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叶芳菲心-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支持,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花老公的钱要悠着点啊!我在花钱方面受过老公几次抢白,愈来愈怀念当初对老公的那几大毛不屑一顾的日子。 

  2006…10…16

女人,谁是你永远的情人 
“天生丽质难自弃”,漂亮的女人时常得到男人的疼爱。在人们的眼中,如果她是一个漂亮女人,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大家对她难免会生出妒意,怀疑她是否是靠情人支持的关系才与众不同。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个观点是不能完全成立的,公司有两位同样漂亮浪漫的女士就在人们心中拥有不同的地位。 

  四年前,梅小姐初来的时候,她在寒冬穿着一身飘逸的长裙,脸上稚气未脱,擦身而过的时候带过一丝凉风,大家私下传说着她的到来是与某老总的暧昧关系,像这样的花瓶公司里还少吗?我们看她的眼光也就是漠然的。其实,她是本地高校的一名教师,当时己是月薪千余元,但是放弃了,她觉得她正年轻,还不是过平淡日子的人。她有英语的专长,当有机会来临的时候 ,来到了这个与国际有合作的公司 。 

  梅来的时候,公司里也有一位敬业的女士,她的客户与她合作很好,在梅未来之前,她是这个部门事实上的负责人,她知道梅是有备而来,自己的位置迟早是属于梅的,便很快与南方的一家公司联系后跳槽走人了。细心的梅根本就不在乎人们对她的非议,她整理着前任留下的资料,娇俏的身影在相关的部门穿梭。梅已有英俊的男友,他在本市一家效益很好的事业单位工作,经常在她加班的时候来接送,我们几乎忘记了曾热衷的对于梅的秘闻。她对于业务逐渐的熟悉了,很快跻身为公司的高层负责人。经过这几年的经验积累,她良好的工作能力和美丽的外貌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连这些优秀的男士都认为有机会能和梅在工作中打交道是件很荣幸的事。 

  后来公司在省城开了销售公司,梅奉命到那儿负责的同时,也鼓励男友离开了他的单位。那儿是她的老家,当初就是因为追随男友离开了,而今工作和生活又都回到了这个城市,这应该得益于当初离开那所学校了,是呀,现在的梅多次陪同老总出国与外商洽谈,拥有的高额的薪金在公司也是屈指可数的几位之一。人只要有信心能够正视自己的需要并把握一闪而过的机会,那么成功的时候也就不会很远了。现在的梅一直在省城,年终回总公司述职的时候,她依旧年轻美丽,走路时带过一阵风,做一些事情也还是喜欢亲自动手。这时候她要复印一份函件,公司新购的有扫描功能复印机在此时着急要用的她的眼里竟然十分神秘,她回头对站在一旁的文员说:“嗨,这个新的我不会用,帮一下忙,好吗?”各位,这只能说明人不是万能的,你能在这件小事上否认她其它的能力吗? 

  另一位同样美丽,她是草儿。在上班时她最喜欢的事就是与几位聊得好的男网友通电话,发邮件。有人来找她办事的时候,草儿当然是心不在焉了。可想而知,在公司这次大范围的竞争上岗时,早就对草儿的行为不满的主管给了她不合格的分。草儿失去了舒适的办公室工作,她是不愿从最低层的工作干起的,负气回到了家里。丈夫在她刚回家的时候急得不得了,要去找熟人为她说情,被她拒绝了,她准备自己做生意。…… 草儿在家玩了许久,接到通知回到公司签待岗合同,这一天,她穿着一条印花长裤,围着一条披风,远远看着还是很漂亮,可是同事们在她的眼中看到的只是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她不再是那个快乐的小妇人了。

  人是矛盾的,当身处逆境的时候,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功而没有注意到成功背后的艰辛与磨砺。年轻是资本,美丽是资本,可是当你不再年轻的时候,只有辛勤工作换来的丰富的内涵才能回报你,它才是你不离不弃的情人!

