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余坐在一旁的女孩,一听这话也显得很高兴。毕竟,这是她们这些女孩当中,第一个怀上孩子的人。身为女人,她们自然非常关心了!
  
  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恐怖的建城速度
  
  自从走上反抗辽帝暴政的路,乔峰带领着赵孝锡组织的密营骑兵,还有陆续逃往出来的辽人。在西夏、回鹘与大辽三国接壤的地方,算是彻底的站稳了脚根。
  如今以乔峰为首,所组成的一个大型部落,让疲于奔命的辽帝有心铲除,却也不敢随意动兵。原因很简单,乔峰手下的骑兵都是精锐,跟辽帝也算有深仇大恨。
  更重要的,叛乱未能被斩杀的皇叔之子,如今在辽国西北扎根了下来。如果辽帝想剿灭这些反叛势力,就会动摇他在中京跟上京的统治。
  面对这种情况,辽帝最终做出了休兵罢战的决定。不再重兵围剿,这些逃亡到偏僻西北部的叛军。更多将精力,放在整理本国军备的事情上。
  当然,让辽帝放下围剿的很大原因,还是他们感受到了大宋的威胁。谁都清楚,以燕云十六州建立起来的大辽,失去这些地盘会造成多大的麻烦。
  加上女真部落的异军崛起,这种情况下,反倒让大辽进行了一个平和期。处于三面威胁的大辽,如今日子并不好过。好在对于战争,那方势力下的百姓都不喜欢。
  当上了反叛军的大将军,乔峰拒绝了辽帝的招降,也拒绝了那位叛军王子的招揽。而且更令赵孝锡觉得有意思的是,支持耶律齐的土狼部落,最终也跟叛军混到了一起。
  以至目前被定为辽国太子的耶律图。对这些举族逃亡的家伙,也是恨之入骨。可面对如此紧张的国内形势,他不得不放下仇怨。为接掌辽国做准备。
  至于原本想动兵的大宋,也因为高太后的殡天,不得不中止军事行动。加上北方即将进入冬季,不适合出兵,边境紧张了一段时间又安静了下来。
  而被赵孝锡破坏的西夏和亲之事,随着辽国将注意力转移到大宋身上。他们也终于得到,他们最想要的稳定时期。继续埋头复兴着国内的实力。
  总之,看似战云密布的几国。随着冬季的到来,跟一连串的变故。又渐渐的平静了下来,而大宋边军也开始,进行了例行的靖边行动。
  只是不论大辽还是西夏。在这种情况下,都不会轻易派兵闯进大宋。这也意味着,大宋边关的军民,今年可以过个消停年,不用担心狼烟四起的场面发生。
  相比宋辽跟西夏的局势,如今有点不消停的,也只有吐蕃方面。只是面对吐蕃的袭扰,大宋跟大理合力,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反倒要小心得不偿失。
  尽管身处这大海之上,让赵孝锡收到情报的速度,要比以前延后一些。可赵孝锡清楚。走出京城的那刻开始,不光他要蛰伏一段时间,他的情报机关也一样。
  相比北方开始气温骤降,身处琉球岛的赵孝锡,为了修筑新城却热火朝天。有了这些女人的到来,赵孝锡的干劲十足。希望给她们一个安全的环境。
  这段时间,有了段正淳的到来。赵颢也算有了消遣。没事带着这位镇南王,去海边钓钓鱼,不时带上一批人马,去附近的山林里狩猎,这日子过的倒逍遥。
  至于木婉清这些女人,最近同样过的很逍遥,每天陪着那些婆婆老妈,在这个基地转着。除了晚上,众人期待着赵孝锡的回归,这生活也不至太过无聊。
  或许是难得出来一次,加之最近不时有新鲜事发生,女孩们的注意力,也转移到收集一些新鲜物件的事情上。每次有船来,都少不了过去淘置一番东西。
  而这个时候,由工部主事姜大石负责的新城选址,正式进入了开工的阶段。那些从三佛爪哇,抓跟贩卖而来的奴隶,正在努力将条石跟树木,往修城的地方运去。
