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方之王-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个李成坤,这家伙利用抗日提高自己的名望,在中国的威望远高于任何地方势力,他们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大,本来还想依靠日本人来拼的你死我活,最后政府出面来得渔人之利,可是李成坤的实力超出自己的想象,必须对他们有所打击才行,负责按照现在发展下去根本没有南京政府的容身之地了。

    蒋介石说:“我一直都认为日本人虽然强大,但是并非不可战胜的,这点我还是有点信心的,李成坤的突然崛起很令我不安。几年的发展现在他们的军队已经快赶上中央军了,他们一直以来在名义上听从中央,实际上我们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的影响力。他们对各方势力的渗透极为重视,戴笠派的人死的死抓的抓,还没有任何人能大规模的渗透到他们那里,更不要说监督了,这让他们一直游离在政府之外。他们在东北举着抗日的旗子,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实力,本来是不想管他们让日本人和他们去拼命,我们以后可以受利,那知道连日本人也打不过他们。参谋部建议我在他们占领蒙古后立刻承认了他们,是想让阎锡山和他们斗,谁知道阎锡山也是只老狐狸,在得了他们的一点好处后居然和他们和解了,我们只能坐看他们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地方势力,这让我很不安!”

    陈诚接着说:“委员长说的极是,李成坤抗日很得人心,他们用各种强制手段推行了我们很多无法推行的政策,得到了两省的民众的全力拥护,这些政策最早都是我们先提出来,苦于各个方面的原因无法实行。他们现在的军事、内政很受到外界的好评,阎锡山、冯玉祥之辈与之相比只能算是战场武夫,阎锡山还强点至少会建设,在山西很做了点事情,但是与李成坤的收买人心和他的眼光差太远了,李成坤此人有很深的抱负也有很强的实力和非比寻常的战略眼光,并不是一地方霸主可以比拟的,此人是极为可怕的对手,我们不得不有所防备啊!此战对日本人若是胜利了,收获最大的将是李成坤和张学良,对我们政府无什么大的帮助。那时李成坤可以说是声望达到顶峰,张学良还强点,李成坤抗日起家,此次胜利了将会名利双收,军事和政治实力必然大涨,实为大患!如张学良胜利后他们争夺地盘还好,目前为止他们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张学良一定不敢轻起战端让杀父仇人的日本占便宜。何况李成坤部在和日本人激战后虽然损失了二十多万,但是还有几十万的军队,实力仍然比张学良强大得多,张学良开战几乎没有什么胜算,即使有也不会在李成坤刚刚取得大胜后就向他下手,这样他在全国人面前都将抬不起头来,激起比他们撤退出东北更大的反对的浪潮。更为可怕的要是李成坤把张学良拉了过去,那么黄河以北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的部队可以阻挡他们,成为可以和中央一决雌雄的势力,他们也远不是中原大战中的那些部队可以相比的……即使对我们最有利的可能也只是张学良将回到辽宁,而吉林和黑龙江将成为李成坤的势力范围,按照李成坤的发展速度几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制得住他们的部队了……”

    蒋介石并没有当场的表态,心里非常想打击甚至消灭掉可能威胁自己政治地位的李成坤部,这件事情必须从头计划,出了问题搞不好把自己的政治声望都赔了进去。在当晚接到戴笠的密报和日本驻华大使的秘密协定后立刻下了决心,第二天何应钦马上赶回了北平的前线指挥部……

第一部 第六十五章 出卖

    在我们的部队经过了紧张的休整准备追击突围的日军的时候,接到情报日军已经抽调了空了在朝鲜和台湾以及本土防御部队来增援东北,他们的防卫只有靠地方警察部队和召集的预备人员负责,先头是5个师团已经通过辽宁进入东北并开始协助从长春撤退的日军又建立了新的防御阵地。日军鉴于我们的火力较猛,特地要求国内的兵工厂大量生产火炮,连日军的航空母舰也搭载了大量的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也开进了大连港,虽然我们先头追击部队和日军交火,但是日军凭借强大的航空部队和局部的火力人员的优势阻挡住了我们的进攻。

    我们的后续部队开始增援后,我们再次组织猛烈的攻势,我们的火炮优势在他们强大的航空部队的轰炸下起不了我们一向要求的战场支援的作用,我们的高射炮实在有限制,很多用来保卫后勤等重要的目标,用于战场防空的实在有限。日军飞行员在“武士道”精神的鼓励下,一天连续起飞数次对我们实行轰炸,此时日军的航空部队的80%(包括海军航空兵)已经调到了我们作战的前线,总数达到1100架,每天上千架次的轮流的轰炸让我们损失惨重。我们的将士想出了各种方法来和日军的飞机对抗,所有的参战部队都进行了战场伪装,兴建了大批的防空洞和防空壕等,高射炮部队用自己最大的可能来消灭日军。我们的空军也和日军进行了血战,但是我们的规模还是过小经不起严重的消耗,在击落击伤敌机160架时,自己也付出了近110架的重大损失,我们的航空部队被迫退出战斗,唯一庆幸的是飞行员大部降落在我们控制的地方没有太大的损失。这是世界空战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使用空军的战例,也取得了不小的战果,虽然给我们造成了重大的伤亡,使我们切身认识到航空兵在以后的战争中的巨大的作用,促使我们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航空兵部队。

