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连前来参加武林大会的段正淳,也表示认可。这几大阵营的认同。让心有反对的江湖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出头反对。
  原本觉得有些太过孟浪的一清大师,正觉得玄慈此举太过轻率。结果当赵孝锡走出来时,一清大师突然就停下了反对的动作。
  做为相国寺的得道高僧,每年都会迎接赵氏皇室上香礼佛。对于这个赵孝锡,他自然也是见过的。可他绝对没想过,这位小郡王竟然会出现在这里。
  那怕他是皇室敬重的高僧,可面对这些皇家子弟,一清也不敢慢怠。为此,看到赵孝锡过来后,本想阻拦的一清,在看到赵孝锡后,反倒给其行了一个佛礼。
  这个动作,落到其它江湖人眼中,自然成了一清也认同赵孝锡的样子。唯有赵孝锡清楚,这位和尚怕是认出了他的真实身份。毕竟,他母亲也是礼佛之人。
  很快道:“晚辈赵云,见过一清大师。”
  一清大师也很放心地交:“阿弥陀佛,赵施主客气了!”
  两人互相谦让一番后,赵孝锡丝毫不放心地交了下来。面对赵孝锡坐在高台之上,自己坐在高台之下,慕容复心中多少不是滋味。
  随着玄慈介绍了赵孝锡跟一清大师,自己也重新坐回了高台之上。武林大会,还是与玄慈为主,讲述近年在江湖中发生的恩怨是非。
  有关江湖中死在自己绝招之下的不明凶案,不少人都觉得,是慕容家的绝学所致。因为他们最擅长,以彼之身,还施彼身的杀人方式。
  伴随着那些苦主,开始讲述自家掌门或亲属,死在了自己所练之绝技之下。找不到凶手之余,他们自然把责任推到了慕容复身上。
  此次慕容复到来,就是需要将此中的误会解释清楚。如果他不出来解释,那不论是不是他所杀的这些人,他都势必清名受损。
  在这些苦主的控诉之中,慕容复很淡定的舌战群雄。有些确实被他所杀之人,他也丝毫不掩饰,将对方必杀之理由跟证据拿出来。
  不是他所杀之人,自然也能拿出相应的证据,证明他的清白。这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举动,多少让人觉得,慕容复盛名于江湖,还是有一番道理的。
  就在众多江湖人,觉得慕容复不愧为姑苏慕容氏的当代家主,有其父之风范时。赵孝锡朝以朝廷观察使身份,出席武林大会的武卫点头,让其可以出招了。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武林大会,不会对朝廷带来威胁。当地官府,都会派出衙差充当观察使,充当见证者,以保证这些武林人召开大会,并非为威胁朝廷所举办。
  这在以往武林大会召开时,这些衙差更多是扫酱油的,甚至有时还没有衙差出席。此次少林召开武林大会,河南道知州衙门收到通知,还是派出了两位观察使。
  只是这两个观察使,并非是河南道知州衙差的官差,而是赵孝锡的武卫成员。他们此次除了出席武林大会,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指证慕容复的造反证据。
  当这些江湖人,觉得有关对慕容复的指证,差不多可以告一段落时。两个身着官差衣服的人出现,让不少江湖人都有些意外,他们此刻出来想做什么呢?
  看着两个身穿官府衙差服饰的人出现,别说到会的江湖人看糊涂了,就连慕容复也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可不管如何,慕容复对待这种代表朝廷的官差,还是很客气。
  说道:“不知两位上差,有何指教?”
  两位代表官府的衙差,也没理会他的客气,显得面无表情的道:“慕容复,今日我们代表朝廷,向你求证一件事情。你是否认识,青州府匠造使孙大人?”
  一听这话,慕容复脸色一凝,那怕跟在身后的包不同跟风波恶,神情也显得有些紧张。三人这种表情,落到那些江湖人眼中,多少有些显得意外。
  一个朝廷州府匠造使,品阶不过六品,却掌管州府所有匠造之工坊。这样的官员,按理说不会与江湖人打交道,那官差为何询问慕容复这种事呢?