  对于这些奴隶而言,他们也觉得这里的生活,似乎不是相象中那样苦。只要努力干活,就能吃着对他们而言,如同山珍海味般的食物。
  看着渐渐挖掘出来的新城地基,段正淳等人也期待着,这座新城落成之时,到底会何等的壮观。对于新城中心的城主府,他们更是充满了期待。
  而由商部主导的贸易,同样让居住在大宋沿海的海商们欣喜若狂。只要赵孝锡所需要的物资,这些海商都会收购而来,转身卖给骷髅海盗团赚取利润。
  这种足不出户,就能赚取大把银子的好事,无疑让海商们也高兴不己。巴不得,赵孝锡这种看上去,有点败家的行为越多越好。
  唯有一些胆大的海商,得知新城落成后,城里会开设方便海商们交易的商铺。谁都清楚,未来的新南城肯定商机无限,纷纷打着新货的名头,来岛上查看情况。
  在这种全岛都沉浸于忙碌的状态中,移民们也收获了他们今年的粮食。看着米粮入库,老百姓也显得很高兴。有了粮食,就意味着有了一切。
  更何况,随着岛上的基建工程增多,以往只能坐在家里吃闲粮的他们。也能在岛上找到工作,赚取一些钱财帮家里改善一下条件,这无形中也拉动了岛上的商品流通。
  做为城主的赵孝锡,此刻却跟水泥厂的工厂,看着那些新烧制出来的水泥,伴上沙石之后。看着不久之后,终于坚硬如石的水泥块,水泥厂的工人也非常高兴。
  看着水泥终于成功生产出来,赵孝锡很放心地交:“福叔,等下给厂里的工人,每人发上二两赏钱。工头跟主事,各赏十两跟五十两。晚上再杀头猪,给大家加加餐!”
  听到这话,主事跟工头自然欣喜,那些工人当然更加欣喜。可这个时候,赵孝锡却大声道:“诸位,水泥的产量多少,决定着我们修筑新城的速度。
  现在砖厂生产出来的墙砖,已经堆满了新城的地基之上。有了这些水泥,相信我们的第一座城,不久后就能出现在你们面前。所以,诸位还在加把劲,多生产些水泥来啊!”
  一同前来的工部主事姜大石,也清楚有了这种水泥,泥匠们修建城墙的速度,会无比的速度。而且姜大石也终于明白,为何赵孝锡会说,他绘制的新城太小家子气。
  这种水泥的出现,势必将改变泥匠们的方式。以往修城墙靠人力的方式,也将大大的改变。而这些生产出来的水泥,第二天就出现在新城的建筑工地上。
  看着这种用水泥粘合,不断叠加累积的城墙,最近经常来这里闲逛的段正淳。非常好奇的道:“贤婿,你这城墙这样修,怕是经不起风雨冲刷吧?”
  面对段正淳的不解,赵孝锡笑着道:“伯父,你放心,这是我修建的第一座城池,我岂会不知道它的重要性。现在你觉得,这城墙不牢固,可明天你来看看就知道了。”
  果不其然,带着一头雾水回到城主府的段正淳。第二天再来到工地的时候,看到那些工匠,已经将城墙修建的一人高,这速度简单闻所未闻啊!
  可当赵孝锡,带他来到一幢昨天修建好的城墙边,让他试着推了一下。这些看上去,只是简单叠加上去的城墙,却发现纹丝不动,那怕用尽全力也一样。
  直到这时,赵孝锡才笑着道:“伯父,这种充当粘合的泥土,是我专门让人烧制出来的。刚粘上去的时候,确实不怎么紧。可只要过上一天,这些粘合在一起的城墙就牢不可破。
  可以说,有了这种地方,只要有足够的财料。这幢城墙,最多半月就能修建完成。等到城墙修建完毕,我们就能开始修建内城。
  如果不是继续过年的时间不长,说不定我们都能在新城过年。不过,看这进度,只要财料供应的上。过完年,要不了多久你就能看到,一座新城拨地而起。”
  确实,有了水泥这种东西在,修建城墙变得很简单。只要有人将财料准备好,工匠只需要不断的将其叠加上去就行。这样轻松的筑城速度,也难怪段正淳等人会惊讶。
  可赵孝锡清楚,这座奇迹之城,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从这座岛上,不断出现的新东西,会彻底改变很多大宋人的固有知识。毕竟,为这天他准备了很久!
