的士卒,还得嵬名阿吴亲自提刀上阵,攻势才像个样子。
    到了晚上二更过后,梁太后留数千人马做样子,自己带着大军连夜撤退,为了不弄出大动静,许多辎重都放弃了。
    大军几乎是“净身出户”,心再疼那也没办法,顾不得许多了,现在能尽快的、安全的撤回去已经是托天之幸。
    马衔枚,蹄裹布,不准举火,不准交谈,夏军在严令之下,还真做到了悄无声息地摸黑撤了。
    梁太后自以为得计,殊不知此时杨逸早已不在城里,而是在老河口章楶的大营中,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