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依照这个时候,被皇上问及老囘子,当儿子当先谢恩,然后老实说几句父亲近况。
    可到了尹继善这里,却是憋了一脑子汗出来,也没应上。
    雍正的脸耷囘拉下来,屋子里的气氛也压抑下来。
    曹颙看了叩首在地的尹继善,想着关于尹家的传言。
    传言尹家老夫人性子狠戾,待庶子庶女尤为苛刻。偏生他家明日子都不争气,因此对从小就用刻苦的尹继善最为薄待,做主给他娶的媳妇,也是小族之女。
    而后,尹继善虽中了进士、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可在家里的境况并没有好几多,妻子儿女偏居府邸偏僻之处,要看下人奴婢的眼色。
    眼前这个情形,其实不难料想,多半是尹老夫人不待见庶子,隔绝父子二人往来,使得尹继善也不知尹泰在关外详情。
    虽说身为天子,本不当干涉臣子家务,无人提供可不知是不是因早年被八阿哥、八福晋刺囘激了的缘故,皇上最厌烦臣子被内宅辖制。
    还因类似的事,在朝会上昔时训斥过大臣。
    还是十三阿哥见气氛尴尬,开口道:“皇上,除尹继善,后边还跪着两个。”
    雍正的视线这才从尹继善身上挪开,从左成的补服上滑过,落到李匡山头上:“李匡山,康熙五十七年进士?桐城人?”
    李匡山虽不晓得皇上怎么提及自己身世,可仍是叩首在地,唯唯称是。
    雍正轻哼了一声,不再理会,而是望向左成。
    左本钱跪在两位大人身后,雍正又能看到什么。
    只是即便看不到左成的脸,雍正也晓得他的身份。
    将他调到户部为堂笔帖式,还是他的授意。
    曹寅早年在江南虽是奉命所为,可同江南士林往来的也太亲近;曹颙虽非科举身世,可弱冠之龄就出仕,又向来与人为善,将官囘场上人缘也颇佳。
    雍正心中,早有计较,等曹颙长子天佑在御前当值几年,升到一等侍卫无再升时,便放他入武职。
    其实不是不信任曹家,只是帝王心术,总是要看得远些。
    曹家养子恒生,身为蒙古汗王嗣子,也要走武职。
    曹家长房本就人丁薄弱,曹颙幼弟、幼子又年幼,雍正使十三阿哥调左成到户部,除体恤曹颙之外,也有培养左成的用意。
    左成在曹颙身边的作用,雍正也尽知晓。
    现下见曹颙放置他南下,便晓得曹颙对此事的看重。
    原本因尹家家务引起的郁闷,现下也抛到脑后,正经地训诫起三人,无非是“勤勉当差,不成轻怠,云云”。
    三人叩首领命,雍正方开口命三人“跪安”,却留下了曹颙。
    想起南边近日的晴雨折子,雍正脸色很重沉重:“曹颙,你为何不看好南边?”
