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方之王-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指挥部在制定计划后所有的指示都传达到了前线,具体的指挥都由前线指挥官负责,长春指挥部只是负责大的战略方向的决定和各个方面的协调以及后勤等任务。这也是多年以来北方军队的一大特色,完全放权给前线指挥官让他们可以灵活的发挥,一旦计划制定后指挥部就游离战场外负责监控和协调,只有出现大的失误的时候才会直接参与前线指挥。

    这也是多年的战斗中总结出来的,战场上瞬息万变,远在后方的指挥部对小部分时局把握远不如处于最前线的指挥官来得深刻。一方面可以锻炼这些指挥官的指挥能力,防止指挥官成为和日本军官一样不知变通的军官。另一方面也防止了越权指挥给军队调度带来的极大不便。蒋介石就是极喜越权指挥,虽有成功之例,但是大多为不切实际导致贻误战机。

    参谋部在制定计划后,剩下的就是负责调动和总结各个方面传来的情报,做出正确的判断。经过了一夜的忙乱,在作战计划下达给各个部队后终于松了一口气,除了留守的部分人员,大多人都到了食堂进餐。参谋部只有一个大食堂,所有的官员都是一起进餐的,高级军官的特权就是可以要勤务兵直接将食物送过来。但是大多数的军官除了十分繁忙外都是喜欢自己去食堂进餐。

    李成坤和周正刚也是将计划下达后,浑身感到一阵轻松,其他的就看前线部队的了,所以也有空来到了食堂,在他们来了以后,参谋人员说话的声音小了许多。听见李成坤和周正刚的谈话,他们这才感觉到了和这些高级指挥官的差距所在。打仗不仅仅是要靠人,也要靠脑子,对日本人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对他们的行动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以他们致命的打击,毫无疑问,这些指挥官都对日本有深刻的了解,对他们头疼的应该是那些侵略者。

    当然李成坤和周正刚在这个地方谈论重要机密也并不担心泄漏出去,因为这是个内部食堂,除了参谋人员和高级指挥官其他人是不允许进入的,参谋人员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计划内容,根本不用担心所谓的泄漏的问题。对于日军的武士道精神,军内将士均不已为然,作为战士,这是他们的职责,他们的工作就是战斗。战士勇敢的面对死亡战死沙场没什么好吹嘘的,就象工人工作农民种地一样没什么好吹嘘的。日军只不过将这种东西顶礼膜拜加以神话而已!

    如果用这些虚伪的东西来掩盖失败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可耻,战争中,人们都只不过是庞大战争机器的一个零件而已。在枪林弹雨之中人们都是身不由己的,每个人所能做的只是尽到自己的职责罢了,个人的勇敢精神和英雄主义在这个时候都显的苍白无力,有时能用于体现一下个人价值,其它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在漫长而艰苦的国家机器的角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力因素是高超的战争指挥技巧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在战场上要想能活下来,要靠冷静的头脑还要握紧手中的枪。

    置生死于度外的战斗精神并不是某些人或某个民族的专利,世界上所有训练有素的军队,生死问题都早已解决,没人会为此大惊小怪。汉朝实施了严酷的法制治国,触犯刑律者无论职位高低一律严惩不怠。汉帝国军队更是军律如铁,在战斗中没有命令无人敢退,汉军生还率只有十分之一二,汉与匈奴的战斗异常惨烈。后来,匈奴人称汉军为“好汉”意为强悍善战的汉人。可是没有人象日本人把这种精神上升到顶礼膜拜的地步,因为这不过是军人应有的基本素质。日本军队唯一做的比较好的是对军队的洗脑,让那些军人从人变成了禽兽,只知血腥屠杀忘却投降,直至战死方为解脱。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军队上下对他们所谓武士道精神蔑视无比。

第二部 第八章 混乱7

    钟柱国拿着手上的情报有些担心的说:“前面打得这么激烈,他们挺不挺得住,要不我们派些部队支援一下?”“我看不必了,现在我们航空兵优势发挥不出来,上去了也是徒增伤亡!再说了就连国民政府的中央军都可以在鬼子的绝对优势的飞机大炮外加百条兵舰的猛攻下支撑,难道我们这么多年苦心训练武装起来的部队连他们也赶不上?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仗也不用再打了!”

    “现在这样打,的确伤亡有些大,只要挺过去了,那么胜利的天平就会向我们倾斜,他们反应过来也为时已晚。我们在这里牵制他们越多的力量,我们胜利的代价就越小。要他们这么点部队想攻克我们几万人部队组成的阵地,未免也想得太天真了,你命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把日本的坦克第一师团死死的拖在那里!不是我小看这些鬼子,打仗一不顺利,就像输光了的赌徒红了眼,战术上让他们一让又如何,最后还不是要因为缺乏全局观落得惨败!”

    钟柱国感觉到了范清平的情绪虽然有些骄傲,但是何尝不是事实?但是做为一个指挥官,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冷静,绝不能低估任何敌人!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这个时候他却无法说出来,因为在他心目中后方有指挥部全局指挥,即使狂妄一点又如何?这种狂傲是建立在对自己强大的信心上面,而不是片面无知的狂妄,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是要还是很有必要提醒一下,以免以后在战场上因此吃亏!

