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技狂人-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花期】7
【果期】8-9
【科研价值】对研究该种的亲缘关系植物区系及地理分布等有重大价值
【经济价值】全草为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药;又供欣赏
【保护措施】划产地为保护点;并进行人工栽培
【繁殖方式】分株或孢子繁殖
【原始观音座莲】
【学名】ArchangiopterishenryiChristetGies。
【中文学名】原始观音座莲
【科别】Angiopteridaceae观音座莲科
【濒危类别】濒危
【保护级别】2级
【现状】仅存云南东南部;因森林面积日益缩减;生境变化;面临濒危
【分布省县】云南金平;屏边
【土壤PH值】4。5-5。5
【土壤类型】赤红壤或红壤
【地形特征】山坡下部沟谷边缘
【生态特征】季节性雨林阴湿的生境
【花期】7-8
【果期】11
【科研价值】对研究蕨类植物进化区系起源有价值
【经济价值】荫生观赏植物
【保护措施】已划自然保护区;需从速完善管理制度
【繁殖方式】孢子繁殖;栽培苗株
【栽培要求】选择阴湿温暖的生态环境
【对开蕨】
【学名】PhyllitisjaponicaKom。
【中文学名】对开蕨
【科别】Aspleniaceae铁角蕨科
【濒危类别】稀有【保护级别】2级
【现状】仅存于吉林长白山南麓和西侧;分布星散
【分布省县】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集安;抚松;桦甸
【分布描述】苏联;朝鲜;日本
【气候类型】温凉;潮湿
【年降水量】946【土壤PH值】酸性
【土壤类型】暗棕色森林土
【生态特征】山地落叶阔叶林下的腐殖质层中;喜阴湿
【科研价值】填补了地理分布上的空白;对植物地理学植物区系学的研究有价值
【经济价值】观赏植物
【保护措施】保护产地;摸清现存数量;栽入保护区内
【繁殖方式】孢子分生繁殖
【光叶蕨】
【学名】CystoathyriumchinenseChing
【中文学名】光叶蕨
【科别】Athyriaceae蹄盖蕨科
【濒危类别】濒危【保护级别】2级
【现状】因森林采伐;生境改变;数量极少;濒临灭绝
【分布省县】四川天全二郎山鸳鸯岩至团牛坪
【气候类型】终年潮湿多雾;雨水多;日照少
【年降水量】1800-2000
【土壤PH值】4。5-5。5
【土壤类型】山地黄壤及山地黄棕壤
【地形特征】四川盆地西缘山地
【生态特征】阴坡林下
【群落特征】亚热带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伴生种】包槲柯LithocarpuscleistocarpusRehd。etWils。扁刺锥CastanopsisplatyacanthaRehd。etWils。珙桐DavidiainvolucrataBaillon香桦BetulainsignisFranch。糙皮桦BetulautilisD。Don
【花期】7-8
【果期】9
【科研价值】对研究蕨类植物杂交和该科的系统发育有价值
【保护措施】保护原产地;设法人工栽培繁殖
【繁殖方式】分株或孢子繁殖
【桫椤】
【学名】Alsophilaspinulosa(Wall。exHook。)Tryon
【中文学名】桫椤
【科别】Cyatheaceae桫椤科
【濒危类别】渐危【保护级别】1级
【现状】因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缩小;生境干燥;加之砍伐茎干作药和栽培附生兰类;植株日益减少
【分布省县】福建福州;安溪;台湾台北;广东连山;新兴;海南琼中;广西龙胜;贵州册亨;赤水;云南广南;贡山;四川合江;邛崃;西藏墨脱
【分布描述】福建东南部;南部;广东北部;南部;贵州南部;北部;云南东南部;西部;四川南部;中部;西藏东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日本南部
【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干湿季节明显
【土壤PH值】酸性
【地形特征】山沟潮湿坡地
【生态特征】溪边阳光充足地或林缘灌丛中
【群落特征】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
【花期】【果期】
【科研价值】是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
【经济价值】供观赏
【保护措施】以四川为重点保护区;进行繁殖研究;扩大分布面积
【繁殖方式】组织培养法
【栽培要求】适于透气透水好的肥沃砂壤
【笔筒树】
【学名】Sphaeropterislepifera(Hook。)Tryon
【中文学名】笔筒树
【科别】Cyatheaceae桫椤科
【濒危类别】稀有
【保护级别】2级
【现状】原仅存于台湾;厦门大学自来水池附近的山沟有一株;生境不隐蔽;易遭破坏;林下不见幼苗幼株
【分布省县】台湾台北;宜兰;桃园;南投;花莲;屏东;台东;福建厦门
【分布描述】厦门大学自来水池附近的山沟;菲律宾;日本
【气候类型】春季多阴雨;夏季常有台风和暴雨;秋冬季多晴少雨;生境干旱
【地形特征】山沟;坡向南偏西;坡度15
【生态特征】空气湿度大;土地湿润的环境
【群落特征】阔叶林下墓地;被雨水侵蚀的深沟中;高约15米;覆盖度70%
【伴生种】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Merr。
【花期】4;10
【科研价值】对研究大陆与台湾植物区系的关系有意义
【经济价值】园艺观赏植物
【保护措施】观察发育周期情况;测定各项生态因子指标;扩大栽培
【繁殖方式】孢子繁殖;叶尖组织培养
【玉龙蕨】
【学名】SorolepidiumglacialeChrist
【中文学名】玉龙蕨
【科别】Dryopteridaceae鳞毛蕨科
【濒危类别】稀有
【保护级别】2级
【现状】产西藏;云南;四川三省区毗邻的高山上;零星分布于冰川边缘及雪线附近
【分布省县】西藏波密;云南丽江;中甸;四川木里;稻城