    曹颙自然不得说因李卫上折子修坝之事,使得自己想到钱粮之事,便斟酌着说道:“今春臣弟曾奉臣母南下礼佛回愿,除江宁清凉寺外,本还要去灵隐寺,结果不但江宁阴雨不竭,杭州更是年后鲜有转晴时,最终不得成行……臣弟回京后,便专程对臣提及此事……臣心不安,便使人查了户部近三十年的案宗……但凡灾荒之年,皆早有警示,时气异常……”
    雍正便听便颔首,却是没有多想。
    李氏在南边的行程,他是晓得的。李氏在清凉寺还原,修缮山门庙囘宇之事,他也尽知。
    究竟结果用了清凉寺十多年的佛香,他心中对清凉寺也颇有好感。
    对两江囘总督范时铎纵容道囘门,挤囘压佛门之事,他心中也搓火……
    凌晨没码完就睡着,昨天与今天的二合一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心结
    四月二十六,宜上粱、迁居。
    这是曹府乔迁之日,选的是曹yong、天估父子都休沐的日子。
    相关物什早已打包的打包,装箱的装箱,只比及日子直接搬到新宅。
    古人偏爱老物件,家具陈列都讲究传承与古朴。
    曹yong究竟结果不是古人,心里更适应前世那一套,新家固然要用新家具。
    除李氏与初瑜两代主母的屋子空出来,留着摆放其嫁妆,新宅那边其他客厅书房、花厅乃至孩子们的新屋都换的新家具。
    曹府这边的家具则分类,有的依旧留着,有了收起入库。
    如此,搬场的时候,大块头的物什又少了许多。
    各院下人,已经分出数人,提前前日过去新宅清扫。
    一切都放置的有条不紊。
    到了四月二十六这日,曹yong与初瑜早早起了,而后去兰院用个早饭。
    早饭后,曹yong与初瑜便请李氏带天慧去东府坐。
    曹府究竟结果传承了五代,外头看着虽不显,可正经有几分炊底。
    为了不惹眼,早在搬家前三日,便趁着凌晨人少时,往新宅运了很多工具过去。
    即便如此,剩下那些经常使用的,也是很多。
    且不李氏的嫁妆,就初瑜的嫁妆与给女儿攒的si房,就装满了几间屋子。
    从这边搬工具出府,再到那边安设妥当,总要半日功夫。
    曹yong夫fu要主持搬家事宜,李氏却上了年岁,天慧是闺阁叫女,两人暂避,也省的被下人矛盾触犯。
    至于永生,因已经十四岁,被曹yong留下:天宝尚幼,随着先生去东府早。
    恒生是早饭后到的,他正赶上当值,为了将白日的功夫腾出来,特意与同僚换了夜晚,才从宫里出来。
    没一会儿,左住与魏文志也前后脚到了。
    加上东府过来的曹项夫fu与天护,正经有很多人手。
    相关搬场事宜,有管事们领头,子侄们盯着。
    却是真没有什么曹yong好亲力亲为的处所。
    曹yong便叫曹项到书房,摆好棋盘,沏了清茗,一副品茗手谈的架势。
    曹项本是担忧这边人手不足,才专程从翰林院告假,过来辅佐,没想到堂兄却这般清闲。{zzzcn/。首发文字}
    眼见着天估带着几个的,分作三初,一处去了新宅盯着,一处去了旧宅,一处押送贵重物什,堂兄却摇着折扇,一脸悠哉的模样,曹项不由满脸纠结,道:“大哥,侄儿们还,迁居又是大事,是不是咱们也盯着些……”
    曹yong摇着扇子道:“什么事又是事?天估他们已经十七,天护、
    永生也都十四,哪里还?想想咱们昔时,十七的时候在做什么?他们也当承事了……”
    曹项闻言一愣,他们兄弟十七的时候在做什么?
    堂兄已经上京,在御前为shi卫,周旋于权贵之中二哥也在京中,不过也开始随着堂兄交际往来的三哥这么大的时候,已经……
    自己这么大的时候,为了心中执念,离了京城为官五弟这么大的时候,跟着伯父修书……
    同老一辈兄弟相比,天估他们这代人是够安闲,欠缺了火候。
    不管前提条件是,上面有亲长可依。
    不像他们老一辈兄弟,赶上曹家飘摇动dàng。尤其是他们二房兄弟,又值父丧,全赖长房伯父与堂兄照应。
    伯父年迈病弱,堂兄身兼振兴家门之责他们几兄弟又年少,那当是曹家最艰难的时候……
    想到这些,曹项也放宽心,道:“还是大哥看得透,该罢休时就罢休,像母鸡似的,都将他们护在羽翼下,他们何时能成才?”
