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打飞机-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生产不出来的。因为有了超硬铝合金,对飞机主桁梁进行革新,其抗拉强度好,耐疲劳强度更好,而且机体重量极轻,空重(21型)仅1570千克。零式的性能优势最大来源就是轻,特别轻,翼载极小,完全弥补了发动机动力的不足,而且保证了极大的续航力
  1942年6月,对于盟军打破0战称霸天空所向无敌的局面来说是个重要日子,当天日本对阿留申群岛进行了攻击,意欲牵制美军,掩护日本对中途岛的袭击。6月3日,小贺忠义兵曹长驾驶一架0战从龙骧号起飞对荷兰港进行袭击,返航途中发现飞机燃料发生泄漏,无法返回母舰,不得不紧急迫降在一个荒岛阿库坦岛的苔原上。松软的苔原陷住了机轮,机身翻倒,折断了小贺的脖子。5星期后,一支美国搜索队发现了这架飞机和倒吊在座椅上死去的小贺。飞机除了燃料箱上被地面机枪击穿两个洞外,几乎完好无损。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最重要的缴获品。美军立即将飞机装箱运回美国,修复并进行试飞,通过试飞寻找对付0战的办法和针对0战的特点设计新型战斗机。
  美军的试飞证明,0战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试飞得到结果如下
  1,爬升率和转弯半径极好,能轻易超过F4F野猫和P…40,在低空时用这两种飞机和0战进行缠斗无异于自杀。但如果在高空时,0战优异的垂直机动性能开始恶化,原因是副翼的动作出现呆滞,反应变缓
  2,0战的俯冲速度不快,在战斗中如果被0战咬尾,应立即以高速度俯冲并滚转,通常可以摆脱,但切记不可使用爬升手段摆脱,也不要追击急剧爬升的0战,否则死路一条。
  3,0战没有任何装甲保护飞行员和油箱,油箱也没有自封装置和灭火设备,很容易被击中起火。
  当0战性能解密以后,美军在设计新式战机时就有了针对性的设计,并且在专门对付0战的新式战机问世以前,美军也找到了立足现有装备对抗0战的有效战术,挽救了成百上千的盟军飞行员生命,并及时制止住了因0战造成的盟军空中局势进一步急剧恶化的局面
  在专门克制0战的F6F设计投产以前,美军飞行员利用0战俯冲能力不好的特点,对0战护航的日军轰炸机采取打了就跑的突击手段,可以避免0战的截击,使得0战的护航效果大大降低,并且通过俯冲逃跑的手段避免了被0战击落,这个战术的应用使美军在F6F与P47/51服役以前,成千的飞行员得以在0战的炮口下逃生,并且给予了日军轰炸机部队沉重打击,有效的扭转了空中不利局面,可以说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之一
  当美军专门对付0战的F6F问世以后,0战的快乐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最后沦为自杀飞机,0战最大的问题是当初设计时没有留下足够的升级空间,飞机设计的太小,无法安装体积较大的发动机,而小尺寸的发动机提升功率技术上很困难,而且功率提升有限,所以后期的0战在安装了装甲以后,虽然换了功率更大的小型发动机,但单位功率并没有提高,格斗性能无法因改进而继续提高反有所下降,不但如此0战多数后期型除了俯冲速度得到了提高了以外,所有的飞行性能都在下降,后期型0战的爬升率比前期型下降25%以上,至于航程下降近40%,0战空战性能最好的型号实际是早期的21/22型与最后才出现的54丙型
  战争中后期随着美军战机格斗性能的不断进步,0战就逐渐丧失了技术优势,当美军专门用来克制0战,具有0战水平的格斗性能,而且有更强的装甲,更高的速度的F6F泼妇战斗机出现以后,0战就完全失去了威力。而0战设计之初三菱公司曾对0战到底是按装小型的瑞星发动机还是大型金星发动机来设计,后来三菱公司有人提出,如果装金星发动机的话,飞惯了小飞机的军方试飞员在初期肯定不习惯,会有怨言可能会影响军方的购买兴趣,所以最后0战就按装瑞星发动机进行了设计,如果当初选用了金星发动机来设计0战,那么后果不堪设想,0战装大型发动机的后续型正是以后因东海地震难产的A7M烈风,如果当初0战选用了金星,那么以后就没必要再设计烈风了,烈风战斗机的威力比0战大的多,二战期间没有能与其抗衡的美军战机,如果开战时日军投入的是装金星发动机的重型0战,那么就没有办法对付了
  0战从1939年原型机试飞以后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在生产,是日本二战期间产量最大的机型
  飞机资料 (0式舰上战斗机 52型甲  )
  翼 面 积
  21.30m2
  自 重
  1,876kg
  最大重量
  2,733kg
  最大航速
  556km/h(高度6,000m)
  续航距离
  1,900km
  上升限度
  11,740m
  螺 旋 桨
  3叶定速变矩螺旋桨
  发 动 机
  标称1100马力 中岛  21型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 ×;1
  乘 员
  1名
  武 装
  20MM机炮×;2 ,7。7MM机枪×;2 航空炸弹 60kg×;2
  总生产数
  10449架
  主要型号
  12试舰战(A6M1):原型机型号,装 13型(标称875马力)发动机
  11型(A6M2A):装 12型(标称950马力)发动机
  21型(A6M2B):机翼翼端可折叠的舰上使用初期生产型
  22型(A6M3):装21型(标称1100马力)发动机,机体与21型相同