    “日本军队也内不乏能争善战之士,目前我们略占优势,这还是用我们多年倾尽全部家底才拉起来的军队取得的效果,任何时候我们也不能对这些日本人掉以轻心。我们将士虽有一腔报国的热血,那日本军人同样有极为疯狂的武士道精神,纯以单兵作战,我们确实略逊,但我们胜在对先进武器的运用和军队灵活的指挥上面。日本军官虽然不足以成大气候,但是出众之人也必定不少,作战时候还应谨慎……”

    范清平笑了笑说:“我知道参谋长是金玉良言,我以后会注意的,我们来看看这次我们应该怎么打……”钟柱国摇摇头,叹了口气,每次对他说这些的时候,他总是这样,也不知道到底听进去了多少。要说作为一个战将他无疑是出色的,要作为一个军队的统帅就有些困难了,好在他也明白,并没有表现太大的欲望,指挥军队往往打起来就不要命,为此被训过多少次也没有能改过来。鉴于他的身份,只好选派了一个高级参谋给他当参谋长,时刻提醒他一下,虽然平时也略有成效,但是大炮一响就什么都忘了。

    张强这时候连骂人的冲动也没有了,抱着反坦克枪望着阵地前,身边的这把枪原来的主人已经已经被炸得血肉横飞,他甚至还来不及庆祝刚刚击中了一辆日军坦克就被日军发现,一发炮弹过来当时就倒在了血泊之中。张强手中的反坦克枪上沾满了战友流下的鲜血,他却无法对此哪怕有一丝的关注,毕竟前方虎视眈眈的聚集了近二十辆坦克,坦克后面还有相当数量的步兵随行,这对整个阵地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很难得到在空袭中被打得几乎抬不头的炮兵兄弟的,能坚持就只能靠自己,只有这个时候他才真正对曾经以自己血肉之躯阻挡日军进犯的国军士兵有了那么一些从心底的认同,让他感到庆幸的是自己的军队绝不是那些套上军服的农民可以相提并论的。日军飞机狠又如何,照样还不是一架接着一架的被空中的战斗机和地面的防空火力给揍了下来。这些坦克凶猛又如何,自己的步兵却不是那些连枪都无法凑起的“国军”部队,反坦克枪,战防炮(反坦克炮),反坦克手榴弹和反坦克地雷虽然不足以击退那些日军,要抵抗他们还是能够做到的。

    战壕里到处是呻吟的伤兵,这些士兵还来不及乘日军飞机轰炸的空挡被撤下去,阵地前的日军就已经开始发起了进攻。和日本人打了五个多小时的张强很快就发现了日军的行动,“这些***倒是学得挺快的,看来指挥他们的那个家伙也不是个白痴!”作为北方资格最老的几支部队之一,部队的各种基本功都十分的扎实,航空兵大规模扩军后步空军协同作战也被列入训练大纲。眼前的日军,从开始航空兵轰炸过后居然等了半天都无反应,让自己能够时间来清理被轰炸的阵地,但是随着战斗的进行,这些鬼子越来越聪明,每次都能在航空兵轰炸后最短的时间发起进攻。

    要不是亲眼目睹了他们在前几次进攻时蹩脚的协同,张强还真的会以为眼前的日军曾经受到这方面的协同训练。但是随后的战斗表现出来的混乱表明这些日军只是受到了比较好的指挥罢了,只是如此也给守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说实在话,张强对日本人所谓的坦克一直嗤之以鼻,很不感冒的,在他心中只要手中有足够的反坦克武器,这些“包着铁甲的装甲车”的威力就十分有限了,加上日本人对坦克认识的不足,对坦克使用上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也让这些武器的威力大为减少。

    张强最感到苦恼的是这些家伙的指挥官不要命的反应速度,他甚至在航空兵没有完全轰炸完的时候就将坦克开到了阵地前沿,原本要保守各种火力打击的距离也在阵地守军苦苦抵抗航空兵的轰炸中大为减少。日军指挥官完全不计较部队被自己的飞机误伤来取得时间和距离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在空中打击停止后立刻可以投入进攻,将守军死死的拖住,不然他们有任何的修整时间,这才是张强最为担心的地方。

    在战场上作战的张强没有想,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的信心是从何而来。即使是面临天上的狂轰乱炸,地面一波胜似一波的进攻对他的信心没有丝毫的打击,这军队上下强大的自信才是这支军队战无不胜的最大的保证,也是每一支优秀军队所要追求的目标。他信任自己的同僚兄弟,这些接受了严格训练的军人。更主要的是日军在某些地方并不占据优势,如果有炮兵支援,张强甚至认为自己的这支部队完全可以战胜他们的坦克部队的进攻,甚至把他们击溃。即使丧失了部分重武器的支援,手头上却还有足够对付日军坦克的武器,这也让部队如吃下了定心丸。

    当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只有轻武器的时候,面对这些速度快,威力大的坦克部队,即使有一战的决心,也绝不会有必胜的信心。因为他们对付这些武器的唯一办法只有身负炸药包来炸毁敌人的坦克,如果坦克部队有了步兵的一同作战,那么即使唯一的办法也很难取得效果。张强自信的是有火炮,虽然损失了不少,但是还可以发挥优势,步兵携带的反坦克火力也足以对日军形成巨大的威胁,更加上日军航空兵现在只是暂时占据优势而已,要是航空兵夺回了主动权那么日本人的好日子也到头了。正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自己的武器装备和其他中国军队的优势,才愈发的对那些以简陋武器抗衡日军的中国军队表示出了钦佩!

