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的人,认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讲究“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认为科举出仕是正途。
    但是有的人却是运气不好,学问也研究得透透的,从少年考到胡子白了,仍是名落孙山,无缘仕途。
    师爷的来源,就是这样落第不举的读书人。
    李卫性子豪爽,使人容易生出亲近之心不假,但是其学问却是不敢恭维的。不谋官,而求幕,难怪曹纳罕。
    李卫见曹疑惑,忙摆摆手,道:“曹爷误会了,小子哪有那么厚的面皮,为自己求幕,是为了这位兄弟。”说着,才想到还未给两人对介绍,先对曹道:“曹爷,这位是小子的故交好友,蒋坚蒋非磷,江西铅山人氏,游幕多年,前些日子来的京城。颇为羡慕京城繁华,想留在这边见识两年。正巧小子听说,曹爷近日许是要高升,就厚着面皮,将老友荐到曹爷面前。”
    说着,他又转过头,对身后那汉子,道:“非磷,这位就是我常同你念叨的曹爷了!”
    蒋坚听了,躬身向曹执礼。
    真是“人不可貌相”。眼前这汉子。曹虽是头一回见。但是大名早就听说过。
    蒋坚不过而立之年。一直在山西州县为幕。但是却小有名气。
    他以“智侠”闻名。少年修得一身好武艺。后来学幕成名。曾经破了山西几个棘手地大案。
    就是今年。因西北战事吃紧。朝廷没有银钱。往西北运送地米粮多动用地各省藩库。其中。山西因同蒙古挨着。派下地各项花费也不少。
    藩库却是同户部银库一般无二。银子早已成了亏空。只剩下账册上地数目字。
    巡抚下令征银。有地县官就自认为得了机会。纵容贪官污吏横征暴敛。
    结果,却是官逼民反。引得临汾县地方民变。
    山西巡抚檄文泽州知州佟国珑带兵去处理,这蒋坚是佟国珑的幕宾,应邀一同前往。
    彼时,百姓已经是草木皆兵,砸烂了县衙后,怕朝廷大军来剿。全城地百姓扶老携幼,弃家而逃,躲到山里。
    蒋坚见了这情势,劝阻佟国珑缓行,不要轻易出动随行的绿营兵。
    那些绿营兵,就是恶狼一般。
    要是这闹事之人,是无法无天的悍匪还罢了,绞杀就绞杀了;其中多是寻常百姓,老弱妇孺。要是两相真动起手来,事态只会越闹越大。
    蒋坚自己个儿,拿着佟国珑的令箭,单枪匹马地进山了。
    百姓都拿着锄头棍棒,守在山道两侧,蒋坚却是毫不畏惧,一路高呼:“巡抚大人知道大家是良民,特命佟知州来安抚……”
    随后,百姓陆续下山,一场大祸消弭于无形。
    消息传到京城。这单枪匹马安抚百姓地。就成了佟国珑了。
    佟国珑,出自后族佟家。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族叔。虽然都是佟家子孙,但是因他不是嫡支,所以仕途也是艰难。
    早年以笔帖式补知县,熬了二十多年,如今才是知州任上,这也是八旗权贵中的异数。
    说起来,这个佟国珑却是个好官。不管是知县任上,还是知州任上,都清正廉洁,晓得减耗羡,体恤百姓,因此在民间官声极佳。
    这也是为什么,蒋坚举着佟国珑的令箭,就能让百姓放下武器,重返家园。
    这世道也是奇怪,像佟国珑这样的好官,本当受到重用与提拔才是,却是正好相反。
    他的清廉,正好映衬着别人的贪鄙;他的得人心,对比着他人地失道。
    其中,原太原知府赵凤诏就将佟国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般。
    赵凤诏同京里的父亲尚书赵申乔通了音讯,使人将佟国珑弹劾了。
    这其中,也有试探佟家族人之意。
    佟家,正是偃旗息鼓,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对于一个寻常的族人,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早年,京里有句老话,“佟半朝,郎一窝,数来数去,没有索家多”,说的就是康熙三位皇后娘家地赫赫权势。
    其中的“佟半朝”,说的就是先后出了两代皇后的佟图赖家族;郎,是开国元勋额亦都的纽祜禄家族;最后这个“索”,就是康熙元后所在的索额图家族。
    三家都是后族,也都是勋贵世家,子弟遍布朝野,亦是显赫无比。
    结果,又是如何?