  22甲型(A6M3A):装陆军99式长身管20MM机炮的22型
  32型(A6M4):装21型发动机。翼展缩小,航程缩短
  32甲型(A6M4A):装陆军99式长身管20MM机炮的32型
  52型(A6M5):发动机采用推力排气管,翼展缩小,副翼扩大
  52甲型(A6M5A):装长身管20MM机炮的52型
  52乙型(A6M5B):52型右机翼机枪换成13MM机枪的武器强化型
  52丙型(A6M5C):取消7。7MM机枪,全部用13MM机枪取代,安装防护装甲
  53丙型(A6M6C):52丙型机体安装31型发动机
  54丙型(A6M8C):52丙型机体安装 62型(金星的体积缩小型,标称1500马力)发动机
  62型(A6M7):安装轰炸设备的战斗轰炸机型
    作品相关 二战美军轻武器资料
     更新时间:2008…3…9 17:46:24 本章字数:2740
  1911式点45口径勃郎宁手枪
  工作方式:半自动 口径:0。45英寸(11。4mm)弹夹:7发
  简介:由John M。Browning发明,是二战时期最著名的美国手枪。在西美战争期间,美军普遍反映小口径的左轮手枪威力不足,军队急需一种有较大威力的大口径手枪。在这种需求下,1911式。45口径勃郎宁手枪诞生了。Colt和Springfield兵工厂在1911—1915年间生产这种手枪,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60%在法国的美军士兵都配备了它。一战后,又在扳机、撞针、握把和结构上对它进行了改进,主要是使它更轻便。在二战期间,它只配备给军官和班长,并不是美军步兵的制式武器。但是禁止士兵配备手枪的条例被扔到了一边,在前线许多士兵都拥有一把1911式手枪。它被认为是最后可以依靠的武器,尽管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有更有效的武器可用,但没有人会否认它所带来的安全的感觉。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标准的美军随身武器。
  M1 加兰德步枪
  工作方式:半自动 
  口径:。30英寸(7。62mm) 
  弹夹:8发
  简介:M1 步枪,又称Garand 步枪,是美国步兵的标准配置步枪。
  以它的发明者John C。Garand的名字命名。
  它是第一种在战场是广泛使用的半自动步枪。尽管它在1936年就被军队采用,直到1943年一直是供应不足,但到战争结束时,它的产量却超过了4百万支。M1 步枪易于分解和清洁,它的口径、弹丸速度和半自动性能的结合提供了优于其它步枪的火力。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弹夹重新装弹很困难。 
  1903式步枪
  工作方式:手动 
  口径:。30英寸(7。62mm)
  弹夹:5发
  简介:1903式。30口径步枪,简称‘03式。
  1903年被美国军队采用,直到1936年,它一直是美军标准配置步枪。
  二战期间,仍有许多在使用。36年,M1步枪取代它成为美军标准配置。
  在诺曼底战役中,它成为狙击手的主要武器。
  不过,它在精度上的许多优点已被半自动和全自动武器的速度所取代。
  汤姆森冲锋枪
  工作方式:半/全自动
  口径:0。45英寸(11。4mm)
  弹夹:20和30发、50发(弹鼓)
  简介:JohnT。Thompson曾参与发展‘03式步枪和Colt。45手枪,汤姆森冲锋枪的原型枪于1920年春天诞生,尽管它有优秀的测试参数,但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都没有采用它。汤姆森Colt公司鉴定了生产15,000支该枪的协议,即1921式。这批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二战前夕。在1940年,美国陆军订购了20,000支该枪;在1941年,陆军追加了319,000支的定单。该枪最大的优点是可靠,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工作。
  主要的缺点是太重——超过10磅,缺乏穿透力(这也是二战中所有冲锋枪的共同缺点)。 
  勃朗宁BAR1918轻机枪
  工作方式:半/全自动
  口径:。30英寸(7。62mm)
  弹夹:20发
  简介:最初型M1918A1式勃朗宁轻机枪(BAR)由美军士兵在一战中首次使用,并且二战中该枪仍在使用。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使该枪获得了很高的声誉。1940年,M1918A2式投入使用。与早期型号不同的是它仅有全自动方式下的两种射击方式:慢速方式300—450发/分;快速方式500—650发/分;而没有了半自动方式。两种型号的勃朗宁机枪都被广泛的使用。而且在很多的电影中,你也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该枪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最大的缺点是缺少可快速更换的枪管来减少枪管的过热。
  M1919A6式重机枪
  工作方式:全自动,风冷式 
  口径:。30英寸(7。62mm) 
  弹夹容量:250 发
  射击速度:400—500发/分