秋水潋滟文明湖 
文明湖坐落在城西象山脚下,两座小桥连结了大大小小的三个湖面。另有蒙泉、龙泉、惠泉三个泉眼形成的小池子。文明湖是座不大的人工湖,可是它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四周长满了参天的古木。更有陆夫子祠、文明楼、龙泉书院南门、躍渊阁、张自忠纪念碑、湖心亭等古今建筑让人追忆起不少尘封了的沧桑岁月。

  这个农历的七月十五,荆城刚落过一场秋雨,雨后的空气特别清新。在女儿的要求下我和她带上相机一起到文明湖寻找秋日美丽的风景。

  我们穿过繁华的中天街,顺着弯如拱月的来龙桥拾级而下,是龙泉书院的粉墙,隔墙是书院的白鹤亭,转过这段墙后眼前便豁然开朗,湖面的全景展现在面前,微风拂过的湖面在秋阳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两岸堤柳和古树和它们的倒影在湖水中相映成趣,湖心亭在这个美景中格外的玲珑妖娆。

  记得在去年的报上看到过一幅“秋到龙泉桥”的摄影金奖作品:龙泉桥畔一株法国梧桐树自然而然地斜伸着枝条,桥洞是优雅的园弧形,桥下的一池秋水,加上躍渊阁飞扬的檐角,构成了绝妙的景致。我站在摄影师曾站立过的角度也拍了一张,只是现在时值初秋,梧桐叶子还不是那种满眼的壮观的苍黄,可小桥流水还是有几分那样的意韵的。

  在龙泉书院南门前的临水平台和左侧湖畔,今天竟然有两对新人拍婚妙照,女儿兴奋地指点着让我看美丽的新娘子,我一看,近处平台这边的一对在摄影师的指点下摆好了相依相偎的姿势,湖畔那边的则照完了一则镜头正在沿着小道往绎志园那边走着,两对新人一动一静,这个场面挺有意思的,我索性就以他们的身影当作湖光山色中的一个亮点,按下快门。

  文明湖汇聚了蒙泉、龙泉、惠泉三股泉水,其中数蒙泉的水流最大,日夜不停,泉水从石缝隙中汩汩流出,在这儿有个数平方的许愿池,池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人们投入池里的硬币,虽然池深数米,泉水不断流出来可是决不会溢出池面,始终保持着一人深的高度,原来泉水都通过池壁沁入隐秘的窄径再流向文明湖了。

  龙泉、惠泉的水流就比蒙泉小多了,水位更接近地面,因为长了不少水草的缘故,水质有点浑浊,春天里浮游在水面上的小虫子此刻了无踪影,取代它们的二三枚从湖边的古树上落下的红褐色秋叶。

  顺着湖边走,我们看到在西侧挡土墙的山坡上种了一排竹林,竹林一直延伸到张自忠将军纪念碑亭,青翠的竹影婆娑,更难得的是其间竟有一株紫薇树,盛开的紫薇花吸引了我们的视线,挡土墙不高,但我穿着裙子爬不上去,我建议活泼的女儿爬到挡土墙上,以文明湖为背景拍一枝紫薇花,我说那一定很美。女儿依言拿着相机上去了,一会儿跳下来说拍好了,我一看果然是十分漂亮。

  继续向前走,有粗大的古树拦在路边,这里的湖畔较低,一伸手就可以捧起湖水。透过湖水,我想起了小时候曾和伙伴们结游象山,在山上攀摘野果野花累了便顺着陡峭的便道溜滑而下,下得山来,于是就在文明湖畔探身在清水中洗净拽过野草沾满汁液和灰土的手,手在水中摆来摆去,一会儿相互扬起手中的水。闪得快的没沾到,闪得慢的就扑了一头的水了。湖水在夏天特别的清凉而冬天时又特别温暖。当时不只中我们小孩子喜欢玩水,在夏天时有青年男子就跳到蒙泉的许愿池里泡水玩,他们一边直喊冷一边又快活地大声笑。还有就是用竹杆穿上线,再在线头上吊一块泡泡糖钓小螃蟹,螃蟹一碰到泡泡糖,以为是个大敌人,拼命用钳子一夹,于是想放开就难了,一到秋天,这些螃蟹特别笨,特别容易钓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喜欢这个游戏。这些小螃蟹只有铜钱大小,一出水落地就横着乱爬,可是已晚了,被人捉起来丢在带来的小桶里带回家做了腹中餐。

