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伯动容?”
    “谁?”曹颙问道。
    初瑜道:“弘时阿哥!”
    弘时,三阿哥弘时,本应是宫里最年长的皇子。可现在已经不克不及叫三阿哥了,因不为雍正所喜,雍正三年出继,命为廉郡王子;去年二月又不知为何事激怒雍正,被除宗籍,成为平民苍生。
    一个悲剧,皇子之身,却为宗室禁忌。
    名义上被雍正交给镇国公允裪养赡,实际上一家被圈在镇国公府。
    “弘时阿哥身体欠好吗?”曹颙问道。
    实在是三阿哥身份太敏感,曹颙鲜少有机会听到他的消息,也无意主动刺探,所以一时没想起这个人来。
    初瑜则是因近期怡亲王府阿哥夭折之事,才想到父母子女上来。
    初瑜叹了一口气,声道:“再好的身体,磋磨这几年,也好不了了。本就抑郁,更不要四月里还夭了明日女,血脉隔离。”
    “血脉隔离?”曹颙听了,不由疑惑:“不是应剩下一个格格?”
    弘时本一子两女,可独子早夭,雍正三年,带着两个格格出宫。
    “那个是二格格,去年就没了。今年没的这个是年夜格格,四月里夭的,正好同十三叔家九没的日子差不多,十二婶曾提过一句。”初瑜道。
    曹颙不记得后世历史所记弘时是什么时候没的,归正是没活到乾隆年。
    听了妻子的话,他倒真觉得八成薨的真是弘时。
    即便弘时除宗籍,可只能雍正去糟蹋他,其他人,即便十七阿哥身为郡王也不敢随意……
    曹颙夫妇还只是料想,天佑已经先一步得了准信。
    此时,他正同两什侍卫同僚,护送弘历、弘昼两位阿哥到镇国公府。
    镇国公外,一片幽静。
    因御旨没下,这边并未开始治丧,可年夜门外的红灯笼还是摘下。
    弘历与弘昼的脸色都欠好看,他们中午就得了消息,而后就到养心殿外请旨。
    直到天色将暮,雍正也没有见这两个儿子,只是打发陈福传话,叫他们“想去就去”。
    弘历与弘昼都换了素服,还命随行侍卫摘缨。
    只这一个举动,众侍卫就晓得两位爷是出宫奔丧。
    都想着是哪位老郡王、老国公,甚至还有消息灵通的,想着富察家那边,只没想到来的竟是镇国公府。
    两位皇子上门,允裪出迎得比较仓促。
    弘历耐着心性,同允裪见过,才提及要拜祭弘时之事。
    允裪犹豫一下,并未阻拦,引着两位阿哥往国公府跨院。
    弘历点了几个侍卫相随,其他人留在国公府前院候着。
    对这个昏庸无能的十二叔,弘昼淡淡的,弘历面上平和,心里却是恨恨。
    外人只以为允裪不为皇上所喜,才被降爵,名下佐领也只留了三个,其他都夺了;实际上的缘由,却是同弘历相干。
    不知是真的疏忽,还有另外目的,在雍正二年宗人府修订皇家玉碟时,允裪将弘历生母误写成钱氏。
    就为这个,宗室里还流出弘历是汉女所出的闲话。
    因雍正发现的早,才没有让流言扩散开来。
    弘历晓得,在兄弟四人中,自己非明日非长非爱,所占的就是满妃所出这个优势,才成为嗣君最有利人选。
    若是没了这个优势,他比他的兄弟分量也不重几多。
    结果一个汉女所出的闲话,就要将自己的优势消尽,罪魁祸首就是允裪,如何不怨。
    允裪在旁引路,还不知道自己正被怨恨,只觉得头重脚轻,眼前一阵阵发黑。
    弘时的尸身,除他之外,就只有十七阿哥看过。
    好好的,弘时怎么就?直到现在,他还心惊肉跳。
    走到跨院,允裪没有直接带人进屋,反而停下脚步,看了看跟过来的四名侍卫。
    弘历与弘昼兄弟对视一眼,回头叮咛天佑等四人留在院子里,只他们两个随着允裪进了屋子。
    虽太阳下山,可外头还有余热,不过进屋后,两位皇子的汗毛一下收紧。
    屋子里甚是凉爽,甚至都有些冷。
    屋子看书就来整~理}里里摆了十几盆冰,除白布蒙身的尸身外,就只有两位两太监在。
    允裪摆摆手,打发两个太监出去。
    弘历与弘昼见了着架势,反而有些迟疑上前。
    即便后事品级未定,镇国公府这边不知如何治丧,可弘时妻妾早该换上丧服守灵,现下却是不露面。
    这停尸院子,除刚刚那两个看冰盆的老太监,又不见旁人,任谁都瞧出不对。
    弘历咬咬牙,上前两步,拉开弘时头上的白布。
    弘时面色惨白,双眉紧蹙,神情栩栩如生,似有痛苦又似有欢喜。
    五官七窍干净,脖子上也没缢痕,弘历暗暗松了一口气。
    眼前这人,可谓他夺明日路上的最年夜障碍,如今人死灯灭,不由心生怜悯,不肯其枉死。
    随即,他便觉察出不对来。
    弘时虽面容憔悴了些,可并没有病态,就非急症而死,那还是“意外”不成?
