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知道,倭国的金银产量还是很大的。加上倭国盛产硫磺跟硝石。这两样东西也是我以后急需的。就算他们不找我麻烦,过两年我也会找他们的麻烦。”
  有了这些话,段正淳等人终于明白,从一开始赵孝锡,就没打算跟倭国合作。无论是双方的贸易。还是之后的友好对话,都是用来糊弄人的。
  相比赵孝锡这边,很快将先前谈的事情抛之脑后。回到客栈的藤原时赖,却显得非常兴奋。若非知道,还需要在这里待到赵孝锡完婚,估计这会他都会想回国。
  看到这位天皇的近臣如此兴奋,那些随船而来的武士,这几天在岛上也算大开眼界。只是对于进了城,就不允许他们佩戴武士刀的规矩,这些武士还是比较不爽。
  可再不爽又能怎么办,这是新南城的规矩。加上来的路上,他们都看到,那些名义上护送的大宋海军,无论是他们的海船还是装备,都令他们非常羡慕。
  处于这种属于大宋管控的地盘上,这些本身就尊重强者的武士,也不敢在这种问题上炸刺。况且,上岸那一刻,看到那比他们国都都高的城墙,他们更老实了。
  倭国人到来不久,高丽也派来了使者。尽管现如今高丽,更多视辽国为宗主国。可同样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他们,海上贸易也比较看重。
  对于在大宋沿海出了骷髅海盗团,这样一支实力强悍的海军,高丽君臣还是比较担心。可这两年,因为骷髅海盗团的存在,高丽沿海的海盗反倒少了。
  尽管将大辽视为宗主国,可高丽同样不敢小视大宋的地位。某些时候,他们甚至会做出,给两个国家晋贡的事情来。目的只有一个,保证他们国家的安全。
  眼下赵孝锡这个王爷,将琉球岛视为属地,高丽方面更加担心,大宋会不会从海上,对他们发起进攻。如果真这样,那高丽同样十分危险。
  好在现如今,高丽也没发现这种迹象。可不管如何,赵孝锡手上这支海军,确实是个非常大的威胁。为了安全,高丽必须释放一些诚意,避免发生海上攻击的事情。
  加上高丽同倭国一样,对中原帝国都非常畏惧。加上他们国内,很多贵族都以使用大宋的东西为荣。要是断绝了货源,这些贵族同样会觉得不适应。
  如果说高丽象大辽进贡称臣,更多是陆地与大辽接壤。那么眼下,赵孝锡组建起来的海军,却拥有了从海上发起进攻的力量。
  夹在两个大国中间,高丽其实过的很憋屈。可这就是他们生存之道,依附强者。如果不这样做,他们能否保留国家延续,也许都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为此,这次高丽尽管低调派来了使团,可送的礼却不薄。甚至看到礼单,赵孝锡觉得,这些高丽人比倭国人还大方。那些高丽参,就送来了不少难得一见的极品。
  在这种番邦诸国,陆续派来了使团祝贺时,处于最后建造的城主府,也在一天天的完善当中。相比其它新城建筑是两层,城主府则是三层的设计。
  其次城主府还拥有一道护院墙,看上去比其它楼更具安全性。这也是出于特殊的考虑,保障城主府在任何时候,都拥有最后一道防线用于守护。
  来到城主的番邦使节们,每天看着新城的变化,也觉得非常神奇。尤其对城主府的修建速度,他们更是觉得不可思议,有关水泥的事情,他们也都慢慢了解到了。
  很可惜,这种东西别说他们这些番邦使节,就算如今的大宋商人同样购买不到。为此,不少番邦使节也提出,能否从新南城的商铺中购买这种东西。
  面对这些番邦使节的要求,赵孝锡也显得考虑了许久,最后才表示。将来会在商铺里,增加这种水泥的出售。只是价格上面,却并没如众人猜测的那样昂贵。
  对于赵孝锡的这种作法,工部跟礼部的官员,都显得很不理解。毕竟,物以稀为贵,这种水泥是新南城独一份,为何不卖的价格更高一点呢?
