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方之王-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最后用步枪顶着炸药伸进了日军的工事内炸毁它的。

    攻占这些日军的工事,就是吃力不讨好的活,那些布置于战略要地的工事相反还比较容易攻占一些。大口径的火炮、空中蜂拥而来的轰炸机群、喷火坦克……只要需要,他们可以使用一切的武器来攻占这些难啃的骨头。有些日军可以围而不攻,直接跳过他们攻击更为重要的目标。装甲部队一直都是如此高速推进的,他们分割大量的日军,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肃清这些残余的日军份子。而如同这些布置于交通线上的日军,装甲部队为了最大可能的扩大战果,可以不用理会,后续的部队却不能不管。

    这些日军勒守着交通线,他们本身的存在就是对后勤的一种极大的威胁,这对大兵团作战来说是极为危险的失去。他们只需要龟缩在工事中就可以控制、破坏交通线,更为要命的是,这些日军并不是一点点,而是遍布交通线附近。这也是日军的一贯策略,除了重要地区和城镇外,就是这些交通线他们最为重视,工事修建也十分的完备。胡志强最渴望的事情就是这些狗日的发起反冲锋,他们从那个保护严密的的工事冲出来,虽然这样近交战双方伤亡都很大,可是总比一个个攻克那些工事付出的低价要小得多。日本的工事修得极为的刁钻,他们火力点往往只能容纳一两个人,里面的人被打死了,后面的人就接着上,这样他们抵抗就异常的顽强和难以清除干净。

第二部 第二部 第九十七章 鏖战15

    天的血战扯动了每个人的神经,在进攻的路上躺满了不全、峥嵘可怖的尸骸。有的是被日军炮火击中,有的是踩着地雷,更多的是被日军数不胜数的机枪给击中的,每次救护伤员都得冒着生命的危险,躲避日军的那些步枪的狙杀和机枪的扫射。所以在进攻的路上留下的尸体并没有被抬回去,只有等到晚上的时候日军的火力减弱了,才会派遣人将这些尸体整理。老兵对这一切都有些习以为常了,新兵望着这些近在咫尺的战友的尸体,短短几个小时前还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行军一起……然而转眼之间他们就永远的躺在了地上,连尸体都没有办法凑齐全,看着血泡从他们的浑身上下的伤口中涌出,堵都堵不住,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战友在自己怀中咽下最后一口气。

    经历战争是让一个战士变得成熟的最好办法,眼睁睁的看着刚才还和自己说话的战友倒在血泊中,除了报仇,除了对敌人的仇恨,脑袋中已经容纳不下其他的东西了。有些士兵被战友的伤亡刺激得两眼发红,拿起炸药和步枪就冲了上去,但是很快他们就被日军的机枪火力给顶了回来。好在这些部队的作战任务并没有刻意的规定时间来拿下这些工事,否则的话,只能不要命的发起冲锋,无论死多少人也不允许有任何的退缩,那样死亡的人数将是现在几倍甚至十几倍。一路上日军修建的这样的工事数不胜数,就连胡志强这样见惯了死亡杀戮、双手沾满鲜血地人,从这一路打来。也不禁发出感叹。如果后面地日军都是这样防御的话,要把鬼子打出去一路上要死多少人啊!

    然而在前线这一切都只是在大进攻中的一幕,整个战局完全向中队这面倾斜。李成坤除了在边境地区留下了两个装甲师担任边界警备,防御苏联可能地混水摸鱼外,其余的装甲师全部被调遣到了吉林战场。加上缴获的苏制坦克和第一批拥有的老式美国坦克以及少量的日本坦克,装甲部队集结了前所未有的兵力,将整个战场搅得一团混乱。他们不停地穿插、分割包围、迂回作战,不断的突破日军的阵地。将日军分割,配合步兵对日军脆弱的侧翼和后方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显然,日本人还没有学会怎么应付这样的局面,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固守、固守再固守,被动的被中队一个个地击破。对此他们毫无办法,手中的兵力根本无法发起任何一次上规模的反攻,在大批机动部队都被调遣支援四平,被死死的拖在了那里。根本没有办法回援。

    在日本人心情坠入谷底地时候,李成坤却兴致勃勃的参观了黑龙江大学,并即兴发表了一个演讲。由于战时严格地保安措施,加上此次参观也是他即兴的活动。并未提前通知学校的领导,直到他到了学校。学校方面才接到通知。这个消息一下就迅速在校园内传播开来,李成坤将军在战争进行最激烈的时候却还能光临黑龙江大学,如果不是放弃了胜利,那么就是对胜利对前线的将士充满了信心,显然从李成坤将军的笑脸上很明显的能够看出,他显然是属于后者。