    他将白布重新盖好,转过来,疑惑地看着允裪:“十二叔,三哥是什么病,可有药方留下?”
    允裪面色惨白,摇摇头,犹豫好一会儿,方低声道:“既是皇上允两位阿哥来,定也不筹算瞒着两位阿哥……弘时阿哥并没有抱病,而是吞金……”
    弘历与弘昼都怔住。
    弘时今年才二十四岁,这很多年夜勇气,才能选择走这一条;又是何等绝望,才会走这条路。
    弘历有些恍然,又是庆幸步入绝境的不是自己,又有些愧疚自己在父兄不合上的推波助澜。可这两年明明没人再提及弘时,他恬静过日子欠好吗?怎么又想起这出来?
    弘昼旁观者清,愣了一下就醒过神,问道:“三哥都在这边住了两年,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想不开了?”到这里,想起一事:“是不是因皇阿玛将景阳宫书房赏给四哥的缘故?”
    允裪无奈地到:“八成是如此了。弘时阿哥爱肃静,虽一个府住着,可也是七、八天才见一回。没想到,他会这么想不开。”
    弘昼的嘴角多了几分冷笑,弘历望向允裪的目光也变得尖锐、
    既是幽居此处,弘时的消息来源,只有允裪夫妇。
    允裪只觉得额头上都是冷汗,身子越发佝偻,心里将妻子骂了半死。
    若非富察氏不忿他挨呵斥,不忿自己惯用的几个管事被撵走,也不会故意到弘时跟前起弘历的风光。
    不过是女人家的心眼,想着皇上既然骂自己丈夫,自己就折腾皇上的儿子。
    只为一时之气,却引出这么重的后果。
    允裪早就将知情人封口,哪里敢认可一个字……
    尽管弘时的后事并没有准备,可没过几日,弘时阿哥病故的消息也在朝臣中渐渐传开。
    天子家事,无人敢当众嚼舌,只是私下里少不得唏嘘两句。
    朝臣不相干,都能冷眼旁观;宗室里却是有人打着九九,寻思着皇帝会不会顾念父子之情,给弘时阿哥追封个爵位。
    弘时阿哥已经绝嗣,要是有爵位,就要选嗣子秉承,保不齐廉价谁家。
    没想到,等来等去,弘时竟是无封而葬。
    少不得有人顿脚,咬牙骂皇帝心狠。
    雍正虽没有加恩于亲生子,可对十三爷却是越发看重。武官任命,本是兵部武选司司职,可雍正却开口,自今年起三品以下武官由十三爷栓选。
    今年是官场年夜校之年,年底要空出一堆缺来,这样一条旨意,牵动着几多人的顶戴,几多家族的兴衰荣辱。
    就这样弘时阿哥薨逝之事,似乎渐渐淡淡。
    比及中秋节后,富察李荣保病故,当门祭拜的宾客如云,又是另一番景象。
    乾西二所,四福晋富察氏已经开始守制,另外一位富察氏则在阿哥所正式有了格格名分……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意外来客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意外来客
    李荣保死后“头七”,曹颙与十六阿哥都到富察家吊祭。
    吊祭完毕,两人一道从富察家出来。
    早在庄太妃薨后,十六阿哥就将手头差事多交出去,自己居家守丧。
    自弘时阿哥弘后,雍正便点十六阿哥入宫,夺情启用。
    之前署理宗人府事务的十七阿哥,多少被迁怒,卸了差事,“抱病”休养。