  见这些官员不理解,赵孝锡笑着道:“这种水泥,确实是我们新南城独有。可它除了建房子跟修路,几乎没有太大的作用。
  如果它的价格太高,相信再有钱的番邦商人,也只会购买一批试一下。当他们知道,这水泥其实没那么神奇,自然就不会花钱购买。
  可要是水泥的价格,相比比较低的话,他们发现水泥建房的便捷,就会大量的采购。更何况,五两一桶的价格,相对成本已经是天价了。”
  听到水泥的造价如此之低,这些官员也就不再多说什么。随后,赵孝锡就安排礼部的田佑富,开始接受商人的订单。
  根本他们的订单,开始安排出货。因为,随着新城建设需要的水泥量大降,如今水泥厂储存的水泥已然不少。提前出售一批,倒不存在什么问题。
  商人们购买这些水泥,自然是要带回内陆跟本国去。那么运输上面,他们更多都选择聘请新南城的船队。这样一来,新南城的船队,最近也是生意兴隆。
  除了新南城外的船厂,目前在加紧赶制商船外,赵孝锡建于松江的船厂,如今也要赶制大型海船。这些海船,也将陆续装配到赵孝锡的海军。
  用赵孝锡的话来说,海军的强大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南城商业城的地位,能否得到充足的保障。只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拥有海岸的国家,就必须时刻小心他的拜访。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新式海船的建设中,有了不少新的改变。而这些改变,等到新船抵达琉球岛,正式进行换装后,相信这种新式海船的出现,会令番邦各国震撼。
  眼下赵孝锡,之所以没给海军装配这种新式海船。更多的还是希望,保持一定的神秘效果。等到海军换装完毕,也是他正式进军海洋殖民的时刻。
  而赵孝锡也在期待着,这些东西一旦出现,将会彻底的掀开另一个时代的到来。对于这些新东西的出现,赵孝锡其实也研制了许久,也是最近才刚刚定型!到底会是什么呢?
  
  第二卷 第四十一章 感动的老太监
  
  当新南城的城主府,在万众期待中修建完成,进入到最后的装饰日程。待在岛屿上的番邦大使们,也感叹这位大宋王爷的这座府第,真可谓奢华富丽到极点。
  相比新南城中其它的房子,这座城主府除了位置最高,那些装修的材料也令人羡慕至极。那种透明玻璃窗外,更是令这些好不容易,买到几块明瓦的商人眼馋。
  看着这些取代硬纸的窗玻璃,方方正正的镶在窗户上,即比硬纸的防风效果好,采光度又比硬纸窗户好上无数倍。至于那议事厅的房顶,更是安装了上百片明瓦盖顶。
  那怕站在城主府外,都能看到那些玻璃反射的光芒。这种在商人看来,一瓦难求的情况下,这幢城主府却奢侈到,用这种明瓦当普通瓦用。
  最重要,那些用来做窗户的玻璃,看上去也令人眼馋的很。为此,城主府装修没多久,那些海商跟番邦大使,又向礼部申请采购这种玻璃。
  那怕一块四方玻璃十两纹银,这些商人们也不嫌贵,纷纷订购采买。希望买回去之后,第一时间把自家的窗户,全部换成这种玻璃窗。对于新南城,时不时出现的一些新鲜东西,这些番邦大使也感觉。在这里待的时间长,那怕身上带的钱再多,也总有被掏干净的一天。
  偏偏这些货物,永远都不会充沛销售。那怕花钱买货,也要找关系找人情,才有可能拿到货。不然,没关系的,就算花了钱,想拿到货也要等上一段时间。
  在城主府开始进行装修阶段。那些商人租赁下来的商铺,也正式进入铺货阶段。那琳琅满目的大宋商品,开始扑满了这些商人经营的店铺。
  不少喜爱大宋商品的番邦大使们,清楚新南城商铺出售的东西,都异常的昂贵。可现在这些商铺,出售的大宋商品。价格相对却平民化一些。
  一些离琉球相对近的番邦大使,得知在这里购买的商品,跟大宋几乎没多大区别,立刻就明白。如果在这里购买商品,拉回本国去出售,肯定能大赚特赚。
  尤其是得知,这些商品如果他们,暂时没办法运回国内,新南城也有专门接受这种聘请的船队。替他们将货物,运回到他们本国的码头。番邦大使中,有来头的大臣,立刻掏干净身上所有的钱,购买了一大批大宋货物。让新南城的货船,帮忙给他们运送回国。至于运费,到了他们国家再付。