  这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现在为了保护湖面的自然风光,不允许游人做钓螃蟹之类的事了;也不许附近的居民在湖边洗衣洗澡,倒真是文明了不少呢。边欣赏湖光山色边回忆趣事,走得累了,湖畔有数个圆形的石凳可以任选一个坐下来休憩一下,这些石凳静立在湖边不知多少年了,坐下来用手轻抚,传到手心的是光滑冰凉的感觉。

  湖水的出口在绎志园前方的青石板路面下,湖水在这里一泄而下,注入蜿蜒绕城的竹皮河,水流湍急,在石槽中形成了一道小小的瀑布,当水流动的时候,它仿佛拥有了神奇的力量。我看到石壁上长了一层墨绿的青苔,“哗哗”的水滴溅在上面,也只是润湿了它们,丝毫不能动摇它们的生机。虽然是在出水口,竟有一株弯曲成S形的大树生长在这里,可以想象多年前,一粒种子在水流的一畔生了根发了芽,数年的冲刷让小树的根茎左弯右扭改变了模样,可是它没有被这急流带走而是长成了一株大树。

  回家后在搜索有关文明湖更多的资料的时候,无意间在天涯社区发现了一张同乡会的帖子,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区里不同的ID在畅谈着文明湖的今昔的同一个话题,他们大多数都是由龙泉书院毕业后到全国各知名学府深造过的荆门学子,现在他们天南海北闯天下,有在上海重庆等现代化都市施展才华的精英,更有出了国门远在加拿大,德国等地打拼的游子。虽然离开家乡了多年,网络把这些游子重聚在一起,有一位ID意犹未尽,发了几幅冬日里烟雾弥漫的文明湖图片添趣,这些图片真得很美,水雾中亭台水榭仿佛人间仙境,引来无数的赞叹声。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文明湖虽说不大,但一池湖水亦让人流连忘返、感慨良多。  

  2004…9…3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汤圆小吃
记不得第一次吃汤圆是几岁的时候了,洁白的汤圆热气腾腾地盛在粗瓷碗中,连汤带水地摆在面前,一般一碗是四个,都是滚圆的形状,汤圆又大又烫又粘,想要一口吞掉是不可能的,烫烫的汤圆用筷子拦腰挟断,有红糖的糖心流出来,清汤便开始变浑了,变的红酽酽的,把这一半再挑起来轻轻地咬上一口,感到的滋味是温香的、软软的,糯糯的、甜甜的。有了这样的感觉,我喜欢上了吃汤圆。

  在我童年的时候,好吃的汤圆不是天天能吃的,吃汤圆是在冬天,冬天吃早饭吃的晚,日上三竿的时候,祖母开始煮汤圆了,祖母说:“一群白鹅赶下河,漂的漂落的落,你们猜,这说的是个什么呀。”围在灶台边的小小的我们姐妹为了看得更清楚,并起了双足一跳一跳地,视线刚好够到看着祖母端着烧箕,把一个个圆圆的汤圆倒进锅中的沸水里,我们指着瞬间在沸水中翻滚起来的汤圆直欢呼:“汤圆!汤圆!";”于是理所当然地得到了祖母的夸奖:“都聪明啊!”

  汤圆是糯米做的,从糯米到汤圆可谓工艺复杂呢,汤圆好不好吃可以穷尽到它还是一粒糯谷的种子的时候。糯谷谷粒金黄、坚硬而修长,种糯谷的田都是上好的水田,相较于高产的早、中、晚稻来说,虽说糯谷的产量不高,种起来不容易,可是收获以后却是物有所值。等到修长的糯谷脱了壳,成了玑玉般的糯米,一家之主用它可以做出许多好吃的东西来:米酒、汤圆、糍粑、阴米、炒面等等。

  有了好的糯米,盛上一大盆将它们磨成米浆,用纱布滤去水份,挤压成面粉砣,用坛子装好倒扣在地上稍捂,继续滤出水渍后,再拿出来掰开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块,有太阳出来的时候,整齐地摊在芦苇席上,几经冬天的暖阳烘晒,当摸起来干燥,面块棱角刺手时,用手指一碾几成粉末时就是上好的汤圆粉了。