    其中最为显赫地索额图家族,翻手覆手不可期,经年间灰飞湮灭。在军中最有实权的纽祜禄家族,也相继有子弟被明升实降。
    佟家却是占了大便宜,除了是康熙的妻族外,还是母族。加上佟家子弟,多在文官任上,并不让皇帝觉得碍眼,反而受到的打压最小。
    绕是如此,佟家众人也不敢再招摇,生怕步索额图家族后尘。
    赵申乔父子见佟家没有动静,就越发胆大,动了手脚,将佟国珑诬了个罪名给罢免了。
    换做其他地方,百姓无力,最多不过是抹抹眼泪,送把万民伞什么的;泽州却是不同。
    这里不能说是富甲天下,也是中原数一数二富庶之地。豪商遍地,“非数十万不称富”。
    这些商贾富绅。被历任的官员盘剥的狠了,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清官,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其被罢免?
    “鸣钟鼓罢市”不说,还有不少人要进京叩阍。
    事情闹的大了。这才使得真相大白,佟国珑也得以留任。
    庄先生对曹提起此事时,喟叹不已,认为是那位“智侠”幕友的手笔。
    不靠佟家,单靠百姓地力量,还佟国珑清白,看似胜了,实是败了。佟国珑的仕途怕是终到知州任上。
    按照《大清律》,凡汉人三十以上集会者,以谋反罪论处斩。集会,聚众,罢市。都是国法不容的。
    不管是商人百姓罢市挽留也好,还是去临汾招抚也罢,这“民心”邀地多了,使得朝廷的立场很尴尬,佟国珑自然是犯了为官者的大忌。
    “忠君爱民”、“忠君爱民”,这“忠君”要搁在“爱民”之前。这官儿才能做得长久;否则的话,对地也是错的,错的更是错地,这下场也就好不了了。
    这几天,庄先生与曹寅也在为曹寻找名幕。
    却是时间紧迫,而京城幕僚多是绍兴师爷。
    他们相互勾连,牵扯太多。庄先生与曹寅地意思,为了省得日后麻烦,不请绍兴师爷。这寻觅了几天。才找了一个精通钱粮,一个专攻书启的,刑名等其他方面地却是空缺。
    曹早年去外沂州任守道时,也曾用过幕僚。两位是江宁曹家用过的故人,剩下两位是游学山东地举子。
    当时,有庄先生为他统筹,也不用他费心。
    这次曹去内务府任职,庄先生却是不宜出面的。
    年龄大了,不愿去衙门坐班是一回事儿;心里有所忌讳,怕遇到故人也是原因之一。
    这宾幕相处之道。庄先生不用教。也晓得曹颇有古人之风,向来敬重长者。其他的。庄先生却是不厌其烦地唠叨了几日。
    无非是衙门大了,上下是非多了,幕僚、幕友的重要性。既是依靠他们,分担自己的差事;也要提防他们,省得被其欺瞒。☆☆
    “用人不疑”这话,只能嘴上说说,心里还当有数才是。
    别地不说,这宾主想得,关系良好,却是幕僚好心办坏事,断送了东翁前程的,也是有的。
    他给曹举的例子,就是眼前这位山西名幕蒋坚。其中也有提点曹之意,省得他跟佟国珑似的,分不清“忠君”、“爱民”谁前谁后。
    曹听了,却是也只能跟着喟叹一声了。
    这是什么世道?
    贪官蠹虫窃居高位,用心办事的臣子,反而成了过街老鼠一般。蒋坚又有什么错?