  慕容复停顿了一下,很快道:“两位上差,慕容家居江南苏州府。这青州府,我虽然游历过,却不认识上差所言的什么孙大人。”
  对此,两位上差冷笑道:“是吗?要知道,我们今日是代表朝廷找你问话,你若有所隐瞒,到时别怪我们上奏朝廷。杀官朝廷官员的罪名,慕容公子想必也分的轻清重哦!”
  随着一位官差说出这话,在场的江湖人,尽管对官府都没什么好感。可敢杀一个六品官员,他们还真的没这么大胆量。
  觉得当初应该没出什么皮漏的慕容复,很快道:“还请两位上差明鉴,我慕容家世代以仁义传家。此杀官之事,我又怎么会做呢?不知两位上差此言,可有证据?”
  望着慕容复不卑不亢的询问,不少对其有好感的江湖人,立刻起哄让两位官差拿出证据来。可随着两位官差,左右看了那些江湖人一眼,这些江湖人很快就坐了下来。
  重新望着慕容复的两位官差,很快道:“看来慕容公子,真觉得天衣无缝。只可惜,你杀人灭口不假,可当日还有幸存者,他们可充当人证。
  另外慕容公子,你递送给孙大人购买兵器的三十万两白银,如今已经被朝廷所没收。在查抄孙匠造的宅府时,我们也搜到你与其秘密来往的信件。
  今日我们想询问慕容公子一件事,你慕容家不惜花费巨资。收买朝廷主管兵造事务的匠造使,还购买三十万两白银的兵器,到底有何意图?”
  先前还觉得慕容复冤枉的江湖人,一听两位官差的询问,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三十万两白银,这可不是普通的数字。如果购买兵器,至少能组建一支上万人的军队。
  听到那些江湖人开始窃窃私语,慕容复还是保持镇定自若的道:“两位上差说笑了,我慕容家虽然小有家财,却也拿不出这三十万两白银。
  更何况,我一江湖人,买那么多兵器作什么呢?还请两位上差明鉴,切误听信小人传言,坏我慕容家声誉。”
  还是一句话,没有证据那就死不抵赖。这种事情,根本就不能承认。一旦承认,慕容家在大宋将无立足之地。造反的罪名多大,是个人都知道的啊!
  
  第二卷 第二百五十九章 武林大会(七)
  
  身为江湖人,虽看不惯官差,却也清楚官差不好惹。敢于杀官差的人,大多都是一些绿林豪强,说的准确点就是一帮亡命徒。这样的人,也不敢轻易杀有品阶的朝廷官员。
  六品匠造使,说起来官职也不算太大。可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比知县老爷大不少的官。杀一个这样的官员,不被朝廷追查问责,想来也是不太可能。
  牵涉到杀害朝廷命官这样的大事,那怕在场的江湖人对慕容复有好感,也不敢轻易牵涉其中。这种罪名一旦坐实,姑苏慕容家将成为钦命要犯。
  说白点,这比造反的罪名稍稍差一点。可真要让朝廷动起手来,慕容家族在大宋,也只能隐姓埋名过日子。再想过的这样风光,怕是没多大可能性。
  还是那句话,自古雪中送炭者少,落井下石者多。看着两位官差,似乎自信十足的指控,不少江湖人都觉得,这回慕容复怕是招惹上了天大的麻烦。
  望着慕容复很直白,让两位上差拿出证据。赵孝锡非常清楚,就算有人证跟物证,慕容复同样能以陷害为名,推脱干净。一句话,官字两张口,就看官府怎么论定。
  很快两位官差道:“既然慕容家主,觉得朝廷冤枉了你。那今天就当多众多武林人的面,看我兄弟俩是否诬陷于你。这里有几封来往书信,还请今天的三位评判鉴定一下。
  除了这几封你慕容家与孙大人的来往书信,当日凶杀现场也有两名人证。他们当日在船毁之日,果断逃生捡回一条命。想来你应该没料到吧!”
