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0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年,因长房搬到西单牌楼这边,二房在孝中,在分开过年。
    二房那里,正式设了家祠。
    因曹荃不是嗣子,二房是支系,祠堂里供奉的祖先长辈只曹荃一代人,而不像长房这边供奉曾、祖、父三代。曹硕与静惠的神主,也入了祠堂。
    如此一来,曹府这边,过年时就只剩下长房一脉。
    拜祭完祖先后,就在福源堂用了家宴。
    就这几口人,就没有分男nv,大家围绕着李氏团坐。
    除了天宝依旧一团孩气外,就连长生,都已经lù出几分稳重。
    李氏见了,颇为欣慰。
    幼子对前程课业都有了计较打算,长孙媳fù明年三月就进mén,长孙nv也说到清贵安静的人家,小孙子亦开始懂事知礼……只是恒生……
    等用了团圆饭,曹颙带了孩子们在院子里放炮竹。
    李氏留了初瑜在身边说话:“当年恒生刚分出去住时,就该挑两个老实的在他跟前shì候……转年恒生就十七,再守两年半孝,就要小二十……年轻人,jīng力壮,又不能在眼皮底下看着,万一有黑心肝的拐带yòu骗了,到时候你们两口子都没地方哭去……”
    初瑜道:“还是老太太看的远,只是毕竟在孝中,总不好再安排身边人,媳fù赶明就叫来曹满家的,仔细吩咐他们两口子,好生跟在恒生身边服shì……”
    说话间,院子里已经“噼里啪啦”地响起来。
    天慧挑了帘子进来,道:“老太太、太太,父亲就要放烟huā了……”
    初瑜闻言,进前扶了李氏道:“老太太,咱们也去凑凑热闹?”
    李氏笑着点头应了,众人又出了院子。
    说是放鞭炮烟huā,实际上就两串鞭炮,与两筐烟huā,只有往年的三成不到。
    毕竟孩子们尚未除服,不是玩耍嬉戏的时候。
    曹颙带长生两个,不过半盏茶功夫,就放完了烟huā。
    众人又回房守岁。
    经过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李氏这边,越发盼着儿孙平安。至于功名利禄那些,她年轻的时候就不曾在意,现下曹家身份显贵,更是不放在心上。
    因此,她给儿孙们预备的压岁红包,就多是藏了吉祥物件。
    曹颙的是羊脂yù罗汉头手串,初瑜的是一对金丝点翠五福簪子,天慧是一对拇指大小的金嵌五sè宝石如意挂件,天佑与恒生每人一只白yù平安无事牌,长生是象牙观音吊坠,天宝则是的金镶yù长命锁……
    正月里的应酬,一如往年,略过不表。
    转眼,到了雍正七年二月底。
    京城已经是杨柳依依,chūn意盎然。
    朱氏这边,曹颙夫fù的意思,是让她们母nv两个天气转暖就南下与左成汇合。
    可左成年前有家书至,jiāo代妻子等到曹府这边嫁娶完再南下。
    天佑、天慧对他们兄弟来说,本与同胞无异,如今赶上兄长与妹妹婚嫁大事,他不在京中已是不安,便拜托妻子代自己参加兄长与妹妹的婚礼。
    朱氏向来“以夫为天”,便将行程延后,老实地留在京中……
    下一章,天佑成亲,曹府少主母进mén。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人头(二合一)
    从西直mén到圆明园,因连通御道的缘故,道路两侧并无巨木,多植槐树。
    既遮阳,又不至于里面藏了人去。
    只是槐树比杨柳发牙略晚,眼下才méngméng嫩绿。不过其中夹杂两三枝杏粉桃红,倒是越发正合chūn意。
    曹颙骑在马上,看着如斯美景,很是悠悠然。
    十六阿哥在旁见状,不禁翻了个白眼,讥笑道:“现在瞧着景好了?若不是爷硬拉你出来,你还要在车里憋着。又不是七老八十,非要以车当步……”
    曹颙“咳”了两声,道:“我这不是体力不支……”
    在十六阿哥瞪视下,曹颙到底心虚,声音越来越低。