【分布描述】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
【气候类型】高山热量不足;辐射强烈;风力强劲;昼夜温差大;气候严寒恶劣
【地形特征】裸岩;峭壁和碎石构成的流石滩;即高山冰川下沿的地段
【生态特征】高山冻荒漠带
【科研价值】研究蕨类植物形态和功能统一性的良好材料
【保护措施】登山科考人员不要大量采集 
帮朋友推荐下作品
    5ccc.net5ccc.net5ccc.net5ccc.net我&;nbsp;看&;nbsp;书&;nbsp;斋我&;nbsp;看&;nbsp;书&;nbsp;斋5ccc.net5Ccc。NET我&;nbsp;看&;nbsp;书&;nbsp;斋我&;nbsp;看&;nbsp;书&;nbsp;斋    作者:未央教主作品:暴力王座(书号1027128)地址:2。/book/1027128。aspx
作者:老张三条腿作品:重生海权时代(书号1040210)地址:2。/Book/1040210。aspx
作者:牙刷儿作品:重生之无商不奸(书号1030929)地址:2。/book/1030929。aspx
作者:夏冬之际作品:啓世录(书号1031468)地址:2。/book/1031468。aspx
作者:沉墨1作品:家园之失落的文明之心(书号1024099)地址:2。/book/1024099。aspx
作者:窝头作品:重生之传媒帝国(书号1026493)地址:2。/book/1026493。aspx
作者:漠雪作品:龙泉剑(书号1003863)地址:2。/Book/1003863。aspx
&;lt;ahref=http://1027128。2。&;gt;作者:未央教主;作品:暴力王座(书号1027128)&;lt;/a&;gt;
&;lt;ahref=http://1040210。2。&;gt;作者:老张三条腿;作品:重生海权时代(书号1040210)&;lt;/a&;gt;
&;lt;ahref=http://1030929。2。&;gt;作者:牙刷儿;作品:重生之无商不奸(书号1030929)&;lt;/a&;gt;
&;lt;ahref=http://1031468。2。&;gt;作者:夏冬之际;作品:啓世录(书号1031468)&;lt;/a&;gt;
&;lt;ahref=http://1024099。2。&;gt;作者:沉墨1;作品:家园之失落的文明之心(书号1024099)&;lt;/a&;gt;
&;lt;ahref=http://1026493。2。&;gt;作者:窝头;作品:重生之传媒帝国(书号1026493)&;lt;/a&;gt;
&;lt;ahref=http://1003863。2。&;gt;作者:漠雪;作品:龙泉剑(书号1003863)&;lt;/a&;gt; 
《中医的走向》
《中医的走向》作者王丽、王其学,转载自明医网
此段内容,仅给某些物理系研究生扫盲专用,希望大家能够支持!
内容提要:《中医的走向》是一部中医学专著,定位范畴是“内行难言谬,外行看得懂”。5ccc.net本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严格的科学态度,客观地指出了中医学的科学性,指出它在与“经验医学”相比较的千年实践中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分析了中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肯定了“民族中医”、“文化中医”的积极作用和长期存在的价值,同时,也指出了中医学在与西医对比的医疗实践中表现出的落后性。通过对民国以来、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几次“中西医论争”进行分析,明确提出了作为自然属性的中医已经“基本消亡”,作为社会属性的中医依然存在。《中医的走向》根据陈寅恪先生“中医有见效之药,无可通之理”的精辟论断,提出“让中医走进博物馆,让中药实现现代化”,用现代化诊断加现代化中药来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华医”新主张。本书思想新奇,文笔巧妙,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通俗的说理性和文笔的欣赏价值,是一部当今奇书。
《中医的走向》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近期将发行。
一、中医的起源与发展
清代名医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一开头就指出:“医之始,本岐黄”。就是说,中国医学起源于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
5000年前的黄帝,是“人文初祖”。黄帝时代的生活条件还非常原始,人类经常遭受野兽的袭击而负伤,黄帝为无法医治部落子民的伤痛而经常忧心忡忡。在一次狩猎中,黄帝用弓箭射伤了老虎的背部,老虎仓皇逃跑,大家都以为老虎必死。可是,后来人们偷偷瞥见那只受伤的老虎吃了许多长叶草,伤口痊愈如初了。人们把这个消息报告了黄帝,黄帝很兴奋地说:“看来,野兽有时比人还聪明。它们受伤后,知道吃草治伤,我们就不知道这个道理”。5ccc.net于是,黄帝命人去采回许多长叶草,专门为受伤的人们疗伤,收到很好的效果;黄帝手下驯养动物的能手叫王亥,一次,王亥不慎打伤了一只母熊的一条后腿,按说应该将受伤的母熊宰杀吃肉。可是,王亥希望母熊再生小熊,便听了大家的建议,把它放回到了山林中去了。后来,有狩猎者发现这只母熊很特别,使劲用前爪挖掘黄土地里的白色草根。每挖出一撮,就放在嘴里嚼一阵,然后吐出来,用前掌轻轻涂抹在后腿的伤痕处。猎人感到奇怪,没有惊动母熊,就把母熊挖草根治伤的事报告给了黄帝。黄帝从这两件事情上,知道了自然界有许多东西是可以用来治病疗伤的,就命令雷公和岐伯,经常留意观察和搜集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的治病疗伤情况,进行研究、作出试验,直到最后,确认什么东西治什么疾病。然后,由黄帝亲自把它整理出来,刻制成医书,名曰《祝由科》。
