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朝天厥 一代权相严嵩-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怎么可以……”

  严嵩打断公孙子兰的话:“有何不可,叫我老伯不显得生分,我爱听。适才公子念出李清照的无题诗……敢问公子,你对项羽情有独钟?”

  “我敬佩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也看重他与虞姬割舍不断的情义,不肯回江东在乌江自刎的气概……”

  “公子与老夫所见略同!然而,英雄气短,红颜薄命……想当年,霸王率三千江东子弟,破釜沉舟,一鼓作气,百二秦关终属楚,成就一番霸业;叹他心善,不忍杀了刘邦,终在垓下酿成千古之恨!”

  柳湘如贸然冒出一句话:“官人,你要是项羽,鸿门宴上你会不会杀了刘邦?在垓下杀出重围之后,会不会带着虞姬与旧部回到江东,图东山再起?”

  这样的问话实在是唐突与冒昧,公孙子兰盯了柳湘如一眼,恼他多嘴,再不安的望着严嵩。

  严嵩哈哈一笑:“问得好!公子所问,老夫也曾数次扪心自问,倘若我是项羽,该如何选择;血气方刚之年,我定会如霸王一样放过刘邦,数十万铁骑在握,还奈何不了一个小小的汉中王?也会如霸王一般别过虞姬,在乌江自刎,确实有英雄气短之见!老夫过了知天命之年,想法有了改变;当断不断,反被其乱,鸿门宴必会杀了刘邦;在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中带着虞姬杀出重围,渡江而过,定将再招旧部,与刘邦再决雌雄!”严嵩说到此,一口把一大杯酒干了,已然有了几分酒意,他抹抹胸前的胡须:“然,老夫却报国无门,空怀一腔热血……”

  公孙子兰从严嵩睿智的眼里,那稍纵即逝的一丝亮光中,似乎看到了他混杂在忠诚里的野心,仁慈中的凶残、清明中的诡谲贪婪,顷刻间背上一阵发麻,不寒而栗。柳湘如敬重的端起酒杯向着严嵩:“官人说得太好,我敬你一杯酒!”

  严嵩与柳湘如对饮后,微微闭上眼睛:“公子灵牙利齿,说话讨人喜欢,请问公子姓甚名谁,年方几何?”

  柳湘如落落大方:“河套柳湘如,与哥哥同龄,一十六岁!”

  严嵩不信:“那有兄弟俩同龄的,难道是孪生兄弟?看你俩模样,又不尽相同!”

  公孙子兰解释说:“我俩一见如故,更是性情相投,惺惺相惜,结为异性兄弟。”

  严嵩看着公孙子兰:“好!公子,方才老夫所言,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公孙子兰从严嵩廖廖数语,看出他非等闲之辈,师傅说他将来会飞黄腾达,玩朝纲于股掌之上。像这种运筹帷幄国家大事的人,公孙子兰既肃然起敬,又觉得还是离得远一些为好:“老伯所言,皆叱咤风云等大事,不是我等小民所能关注的……”

  严嵩赞许的说:“藏而不露,有大将之风!”严嵩打量着公孙子兰:“公子出身将门?”

  公孙子兰心里一惊,严嵩果会看人,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他就点了点头。

  严嵩淡淡一笑:“我一见公子,就知道非寻常人也!公子虽然年幼,却有着军旅的干练,不同凡响的经历……请问,你在军中任何职?”

  公孙子兰轻声答道:“中军帐下,一员偏将。”

  严嵩暗暗赞许:“请问公子多大了?”

  “一十六岁。”

  “自古英雄出少年……十六岁,已然是中军偏将!。观公子黝黑的皮肤,必是大漠风沙所致,眉宇间的苍桑,为边塞风月所留……公子,可是随父出征塞外?”

  公孙子兰再次惊讶了,严嵩料事如神!

  “公子高堂是谁?不,你让老夫想想……”严嵩在心中想了几个人,都觉得不妥,他仔细端详着公孙子兰的面容,毅然决然的说道:“三边总督、都御史公孙朔?!”

  公孙子兰一听惊愕极了,严嵩竟然猜中了,他还未答话,柳湘如拍起手来:“老伯说中了!”

