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方之王-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好运,他那些训练有素的突击队员被击毙了一百多个,加上上次损失的人手,仅仅四百人的队伍已经阵亡了一半。中泽三夫指挥的伪装成中国军队的部队在最开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后,他就下令这些士兵换上了日军军服当做了普通的陆军士兵来参与进攻。他很清楚,这样的把戏顶多只能玩一次,如果是有防备连新兵都骗不了。然而这次行动却让他十分心动,而且秘密潜入后,只需要穿上了中国的军服,在晚上交战中将很难辨认,这可以加大中国军队的混乱,给部队行动创造更多的机会。这次行动他所倚重的还是那些精锐的突击队。此前突击队表现相当的突出,源源不断的战报和相关的情报传来,参与行动的士兵很多都安全返回,也让他的信心膨胀起来,无视中国军队对他们采取的一系列对措,对这支部队的使用有种盲目的乐观态度,最终导致了他们折翼在这次行动中。

    在那些突击队开始渗透的时候,靠近这些机场的部队也开始行动起来,乘着夜色秘密潜入到中国军队阵地外,当机场附近响起了枪声却没有发出成功的电报的时候,这些部队已经意识到了行动暴露,提前发起进攻。他们大多身着中国军服,在交火中极度不容易辨认,但是得到的命令很简单,凡是向机场方向射击的都是自己人,反之则是敌人。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正是这条命令让这些进攻部队彻底覆灭。

    当接到行动失败的消息的时候,他很快就清醒过来,这才发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太低估了中国军队的效率,他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了办法来克制自己的部队活动。更致命的是自己被这种作战方式的取得成功冲昏了头脑,没有意识到如此高频率的使用这支部队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第一次的行动是建立在收集了中国军队大量情报的基础上,对中国军队内部命令代号都能熟练的掌握,他们才能完美的隐身于中国军队中间不被发觉。而这次行动目标很明确,那些口令也仅仅是审讯被俘虏的中国士兵获得的。然而对机场守备部队的命令和口号以及行动方式都不了解就贸然想蒙混过关,这才是任务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也让中泽三夫悔恨万分,他对那些进攻的部队损失伤心程度远不及突击队损失惨重来得心痛,他清楚的知道这些士兵是经过多少次选拔和多么严格训练出来的,这才执行了两次任务就让他们减员一半,短期内根本无法补充恢复元气。

    在别人还在沉睡的时候,地勤人员已经开始忙乱起来,他们在凌晨三点吃饭后,就开始忙碌起来。虽然昨天晚上激烈的交火让他们并没有睡好觉,好在昨天雨下了一天,飞机都没有出航,也让他们稍微有了点时间休息,今天早起也并不显得很劳累。因为任务相当繁重,不得不提前两个多小时起床,他们不仅要检查飞机是否受损,更换受损部件,加注油料,补充弹药,一直忙碌到清晨。飞行员在早上四点半就起床,吃过丰盛的早餐,五点十五分开过战前会议,分配了作战任务,五点半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机场待命了。

    天亮后最先起飞的是一批批的侦察机,他们对这附近的地形已经了如指掌,只要日军躲藏在里面,就很难瞒过他们。昨天还虎视眈眈的日军,仿佛在一夜间都凭空消失了,不过根据那些和日军有接触的部队的报告,对日军出没的地区经过详细的侦查,发现日军都躲进了山区深山中,连坦克卡车都借助深林隐藏了起来。尽管如此,经过了详尽的侦查,还是发现了他们的蛛丝马迹,毕竟他们现在使用的那些伎俩,多年以前是自己的部队足最拿手的,他们现在使用有种班门弄斧的感觉。开始发现的都是侦察机,他们将计就计,并未使用无线电通报敌情。因为在日军上空使用了无线电容易被他们察觉,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可能已经暴露了,当侦察机返航后,战斗机和轰炸机就接连升空……

    星夜开始脱离和中国军队接触的日军,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发觉中国军队如同潮水一般涌了过来,雨虽然停了下来,浸透了一天的路面还是有些泥泞。早在木村兵太郎下令让他们准备防御抵挡中国军队的进攻时候,他们就连夜开始将各种火炮和物资隐藏了起来。可是他们没有料想到中国人的反攻来得如此迅速,也来得如此的猛烈。完全不像是支刚刚吃了败仗的军队,反而是像是只饥饿的猛虎,疯狂的撕破了阻挡它前进的一切东西。

    只一日不见,士兵却感觉如隔三秋,随着越来越多的战机飞过,士兵们的士气越发的高涨,在地面部队的进攻下,那些昨天被日军占领的地方迅速的易手,重新又被夺了回来。尤其是那些靠近机场的日军倒了大霉,那些轰炸机、攻击机甚至战斗机全部都一批批的光顾他们的阵地,炸弹、炮弹、机枪子弹全部都打空了才返航。更要命的是,由于距离太近了,他们甚至不需要加油,只需要回去加载弹药,然后起飞就可以接着攻击。地面的军队更是不放过这么好机会,大炮也响个不停,日军的阵地早就被火炮和炸弹来回炸了个遍还不肯停下来。日军士兵现在最渴望的事情就是中国军队早点发起进攻,这种轰炸打得他们心力憔悴、苦不堪言,偏偏对此毫无办法,部队里的那几门高射炮,在第一批轰炸机飞临的时候,还未来得及发挥作用就被炸得稀巴烂。