    在学院领导和学生代表的一致要求下,李成坤在发表了极为短小的演讲,“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不仅将他们的魔手伸向了中国,也同样伸向了东南亚国家,因为他们的凶残、好战、贪婪无耻,使得整个亚洲都陷入了战争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这种逆天而行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会团结一切抵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势力来共同对抗亚洲的邪恶之源——日本帝国主义。我们相信,在我们眼前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克服了这些困难,那么我们前途就会一片光明。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们很快就会取得决定性的进展,我们距离胜利之日已经不远了……”

    大家看李成坤的兴致很高,向他提出,是否能够回答一些大家心中的疑问,李成坤欣然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学生中的代表迅速就和同学老师商量了起来,首先提问的是中文系的一个文质彬彬、看上去相当文静的女孩,“我是中文系的殷夏萍,首先我代表全院学生和教职员工对李成坤将军能在百忙之中来看望我们深表感谢。我今天要问的是,我们都已经听说了前线部队正在发起大反攻,这次投入前所未有的军事力量对日军展开进攻,进展迅速,请问您是否对前线的战局十分有把握,所以才如此有信心?”

    李成坤静静的听她讲完,“对于这次作战,因为关系到成千上万的战士的性命,我无法过多的透露什么。但是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我对胜利的信心从未动摇!我对我们的军队有信心,对老百姓有信心,对自己的祖国也有信心。”

    在台下,一个戴着眼睛的文弱的年青人站了起来,“请问李将军,为什么您一再的拒绝我们参加任何军队,在国难当头,我们每个人都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之中很多人都经过了良好的训练,并且体魄强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为什么每次征兵都将我们排除在外?我们也和其他国人一样,渴望能够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而不是看着我们的父兄战死沙场而无能为力!”

    “这位同学的提问,我在六年前如此回答了当时清华大学的师生,他们今天已经有很多人参与到了我们工作中来,今天我还是这样回答你们。这种杀鸡取卵的事情,如果不是到了中华民族最关键的时刻,民族面临灭亡之时,我是不愿将你们派遣上战场。或许你们这些学生在国外并算不得什么。可是对于教育贫瘠、科技落后的中国。每个人都是宝贵无比的财富,你们应该为祖国发挥出更大地力量,要知道有了你们在后方地努力。为他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前方的战士杀敌才能更加轻松。

    要教会人破坏远比教会人建设要容

    ,对于战争,我们有着无比坚定地信心,胜利一定是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在战乱过后的中国。将会是一片的狼藉,我们更需要建设的力量,在百废待兴的国土上建立起一个美丽地国家,这是靠枪炮所无法做到的事情。在战争我们需要的大炮、飞机、坦克都需要你们来研制,我们的道路、城市都需要你们来规划,我们的下一代都要靠你们来教育,你们担负的知识的传承,你们担负起的是中国地未来……”

    ………

    台下五花八门的问题都被学生们提了出来。好在李成坤对这些也是信手拈来,倒也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巧妙的回答了他们的提问。在一旁地校长看台下还有大批跃跃欲试的人,走上讲台说,“今天李成坤主席和大家谈了这么久。我们十分感谢李主席对我们地厚爱,但是李主席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所以必须要赶回去。在此之前,李主席可以最后回答大家三个问题,请大家把握好机会,畅所欲言。”

    当黑龙江大学的校长刚刚说完,就有一个高个子争取到了这次提问机会,“请问李将军,您认为我们用多长时间可以击败日军?”李成坤坚毅的面孔中透露出强大的自信,“中国的土地上,再不许他们横行霸道!要是十年我们还没打败他们,我们还是不是中国人!”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全校师生雷鸣般的掌声,这是李成坤的战斗宣言,对于李成坤的话,他们是深信不疑的,他说十年内解决,就一定可以办到,有什么比听到这个消息更让人感到兴奋的呢?那些报社和电台的工作人员飞快的记下他说的每一个字,这里每句话都可以在中国甚至世界上引起“地震”!然而他们并没有想到,李成坤的今天的表演并没有因这句注定要流芳百世的话而结束,反而在现场引起了另一个。

    一个等了半天的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争取到这次提问的机会,他满头大汗,有些紧张的问到:“我们也知道李将军的时间非常宝贵,也不想耽误李将军的时间了,那么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将如何打败日军?”李成坤面无表情而坚定的说,“进攻,进攻,再进攻!”他的答案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但是略一回味,这也的确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那个学生也被李成坤的回答所震惊,完全没有意识到该轮到别人提问了,脱口而出,“那么我们将用什么方案来进攻,打赢这次战争?”“杀日本鬼子!杀日本鬼子!不停的杀日本鬼子!”李成坤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这意简言赅的回答立刻征服了在场所有的人,他的这句话也成为中国在抗战中流传最广的豪言壮语。

    李成坤也没有想到今天的即兴演说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中国,在东南亚,在苏联,在美国,在日本,收听到他的演说的时候,每个人心头都涌上了别样的滋味。中民听到这种宣言,如同给国人注射了兴奋剂一样,使得军民的士气大振,中国除了和日本鏖战多年的李成坤,还有谁有资格说出此等壮志豪言?他的出现给带来了一个个又一个的奇迹,也给迷茫中的国人带来的希望,他从未让人失望过,即使那些对他心存偏见的人,也毫不怀疑他的讲话的真实性。