    曹yong将茶盏推到他跟前,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该教育的我们教育到了,剩下的也要看他们自己个儿望子成龙是好,可圣人还有“因材施教,一……”
    曹项闻言,涨红了脸,低声道:“大哥,我晓得了,往后”曹yong叹了一口气,道:“我并不是关注侄儿功课不对,只是天豫年纪在那里摆着,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逼着他一坐一天,即便他乖乖听话,可能不得学进去?凡事过犹不及,若是逼得他完全厌了书本,四弟岂不是悔之不及?咱们也是从孩子过来的,想想是不是这个事理?”曹腼提及此事,并不是无的放矢。
    自打从江南回来,曹项对子侄的功课就比较关注,尤其对明日子天豫的看得比较紧。
    不但每天要抽查背书,在天豫课业跟不上的时候,还动起了十个手板。
    七、八岁的孩子,连吓带痛,就病了一场。
    大家都以为经此一事,曹项心肠会软下来,没想到他却变本加厉。
    春华虽满心舍不得,可却晓得儿子确实太叫弱了些,不教导怕道不成器,其实不出面阻拦。
    天宝与这个堂弟最亲近,见他情况可怜,便正经八百地求到父亲跟前。
    就是孩子,也晓得家里谁话分量最重。
    曹yong虽对堂弟教子的办法颇有微词,可本也无意干涉。他自己也是有儿子的,看到天宝有时淘气,也恨不得拿棒子敲一顿。
    父子连心,曹项即便打了天豫,那心里最难受的也不是旁人,而是他这个严父。
    今日正赶上兄弟两个见面,曹yong想起这事,觉得有需要告诫堂兄一一一。
    孩子的逆反心里不成轻忽,真要是强逼他打心里厌了书本,别用戒尺打,就是用大棒子轮也没用。
    曹项讪讪,耷拉着脑袋,缄默不语。
    曹yong慢悠悠地吃茶,捡了棋子打谱,并没有打搅堂弟寻思。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曹项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道:“大哥,同二哥是怎么想的,为何昔时会允五转六部,而不是我转?”
    曹yong道:“还能为了什么?从年龄上,为长、他为幼:从品级上,为高、他为低。父子兄弟同衙规避,本就当是他回避。”
    固然,所以然,似乎没错,可又哪里来的那么多固然?
    曹项抬头道:“堂兄,五不可是明日出,还是伯父亲自教导过………”到这里,低不成闻,道:“到底明日庶有别……”
    这个疑问,埋在他心底数年。
    他晓得,东府与西府名义上虽分炊,可众兄弟还是以堂兄为马首。
    若非堂兄颔首,昔时五也不会离了翰林给自己腾处所。
    可堂兄为何颔首?
    对东府几兄弟,因二哥打跟在大哥身后兄弟情谊更重些,剩下几个的,因时接触有限,感情都差不多,并没有偏颇。
    观其素日言行,是个颇重规矩,讲究明日庶的,为何在自己这里例外?
    听到“明日庶有别”四字,曹yong的神情凝注,看着曹项道:“明日庶有别?真这样看待自己?们兄弟几个,不管明日出、庶出,与我来,都是我的堂弟。二弟他们,身上流着一半曹家的血,一半二婶的血:的身上,流着一半宝姨娘的血,一半曹家的血。与我,与曹家,们并没有不合。”
    这番血统论,听得曹项出神。
    就听曹yong道:“对天护他们也是如此,天护、天阳是我的侄儿,天豫、天望也是我的侄儿,明日明日庶庶这些,不管们当老子的怎么看,我这当矢伯的不会将侄儿分作三六九等……”
    曹项听得此处,想到自己因见庶长子用功,怕明日子往后被庶兄压制,狠下心来逼明日子书,不由羞愧万分。
    是,从血统上来,非论是庶子,还是明日子,身上都流着的自己的血。
    一口气了这些,曹yong吃了两口茶,接着道:“我不轻视庶出,可其实不支持纳妾这一点,我从没瞒过们兄弟宝姨娘老实,天阳他姨娘也是天职的,所以们那边没用闹出什么笑话。在四弟眼中,成亲前看到的是明日母不贤、苛待妾室:成亲后看到的明日妻贤惠,妻妾和美。
    想必觉得这世上的明日妻都当如四弟妹似的,奉行贤惠之道,才和女子三从四德。可现下也有了闺女,比及敏姐儿大了,往后出门子,也直接做了廉价娘,四弟也会让敏姐儿贤惠大度?