    从参加军队的第一天张强就被教导:“战场上,两虎相争,狭路相逢勇者胜!”无论敌我装备,人员相差如何,真正遭遇到这种紧要关头的时候,只能有一个想法,胜利,否则必定是被灭亡!日军进攻看起来极为壮观,进攻也相当的卖力,可是取得的效果却十分不近人意。中国守军人数占据优势,日军却有坦克飞机之威,但是他们不得不掂量在前面不远的中国数万完好无损的预备队。日军情报显示这支预备至少也数万人甚至更多,重武器数量庞大,他们在战斗打响后去纹丝不动,每一个军人都知道预备队的作用,在最关键的时刻投入战场的时刻,战斗的结局就已经被决定了。

    这个预备队越是沉默,星野利元就是越是担心,他明白这样一支部队投入战场可以带来的冲击力。他不明白为什么对面的中国军队还没有动作,但是却清楚的知道当他们开始行动的时刻也是战斗胜负分晓之时。他现在最关心的是攻克中国军队布置在前沿的两个阵地,只有攻克了这两个阵地,才能将已经陷入了中国数个阵地圈围困中的部队重新集结起来。到那时候,加上后方即将赶到支援的部队,整个部队可退可进,主动权就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唯一让他感到不安的是,中国人会让自己等到援兵到来的那一刻么?

    后方能抽调的兵力也不过两个师团而已,还要加强防守力量,此时突击力量明显不足。国内和陆军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给军队,这些年战斗混乱不已,满洲对帝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上至军部内阁,下至将士都被北方中国军队的重创后心有余悸,不能下定决心来决一死战。在星野利元心目中,甚至北方的中国人的威胁比那些赤化的苏俄更加可怕,他也是竭力主张乘苏俄和李成坤大战之时出兵夺取最大的利益。内阁却对此加以否认,认为非必要出兵之时徒增伤亡,但也没有反对在中国人和苏联人两败俱伤后夺取胜利果实的计划。

    无奈谁也没有想到,战争的结局和过程居然是如此,苏俄没有从李成坤手中得到一分好处,反而被打得抬不起头来。损兵折将不说,更是送了个大礼给中国人,几十万的武器装备和大笔的赔款让整个世界都震惊!那个时候星野利元已经知道,这些支那人再也不是以前的任由外国人欺负的支那人了,他们军队在和装备要水平远高于帝国的苏联军队作战中表现的强大战斗力是他最感到吃惊的。即使一向提倡集中使用坦克部队的他也未曾想过这些部队的大规模使用会有如此大的效果,也加快督促陆军成立更多坦克部队的建议。

    他也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中国两个前沿阵地,夺回主动权。最让他高兴的莫过于航空兵的出色表现,中国空军只能苦苦挣扎,勉强拖住了护航的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大多能突破他们的阻击对地面进行轰炸。但是过了一会却又感到无可奈何,无论轰炸有多猛烈,无论地面反应如何快速,在轰炸过后那些被炸弹筛过数次的阵地上又突然冒出无数个中国军人,进攻一再的受阻。

    在长春指挥部中,所有人的心都被悬了起来,前线已经激战了一整天,前沿的一个阵地被日本人攻克了大半,差点就丢掉了阵地,好在及时的反击和日军猛攻后已经力竭体衰让他们又夺回了阵地。指挥部的军官们都知道,采取这种防御阵地的劣势正一点点的暴露了出来。弹药不能及时的补给,伤员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阵地被进攻后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根本没有防御纵深,依靠强大的火力这些都可以弥补,但是战斗了这么大半天的弹药武器还有人员都消耗得厉害,原本固若金汤的阵地也渐渐出现了裂痕。所以才出现差点被日军攻克的情况出现。

    前线虽危急,这些指挥部最担心的却不是他们,他们而是已经保持了近十二小时无线电沉默的……在公主岭西南方向的榆树台,陈志勇擦了擦头上如雨水一样落下的汗水,心里感叹:还好比预计时间还提前了一个小时!这些地图虽然还是略有稍许偏差,但是总的来说已经相当的精确了,基本上一路上没有遇见过走岔路和冤枉路的情况,当然这和一直在附近活动的敌后突击队的引导也是分不开的,他们不仅打击这些敌后的日伪汉奸之流,也收集占领区的各种情报,其中就包括最新的地理资料,有他们的指引可以说一路上基本有惊无险。

    这么大部队的全寂静行军还是让上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