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谍海泛舟-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业机关保安管理局,主要负责某些研究中心、特殊生产机关和机要部门的安全,共设六个部,分管重工业、军火工业、核研究中心、对外贸易、外商、外国海员等工作。
  人事管理局,这是克格勃的组织神经中枢,直接受苏共中央委员会组织部领导,负责克格勃的人事调动和吸收新成员。
  克格勃的六个直属部是:
  特别调查部,负责对克格勃和苏军总参谋部情报局(格鲁乌)的党政领导人进行调查,办理专案,而且每个专案都要由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亲自过目。
  国家通讯部,负责控制全国的电台、电视台等全部系统。
  保密检查部,负责保卫克格勃总部的安全,防止内奸和失、泄密行为的发生。
  经验核对部,负责对苏联国内外间谍特务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述,并及时呈送极小范围内的领导人员参阅。
  财政经济部,负责克格勃的财政预算和开支,掌握克格勃的财政经费。
  档案登记部,又称档案中心。负责克格勃的全部档案,并随时将其综合、整理,编出索引。除此而外,还负责管理培养间谍的学校。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资料部门。该部对各国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士、官员、科学家以及某个他们认为有可能加以利用或感兴趣的人都要进行调查,将搜集到的详细资料存入“档案中心”。它拥有数百万外国人的档案。另外,它对每一个苏联人都设有“红档”或“黑档”。“红档”是指一般情况记录,“黑档”是他们的重点调查对象。凡被列入“黑档”的人,都会受到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监视,并不准他们到国外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克格勃的组织机构(3)
除了上述的总局、局、部、处等组织机构外,克格勃还设有几个特殊的部门,比如:驻外情报站,克格勃为开展国外的间谍情报活动,在苏联驻各国的使领馆内都设立了驻外情报站,其活动由第一总局领导。苏联隐藏在使领馆内的间谍情报人员,约占驻外使领馆外交人员的30%至50%。
  驻外情报站是克格勃在驻在国进行间谍情报活动的指挥中心。在第一总局设有驻外情报站站部,站部领导五个业务科:情报科、反间谍科、科技情报科、潜伏支援科、行动破坏科。
  克格勃驻外情报站在驻在国里设置的数目也不尽相同,如它在美国就设立了三个情报站。设在华盛顿的驻外情报站以驻美使馆为指挥中心进行活动;设在纽约的驻外情报站主要是针对联合国进行活动;设在旧金山的驻外情报站主要针对美国的电子工业中心硅谷。
  特别后备队:这是克格勃内部专门以文化、贸易活动为掩护,从事间谍活动的部门。这一部门的成员都是专业人才,如学者、记者、外交官、工程师以及金融、贸易和国际事务方面的专家,经训练后被吸收为成员。他们仍担任原有的公开职务,兼职完成克格勃交给的任务。这个机构除了搜集情报、物色策反对象、监视驻外人员外,重点以文化贸易为掩护来影响舆论。其人员分部在东欧、西欧、北美和亚洲的苏联驻外银行、贸易办事处和政府机构。这一机构由全苏商会主席领导。1985年8月,克格勃官员尤尔琴科叛逃美国后,才将这一机构的部门秘密向外界披露出来。
  “信号旗”秘密特种部队:“信号旗”在机构上归克格勃第一总局管辖,直接听命于第一总局局长,是该局的一个特别行动处。它的主要任务是:在敌人的大后方从事侦察情报活动,破坏敌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目标,抢占舰艇和潜艇,确保苏联驻外机构的安全,同恐怖组织作斗争,夺回位于本国或友好国家领土被敌人占领的高度危险目标。动用“信号旗”的决定由政治局作出,而作战命令则只能由克格勃主席以书面形式下达。
  该部队90%的成员掌握了一二门外语,所有的人员都受过高等教育。每一位“信号旗”战斗人员都必须掌握跳伞技能,学习格斗,能够熟练使用国内外的各种轻型武器。
  在1991年“”事件中,“信号旗”受命开赴最高苏维埃大厦进行实地侦察,准备进攻白宫。但上面始终没有下达进攻白宫的明确指令。1992年1月,“信号旗”划归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安全部。
  

克格勃的任务和权力
《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条例》这份绝密文件对克格勃的任务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A、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间谍工作。确保间谍人员渗入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务、政治、科学、技术和谍报中心;渗入资本主义组织的上层机关,以加深它们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获取敌方政治和军事战略计划及其间谍机关的可靠情报;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的情报资料;在国外反苏的移民组织中安插特务,使这些组织瓦解和从思想上崩溃;向敌人提供假情报。