从此,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部雏形医书诞生了。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后世对相对粗糙的《祝由科》进行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增删补遗、纠偏矫斜等一系列加工整理,逐渐形成了后来的《灵枢》、《素问》两部医书。把《灵枢》、《素问》合在一起,就叫《黄帝内经》。也有人把《祝由科》中的药物部分,进行整理挖掘和编辑,编写成为后来的《雷公药性赋》。所以,《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书,《雷公药性赋》是中国最早的药书。医药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成为两门不同的学问。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是少典之子,因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所以也姓姬。黄帝的时代,正处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变中,在“三皇五帝”中,黄帝是功勋最为卓著的一位部落领袖,所以被誉为“人文初祖”。于是,中国医学的起源,与东方人类文明的起源同步。中医,不仅是古人赖以治病疗伤的医疗手段和技术门类,它还代表着东方人类的文明,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重要文化遗产。5Ccc。NET
中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大名鼎鼎的扁鹊——秦越人。他徒步跋涉,遍游列国,悬壶济世,治病消灾,医治了众多的疑难病症。所谓“入蒯之诊”、“望齐候之色”等,都表现了他在看病、治病中,高超的“望诊”能力。他还以《灵枢》、《素问》为基础,总结自己的临床实践,编纂了一部大书,叫《难经》。故陈修园先生说:“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从《难经》开始,中国医学就成为了有医学理论、有医学典籍、有医疗实践的古代正式医学科学。
东方文明社会的哲学理论,是远古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国医学,也是以阴阳五行的古代朴素的哲学为核心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所以,中医学理论,是与当时的社会哲学理论相一致、相吻合的。中医学把人的身体,置于天地人“三才”之中,强调天人合一和天地人三者相应、统一的原则,运用阴阳互换、五行生克、营卫气血理论,结合人体的五脏六腑,阐释、应对人的生老病死。为人民治病消灾,驱除病患,恢复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
到了汉代,湖南南阳的张仲景,坐了长沙太守。有一年,张仲景的府上,数以百计的家人遭受了病魔之患。熟读医书,深谙医学之道的太守张仲景,经过对众多家人病情的守候、观察、试验、治疗和深入思考,发现和验证了人体存在的“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他把“六经”分置于人体上下的手和脚,泛称“十二经”。他发现,“十二经”都与人的脏腑紧密相连。比如“手太阳”为“小肠经”,“手少阳”为“三焦经”,“足太阴”为“肺经”,“足厥阴”为“肝经”等。他发现了“中风”、“伤寒”等不同病邪的不同属性。发现了病邪在脏腑、经络中的传播条件、变化规律、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原则。在治疗上,他创建了“桂枝汤”、“麻黄汤”等众多处方,经过引申和辨析,确立了桂枝汤、麻黄汤中的药物品种和剂量,辨析出了进行配伍、禁忌、汇合、替换以及酌量加减的规律和法则。我&;nbsp;看&;nbsp;书&;nbsp;斋并且写出了《伤寒杂病论》,简称《伤寒论》。在这个基础上,张仲景又对“外感风寒”之外的内科病症,按照“六经”理论予以研究,写成了千古名著《金匱要略》。
《伤寒论》和《金匱要略》,都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这两部经典,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在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上,在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把中医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张仲景本人,也被后人尊为“医圣”。后来,医界把《伤寒论》、《金匱要略》中的处方,给与命名,取张仲景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称为“景方”。比如,现在我们常用的、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非常有效的“六味地黄丸”,就是根据张仲景创造的“金匱肾气丸”演变而来的代表性“景方”。同时,张仲景的《伤寒》《金匱》还传到了朝鲜,又飘洋过海走进了日本,被日本人称作“汉医”,作为主流医学,为日本人治病消灾。
自张仲景以后,历朝历代的医学家层出不穷,各种医籍也相继问世。其中,三国年间的华佗,是人们最熟知的最大医学家。相传,他发明了“麻沸汤”,可以将人麻醉,予以开膛、破肚以至开颅做手术,治疗疾病。假若这都是历史的真实,那么,张仲景之后的中医学,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