  天高皇帝远,来到这里的赵孝锡,终于不用顾及什么惊世骇俗。只要他能想到的东西,这个时代又能生产出来,他都不再藏着全部放手生产。
  在新组建的工厂里面,还有一家琉璃厂。那些后世由欧洲人,带到华夏来的东西,赵孝锡也打算将其生产出来。用来赚取财富,支持他不断的扩张脚步。
  甚至在将来修建的城主府,他也将用这种琉璃装饰。那怕到了傍晚,也不用担心那些窗户,被蒙上了纸张而显得特别昏暗。
  总之,这是他修建的第一座新城,等到他去琼州上任。他会在琼州也修建一座城,让那些生活在内陆的人知道。琼州是个海外福地,而不是想象中的蛮荒之地。
  有了这两块基地,他就能慢慢渗透进沿海的各大城市。最终凭借这些基石,实现重返中原的战略。到那时,任何阻碍他野心的人,都将被碾压殒命!
  
  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奴隶的巨大作用
  
  伴随着元佑八年的大幕即将落下,远在汴梁的赵煦几乎忘记了赵孝锡的存在。对于那位皇叔的死所引发的猜想,赵煦也可谓有苦难言,只能专门完善朝堂的清洗跟布局。
  相比远在汴梁的百官,觉得这个冬天比以往更加寒冷,收到来自布衣阁情报的赵孝锡。看到礼部尚书苏辙跟门下侍郎苏轼被贬,也只能报以一声长叹。
  政令朝夕更改,起用新党打压旧党,这位雄心勃勃的少年皇帝,最终还是走上了历史的老路。浑然不知,这种党争在历朝历代都是件祸事,会让国家元气大伤。
  这些事情跟苦楚,赵孝锡都没对任何人言,将这些谍报封存。继续将精力,投入到新城修筑的事情上。而伴随着春节的脚步临近,岛上的气氛也变得热烈了许多。
  不少手头有闲钱的移民,每天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到镇上的商铺,扯上几块布买些生活用品,打算过个真正富足的新年,期待明年有个更好的开始。
  还有一些百姓,则趁着农闲的时候,开始修缮房舍改善居住环境。总之,岛内岛外,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让抵达这里的商人,都能感受到这种欣欣向荣的气氛。
  可最令人震撼的,还是已然修建完成,打算过完春节在进行修缮的新南城外墙。长达三千米,高达五米的护城墙,令上岸的商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不少跟新南城有合作的海商。都清楚这是用一种水泥修建起来的城墙。正是这种水泥,让这座城这么快,就出现在这荒岛之上。着实令人有种鬼斧神工般的感觉。
  有些商人敏感的意识到,这种水泥的市场很大,跟负责商贸的礼部官员发出申请。可最终还是被赵孝锡给拒绝,原因是水泥的产量不高,暂时只够新南城建设用。
  谁都清楚,城墙修建好之后,规划的新城同样在修建当中。甚至赵孝锡要求。先把内城的商业街跟民居修建起来,最后在修建新南城衙门跟城主府。
  只要这条能够容纳三千家商铺的街道修建起来。赵孝锡相信,前来此次贸易的海商,都会明白这个商机。而立足琉球,赵孝锡能将这里打造成商品中转地。
  不管来自那里的货物。只要在这里设点贩卖,就会有想不到的好处。另外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开设店铺,也能买到他们想采购的奇异物品。
  相比修建城墙,这些全都两层的商业街,在近千工匠跟几千奴隶的赶工下,一点点被完善了起来。不少商人,甚至没等礼部开始出售商铺,就打算付钱购买。
  可赵孝锡还是一口否决。表示这些商铺只租不卖。这些店铺的租金,将来也是新南城衙门的税收来源之一。除此之外,在这条商业街进行商贸。也需要交给一定的税收。