    骑在马上,十六阿哥叹气道:“本还以为能好好歇两年,这下子又没了清净。”
    曹颙道:“官越大,越清闲。十六爷总理宗人府,自己当家,将差事交代下去就是。”
    十六阿哥苦笑着轻声道:“下边做事的,有上面的顶着;身在上边,却是要担责任。十七弟这几个月劳心劳力,正经做了不少差事,可这一次意外,就将前边的功劳全给磨了。”
    曹颙想了想,道:“皇上终是会想开的。十七爷沉寂不了多久还会出头。”
    十六阿哥点点头:“说的也是,现下皇上强忍失子之痛,才会迁怒署理宗人府的十七弟与照看弘时的十二哥。等他悲痛的劲过去了,只会怪自己,不会再迁怒与人。”
    因为逼死弘时的,不是富察氏的八卦,也不是十七阿哥的疏忽,而是前些日子雍正对宗室的表态,与对镇国公府的敲打。
    他赐景阳宫书房给弘历,敲打十二阿哥,前者为弘历表明身份,后者敲打弘皙,本不同弘时有半点干系。
    可在弘时看来,何曾不是在敲打他,不是在绝他的心思。
    说起这些,十六阿哥的情绪有些低沉。
    曹颙见状,岔开话道:“原本还寻思过了中林,讨了懿旨来,就请十七爷做大媒向简王府提亲,又赶上这回事。十七爷‘养病’,这大媒可找谁好?”
    曹家欲要同简亲王府联姻之事,十六阿哥早已知晓。
    早在天佑入侍卫处后,初瑜就进宫,同皇后提及此事。只因宗室格格栓婚,并不自主,需要皇上或皇后下旨栓婚。
    曹颙口中的大媒,是请下懿旨后,曹家出面下聘之人。
    皇后开始只说先等等看,在弘历大婚前终于给了准信。若是简亲王夫妇点头,曹家就可正式请旨。
    十六阿哥听了,忙道:“这事可急不得,总要过了‘七七’再张罗,省的犯了忌讳。”
    曹颙心领神会,这里的“七七”当然不是指李荣保的“七七”,而是弘时的“七七”。
    原本两家有意结亲,请旨栓婚并不是难事,可因皇后这两年一直“抱病”,今年五月千林节才“渐好”,出现在人前,所以事情就耽搁下来。
    想到这里,曹颙才现,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皇家与宗室“抱病”的人还真不少。
    提起天佑的亲事,少不得说起恒生与大格格的婚期。
    换做其他人家,巴不得多留女儿两年;可十六阿哥却是恨不得大格格及笄就出嫁。
    大格格被皇上收为养女,十六阿哥这个亲阿玛,想要见上一面也不容易。只有等到大格格出嫁了,父女相见反而便宜些。
    看着十六阿哥依旧年轻的面相,曹颙有种自己这一辈已经老了的感觉,这开口闭口都是儿女亲事了。
    曹颙想起一事,迟疑道:“皇上提没提修建公主府之事?”
    十六阿哥闻言,脸立时黑了。
    要是皇上真有意留大格格在京,就会使人修建公主府。
    按照规矩,后宫妃嫔所出格格,或者皇上养女多封和硕公主,可是比郡王长子还要高半级。若是皇上真有意留大格格在京久住,也当修建公主府。
    如今没修,可见大格格终要同恒生到喀尔喀。
    十六阿哥心中酸涩,一时竟怔住。
    曹颙见状,笑着摇头:“十六爷是不是想太多了,虽没修公主府,不是有郡王府吗?就算恒生带大格格回喀尔喀,也会经常回来的。”
    喀尔喀因距离京城遥远的缘故,朝廷鲜少能插手喀尔喀内务。
    如今有了恒生,雍正怎么会轻易放跑?