    —

    如果按照日军开始侵占东北之日起,李成坤所说的十年之期也并不遥远,不过十三个月而已。要在一年的时光中将日军驱逐出中国,所有的人的目光都聚积到了这个九年来战火不断、近年来因战火死伤人数最多的地区。对这里发生了什么,外人永远难以切身的体会到。然而在中国的老百姓心中,这里就是希望的代名词,他们在中国民众心中到底有多高的声望,外人根本难以估量。

    老百姓对这样的讲话是欢迎的,回应是热诚的,然而做为中国的“领袖”,蒋介石却对此憎恨交织,感触良多,他心里到底在思考什么,根本无人知晓。从他听到讲话后连续两天脾气暴躁得无以复加,大家都心有不宣的对这件事情保持了沉默。在抗战问题上,他一直希望欧洲列强前来干涉日本的侵略行为,然而他们显然对此缺乏必要的兴趣,直到英国人也卷入了战争中,他们才对中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此前英国人还在背后勒起中国的脖子,将对中国对外联系至关重要的缅公路关闭了数月之久。

    蒋介石很清楚自己依赖这些欧美国家,希望从中获取最大的好处,也清楚这些国家对中国也并非有何诚意,甚至一些人对他的政府指手画脚、喋喋不休,十分讨厌。而这些人对李成坤都是一些阿谀奉承之词,李成坤在和他们的合作也是讨价还价好不手软,在某些层面上,好像是李成坤代表了这个拥有一千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而自己的却仅仅是代表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这种挫折感每时每刻都在冲击他脆弱的神经。美国人、英国人甚至德国人,他们的技术、资金、设备、武器源源不断的输入到了李成坤那里,却仅仅有少量的输入到了中央政府手中。自己一直以来希望做到的事情,他们却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了。

    事实上,中央政府对北方的控制力相当的薄弱,无论是李成坤控制的黑龙江、吉林、绥远、新疆还是阎锡山控制的山西、活动频繁的陕西乃至宁夏、青海、山东、察哈尔……这些地方中央政府的控制力一直就不强,更谈不上压制了李成坤这样强大“地方势力”了。蒋介石很清楚他将会给中华民国带来怎么样的改变,他们的实力足以再一次的改变中国,当初如果不是张学良入关帮助自己打赢了那场国内的中原混战,或许现在中国的主人也不会是自己,想到这里,他倒是想起了张学良倒是一个不错的棋子……

    希望哈尔西将军不会从坟墓中跳出来指着我的脊梁骨大骂无耻之徒。

第二部 第二部 第九十八章 鏖战16

    军班排级的指挥属于一流,日本士兵就个人而论,作强,富于攻击精神,同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不相上下。但连营指挥就差劲了,越往上越糟。他们取得的胜利并不是他们有多高明高明,主要是他们攻击的时候的对手缺乏准备,受到了奇袭。一旦当受到他们袭击的军队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有他们好看的了。在淞沪会战的时候他们已经清楚的表明了这点,他们的士兵作战勇敢顽强,与他们作战的华军同样顽强勇敢,他们击败华军所依仗的不是这些原因,而是他们的海军两百条军舰大口径舰炮可以直接轰击陆地上的华军,他们的优势空军表现并不好,却因为数量上大占优势,全面压倒了华军。最后决定胜负的还是靠他们在杭州湾迂回到华军侧翼的奇袭。

    但是英印军队的战斗力还是让人失望无比,在日军登陆的第二天,他们就沿着西海岸向南开始了撤退。估计整个马来亚他们能支撑两个月就算得上不错了,只能盼望他们在缅甸可以支撑久点,毕竟这个地方对中国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丘吉尔坚持不放弃海外的任何殖民地,但是在大英帝国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之时,他对远东发生的一切都爱莫能助,在日本全面的占据了制海权的时候,将他们的陆军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了马来亚,在马来亚和新加坡所有能飞起来的飞机只有一百六十架,在经历日军的突袭轰炸后,这支航空部队已经名存实亡了。丢失了海军和航空兵。陆军地抵抗是极其无力地。

    李成坤对英队也从未抱有太大的希望,可是从马来亚传来的战报还是让他见识了英国陆军地无能,就这种表现。也难怪他们的陆军会被德国人从欧洲大陆赶下海去,日军部队是很庞大,但是做为防守的一方,无论地利、人和都要远比登陆的日军强,加上他们的陆军人数也要比登陆的日军要多,这种防守战已经对他们最有利地作战了。然而他们稍做抵抗就开始了溃败。想中队在淞沪作战,条件那么艰苦,武器装备差得多的情况下还能抵抗这么长的时间,英国人应该无地自容。更不要说日军在上海原本就有驻军,根本不需要登陆,更是有庞大的舰队火力支援,而中国有些军队连一人一支枪都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