    在日军的顽强抵抗和他们的航空部队和国内援军的有利支援下,我们的进展非常的缓慢,到6月初我们和日军陷入了混战,互有胜负,我们却无力奈何他们了,因为他们又增兵到了17个师团庞大的部队,除去在一个多月里战死的十几万日军,他们仍然有近30多万的部队与我们对抗。我们也损失了十几万人使得我们的部队锐减到50万左右,很多部队整建制的被拼干净了。我看着连续半年都没有好好休息过的将士不由一阵的感动,在战场上再苦再累也没有人叫,只是默默的执行命令,因为他们我才有了信心,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到最后,把日本人赶出去。面对这种僵持不下的消耗战的局面,我非常的心痛我们无数的将士埋尸于此,但又不得不如此的努力下去,这是实力的对抗,谁可以坚持谁就可以取得胜利。

    就在我们和日军僵持的时候,日军除了在我们方面加强了兵力,还往热河方向派遣了11万人的部队。原本在那里的中国军队已经节节胜利,眼看将要收复热河省,并做好了进入辽宁作战的准备,忽然受到了大规模的反击,日军飞机在和我们僵持的孔隙猛烈的轰炸中国军队的阵地,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规模的轰炸的中国军队一下被打蒙了,日军乘机发起了反攻。由于我们和日本的作战中消耗非常的惊人,加上我们的防空部队越来越成熟,部队也在和日军的战斗中成熟起来,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总结出了大量的对付日军飞机的方法;对待日军的轰炸就象吃饭一样的平常。日军的轰炸战术逐渐失去了作用;但是我们进攻的时候飞机对我们的阻力是非常的大,我们在几次成功的出击都是在他们飞机无法发挥作用的夜间作战。日军认识到这种战术对我们失去作用,便根据陆军的指示全力击溃在热河的中国军队,可以腾出更多的部队来吉林战场,更可以防止他们两处出兵对关东军的夹击。

    在日军刻意加强的火力下,中国军队损失非常惨重,但是没有军队开始撤退,顽强的和日军发生了交战。面对日军突如其来的规模庞大的航空部队和强大的火力;中国军队前线指挥官担心不已。在人数上中国的部队的确占了优势,但看看装备就知道了两军的差别,正是如此才在一年前的长城战役中损失惨重,当时的日军飞机连现在的1/10都不到,人数是中国军队的1/7都把庞大的中国军队击溃。更何况现在的日军是如此的强大,总指挥何应钦首先发言,;认为;“日军强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他们已经把他们全国的飞机和大炮都几乎调了过来,而且还在不断的增援。我们再抵抗下去是没有希望的,我认为我们现在最主要的目的是保存我们军队实力,等到时机成熟再做打算,不然我们这些部队都要被消灭干净!”

    张学良马上说;“日本人已经打到了最后的关头,我们只要把他们消灭了,就会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关键是谁可以坚持到最后的关头,只要政府加大支援我们一定可以打败他们,和黑龙江部队胜利会师……”刚说完何应钦马上说:“这次战斗胜利收益最大的是你们,但是不能要求所有的部队都为了你们去送死,何况现在政府派兵也来不及了,地方武装没有什么战斗力不说,就者政府也很能调动他们,对局势根本起不了作用。我们知道你们想打回老家,我们并不是不帮,但是现在日军这么强大要我们这么和他们对抗?日军的每次轰炸都会造成我们上千人是死亡,大量的重武器被摧毁,我们再打下去的话我们都要被打干净……”

    这里坐的都是资格比较老的军人,在抗日的大旗下他们可以团结起来对抗外敌,在困难的时期却缺乏必要的信任,毕竟相互之间都吃过不少对方的亏,所以他们并不是很信任对方,在某些时候认为是对方特地为了消耗自己的实力,所以张学良的话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反而会议缄默起来。宋哲元出来打圆场说:“只要是一致对外,不打内战我们都举双手赞成,但是我们现在的处境的确不妙,要是没有外援的话我们很有可能被打跨的。兄弟手上了这几万弟兄为国家抛头颅、撒热血绝对没有问题,我们十九军没有一个是孬种,可是我们也不能白白的牺牲掉。政府要给我们一个答复有支援的部队和物资,想打我们十九军奉陪到底。”何应钦等的就是这句话,虽然南京政府看不起原西北军的宋哲元,正是他们和晋军和东北军都有不少的旧怨。他也不愿意白白的把自己部队送死,中原大战的时候西北军被拼干净了而晋军损失微乎其微,让所以的西北军将士感到受骗了,对帮蒋的东北军和晋军都怀有戒心。只要他说了这话,其余的事情就可以交给南京去处理了,也算是完成了蒋委员长的托付了。会议商讨了半天也没有结果,张学良主张打,何应钦主张退,宋哲元主张必须有援助物资和部队并补充兵员才可以继续和日本人斗,傅作义一直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看着他们争吵,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一致同意了何应钦的意见发报电请中央政府的指示。