    即便汗王府那边需要恒生回喀尔喀,也要等到恒生留下嫡长子。
    十六阿哥冷哼一声,道:“等你家天慧说了人家,你就晓得爷的心情了。”
    说话之间,到了路口,十六阿哥驻马犹豫了一下,摆摆手,道:“算了,还是散了吧。”
    换做往常,两人在外头,十六阿哥少不得拉曹颙找个地方听戏或者吃酒,现下他依旧在孝期,两人又是素服装扮,听曲宴饮都不妥当。
    曹颙拱拱手,同十六阿哥别过,打马回府。
    到了大门外,就见张义迎上来,笑着说道:“老爷回来的倒快……”说到这里,看了看曹颙身后,诧异道:“老爷不是得了信儿,才赶回来的吗?”
    曹颙疑惑道:“什么信?家里来客人了?”
    “大姑奶奶回府了!”张义带着欢喜道:“小的打法人去富察家找老爷了,看来是同老爷岔开了。”
    曹颙听了,立时忍不住,顾不得细问,加快脚步往兰院去。
    这两年,若说他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平亲王夫妇离京可算是一件。
    来到大清三十年,曹佳氏是最疼爱他的人之一。
    他打消姐夫追随十四阿哥的心思,可也没能改变其失去权柄的命运。
    这两年看雍正作为,他也有些想明白了,雍正此举,未必是真厌了平亲王、简亲王这些老牌子亲王,还是为了社稷安稳。
    若是这些老牌子亲王还在朝,十三阿哥、十六阿哥的排班就要靠后,宗室里的影响力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在给十三阿哥、十六阿哥让路的同时,雍正也借着两位亲王敲打其他宗室。
    连世袭罔替的两个铁帽子王爷都说作就说做了,其他宗室贝勒、贝子就更没有在御前说话的余地。
    刚进了兰院,就听到上房传出阵阵笑声。
    曹颙的脚步放轻,悬着的心一下子安了下来,嘴角微微翘起。
    “老爷回来了!”廊下有丫鬟看见曹颙,一边挑帘子,一边通禀。
    曹颙进了屋子,就见曹佳氏坐在李氏旁边,手中拉着天慧,笑盈盈地看着自己。初瑜坐在椅子上,下的椅子边站着一个少年。
    曹颙见状,忙上前两步:“大姐!”
    曹佳氏却板起脸:“哼,你心里还有我这个姐姐?我可是将天慧当亲姑娘疼的,你却是不领情,连她的亲事也要越过我去。”
    她虽横眉竖目,可眉眼间的慈爱不减,实在是凶不起来。
    曹颙却是羞愧不已。
    在天慧的亲事上,他确实忘了曹佳氏。
    实际上,天慧在曹佳氏身边的日子,并不比在曹府的时间短。曹佳氏疼爱天慧的心,也不亚于曹颙夫妇。
    天慧不好再听,低声叫了声“父亲”,便低头避了下去。
    没等曹颙说什么,曹佳氏忍不住笑了:“行了,行了,如今你也是将要做公公的人了,还装腼腆呢?”说到这里,对那少年道:“福靖,还不见过你舅舅。”
    “请舅舅安。”那少年打千道。
    曹颙上前扶起,仔细看了两眼,笑道:“两年没见,长这么高了,看来盛京的水土挺养人,是不是经常随着你阿玛去打猎?”
    这少年正是曹佳氏三子福靖,与天慧同岁,今年十四。
    不过同京里十四岁得孩子比起来,福靖可谓是的又高又壮,肤色也是健康的麦色。
    “除了阿玛,还有表哥……”福靖笑着回答。
    “表哥……阿尔斯楞?”曹颙问道。
    福靖点头:“舅舅说的正是,就是阿尔斯楞表兄。”
    曹颙记得曹佳氏春日家书中曾提及宝雅有意回盛京小住,点点头,吩咐福靖坐了,才问曹佳氏:“宝福晋还在盛京?”
    曹佳氏笑着说道:“就在我们王府后街买了宅子,带着小阿哥暂时定居盛京。宝雅可是念叨了,等到阿尔斯楞袭了爵位,她就回京城转转。”
    李氏与初瑜在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