    十六阿哥冷哼一声道:“装,你就继续装,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
    曹颙lù出几分无奈道:〃都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我这些年多灾多病;也是不掺假的。我还想着长寿百年;自然就早引动保养了。〃
    十六阿哥听了这话;恼也不是;笑也不是;扳了脸道:〃保养不保养的爷没见;只是瞧你脸皮越来越厚了……〃
    曹颙“哈哈”大笑两声,逗趣道:“不敢当十六爷称赞,不过尔尔。”
    难得见他心情这样畅快,十六阿哥紧跟着也笑了,“还是不听爷的劝,到底记在心里……”
    曹颙听了,笑得很是开怀。
    难怪曹颙心情愉悦,实在是今日在小朝后知一个大好消息。
    果亲王允礼奉命南下,巡视云贵。
    明面上是因去年万寿节时云贵出了大瑞,犒赏西南方形,实际上是寿了暗旨,视察鸦片的种植与贩卖事宜。
    鸦片这个因,多少有曹颙的缘故,曹颙自是希望能善始善终。
    要是祸害洋人还没祸害成,就在国内泛滥,那他也是有罪之人。
    雍正既能派一个亲王督查此事,可见是上了心的,曹颙自是不用再担心。
    十六阿哥见曹颙如此,心里不由有睦发酸,“鸦片明明是归到内务府这边,为什么皇上不使爷出京……”
    话中的羡慕,尽显无奈。
    曹颙见状,只能默默。
    朝廷对宗室俸禄丰厚,也限制也多,无旨出京百里当斩。
    康熙朝时,那位是不安生的,每年要出京一两次,宗室与皇子阿哥还能随驾出去转转;;雍正登基后,最远不过是去皇陵,宗室里都圈在京中。
    想到这里,曹颙不由叹气。
    别说宗室,就是他也不得自由。
    当年从丰润分宗出来,使得曹家免了宗族麻烦,可也使得曹家这一支落户京城,行动都在皇上眼皮底下。
    自己若是“因病告退”,那剩下的日子就只能“休养”。
    自己转世一遭,难道前半辈子劳心劳力,下半辈子想要偷懒,也只能“闭mén不出”做宅男?
    总要想个法子,既能卸了差事,还能名正言顺出京才好。
    十六阿哥抱怨两句,也觉得没滋味儿,想起一事,道:“皇上讣保举钦差胁从之事,孚若心里有成算没有?若是还有缺,就匀两爷两个赏人。”
    原来,雍正年前就派了不少人南下,为了赈济钱粮之事。
    等到现下,赈济的差事差不多安排妥当,也到了chūn耕的时候,雍正又想起清查江南积欠钱粮之事。
    如此一来,早年派出的人手就不够用。
    雍正便命户部这边部议,酌情增派人手。
    经过户部部议,上了折子,请旨将分查人员从五人增至九人;协查人手,从二十三人增至四十九人。
    皇上已经批了折子,除了分查人选由皇上钦定之外,协查人员不足之数,则由臣下保举。
    年前众人为了赈济钦差人选挤破脑袋,曹颙为了避嫌,并没有跟着搀和。
    现下从赈济转为清查江南积欠钱粮,名义上是户部差事,可是从皇上增查分查官员礼部,刑部,都察院都有来看,协查人选也并不限于户问。
    要知道,年前下江南的官员,总理大臣每人给养廉银三千两,分查每人银一千两,协查每人四百两。
    对于低品级京官来说,这绝对既得里子,又得面子的féi差。
    江南那边负责的总理大臣是户左shì郎王玑与原委署江南江苏巡抚尹继善。
    尹继善前些日子摘了委署的帽子,实授江南江苏巡抚,署江南河道总督。
    有资格保举协查人手的,除了总理此事的尹王两人,就剩下户部几个堂官与十三阿哥这个掌部王爷。
    听了十六阿哥的话,曹颙心里估算了下。
    按照官场惯例,关于臣工保养,我是有引动约定俗成的规矩。
    尹继善是地方官,王玑是京官,有钦差身份,两人同为清查江南钱粮的总理大臣,尹继善不能超过王玑,多半是持平。
    王玑是户部四shì郎之人,既得了差事,占了甜头,也不好平白矮一头,当是相同。
    几位shì郎,要减两位尚书一等。
    两位尚书,要减怡亲王一等。
    虽怡亲王行事谨慎,在保举朝臣方面向来不怎么参合,可该留出的缺还是要留出来。