    保全百姓,保全了东翁地官职名声,也保全了自己个儿的良
    值当称一个“侠”字,也值当称个“智”字。
    曹的心里,对蒋坚这位名幕生出几分敬意来。
    这京城的师爷,曹也是打过交道的,却都是长着富贵眼,惯会看人下菜碟。
    “谄媚权贵,堪比孝子;欺压庶民,胜过阎罗”,说的就是京城的师爷们。
    像蒋坚这样的,却是凤毛麟角。
    敬意归敬意,毕竟寻幕之事托了庄先生,曹这边就不好私下做主。更不要说眼前这人,还是庄先生叹惋过的“毁主之幕”。
    曹同蒋坚抱拳见过,随后对李卫道:“延请幕友之事,却是由在下恩师在操办,我也不好直接应了。若是蒋兄得空,改日可随又兄到舍下小坐,再详谈此事。”
    曹虽没有直接应下,但是这话里话外却有成全之意。李卫也是欢喜,点头应下。
    因还惦记着府里,曹同李卫说了几句话,便同二人别过,先回府去了。
    曹地心里,有成全蒋坚之意,却不是打算将他留在身边。
    京城不比地方,权利交错,内务府又是个特殊衙门。要是蒋坚不合时宜,曹怎么会愿意带着麻烦上任?
    有些幕友。需要寻术业有专攻的师爷;有些例如挂号、朱墨之类的,却是一般人都能干的。
    这自古以来,以家属姻亲为幕的,也不少。
    若不是曹硕没了。曹还真想给堂弟留个位置,带进衙门好生历练两年,随后补个清闲的缺,熬资历。
    却是时过境迁,什么都不消提及了。
    曹回到府里,前院后院已经是开席。
    曹少不得端酒坐陪,敬这位“世伯”一杯,敬那个“世兄”一杯子的。
    之前。已是有人向曹寅问起曹的职位。
    这日子也到了,实没什么可瞒地,曹寅就实话实话了。
    真是满堂哗然,要是从曹的正五品郎中任看,这却是连升了四级。内务府总管虽说只有三品。比不得六部尚书是从一品,但却是天子家臣,位显权重。
    曹才二十二岁,就这番成就,往后封阁拜相也保不齐。
    来吃酒地,都心里生出几分得意。觉得自己个儿来着了。
    曹家,可交。
    曹这正主回来,他们自然也就端出长辈地架子,“亲热”有加地赞了又赞。
    这夸奖人地成语一套一套地,有赞曹外貌好的,“文质彬彬”、“英姿焕发”、“神采奕奕”、“堪比潘安”。
    有赞他德行的,“不骄不躁”、“功成不居”、“虚怀若谷”、“慎言谨行”。
    其他的,像什么“后生可畏“、“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一身正气”、“大智大勇”,云云。不可胜数。
    饶是曹活了两辈子,也没听过这么多的奉承话,都不禁有些脸红。
    这说的还是他么?就他吹了几个月沙子,如今这黑不出溜的泥鳅样,也找不到半点“貌似潘安”地影子。
    大家伙说得热闹,曹看着这众人百态,却是心里空落落的。
    人生如戏,整日里这般虚头八脑的,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
    刚好小厮来找,到是门房有十三阿哥府的管事等着求见。曹便向众人告罪。从花厅宴席这边出来。
    门房里,来的是十三阿哥地门人。郑沃雪的丈夫王全泰。
    前几天,曹初回京时,去过十三阿哥府。王全泰刚好出去,两人并没得见。
    两下见过,曹道:“我这半年不在京里,音讯不方便,回来才听说你叔叔添了个小子。估摸着现下也将百日了,我的礼却是才送去,实是怠慢了。”
    王全泰闻言,笑着说道:“七叔也给小人这边来信儿了,小的内人预备了些京城的新鲜东西使人送了过去。曹爷出差的事儿,小人在信上都提了,叔叔那边想来不会挑曹爷地礼。“
    见了王全泰一口一个“小人“,言行同其他权贵府邸的管事无二样,曹的心里也是颇为古怪。
    王全泰原本的山东汉子的勇武与爽快,好像都被磨平了。
    他心里叹了口气,这也算是好事吧。
    只是适应了京城的规矩,王全泰才能在京城活下去,熬出个前程来。
    除了带人过来接侧福晋富察氏回去之外,王全泰还领了任务,那就是请曹过那边府去。
    虽不晓得十三阿哥到底有何事找自己,但是现下天色不早了,那就早去早回吧。曹拿了主意,便同门房说了,让他们稍后告知曹寅。他自己个儿,则是带着几个人骑马往十三阿哥府去了。
    刚才空腹吃了不少酒,这小风一吹,曹就有些上头,身子在马背上打晃。
    任家兄弟与小满跟着,见了就有些不放心,勒马上前,道:“大爷,要不小的到前面叫辆马车来,爷坐马车去?”