    中国投入的兵力迅速和日军混战了一起,双方火炮疯狂的射击,随着时间的流逝,日军发现自己的弹药越打越少,而中国的军队却越来越多。原本为了躲避中国的空中打击下令和中国军队纠缠在一起的日本军官也发现了有些不对劲……

第二部 第九十三章 鏖战11

    整个东北的战局现在乱成一团,无论是李成坤和日本关东军都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事实上,即使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计划,前线部队也根本无力实施,在几百平方米公里的土地上,双方的军队犬牙交错,根本没有办法集中起力量,部队调动就会受到四周的军队带来的压力,而那些军队的调动又会引起自己军队的一系列反应,整个战场就如同乱成一团的丝线,理不清,却动一而牵动全身。

    相比在范清平在前线的指挥部中的沙盘,在长春的那个沙盘无疑要更加细致和庞大,不仅是在交战区域,还几乎涵盖了交战区域外方圆数百公里的地形,由于这个沙盘过于庞大,不借助工具参谋人员根本无法修正上面的兵力部署,一进来就可以看见两个参谋站在梯子上小心翼翼的根据最新的情报来布置沙盘。李成坤和德国来的科学家详谈后,立刻就飞到了长春指挥部,跟在他后面的是一排排的高级军官和参谋人员。

    他进来的时候,参谋就跟在他身边,边走边汇报前线的战局,走到沙盘前,他认真看了一下沙盘上的情况,和计划中计划一样,和日军搅和在一起了。李成坤早在日寇进犯的时候,就在给范清平的电报中下达了命令,“反攻之时,用尽全力缠住日军,局面越混乱越好,越混乱对我们采取下一步的计划越有利。”显然,前线的参谋们很好的理解了这封电文的意思,他们在日军的优势兵力前有限的抵抗后撤退,却偏偏“遗忘”了一批部队在战场上。

    这种局面是很多方面造成的,日本军队内有不少的人也认为,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国军队刻意布置的。他们许多军队原本有撤退的机会,却被下令原地固守,相当的部队被分割却不突围,原本奇怪的布置,到现在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今天的行动表明这些部队不仅没有如预料中丧失战斗力,相反昨日的战斗中他们一直在保留实力,今天一系列的攻势中立刻控制了一些重要的地区,让原本就和中国军队搅和在一起的军队更加混乱起来。

    “按照计划,对敌人的交通枢纽和后勤已经实施了两次空中打击,我们活动于敌后的部队也接到了我们命令,开始展开行动。是不是现在就让部队解密三号计划?”在这里已经呆了一整天的周正刚没有回头,询问了一句,事实上对于参谋部制定出来的这个计划,有些迫不及待,只要成功,北方的局势就差不多已经成功了一半。由于行动的机密,所有的行动都不会由无线电下达,前线每个军指挥部在行动前,都带走了一份经过严格加密后的三号计划中自己需要执行的那部分。

    在战前的时候总指挥部就会将解密的方法通过无线电传输过去,即使这些解密方法的无线电被日本拦截,他们没有经过加密的计划也根本无法获知情报的内容,这样保密的程度就大为提高。这也是针对日军对中国情报太过于了解被迫采用的方法,在这些年的战争中,日本非常熟悉中国军队的电报,对国民政府的电文几乎可以全部拦截破译,对北方李成坤的电文也有部分能够破译,毕竟他们对中国的文化了解十分笃深,同样,他们的情报也为中国军队所掌握,相当的电文也被破译,这是一场几乎势均力敌的战斗。为了保密,不得不想出各种方法加以应对。

    “还是等等吧,现在我们也不需要太着急,局面越混乱,调动起来的日军越多,我们取得的胜利就会越大,这是一盘大餐,还是得慢慢的品尝才行。这一场胜利了,我们的日子就快要熬到头了,可是越到这种关头,我们越要小心谨慎,要是这个时候日军缩回去了,再想把他们给引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地图上军队的位置分布让他们感到了格外的满意,军队都借助伪装或者频繁的调动抵达了作战位置,只需要命令下达后他们就能立刻发起进攻。这次日军的进攻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却不至于被打得如此狼狈,更大的程度是因为整个战略的需要。原本是围困四平来调动日军增援,变成现在了日军主动进攻,关东军大力支援,这样一来李成坤就想出了这个和稀泥的办法,把战场搅成一团,既要日军进攻不了,也撤退不了,如果不增援,就只能坐看这些日军被吃掉,如果增援就正好如了李成坤所愿。