    总共需保举二十六个人头,曹颙估算一下,自己分到的人数在四个上下。
    因此,曹颙点点头道,“两个没问题,再多怕是费劲了……难得有出京的差事,我想让元松出去见识见识。……”
    十六阿哥点头道:“他官职身份也合得上,孚若还要提挈其他人不?若有的话,爷向十三哥那边打声招呼也行……”
    曹颙摇摇头,道:“暂时没什么人选……我还留了一个缺,尽够使了……”
    说到这里,他倒是想起李孙两家。
    孙家还罢,孙文成已经起复,孙礼也出仕,即便不能立时翻身,日子也过得去。
    李家那边,李煦是罪余之人,李X除了功名,只有孙辈在内务府当差。
    只是内务府与六部到底隔得远,差事不好hún在一处,要不然的话曹颙倒是真想拉扯兄弟一把。
    “李家那边,我们老太太常惦记……若是李诺兄弟两个能差遣,还请十六爷照拂一二……”
    提及这个,十六度阿哥有些不耐烦,道:“难道李家只是孚若亲戚,不是爷的亲戚不是?只是他家那位老太太,委实是没谱的,爷这几年,没少照顾李家,否则两个罪臣之后,也不会在内务府立住脚跟,谁还亏待了他们不曾?却是不知足,每次去给太妃请安,都是哭穷道苦。又是在十五嫂跟前,连爷都跟着臊得慌……”
    谁家都有两mén这样的亲戚。
    十六阿哥所说的,就是李煦的继妻王氏。
    王氏与密太妃是堂姐妹,能养出李X那样的jīng明儿子,关不是个愚钝的。
    只是她死了亲生子,对后来归宗的两个双胞胎孙子也不甚亲近,一味爱财。
    不只去十五贝勒府寻密太妃道苦,就是在曹家这边,也没少唠叨。
    李氏念她上了年岁,并不与之计较,每回过来,都没有叫她空手,多少也有贴裃李家之意。
    不想,王氏得了银钱财物,回去后都作了sī房,半文也不再撒手,不仅待李X这房儿孙没什么情分,即使待李讲,李证两兄弟,也没lù半点慈爱。
    一来二去,李氏心中不耐,就吩咐李家这边的小辈直接过去请安。
    她这边预备的东西,也不再经过王氏之手,直接点名给侄儿,侄孙们。
    见十六阿哥连李诺,李语兄弟都迁怒上了,曹颙只能道:“老的糊涂,小的这两个还算明白……李诺孝顺,早年北上shì疾,留了病根……李语承继到我家老太太这一房,小两口都是本分老实,我们老太太难免多惦记一些……”
    十六阿哥闻言,神情渐舒缓,道:“也是不容易,内务府上下,多少人伸手……李家这两于富贵乡,家境一下子落下来……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换做其他人,既过了穷日子,怕要将银子当成命根……这两个,却是本本分分的,没有给爷抹黑……”
    曹颙点到为止,便不再啰嗦,就此岔开话去……
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藏金
    次日,用了早饭,曹yóng就陪着李氏去了李宅。
    不是高氏早年置下的那个二进小院,而是李家在东直门的老宅。
    这里的宅子,早时在李家被抄家时曾官卖。曹yóng早打算暗中买下,没想到却是迟了一步,此处宅子与李家在京的其他几处产业,都被内务府几户人家折价过户。
    直到前年十月,李氏寿辰,宫里赐下西单牌楼附近的公主旧府前,内务府这几家先得到消息,想起李氏与李家的渊源,便将李家的老宅做了“寿礼”,送来宅契。
    京城之内,不能说寸土寸金,可李家先辈早年官至巡抚,这宅子自然不算小。
    李氏不愿平白收外头厚礼,可这宅子对李家来说,意义又不同,终究还是收下。只是又拿出sī房银子,叫初瑜预备差不多的回礼。
    李家的老宅,则有李氏送给李家。
    因李煦罪臣之身,名下不宜有sī产,就将此处宅子直接落在李鼐名下。
    为了这个,王氏心里还憋了气,sī下同李煦念叨两遭。
    按照她的意思,李讲与李证既是李鼎的骨肉,那正当承继二房香火,以免李鼎死后无人shì奉。
    如此一来,李家子孙就分作了两个房头。
    老宅既是祖产,即便外流,又让老姑奶奶送回来,也当算是公中产业,直接落到大房名下算怎么回事?