  简介: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军部队参战,战场上官兵们需求一种比M1919A4式轻、又有比勃朗宁轻机枪更快射速的重机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M1919A6式重机枪诞生了。它继承了一些M1919A4式机枪的部件,不再有三角架,但它仍然重达32。5磅。事实证明,它太累赘而不能满足战场上官兵们不断变化的要求。即便如此,仍生产了43,000支该枪。而且,你可以在几乎所有1944—1945年的影片中看到它。
  M1919A4式重机枪
  工作方式:全自动,风冷
  口径:。30英寸(7。62mm) 
  弹夹容量:250发
  射速:400—550发/分
  简介:一战结束前,美国军械局意识到水冷式重机枪在坦克中占踞了太大的空间,而且对快速挺进的步兵来说也太重了。二战临近时,军械局待开发一种风冷式重机枪给步兵使用。这导致M1919A4式重机枪的产生。连脚架在内该枪重41磅,与重达93磅的水冷式M1917A1比起来的确是轻多了。所以,与水冷式相比它更多用作了攻击性武器。不过,它不能象水冷式那样长期维持同一水平的持续火力。
  反坦克火箭发射器
  工作方式:电子点火
  口径:75mm(3 英寸)
  穿透力:100mm(4 英寸)
  简介:1942年初,为满足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需求,军械局的Leslie A。Skinner和Edward G。Uhl研制了一种火箭炮——一个用电子点火的金属筒。直到那时,美国步兵一直缺乏可以使用的能阻止坦克前进的反坦克火箭。军械局的另一个成员,Henry H。Mohaupt,一直在研制一种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手榴弹——M10式手榴弹,重3。5磅,使步兵不能有效的投掷。然而,当Skinner和Uhl试着用他们的发射器发射M10手榴弹时,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军械局立即意识到这种新式武器的价值。许多发射器被装船运给了盟军。德军在缴获了之后也生产复制品。
  MARK II 手榴弹
  工作方式:摩擦点火延时引信
  重量:0。59kg 
  延时时间:4—4。8 s
  简介:二战期间,美军士兵使用了许多类型的手榴弹,但主要配备的MarkII手榴弹。它为铁铸,外部呈锯齿状,利于在爆炸后产生更多的弹片。它内部TNT 填充物,但由于战争初期TNT短缺,内部多填充硝化淀粉复合物。 
  Mark II的杀伤半径是5—10码,但弹片可杀伤至50码。由于公认的投掷距离多为35—40码,所以要求士兵在投弹后卧倒直至手榴弹爆炸。
    作品相关 日本二站时的其他飞机资料
     更新时间:2008…3…9 17:46:24 本章字数:13491
  97式舰载鱼雷攻击机
  1935年日本海军命令中岛公司与三菱公司分别研制新式舰上鱼雷攻击机,称做10试舰上攻击机,海军将从中间挑选竞争获胜者投产,中岛公司与三菱公司都在1937年拿出了自己的10试舰上攻击机,这2个公司的飞机外观近似,性能差不多,中岛公司采取了起落架可折叠收放的设计,而三菱公司的则采取固定起落架设计,三菱的鱼雷机虽然采取固定起落架设计,但由于发动功率更大,反而飞行速度比中岛公司的鱼雷机还快,最后日本海军难以取舍,决定干脆中岛公司与三菱公司的试制鱼雷机全部投产,每种都要一些,于是中岛公司的B5N就被命名为海军97式1号舰攻,而三菱的B5M则被称做97式2号舰攻,97式1号舰攻装备部队后,因为重量轻而且低速飞行时安定性好,有利于在航母上起降,所以比97式2号舰攻更受欢迎,军方不停的追加订单,产量大大的超过了97式2号舰攻,97式1号舰攻的改良型称做97式3号舰攻,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战争期间多数B5N实际都是97式3号舰攻也称做97式舰攻12型,至于97式1号舰攻也称97式舰攻11型
  97式舰攻服役后立即就投入了中国战场,由于载弹量大,机动性好,飞行速度也比早先海军的双翼鱼雷机快的多,因此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日军海军对此很满意。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战争初期97式舰攻参与了日军航母战队几乎所有的作战行动,并取得了重大战果,直到1944年才被天山舰攻完全取代,不过到1945年已经转入预备役训练机的97舰攻再度复出充当自杀特攻机,又活跃在了第一线,到战争结束时97式1/3号舰攻还残存134架
  飞机资料 (97式1号舰攻  )
  翼 面 积
  37.70m2
  自 重
  2,107kg
  最大重量
  3,650kg
  最大航速
  370km/h
  续航距离
  1,090~2,260km
  上升限度
  7,400m
  螺 旋 桨
  3叶变速螺旋桨
  发 动 机
  标称710马力 中岛  3型星型气冷9缸发动机 ×;1
  乘 员
  3名
  武 装
  7。7MM机枪×;1 航空鱼雷×;1 或 航空炸弹 800kg
  总生产数
  1250架
  主要型号
  1号(B5N1):安装  3型(标称710马力)发动机,后来改称97舰攻11型
  1号练习用攻击机(B5N1…K):1号舰攻的教练型
  3号(B5N2):安装  11型(标称970马力)发动机,后来改称97舰攻12型
  B6N天山式舰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