  尽管运费也不便宜,可这些番邦大使计算过。在这里买一船货。送回本国去销售,去除所有的费用跟成本。至少还能赚到一倍以上的利润。
  这样的好机会,他们怎么会错过呢!订好货,立刻派出心腹跟船返回本国。同时让这些心腹,带着他们的密信,交给家里的主事人,调集资金加大采购量。
  看着这些番邦大使。都跟不要钱一样,购买他们运到岛上的货物。这些租下店铺的海商们,也觉得这种赵孝锡讲过的批发生意,似乎价格也非常不错。
  除了中间一点运输费用,他们只需要将货物。在这里出售成功,就能赚取到大笔的财富。虽然没有去番邦出售赚的多,但钱却赚的安心至极。
  尤其这大批的货物如何销售,根本不用他们去操心,这同样减少了人工方面的开支。一番计算下来,这些海商也赚得,这种生意同样有赚头。
  商品的售价低了,货物的销售量就提高了。为了充当分销商,这些番邦商人,同样掏尽家财,来这里采购大量的大宋商品,转运到本国进行销售。
  谁都清楚,在他们国内,大宋的商品从来不愁卖不出来。很多时候,他们就是发愁,大宋的商品非常稀缺。眼下只要付钱,有人包运送,国内再派人出售,销售量自然大增。
  对于这些海商开门红,陆续都有生意成交,暂时充当税务部门的礼部官员。看着一笔笔主动到礼部上交的税金,同样乐的嘴都合不拢。
  这条商业街,有了这些海商跟番邦商人的交易,每笔成交的货物,都需要象新南城交给一定的税收。尽管这些税收不高,但架不了成交金额跟数量庞大啊!
  就连这些海商,也没想到过,这些番邦商人对大宋的商品,购买的兴趣如此之大。平时他们带着货去番邦销售,尽管也不愁销,却也没现在销的这么痛快。
  于是乎,前往番邦运送货物的商船,天天都会从新南城出发。而在大宋几个沿海港口,同样有大批大宋的货物,被运送到新南城这边来。
  这种繁忙的商业,也促使着新南城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大。而就在这个时候,由汴梁城出发的祝婚使,也终于抵达了新南城。
  一路上,差点因为晕船送命的老太监。也从没想到,这位从皇城出来的郡王爷,竟然会在这种蛮荒岛屿上,经营出这样一番热闹景象。
  看着港口上千帆竞渡的场景,前来祝婚的使团成员,也觉得非常的惊讶。等到他们来到码头,开始整理仪帐往新南城走时,也感觉这个地方非常的与众不同。
  那看上去坚硬无比的宽敞道路,不时有马车快速驰过。而那座映入眼眶的护城墙,同样令这些从皇城而来的成员震憾不已。
  这一路上,他们也听到,赵孝锡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城。可他们从来没想到,这座城的规模竟然如此庞大。而这一切,就在短短两月不到的时间里完成。
  担任祝婚使的老太监,突然觉得,相比回到皇宫,继续当一个受人冷落的前后宫总管。真不如留在这里,看看未来这方天地会变成什么样子。
  至于那些充当探子的护卫,也觉得这位朝廷王爷的举动,确实令人有种惊骇的感觉。无论是护送他们抵达的海军,还是眼前这座繁华的城市,都说明赵孝锡的野心不小。
  偏偏现如今,赵煦也不想过于将两兄弟的关系搞僵。至少从目前看来,赵孝锡所做的一切,都没威胁到赵煦的帝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帮助了大宋商业的繁荣。
  就在祝婚队即将进城的时候,一支精锐的骑兵出现在城门前。看着在城门口迎接的人群,那位老太监也觉得,一段时间不见,赵孝锡的气势更甚以往。
  等到一行人抵达城门口,老太监从马车上走下来,拎出一张圣旨的时候。却发现赵孝锡并没下跪,而其它官兵,到是下跪肯定听旨。
  对于赵孝锡站着听旨,老太监也不敢多说什么。至于那些随从,更加不敢多说什么。谁都知道,眼下汴梁城的皇帝,拿这位琼州王没办法。
  此次派遣他们来此,本身就有改善兄弟间关系的意思。即如此,赵孝锡跪与不跪,又有多少区别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指责赵孝锡目不君主,不是自找麻烦吗?