  B、积极主动地进行反间谍工作,并渗入敌人的谍报组织防止外国谍报人员及其代理人的活动;在苏联海陆空军、边防军、内务部和其他重要的部门进行工作;保护国家机密的安全;采取反间谍措施,保护在国外的公民不被帝国主义特务机构利用,防止任何背叛祖国的行为;对各大使馆开展谍报和反谍报工作。
  C、同反苏分子和民族主义分子进行斗争,查找刑事犯罪分子和反苏文章的作者及散发者;对教会人员进行监视,尤其要防止天主教会和梵蒂冈之间发生不正当关系。
  D、充当党的领导人(苏共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和政府领导人的警卫人员,保障党的、政府的通讯安全;记录全国所有电台的工作情况,做好这方面的反谍报工作。
  E、保卫苏联边境(由克格勃管辖的边防军负责)。
  F监视通信联络,保障和组织政府的通信畅通。
  G执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委托的特殊任务。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组织章程》也对克格勃的任务作了明文规定:“克格勃系苏联共产党之政工组织,克格勃……根据党的命令和政府的法律、规章和指示进行其工作……克格勃活动的全部重要问题一律事先由苏共中央决定,并由克格勃执行。”
  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给予克格勃以超越一切的特权。克格勃的官员一般都有很高的政治地位,特别是首脑人物,在党组织中都身居要职。克格勃的领导人既是国防会议成员,又是政治局的成员,这使得他比任何其他部门的领导人员都具有大得多的影响。他掌握着一支强大的国内安全部队,并控制着从全苏情报系统那里源源而来的情报;他参与对苏联国家领导人的选择,有时甚至比这走得更远。1978年,克格勃从部长会议下属的委员会,升格为国家一级的委员会。克格勃第四任主席安德罗波夫在当了15年的克格勃首脑后,于1982年勃列日涅夫逝世前6个月,机警而及时地离开了克格勃。勃列日涅夫逝世前,他便避开了控制在他对手手中的党的渠道,而利用克格勃的通讯网,把他的部署和支持者召到莫斯科,为他入主克里姆林宫做准备。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一逝世,安德罗波夫就接替了克里姆林宫的最高职务,一跃而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克格勃被授予很多不受法律和道德约束的特权,如可以随意进行窃听和秘密拍照;秘密控制国际、国内的邮政、电话和电报;检查各部门的保密情报;可以进行秘密监视、跟踪和设置耳目,采用特殊措施提前终止犯罪分子的犯罪活动;还可以伪造文件,截获、监察和破译一切密码;可以任意拘留、逮捕一切可疑人员,进行搜查和没收其财产;可以任意检查出入国境的一切人员和证件、物品,甚至搜身。总之,克格勃只要愿意,就可以为所欲为。
  克格勃还能代替政府行政机关办理不属于它的业务,如颁发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批准外国人迁入或迁出苏联国境,预审和决定是否签发进出苏联的许可证,决定保留或者剥夺苏联公民权等等。
  总之,克格勃已成为一个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庞然大物,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随着克格勃政治特权的不断膨胀,它的首脑和官员也随之成为苏联的贵族。他们不仅享有高薪,而且还有公寓、汽车和高档奢侈品,可以说,凡是物质享受的东西,他们应有尽有。克格勃政治上的无限权力和生活上的无尽享受,不仅使它的官员成了苏联领导阶层的红人,而且使克格勃中大大小小的职位成为人们竞相角逐的对象。
  

克格勃的军事间谍活动(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进入冷战时期。为与美国争霸,苏联加强了对外情报工作。特别是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克格勃应运而生,成为苏联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的工具。综观克格勃的军事间谍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刺探西方国家的军事活动情报;二是盗窃西方的军事技术;三是控制卫星国家的军事力量。几十年来,克格勃特务使用各种手段,在国际情报斗争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悲喜剧。
  英国1962年曝光的费尔小姐案件曾经轰动朝野。费尔小姐是一个51岁的老处女,在英国情报系统中央办公室担任要职。她的同事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铁杆###分子临到老了,竟然会“晚节不保”,中了苏联人的“糖衣炮弹”,栽到了一个双料特务的手里。
  南斯拉夫驻英大使馆新闻顾问贝扎克是铁托的小游击队员,又经过克格勃10年训练,是一个34岁的英俊男人。当克格勃要他集中力量对在英国政府任职的妇女下手后,他很快瞄准了费尔小姐。