    这世上有几多人家,为了这妻妻妾妾、明日明日庶庶,闹得家宅不安真有运数差的,家破人亡、香火隔离也不罕见…就在江宁时,就章姨娘的跋扈獗与路姨娘的强势,也是亲见的。我是个懒人,最厌烦麻烦,自己没有在这些事情上操心,也不肯为儿孙操这份心我早已交代天估,不得纳婢妾,有明日出不得生庶子,只因怕四弟与三妹妹、五妹妹多想,这条家法并没有写入家规:可等我百年前,终是要加上这一笔”
    曹项听得怔住,好半响方道:“庶子,也不得生么?”
    曹yong叹了一口气道:“四弟还不明白?不患寡而患不均。二叔去世的早,待子女教养上又不上心,对们兄弟几个并没有明显偏颇若是真的偏疼哪一个,那其他兄弟会不会嫉妒不服?同胞兄弟,还有因父母溺爱厚薄交恶构怨的:更不要是异母兄弟?可人心都有偏颇,就像成亲前,想的是不得委屈了天阳母子:可现下呢?想的是不得委屈明日妻明日子。这般也是尊奉明日庶有另外礼法,正合齐家之道,可礼法能大过人情?手心手背都是肉,难道非要压住一面,才能保全另一面?
    如今落得两面为难的处境,能怪的谁来……”
    这是昨晚的更新,今天的争取0点前出来
第一千三十五十四章 乔迁(上)
    听了曹嗣的话,曹项脸蔗惨白,久久不语。(w/w/w。zzzcn。c/o/m更新超快)
    曹颐旁的不担忧,怕堂弟在翰林院待久了,过于重视儒家礼教,矫正过度,不但待孩子们欠好,也会越发自卑身世。
    如此矛盾来、矛盾去,最后心里不扭曲才怪。
    曹颐还指望家中子侄在曹项的引导下走科举仕途,将曹家从勋贵转书香门第,可不想冲击得他失了锐气。
    因此,他便道:“别钻牛角尖了我那般制定家规,是怕儿孙有不肖的,色令智昏之下辱了家门”说到这里,自嘲道:“若是真说起来,咱们这一大家子,从老太爷一辈起就已经断明日,一大家子谁又比谁身份高几多……”这个也是曹颙方想起来。
    说起来,曹家的历史确实有些不堪入目。
    名义上说是宋宰相曹彬之后,可连曹颐都不晓得,这所谓渊源是确有其事,还是牵强附会,归正留下的家谱上是这样标的。
    确切的历史,是在明末,高祖曹锡远、曾祖曹振彦、祖父曹玺祖孙三代,在铁岭卫所被八旗军俘虏,成为正白旗汉人包衣。
    昔时祖父曹玺才两岁。
    而后曹家兴起,是曾祖曹振彦以贡生身份出仕,历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山西大同府知府至两浙都转运盐使盐法道。
    这不过才是三品官门,在京城八旗权贵云集的地界,又是包衣人家,曹家实没什么分量。
    只因曹颐祖母孙氏被内务府选为皇子保母,而后皇子即位,就开始重用曹家。
    在康熙没亲政前,就在康熙二年保父放置了织造之职。
    比及康熙六年,皇帝亲政,因保圣有功,孙太君加封一品夫人,曹玺为三品郎中加一级,曹锡远、曹振彦也借着孙媳、儿媳的光得了赠封,两位之妻也是从二品诰封。
    到了康熙十四年,康熙立太子,再次加恩曹家,曹玺加封工部尚书,曹锡远、曹振彦是三品郎中加四级,两位之妻成了一品夫人。
    曹家真正起家的功臣,不是他人,正是孙太君。
    可孙氏只有三女,其中两女未序齿早天,只幼女活到出嫁,适傅翼,却亡于产关,留下一子昌龄。
    曹家这边,工具两府,男丁十数人,名义上是孙太君的孙子重孙子,实际血脉半点不相干……
    想到这里,曹颐mo了mo下巴,不由有些心虚。首。发
    说起他在这世上亲近的第一人,就是孙太君。
    不管孙太君待李氏如何,待他这个长孙实是没的说。
    孙太君嫁妆与si房,除留下些银子给孙辈做嫁娶银子,将衣服首饰这些给了媳妇,其他田宅金银尽数留给曹颙。
    从曹颙七岁穿越,到十二岁老太君病故,祖孙两个的缘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