  说完这些话,两位官差将这几封信件,交到主席台三位评判员手中。其次又将两位,穿着武人服饰的人证。从观礼的武林人中给找了出来。
  从这两个人证出示的官方证明。能够很清楚的表明,他们两人是青州匠造府的衙差。这一点。也得到了不少江湖人的认可。毕竟,这证明还是有很大的可信性。
  至于递交给三位评判人的来往书信,赵孝锡只是做个样子看了一眼。其实他非常清楚,此举只能打压慕容家在江湖的威望。除此之外。为后续的全面清剿做铺垫。
  另外两个评判人,一清大师跟玄慈住持,他们觉得上面的信件。诉说的事情,更多都是购买朝廷制式兵器的来往信件。一个江湖人,买这种朝廷官军的兵器做什么呢?
  玄慈已然从赵孝锡那,知晓了慕容家的来历背景,感叹慕容家果然所图甚大之余。却也没多说什么。反倒放心地交着,今天的主评判一清大师。
  玄慈相信,以一清大师的智慧,不难看出这些书信意味着什么。这个罪名若是坐实。可就是谋反的铁证,这是要被诛九族的大罪啊!
  就在众人期待着一清大师的评判时,两位官差又道:“今日我等奉命,担任武林大会的监查使,本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却因此事,才被上峰派来质询慕容家主。
  这些年,朝廷对诸位江湖人,也无过多打压之举。而且诸位江湖人,对朝廷的贡献,朝廷也是看在眼里。值此风雨飘摇之际,不论江湖人还是朝廷官兵亦百姓。
  只要还自认自己是大宋人,就应该替君分忧,为大宋的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这件事情,牵涉的事情太过重大,一个六品匠造使被杀,只能说惊动一道一府。
  可三十万两白银的兵器购买,还是从替朝廷监督,打造兵器的匠造使那里购买。其中的深意,相信诸位都是聪明人,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何门何派,那家那族,需要购买这么大批量的制式军械,能武装护院跟部属呢?购买这些军械,又有何意思呢?固此,其中所牵涉的事情太过重要,朝廷不得不严查。”
  看着两位官差以这种影射的言语,挑动着在场武林人的神经。慕容复非常清楚,这件事情背后肯定有人指使。但更令他恐惧的是,对方竟然能插手到朝廷里面。
  当日被这位孙大人,吞墨了自己交付的三十万两白银,令慕容复可谓痛恨至极。也没管对方,到底是什么六品匠造使,直接一杀了之。
  连同当日孙大人带去的护卫,也全数被慕容复给斩杀干净。却没想到,当日还是有漏网之鱼。这两位青州匠造使的衙差,很详细的讲述了当日的事情经过。
  觉得今天的武林大会,尤其是两位朝廷官差的出现,似乎有意构建一个镇定慕容家的阴谋。慕容复非常清楚,这事情处理不好,慕容家危在旦夕。
  想到这里,慕容复很快上前道:“两位上差,自我慕容家族在江南定居,传至小生手上已然几代。上峰可曾听人言,我慕容家在江南有何恶迹?
  先不说,这三十万两白银,我慕容家虽小有余财,却也拿不出这么多银两。就这三十万白银,购买的兵器又有多少呢?我慕容家要这么多兵器,有何用处呢?
  这两位官差的供词,说实话我慕容家实难承认。此事关乎我慕容家族清誉,单单两个不明身份的人证词,还有几封书信,就将此事赖到我慕容家。岂能让天下人信服?”