  在一次宴会上,贝扎克结识了这位老处女,他投其所好,大谈文学和音乐,表现出很高的艺术素养,使费尔小姐非常高兴。接着他频繁地邀请她赴宴会,看演出,相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艺术知音,友谊不断加深。他使用欲擒故纵、忽冷忽热的手腕,使老处女很快成了他的感情俘虏。他看火候到了,便真诚地向费尔表达他的爱。费尔小姐开始感到吃惊和怀疑,想不到年过半百,心已旱如枯井,还会有迟来的爱情。贝扎克巧如舌簧,使她相信,她具有寻常女子没有的精神力量和魅力,同她在一起,感到精神生活得到净化和升华,并介绍了他的反法西斯斗争历史和反苏联亲西方的政治立场,终于使得费尔小姐投入他的怀抱。
  有了这种如胶似漆的关系,她就再也不想自己是政府情报官员,而贝扎克是外国大使馆官员,只当他是一个男人,一个永远爱她的男人了。这种盲目的爱使她“情令智昏”,把他当成自己生命不可割的组成部分。从她那里,贝扎克得到许多重要军事情报。当英国反间谍机构破获此案后,费尔小姐被判入狱,而贝扎克却利用外交豁免权带着他的老婆孩子安然回国了。
  莫里斯·戴让是戴高乐二战时的老战友,在戴高乐执政时期是法国驻苏大使。他一到莫斯科,克格勃就盯上了他。他们不仅在他的住处安了窃听器,而且派两个特务以司机、保姆的身份在大使馆工作。特务发现,戴让虽年过半百,但非常好色,针对这种情况,克格勃报请赫鲁晓夫批准,制定了一个堪称色情战役的周密计划。因为这条大鱼太重要了,可以通过他影响法国对苏政策,甚至成为苏联在法国的代理人。这场色情战役,克格勃先后投入了一百多名训练有素的女特务和其他方面的美女,甚至连著名的文艺界演员、歌星也上了征服戴让的战场,一批莫斯科地下妓女也戴罪立功,协同作战。好色的法国大使终于落入圈套,当他有一天正在与一个女特务搞得难分难舍的时候,假冒丈夫突然冲了进来,把戴让痛揍了一通,声称告到法院,让他名声扫地。戴让万般无奈,只好向克格勃高级官员求助,结局可想而知。戴让为克格勃提供了大量军事经济情报。后来由于参与此次行动的一个克格勃特务叛逃到英国,将此事说了出来,英国通报给法国,戴高乐立即把戴让召回国。这是冷战时期,克格勃策划组织实施的最大规模的美人计。
  苏联驻澳大利亚使馆的机要秘书波得洛夫在1954年向澳大利亚要求政治避难,他和他的妻子都是苏联谍报人员,他的妻子叶芙多姬亚被克格勃押回苏联,飞机在澳大利亚最后一站停留加油时,她终于从飞机里逃出来。他们的逃走,使克格勃在澳洲的活动受到很大打击。为了加强对澳大利亚伍密拉导弹基地和核武器发展的侦查,克格勃派出一批新的间谍进行刺探。在这些特务中有一个名叫丽达·艾略特的女人,她利用三个月熟悉环境的时间,找到了一份掩护性职业。从此一个大马戏团的走钢丝的女艺人,就在澳洲登台表演了。丽达生得很美,身材曲线玲珑,很快就红得发紫。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个克格勃特务。
   。 想看书来

克格勃的军事间谍活动(2)
丽达原名就艾斯菲尔·格利哥里叶芙·尤里娜,1923年出生于莫斯科,她的父亲是苏联国立莫斯科大马戏团的著名演员,母亲也是著名的“空中飞人”。艾斯菲尔是1943年被选中培养为特务的,经过一系列训练后,1945年进入特务城因茨拿。丽达的父母是马戏团的杂技演员。她对马戏团的工作与生活,自幼耳濡目染,早已十分熟悉,因此克格勃鼓励她练就一身本领,作为未来特务活动的掩护职业。经过10年特务训练,丽达以极好的成绩通过了最后的考试,几天后,有关部门就把她派遣到澳大利亚了。
  当然她不是从正途入境的,而是用走私的办法,偷渡进入澳洲。1955年10月她在澳洲登陆后,在阿得雷德逗留了八天,以便习惯适应环境,然后就到了墨尔本。她到达墨尔本后,就在一间专门租赁给演员居住的声誉很好的招待所住了下来。并以这里做临时通讯地址。经过一周熟悉环境后,她找到了一个介绍职业的经纪人,开始她的“求职”活动,不久,她就在墨尔本当上了杂技演员。
  她的超卓技艺,很快就使她出了名,她可以在墨尔本、悉尼、堪培拉以及澳大利亚各大城市演出了。
  这时,她认为自己已经站稳脚跟了,就开始进行她的特务活动。作为因茨拿的高材生,一个高级特务,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组织起一个间谍网,用她那具小型发报机,以超速的电讯拍发密码情报。她还使用微型胶卷,寄出大量情报,这些胶卷包括偷到的绝密文件和照片。
  她在范围很广泛的间谍活动当中,集中主要力量于刺探核研究和最高绝密军事情报。她凭着自己的天赋,很快就使男人心醉神迷,在经纪人和皮条客的帮助下,她很容易就同澳大利亚政界的官员和重要任务搭上关系,这些人都是对伍密拉基地和核武器研究中心十分熟悉,或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人物。如果她使用普通套取秘密情报的方法,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获取任何情报的。从事机密研究的官员亦多具备警惕性,若一开口谈到基地或研究中心他们必然会守口如瓶的,所以丽达另外用一套超乎常规的方法来套取情报,这种方法是惊险小说家也难以想像得到的。1958年7月的苏联《内务情报》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以她的天生丽质,很容易就能把男人吸引住,在俱乐部跟她喝酒后,他们是很难拒绝诱惑,不跟她一块回到她的寓所去的。到了那儿,她就能请她的客人再喝一杯酒,在这杯酒中她下了一种药物,很快就使他暂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