  严嵩用眼望着公孙子兰。

  公孙子兰见他眼里闪出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心里觉得有了希望:“正是!敢问老伯如何知晓?”

  “御史大人当年从辽东回朝述职时,恰巧老夫有事正在京城,得以目睹将军风采。公子与你父亲都英气逼人,令人过目不忘!”严嵩把空了的酒杯斟满酒:“老夫这一杯酒,敬你父亲。近年来,边塞战事不断,自公孙将军领军河套,狼烟一度熄灭。前不久,又将俺答赶出河套,确保了我大明王朝江山社稷之安稳,可谓大忠大勇!”

  严嵩说罢,一口饮了杯中酒,他放下酒杯,见公孙子兰的酒未动,端杯子的手在微微颤动。再看他的眼睛,眼里涌出了泪水,严嵩惊讶了:“公子,为何如此?”

  公孙子兰放下酒杯,贸然在严嵩面前跪下,柳湘如也跟随他跪在严嵩面前。

  严嵩大惊,欲扶二人起来。

  公孙子兰流着泪说:“老伯,子兰有一事相求,恳请老伯答应!”

  “有事可以相商,用不着如此!”

  公孙子兰执拗的说道:“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

  严嵩甚为奇怪:“老夫姓氏名谁,能否帮得了你,公子均不知情,为何非要我答应?”

  “老伯是江西人氏,姓严名嵩,字惟中,官居南京礼部尚书,今奉命进京候用……”

  严嵩越发奇怪:“你从何得知?”

  “师傅要我赶来广武山,与严大人相会。”

  严嵩紧紧追问:“你师傅是谁?”

  “武当山遇真宫显化道长。”

  严嵩在心里思忖,他并不认识那位道长,道长为何对自己如此清楚,连他的行踪也了如指掌。严嵩慎重了:“公子请讲,求老夫何事?”

  “我为父亲之事来求严大人!”

  “公孙朔将军会有何事?”严嵩自离开南京,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又在蜀中盘桓数日,朝中发生之事,并不知晓。

  “我父亲将蒙古首领俺答驱除河套之后,曾向皇上上疏,力陈边境祸害之根源。他欲整治兵备,废牧兴农,开拓边市……”

  “等等……”严嵩从地上拉起公孙子兰与柳湘如:“此事我有耳闻,连内阁首辅夏言夏大人也赞同。”

  “就在半月前,兵部参我父亲私开边境集市,与俺答有通敌之嫌,派锦衣卫将我父亲密捕进京。”

第十一章 古城奇遇(3)
严嵩一惊,都御史公孙朔所上之疏,是边境长治久安,富国安邦之策,且此人大忠大勇,何来通敌之说!公孙朔一生刚直不阿,从不趋炎附势,也并非夏言党羽,嘉靖为何准了兵部所奏?严嵩不由暗中思索,他请二人坐下,斟了杯酒并不饮下,拿在手里把玩。记得一次夏言在给自己的信中,曾提到公孙朔所奏之事,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夏言是力主加强河套兵备,还说皇上曾问过户部,若在河套增兵加饷,大兴水利,需要多少银两。可见整治河套一事,上下都有意为之。何故皇上会听信谗言,密捕公孙朔?严嵩百思不得其解。

  嘉靖喜怒无常,生性猜疑,且出尔反尔,朝中文武百官皆知。但,这有利于大明江山的大好事情,皇上为何前后自相矛盾?严嵩不得不慎重考虑了。

  严嵩满腹狐疑,举棋不定,他将酒杯送到嘴边,正要饮下杯中之酒时,一道寒光射来,将他手中的酒杯击得粉碎,严嵩望着落在桌上的梅花飞镖,惊得目瞪口呆。屋顶上响起嗦嗦之声,公孙子兰循声望去,几个黑衣人倒吊在屋檐上,他正要抽出腰里的七星剑,只听嚓嚓嚓几声响,从窗外飞进来几个人,手里都提着亮闪闪的钢刀。

  公孙子兰对柳湘如说:“弟弟,你保护严大人,这些人我来对付!”

  柳湘如已将剑提在手上,他立即站到严嵩身旁:“哥哥放心,这儿有我!”