    曹用左手揉了揉脑门,道:“不用特意去叫,碰到就雇个,碰不到就算了。”
    风势渐大,乌云蔽日。天色渐渐暗下来。
    路上行人稀少,走了两条胡同,也没看到有赶车的。
    任叔勇没有法子,想着要不要快马去前门那边叫车。被曹给拦下:“算了,这冷风一激,酒也醒得差不多。”
    话虽这样说,大家也不敢让马跑快了。
    主仆数人,“踢踏”、“踢踏”地驾着马,走了小半个时辰,才到金鱼胡同。
    天上已经飘飘洒洒地扬起雪花来,落到人脸上凉丝丝的。却是让曹舒坦不少。
    管家一边引曹见了客厅,一边使人往二门送信。
    十三阿哥不在前院,想来是在内院陪福晋。
    十三福晋有了身子,再有一两个月,也到产期。因显怀。出行不便,这边才由侧福晋富察氏到曹家贺寿。雍亲王府那边去地,则是另一位侧福晋瓜尔佳氏。
    十三阿哥得了曹来了的消息,从内院疾步出来。
    见到曹的那刻,他却是不由皱眉,道:“这是吃酒了?脸怎么这么红?外头可是变天了。你大病初愈,身子也当仔细。”
    虽说板着脸,但是却难掩话中关切之意,曹听了心里暖呼呼的,摆摆手道:“谢十三爷惦记,不碍事,一会儿回去喝碗姜汤发发汗就好了。”
    十三阿哥神情舒缓,道:“虽说天还不冷,到底要进冬月了。这风却硬。虽是年轻,你也不能糟蹋身子,要不然落下病,却是要遭罪一辈子。”
    他沉寂这七八年,大多数时候被病痛折磨。
    虽说曹前后淘换了不少治风湿腿疾的方子给他,其中也有些效力。这几年却是又犯了,实在人不胜其烦。
    闹到后来,十三阿哥都懒得再寻医问药。
    要不是十三福晋劝了多遭,怕是十三阿哥早就不再吃药,听之任之了。
    曹点点头。道:“晓得了。身子是本钱。别地不说,正如家父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保重自己,不让亲长担忧,才算大孝。既为人子,多年抚育之恩未报,怎么敢再因自己个儿的缘故,累及亲长跟着操心。这其中,却是有劝解十三阿哥之意。
    这些年,曹见过他的期盼,也见过他的失落,实怕他郁郁寡欢下去,无法逃脱壮年早逝地命运。
    十三阿哥听了,嘴角扬了扬,不置可否。
    他伸出手来,摸了摸自己地膝盖,面上现出几分苦涩来。
    治了这些年,他之前看着已经是尽好了,如今却是犯了宿疾。这关节处红红肿胀地,起了脓包。
    这一身的风湿,都是谁所赐?
    这腿上地脓包就是见证,自己从天之骄子、皇上宠爱的皇子阿哥,成为阶下囚。
    自己是臣,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有啥说的;自己是子,父命难违,更没啥说话的余地。
    现下想想,不知道自己个儿是不是沾了这脓包地便宜。
    同样是因夺嫡倒霉的皇子,大阿哥与二阿哥可是被圈着,每年就不停地生孩子了。他这边,虽是没有封爵,闲散宗室待遇,但是却胜在能有些自由。
    想这些,却是多了。
    十三阿哥从袖口里抽出一张信封,递给曹。
    软塌塌的,曹打开看了,却是一打天会号的银票,数额有数百到数千不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