    李煦见她犯糊涂,也不劝她,只道:“我百年后,你想跟五郎、六郎出去过?”
    王氏听了,吓了一跳,道:“我是太爷之妻,有大老爷在,为何要跟孙子们过日子?”
    李煦道:“既没那个主意,就安生些吧,什么大房、二房的,以后给你养老送终的是老大……”
    王氏虽心里偏着李讲、李证,可她心里也明白,李家的支柱还是李鼐这一房……
    李煦昨天就得了消息,晓得李氏母子今日过来,便吩咐人将自己的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
    但是屋子里的气味,却不是打扫干净就能消除的。
    曹yóng跟在李氏身后过来时,就被这扑鼻而来的味道冲的够呛。
    就连李氏,都被这味道冲的一愣。
    这味道不是别的味道,正是“老人味”。
    只是见李煦浑然不觉的模样,李氏也只能当不知道,问候了李煦,而后就在炕边前的椅子上坐了。
    李煦原不肯半躺着待客,早上曾吩咐人将自己抱到罗汉塌上。可是随后就开始咳,实在无法,只好又回到炕上仰卧才好些。
    现下见到+李氏,李煦半靠在扶枕上,脸上还是lù出几分欢喜;待望到李氏身后的曹yóng时,他笑着点了点头,却没有像之前那样刻意亲近,目光又转向李氏,有些yù言又止的模样。
    李氏见状,有些犹豫地看了曹yóng一眼。
    曹yóng挑了挑嘴角笑笑,对旁边的李鼐道:“有些日子没见大表哥,若是大表哥得闲,与小弟手谈一局如何?”
    李鼐忙道:“我正手痒,表弟别闲我是臭棋篓子就好。”
    曹yóng便对李煦告声罪,随着李鼐从屋子里退出来。
    待进了西厢书房,曹yóng方开口道:“瞧着舅舅倒是比正月间气sè好了不少,想来痊愈在望。”
    李鼐却是摇摇头,黯然道:“不过是因天气转暖的缘故……可大夫交代的清楚,老爷子肺脏不好,怕寒气……即便春夏喘的轻些,秋冬怕是还要加重,到了那时,就要听天由命……”
    曹yóng听了,不由默默。
    其实,李煦年过古稀,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高寿。
    曹yóng虽与之感情不深,可晓得他对自己母亲的意义,还是希望老爷子能多活两年……
    李煦房里,李煦看着李氏道:“王氏越发糊涂,想来昨日又唠叨你,都是没谱的话,我已经说了她,妹妹不用放在心上……”
    李氏听了,越发愧疚。
    李讲、李证兄弟,虚岁已经十六岁,在过几月生日过了,就算成丁。
    以曹家现下的能力,曹yóng真的有心照应,想要帮双生子安排个差事并不算太为难之事。
    可因曹yóng同李家疏离,鲜少主动管李家之事,李氏不愿为难儿子,就对此事避开不言。
    现在到了堂兄跟前,到底不能自欺欺人。
    不管她是不是李家女儿,受李家照拂十多年却是事实。
    眼前此人与故去的韩氏,名为兄嫂,可在高太君不理世事的情况下,实际上充当了养父母的角sè。
    只因李煦是男子,专心外务,兄妹俩感情淡些,没有韩氏与李氏那样亲如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