  汤圆,汤圆,汤圆的圆是人们用手搓出来的,搓汤圆是很好玩的事,小时候看到过祖母搓汤圆,记忆犹新。祖母从瓷坛中取出收藏好的汤圆粉块,用大碗装好,加入一瓢清水,面粉真干啊,可以听到水";滋滋";地浸入面粉的声音。面块吸饱了水后就不响了,任由祖母捏来揉去,和好面后,祖母";啪啪";地拍打面团,右手揪下一小块面,放在左掌心,右手在面块上像磨盘般轻轻地一旋,两手再一搓动,一个规则的圆球就搓好了。然后再两手一合,圆球成了圆饼,祖母再从糖碗中抓起一小坨红糖放在面饼上,卷起加了糖心的面饼捏紧后,祖母的左右手再相互搓动,圆球又成功了。祖母搓汤圆搓得顺手后,一双手还可以同时搓起两个三个的汤圆,它们竟能不粘在一起。这样搓出来的劲头十足的汤圆,用大灶沸水一煮,想不好吃都难!

  2005…11…28

匠心
记得小时候,家中置办新衣新家具时,请来乡中的裁缝木匠做活,他们有的独自一人,有的还带有徒弟帮手。材料都是自家事先准备好的,匠人们一来,工具一放下,就忙活开了,大人们对他们的态度都是殷勤有加,拿出最好的饭菜招待,家中热闹的气氛不亚于过年过节。

  除了一日三餐,他们做活的间隙,母亲还会用瓷碗盛上满满一碗甜甜的荷包蛋喊他们";吆中";,我们这些在他们干活时围在身边看,“伯伯”“叔叔”叫着问东问西的小孩子就会自觉地散开,不过并不走远,眼巴巴地侧身挤在门边盯着看,我们知道,他们一定不会全吃完。果然,吃过二个他们就会说吃饱了,那么过一会儿母亲就会叫我们到厨房去,指着刚端进来还冒着热气的荷包蛋要我们分着吃。我的印象是,鸡蛋平时都被母亲换了油盐,吃上一个要等多久啊,一个馋字让我们对他们更加地崇敬,解馋的感觉似乎比有新衣穿有新床睡的感觉还好,惟一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很少,一年也就一次两次。

  匠人的劳作为我们的生活添姿加彩。木匠打家具,铁匠做工具,石匠、泥瓦匠铺路修桥做房子,还有首饰匠,洗染匠等等尽数三百六十余行呢。当然了,由于人的处境与环境不同,终其一身不可能与所有行当都有接触,但是由一豹而窥全身,匠人们的心灵手巧是有目共睹的。

  多年后,随着手工作业被工业化淘汰,“匠”成了过时的称呼,现在,如果一个开了服装公司的老板,你把他叫做裁缝,一个接了高速工路的经理你叫他泥瓦匠,那别人一定认为你这人老土。前些年我闹过这样的笑话。某日,老公的一位好友打来电话,因许久不曾联络,名字不甚了了,接了电话不知如何称呼他,但还记得这好友的职业是木匠,我坐的红漆方凳还是他亲手制作的,于是亲热地称呼之。若干天后老公得知此事差点笑晕,说好友开着家俱公司,是有钱的老板了,叫什么不好,竟叫成木匠,岂不成揭人老底了,交待我以后莫再那样乱叫。

  “匠”上不得台面了,不过我觉得它从褒义到贬义尽在人的感觉,它简明扼要,这个匠那个匠,做什么行当赚什么钱就冠什么称呼,一目了然,哪像老板师傅满街都是。过去的匠人,入行不简单,从拜师学艺到满师开业,没有三年五载的苦练是不成的。为匠的人必然有一颗独运的匠心,起码是个聪明人,不然,别人做不了的手艺他又怎能做好呢。如今,和“老板”“师傅”一类比起来,向上说无非是少了份恭维,往下说多了些辛苦劳作时的细枝末节。

  城西湖畔有座纪念宋代理学家陆夫子祠,湖光山色,景致清幽,闲时到此一游,遇到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他们围着院子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