  公孙子兰执剑在手,对着黑衣人猛喝一声:“什么人,敢在这儿放肆?”

  来者不语,举起钢刀就扑向公孙子兰。倒吊在屋檐上的几个黑衣人,落地后直扑被柳湘如护卫着的严嵩。公孙子兰扬起剑鞘,剑从鞘中跳出,他一运气,手里的剑闪出一道紫光。黑衣人看见紫光,犹豫不前,将公孙子兰团团围在中间。公孙子兰偷眼一看,柳湘如已经舞动了剑,剑光如网,将他与严嵩罩住,黑衣人近不得身。

  公孙子兰放下心来,使出九仙太极的一剑封喉,逼向靠他最近的一人。只见寒光一闪,那人来不及出手,就颓然倒地。公孙子兰好生郁闷,剑离黑衣人还在一丈开外,剑并未刺到他,怎么会倒地身亡?师傅传授的九仙太极剑真的这么厉害?几个黑衣人见有同伴倒地,不敢轻易冒进,他们围着公孙子兰是围而不打。出手时也是点到为止,不像来时那般凶狠。

  公孙子兰一想也好,你们不打我打。他想试试师傅教他的拂尘功夫,就收起七星剑,拿出捌在腰后的拂尘。拂尘轻舞,无端响起一阵风声,待他微微旋转身体,将拂尘扬向黑衣人时,躲闪不及的之人立即发出鬼哭狼嚎的叫声。他定睛一看,有两人衣服已被拂尘撕破,身上血肉模糊。

  柳湘如手里的剑急如光,快似电,剑光如一层无形的网,罩住他与严嵩。舞了一阵他觉得索然无味,便收住剑,要严嵩在椅子上坐下不要乱动,他怒目而视几个围住他的黑衣人:“本公子一直以慈悲为怀,无奈你们欺人太甚,我今日就开了杀戒!”他大吼一声,挥剑向黑衣人劈去。

  几名黑衣人也非等闲之人,纷纷将柳湘如围住,只见刀剑相击,溅出火星,发出令人胆寒的撞击声。

  柳湘如杀得性起,使出倒吊金钟一招,他身体腾空而起,然后倒仰着将剑刺向一人,那人应身倒地,血从他胸膛冲天而出。

  围住公孙子兰的黑衣人,被柳湘如的剑法惊呆了,其中一个似乎是首领的人向众人使了个眼色,慢慢向城楼口后退。公孙子兰步步紧逼,不时扬动着手里的拂尘,迫使黑衣人且战且退。退到无人的地方,黑衣人对公孙子兰说:“公子,别再伤人了,也叫柳公子手下留情!”

  公孙子兰好生诧异,黑衣人竟然认识自己:“你们是什么人?”

  “公子何须多问,我等也非吃素之人,难道公子还看不出,我等只是围而不打,攻而不杀,即使出手,也是点到为止?”

  公孙子兰越发惊讶:“你要不说,”他抽出七星剑:“我一个不留!”

  “实不相瞒,有人叫我等前来助公子一臂之力!”

  “谁?”公孙子兰在发问时,其实已经猛省,道长说他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叫他放心前来与严嵩相会。看来,道长料事如神,他知道严嵩不会轻易答应帮助自己,这伙黑衣人前来行刺严嵩,就是要他俩在严嵩面前显露本领,促使严嵩下决心。公孙子兰在心里对道长感激不尽,他收起七星剑:“不说也罢,我已猜出几分。多谢各位前来相助!”

第十二章 惺惺相惜(1)
黑衣人吹响了胡哨,围住柳湘如的人,立即架起倒在地上的人,向城楼口飞奔,公孙子兰挡住追来的柳湘如:“别再追了!”他对满脸疑惑的柳湘如说::“我会给你解释的。”

  严嵩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虽然三魂吓掉两魂,仍极力撑住他的面子,见两位公子杀退黑衣人回到自己身边,他由衷的赞叹:“两位公子真是武功盖世,老夫身边要有你们这样的小将,将来还有何忧愁!”

  柳湘如不失时机的问他:“严大人此话当真?”

  严嵩认真的说:“君子决不信口雌黄!”

  柳湘如向严嵩施了一礼:“我与哥哥愿追随大人,那……我哥哥所言之事?”