  等到宣完圣旨,赵孝锡稍稍弯腰伸手道:“微臣接旨!”
  从老太监手里接过圣旨,赵孝锡看都没看,转手递给了身边的赵大。立刻上前道:“刘公公,这一路幸苦了。想必这是你第一次出海,滋味不好受吧!”
  望着对自己还是那番客气的赵孝锡,想着伺候的高太后殡天,他这个曾经的皇宫红人,如今的境遇真是一天不如一天。而这次,更是接了这么一档差事。
  越想越不是滋味的刘总管,也忍不住落泪道:“多谢王爷关心,奴婢还吃的消!倒是一段时间不见,王爷消瘦了不少啊!”
  看着这位曾经伺候自家祖母的老太监,一付感慨甚多的样子,赵孝锡也清楚,没人靠山的刘总管。如今在皇宫里的日子,也只怕非常难熬。
  一入侯门深似海,更何况身居这皇宫之内呢?无论这些身有不全的太监,还是那些宫女。看似风光的生活背后,又有着无人知晓的苦楚。
  伸手道:“刘公公,此番来了,那就不要走了。祖母离开了,想必你在宫里日子也不好过。即如此,往后就跟着本王好了。在这里,没人会冷落于你的!”
  原本还在想,到底要怎么开口的刘公公,也没想到赵孝锡,敢这样大胆的说出这种事情。好在这个时候,他们两人的对话,倒也没让太多人听了去。
  至于赵孝锡身边的赵大等人,还有刘公公身边的随从,也都不敢多说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感动的泪流满面的刘公公,在赵孝锡的拉扯下往城里行去。
  看着代表大宋皇室的仪仗入帐,不少待在新南城中的百姓跟商人,都觉得非常好奇。不管怎么说,那怕这里一切都是赵孝锡说了算。可面对皇帝,他们同样敬畏的很。
  眼下大宋的皇帝,不远千里派来了仪仗队祝婚,多少也能说明。这位雄霸东南沿海的琼州王,很得那位大宋皇帝的宠信。
  对于这些商人跟百姓的误会,赵孝锡自然不会去解释什么。毕竟,在他没有宣布争霸天下时,百姓心目中的皇帝,一直都是远在汴梁城的赵煦。
  
  第二卷 第四十二章 大婚在即
  
  皇帝派来祝婚仪仗队的事情,随着刘总管一行人的到来,很快传遍了全城。?至少这番举动,在百姓跟番邦使者看来,赵孝锡这位王爷,很受皇帝赵煦的宠信。
  等到仪仗队进城,看着这道路都是平整坚固的路面,觉得走在这路上,比走在汴梁城都要踏实几分。这新城的气派,真的丝毫不下于汴梁城啊!
  对于这些祝婚队的成员,赵孝锡让礼部的官员,将他们全部安排到镇上的客栈中去。尽管此时,新南城的客栈,大多都人数爆满。可新装修好的客栈,还是能安排一些人。
  唯一被带进旧镇王府的人,只有刘总管一人。对于这种情况,前来护送的皇城禁军,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在这里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