    南京政府很快做出反应,蒋委员长再次高举“三日亡国论”从日本的工业到军事实力与中国相比较,表明日军现在远比中国强大,我们国家分裂,战乱四起,政令不通还无力与之对抗。大家也看到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援下虽然打败了日军在热河的部队,但是他们很快就从国内调来了更多的部队和更先进的武器,他们的生产能力不是现在的我们可以相比的。我们前线的将士在日军炮火和飞机轰炸下损失惨重,我们必须以全国之力才可以对日本全面战争,如果现在贸然将战争升级,我们很可能丢失更多的领土和牺牲更多的将士,我们现在不能和日军全面的开战,必须整顿内政,发展工业,训练军队才能在将来打败日本……在北平的军需官员得到通知,给前线的部队进行最后一次补给,告诉他们必须撤退到长城以内才可以得到补给。并对在热河的部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虽然宋哲元不希望白白被人当做棋子牺牲掉,可是听到这个消息仍然感到震惊,事仍有可为为什么就不可以和日本人拼到底?蒋先生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什么牺牲怎么多的将士辛苦打下的土地又拱手送回去?

    张学良接到消息全身一阵无力,当东北军将领看见了命令后,脸色难看之极。有的人甚至拿军帽捂着脸流下了泪,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群铁铮铮的军营的汉子这些年远离家乡,心中无比的思念,作为军人却看见自己的亲人被日军屠杀、凌辱心中是何等的伤痛,曾经多少次梦里回到了故乡。这些年流落在外,受尽了外人的冷眼和侮辱,也不曾流泪,但是打到了家门口却不能进,这让所有的东北军将士的心都寒了。多少年来就是盼望有这么一天可以痛快的把日本人驱赶出去,可是为什么他们连这点机会都不给?张学良看着自己的部下,很想说我们自己打回去,但是却说不出口,没有补给再打下去只有送死,虽然自己也非常的心痛但是作为他们的指挥官有必要保持冷静,王以哲等几个军长一下好象老了很多岁,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傅作义看着东北军的军官,虽然很同情他们,但是知道那支曾经在中国北方威风八面的东北军已经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了,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魂,留下的只是一副空壳。

    张学良带着这群完全失去斗志的高级军官回到自己的驻地,召开了所有连以上军官的大会。会上张学良说出南京政府决定时,整个会场哭成一片,盼了四终于眼看就要回家了却要接受如此残忍的现实,如何叫人接受?张学良沙哑着嗓子沉痛的对官兵说:“现在我们虽然不能打回去,但是终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回到我们的故乡!”看着地下黑压压的一片,知道终于到了这一天,既然如此还有什么放不开的,于是大声的对那些突然丧失斗志的军官说:“我们不能打了,但是还有人可以打,在黑龙江的李成坤原来也是我东北军的一分子,如今他们承担了抵抗日本的最沉重的重担,不愧为我们东北的好汉。我们经过商量决定让想回去打日本的人直接加入李成坤的部队,在别人那里我不放心,但是在他那里一定不会亏待你们,他们的训练非常的严格,希望你们去的人一定不要丢我们东北军的脸……”说着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这次会议后三个月内有近5万4千东北军将士通过内蒙古进入到了黑龙江,经过严格的训练成为了抗击日军的一支令人生畏的部队,在抗日的战场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东北军作为一支独立武装的实力因此大减,不复从前的盛况。

    正在研究怎样打破日军的防御,歼灭日军的计划,突然接到蒋委员长的讲话和对在热河抗日的军队下达的命令,我看了后感到全身无力突然一阵眩晕,连续几天没有合眼终于快研究出歼灭日军的方法的关键时刻,多天来的疲劳和心神过度加上这个消息终于击倒了我。等我醒过来发现不是在野战帐篷而是在长春的驻地的房间,马上问在我旁边的马贲说:“我怎么回来了,我的部队怎么样了?”马贲一听,眼睛一暗说:“司令昏睡的两天里,副司令已经把部队撤回了在长春附近布防了!”我大声问为什么?这时大哥听到医生说我醒了马上赶过来,我就问他为什么撤出来?他沉重的说:“在南京要求撤退后,傅作义并没有把部队拉回去,而是在我们边界附近驻扎下来,并有长驻的意思。晋元不敢按照我们的计划把部队拉出来,要是我们兵力空虚傅作义肯定不会客气,甚至是有图谋的占领内蒙古,我们在那里投了无数的人力和物力,建了那么多的工厂,就绝对不容有失的。就算我们这此无法战胜日本人,可是我们可以发展,下此还是有机会打败他们,要是被限制在黑龙江而且失去了资源我们就没有回天之力了!”我一阵无言,怎么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到如此地步,三哥那支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