  至于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赵孝锡从来没想过,去收他们的税收。如今的粮税,在赵孝锡看来,都有些过高。可为了保证粮食储备,他才同意了这种征收比例。
  在赵孝锡看来。未来新南城真正赚钱的大头,还是来自商业贸易。单靠向那些百姓收税。根本支持不了他未来巨大的消耗。百姓更多,只是替他种植粮食就行。
  最近待在岛上的段正淳,看到这种一日一变的超速改变,也清楚这里必将成为通商四海的聚宝盆。甚至不惜拿出岳父的派头,定下了十间商铺,未来给大理官商经营。
  对于段正淳的要求,赵孝锡也没拒绝,不过还是表示,十座店铺可以让他优待挑选。不过,相应的租金同样不能少。这些店铺的钱,关系到新南城衙门的收入。
  确切点说,赵孝锡希望这条拥有三千商铺的商业街,能支撑起新南城官员的俸禄跟民生。他可不希望,坐拥这样一个聚宝盆,到时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起。
  三千商铺主体修建完成,工匠们转点到民居的修建当中。这些民居,将来也会出售或出租跟到此行商的商人,还有新南城的百姓跟官吏。
  一些对新南城有贡献的百姓跟工匠,都将免费分配到这样一套住房。当然,房子的所有权,还是属于城主府所有。毕竟,整座新城都是赵孝锡掏腰包修建的。
  等到距离春节还剩两天的时间,看着只完成一半的内城建设,赵孝锡果断下令停工。让所有参与修建的工匠,还有那些奴隶都放假准备过年。
  拿着工部官员下发的薪水,这些幸苦了许久的工匠,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脸。这段时间,吃住都由赵孝锡负责,临了还有丰厚的薪水可拿。
  有了薪水的工匠们,回到家里自然免不了,又带着家人去旧镇采办年货。对他们而言,在这里有做不完的工等着他们,再也不用担心,那种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为了稳住这些从内陆迁来的工匠心,赵孝锡还特意在岛上,给他们建了一个工匠村。他们这些村子,也是目前唯一全砖结构的村子。
  有些打算将家里装饰一下的工匠,趁着过完年也有五天休息的时间,跑到镇上采购了一些东西。准备把房子里外都粉饰一遍,毕竟这里他们未来的家了。
  相比那些奴隶,命运自然没工匠那么好。只有一些表现优秀,又学会了汉话的奴隶,才能得到一点小钱。更多的,则是等到五天休息,还有两身干净的换洗衣服。
  可就算如此,这些大多来自土着部落的奴隶,也对赵孝锡感恩戴德。尤其羡慕那些,被工部官员任命的奴隶队长,他们不但有单间住,还得到了一些赏钱。
  有了这些赏钱,这些奴隶队长的日子,自然比他们好过许多。趁着放假的时间,这些由海盗整编的捕快队看押的奴隶,也有机会出来到镇上走走。
  只是口袋里面没钱,不少奴隶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这些衣着华丽的大宋人,在镇上的商铺里自由进出采购东西。而他们,只能充当观看者,羡慕的看着这热闹的人群。
  对于这些被贩卖或被抓捕来的青壮土着,他们都清楚,在这坐岛上只要幸勤工作,就有衣服跟饱饭吃。其它更多的,也只能看他们聪明于否。
  一些心智聪慧的奴隶,为了能赚到可以买东西的钱,开始来到热闹的码头上。希望能找到工作,赚取到一些能自由支配的铜钱,对此赵孝锡也没拒绝。
  结果一些在码头充当搬运的工人,看到有奴隶接替他们的工作。而且他们工作赚的钱,有一半还给他们。立刻答应工头的安排,回家安心准备过年。
  结果一些发现百姓,也发现聘用奴隶的便宜,纷纷来衙门租用奴隶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