    “这次作战,部队都需要经过长距离的大奔袭,很是有些麻烦,尤其是后勤补给一定要跟上,要保证路面的畅通,这是对我们后勤大军的一次严格考验。几十万大军的油料弹药食品都要靠这些我们并不十分熟悉的交通网来运输,而且随着战斗的持续,他们补给也必须跟上部队的前进的步伐,他们的担子不轻松啊。尤其是我们的机械化部队,我很是担心。就连后勤做得非常不错的德国,在欧洲比我们好得多的道路上,他们的后勤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在波兰在法国,装甲部队都出现过调链子的情况,这点我们不能不引以为戒。我们现在要进攻的地区,除了少数拥有铁路外,其余大部分都需要靠汽车运输,这些道路情况并不十分的理想,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准备工作,我还是认为后勤力量还是需要加强,这点刻不容缓。即使这样会造成其他地方的一些困难,但我相信那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李成坤偏了头想了会,“这倒是个问题,当初德国那些家伙来的时候很是考察了一番我们的地形,要说咱们北方还是很适合机械化作战的,就是道路情况差了点。这也没有什么,作战问题不大,可是后勤问题不小,我们超编了这么大的后勤部队,在关键时刻还是有些吃不消,这可是个大问题。我们现在作战部队和非作战部队后勤部队比例已经接近一比一的关系,这不仅是中国,在整个亚洲也无人能比,要是按照他们的理论,在中国作战,如果能达到一比二或者一比三的关系,那部队将会所向霹雳,可惜啊,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做到这点,更何况我们这个贫穷的国家,所以我们必须要从自身找办法,提高效率,解决问题。”

    周正刚叹了口气,“看来我们是太急于求成了,一味的扩大我们的后勤也不一定可以带来部队战斗力质的飞跃,毕竟军队的数量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面对两个强大的敌人的时候。这方面还是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协调发展。只要战斗打响,我会发动在日占区活动的一切武装力量来帮助我们维护后勤补给的畅通,尽力的保证桥梁、道路的安全,并且切断敌人的补给和增援线路。”

    李成坤安慰他说,“也不要把事情相得那么坏,我们这次成功的可能性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现在所要做不过是在减少我们损失的同时,最大可能的集中消灭敌人。我们只需要制定出周密详尽的计划,鼓舞起小伙子们的士气,他们会做到的!”当夜色开始降临的时候,战斗却没有丝毫的停止,整个战场上枪炮声响成一片。中国军队的在战斗中一直不停的运动,将日军分割开来,混杂在其中,很多地段上,炮兵根本无法射击,因为那些地段上已经无法区分敌我。在混战中,日军的炮兵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他们只要开始射击的时候,就会被捕捉到具体的目标,很快就会有攻击机和轰炸机光临他们的阵地。更为致命的是,在混战中,时常就有部队冲进了日军的炮兵阵地,很多大炮来不及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被摧毁。

    “对了,这是刚刚发来的电报,你看一下。”周正刚从保险柜中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了李成坤,“他们这个时候也要转移了,英国人比我们想象中抵抗力还要差些,原以为他们至少能支撑再多支撑两周的,现在看来恐怕是不行了。也好,让他们把部队转移到缅甸去。那边起码还能一段时间的。”周正刚笑了笑,“他们在那里的战果可是不菲,不管是那些美国飞行员还是我们自己的飞行员,表现都非常的突出,唯一遗憾的是我们两艘潜艇被击沉,轰炸机部队也是元气大伤,但是他们的战果也是最大的。”

    李成坤把汇报上来的战果,仔细的查看一番,“日本的海军实力实在不是现在的我们可以抗衡的,虽然我们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战果,可是却未伤及他们的筋骨。不过这些战斗都表明了我们制定政策的可行性,以制空权换取制海权,以空制海。我们既然不能一口气吃掉他们,就慢慢来,集中力量,今天吃一口,明天吃一口,慢慢的将他们蚕食掉。

    “他们的提议很好,面对驱逐舰的时候,潜艇很难抗衡,这次的战斗就充分说明了这点。既然如此,我们就去攻击敌人的运输线。就简单的拿铁矿石来说,日本自产四十五万吨,相比其六百万吨的钢产量,简直连十分之一都达不到。其余的矿石从那里来,都是从朝鲜、东北运输,此外还能从东南亚进口百万吨。这些运输全部要依靠海运,如果给他们运输线实施打击,对日本的危害远甚于冒险攻击他们的军舰。”

    对周正刚的话,李成坤是非常赞同,“他们的计划原来我看过,这个路子是对头的。没有矿石,日本人就没有多余钢铁来制造他们的飞机、坦克和军舰,甚至连大炮、枪支、弹药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我们不可能伏击他们所有的运输船队,那怕是我们只消灭了他们运送物资的十分之一,那对他们的打击也是极为严重的。更不用说击沉运输这些物资的商船,他们如果要保证物资的运输,就必须制造出更多的运输船,这又要耗费大量的钢材和人力物力,对他们而言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仅仅是他们的矿石一项,还不算棉花、橡胶、羊毛以及铅、锌等军工产业所必需的有色金属原料,另外还有石油和煤这些必须依赖进口燃料。很难想象他们无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