  他这一番辨解,很快得到了不少江湖人的认同。望着这些墙头草一般的江湖人,开始替慕容复打抱不平。赵孝锡也觉得,慕容复确实不愧为玩阴谋的行家。
  两位官差对于慕容复的狡辩,仿佛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笑着道:“放心,此事已然惊动了朝廷,我兄弟俩只是代表朝廷,让诸位武林人通报此事。
  另外朝廷就是考虑到慕容家在江南的威望,才特意将此事在武林大会上公布。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朝廷不会滥杀无辜之人。若慕容家主觉得有冤,需到青州配合朝廷调查。
  还有一件事情,相信不用我兄弟俩多说。慕容家主豢养的江湖人,如为避嫌的话,还是尽早解散为好。想必这两位,应该是慕容家的金凤庄主包不同先生。
  那么这位,应该就是玄霜庄主风波恶,不知另外两位青云庄主邓百川,赤霞庄主公孙乾又怎么没来呢?前往青州,希望慕容家主能带他四人一起前往。
  如果此事真不是慕容家主所做,相信朝廷也不会冤枉尔等。若慕容家主不去,朝廷会下发海捕文书,对慕容家的产业跟牵涉之人,进行全面的抓捕围剿。”
  此言一出,出席武林大会的江湖人,很快就从这些话中,听出一丝别样的味道。先前慕容复强调,买这么多兵器无用。可慕容家的四大庄,豢养的家丁武卫同样不计其数。
  如果将买来的兵器,武装到四大庄内的家丁武卫。那就是一支,能够跟朝廷大军对抗的军队。这样的担心,并非是没道理的。
  慕容复听着两位官差的话,立刻就明白,朝廷对于慕容家的了解,只怕超乎他的想象。要说有意准备造反的人最怕什么,自然就是被朝廷盯上了。
  就在慕容复犹豫之时,一清大师想到赵孝锡的真实身份,很快明白这两个官差,怕是赵孝锡有意指使的。而一朝郡王,也没道理给一个江湖家主,摊上这样大的罪名。
  那么这就意味着,眼前这个看似温文尔雅的慕容复,怕是真有谋逆之心。也许是看出一清大师的困惑,赵孝锡歪过头小声道了一句‘大师,慕容这个姓氏从何而来?’
  这话一说,一清大师立刻眼前一亮,终于明白赵孝锡为何盯上慕容家。如果慕容家族,真的跟已然淘汰出历史的大燕国有关系,那购买兵器意图谋反,就很容易让人理解。
  想到这里,一清大师立刻起身道:“慕容家主,老纳有一事还请慕容家主解惑。先前慕容家主所言,你慕容家本不是江南本土人氏,而是慕容先祖迁居而来。
  那么老纳想知道,慕容家主是否知道,你先祖是那一支那一脉。如果慕容家主不想说,老纳也就不多问。总之,此事一切交由朝廷定夺即可。”
  如果说先前两位官差的指证,令慕容复陷入困境,却也能全身挣脱而出。那么一清大师的这个问题,实则却是致命一击。这意味着,慕容家最大的秘密将暴露。
  闻听此言的江湖人,不明白调查一个案子,怎么问起人家的老祖宗是谁来。不多时,有了解前朝旧事的江湖人,立刻一脸骇然的道:“前朝灭国的大燕,似乎就是复姓慕容!”
  大燕,对于这个存在过大宋之前的朝代,不少人也是清楚。尤其那些来自青州的江湖人,立刻明白曾经的青州之地,正是大燕的龙兴之地。
  尽管大燕已然覆灭了几百年,可大燕国的君主,一直都是复姓慕容。当然,这也不是说,在大宋其它地方,就没有慕容这个姓氏。
  可将今天所有发生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慕容家族所图甚大。如果想复兴大燕,这杀官购买兵器的事情,那就事出有因了!
  
  第二卷 第二百六十章 武林大会(八)
  
  随着一清大师,做为朝廷认可的佛门高僧,代表中原武林大会的评判,问出这个很有致命的问题。现场的江湖人,立刻意识到慕容家族的野心。
  如果慕容家族真是大燕皇族的后裔,那么他们今天被官差指证的一切,都合乎情理且发人深思。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家族,表面上显露出来的仁善就值得怀疑。
  更为重要的是,大燕可是鲜卑后裔。这就说明,慕容复如果是大燕皇族后裔,他们也是番邦之人。非我族类,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