  严嵩从椅子上起身,和蔼可亲的笑着:“两位公子,明日与老夫一同进京!”

  公孙子兰如释重负,有了严嵩这句话,他看到了希望。望着已上中天的月亮,在心里对父亲说:爹,会有出头之日!

  严嵩付了酒家银子,请两位公子与他同去驿站。三人正要同行,忽听城楼下马嘶人叫,空寂的街道上响起奔跑的脚步声与刀枪碰撞发出的响声。严嵩站在城楼上往下一看,一队队人高举火把,从四面八方向城楼涌来,黑暗中看不真切,约有两三百人之众。数不清的火把,犹如一条条会飞的火龙,瞬间就将城楼团团围住,把古城楼照得透亮。

  一魁梧的汉子骑在马上,用刀指着城楼,高喊不要放走了上面的贼人。

  黑衣人行刺,严嵩先是一惊;此时黑压压的人群包围了城楼,他不明白是为了什么,心里不由一诧。广武虽说地处中原,但此地荒芜,常有绿林、饷马出没。会不会因自己像貌出众、衣着光鲜,被误认为是支“肥羊”?真是一波方平,一波又起,看着城楼下如狼似虎之人,严嵩不免心惊胆战。

  公孙子兰与柳湘如拔出剑来,护住严嵩。

  柳湘如对严嵩说:“有我和哥哥在,严大人,包你安然无恙!”

  公孙子兰也说:“子兰曾在千军万马之中撕杀过,严大人放心,解决这些乌合之众,易如反掌!”

  严嵩听两位公子这么一说,顿时放下心来,紧紧依在柳湘如身后,柳湘如感觉到他身体在微微颤抖。

  手执长枪短剑的士兵冲上城楼,虎视眈眈的瞪着严嵩等人。一排弓箭手也箭在弦上,瞄准了目标,只等一声令下。公孙子兰观察着眼前的人群,感觉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

  千钧一发之际,一骑马的汉子来到城楼上,他分开成队的士兵,一看城楼上只有几个食客,三五伙计与酒家掌柜的,剩下的只有眼前这三人,他喝问带兵的哨官:“刺客呢?”

  哨官望着城楼上的人,茫然不知所措。

  汉子高声问道:“严大人在哪里?”

  严嵩看汉子的打扮像是官军,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便厉声喝道:“来者何人?”

  “广武山千总胡宗宪。”

  严嵩再问:“到此何事?”

  胡宗宪答道:“驿站来报,南京礼部尚书严嵩严大人到了广武,我在城内遍寻不着。听说城楼上发生行刺之事,怕严大人出了意外,特意率兵赶来护卫严大人。” 

  胡宗宪看了看公孙子兰与柳湘如,两人均是武功高超之人,即使真有刺客,也被他二人赶走了。他打量着严嵩,此人一副官像,威而不怒,料想他定是严嵩,便滚鞍下马,来到严嵩面前:“请问,你可是严大人?”

  严嵩听了胡宗宪的回答,放宽了心:“本人正是。”

  胡宗宪一听,撩起身上的袍甲跪在严嵩面前:“卑职有眼不识泰山,还望大人恕罪!”

  “不知者不为过……”严嵩双手扶起胡宗宪:“将军请起!”

  胡宗宪惶惑之极:“大人,末将已不是将军,现任广武千总……”

  严嵩听说过胡宗宪。东海一带倭寇为患,胡宗宪曾率军在沿海一带平倭,此人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所率虎狼之师打了几次胜仗,迫使倭寇望风而逃。他疑惑的问道:“可是威震东海的抗倭名将胡宗宪?”

  “在下便是……”

  何故到了中原,还降为千总?严嵩不明原委:“请问,这是何故?”

  胡宗宪似有难言之隐,环顾左右而言它:“大人,请到在下寒舍,我已备下酒菜,为大人压惊!”

  广武将军暑里,胡宗宪摆下一桌酒菜。

  酒过三巡之后,柳湘如才吃出菜的味道。连日来在外奔波,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城楼上那烤野兔到是不错,可惜才吃了一口,就被黑衣人行刺给搅了。他细细品着味道,这些有着江南风味的菜,在中原是无论如何做不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