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⑴Α
  别过新媳妇们奉的茶,徐王赵颢也觉得,自家这个次子还真是厉害,一下娶了九个夫人进门。那怕他这个当公公的,喝了九杯茶也觉得肚子有点涨。
  好在这些茶,不用全部喝干净。不然,赵颢觉得,喝过早茶之后,他早饭几乎不用吃了。而段正淳等人,则显得相对轻松一些。
  不管如何,这场全城共欢的喜事结束。赵孝锡又进入了繁忙的工作当中,那些只休息了三天的工匠们,又开始投入另一个地方的修建。
  随着平原新城那边的移民数量,已然开始过万,赵孝锡也决定,在平原的高地之上,修建一个小镇。将管理衙门,也全部搬入其中进行管理。
  只是这批当初修建城池的工匠,还有一批则乘船赶往琼州,开始在琼州修建王府跟码头。等到王府修建完成,赵孝锡将正式移居到那里去生活。同时一些精明的商家,也看到这种交通干道的修通,有助于他们跟移民做生意。只是这种生意,暂时只能跟老移民做。新移民们,暂时还没什么存款。
  在赵孝锡又投入到完善规划的进程中,每个移民村都进驻了一个建筑队。在他们居住的村子里,寻找一个位置较好的地点,他们就开始修建房子。
  不少好奇的村民,来到施工队询问。却得知,这些施工队盖房子。是打算在他们村子里建学堂。这个消息一出,移民们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在很多移民看来,他们能在这里拥有自己的田地,已经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现在听到,将来他们的孩子,还能免费入学堂读书识字,移民们自然非常兴奋。
  可在他们兴奋的时候,负责操办此事的户部。却又找到赵孝锡。无奈的道:“王爷,根据我们的学堂修建计划,至少需要近千名秀才。可眼下,秀才们根本不愿过来啊!”如果不是时间来不及,本王根本就不想请他们过来。这样吧!我让礼部配合你们的行动。让那些海商打打广告。只要聘请来,愿意担任学堂先生的读书人,本王待遇从优。
  除了聘金提高到每月十两纹银外,你也可以让海商们传出风声。只要有才之士,不论出身如何,本王将来甚至可以。任何他们为新城的官员。
  他们不肯来,无非就是觉得,教书育人有点大材小用。可在本王看来。如果他们连教书都做不好,将来就算报科举,也将是无用之人。严大人,你觉得这办法如何?”
  严律也是读书人出身,自然清楚读书是富人的专利。一般的读书人,大多都是冲着科举而去。只要能金榜提名,就意味着鲤鱼跳龙门,拥有了光宗耀祖的机会。
  可真正能考上进士的读书人,这年头又有几个呢?很多人终老一年。也只有一个秀才的名气。想当官。在大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赵孝锡真的愿意,让这些不甘失败的读书人。不用进行科举就能进入仕途当官。相信这个诱惑,对一些老秀才而言,应该很有吸引力。
  加上每月十两纹银的俸给,严律觉得,能真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穷苦书生,只怕没法拒绝这个诱惑。毕竟,十两纹银一月的收入,足够他养活一家人了。
  得到赵孝锡建议的严律,很快就找经常跟商人打交道的礼部主事田佑富。得知这是赵孝锡的建议,田佑富也感叹,这位王爷真的太过大方了。
  在与严律的对话中,田佑富听到一个消息,有些放心地交:“严老哥,你让人找先生,都是在江南之地找吗?江南之地的书生,只怕看不上这点纹银。
  如果想要找肯干的书生,我建议严老哥可以去北方看看。相比南方书生都家境阔绰,北方书生大多都苦寒。要是有这样的条件,他们肯定不会拒绝的。”
  听到这话,严律有些苦笑道:“田老弟,你以为我没想过吗?只是你应该知道,王爷这样大批聘请秀才一类的书生,多少会让人觉得,他在跟当今圣上抢人啊!
  如果去北方招人,肯定瞒不过朝廷。到时朝廷追究下来,只怕王爷也不好象朝廷交代啊!而南方书生多,招收一批秀才过来,相信也不会引人注意啊!”
  对于严律的担心,田佑富却小声道:“严老哥,你觉得我们王爷,现在会怕朝廷的训斥吗?我们身为手下的,只要完成王爷交待的任务就行,其它的不用过多操心。
  眼下我们在北方跟南方迁移百姓,你觉得朝廷就真的不知道。可你何时见过,王爷担心过朝廷那些言官的参本呢?放心,这里可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啊!”
  望着田佑富一脸担心多余的表情,严律也觉得对方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可他还是道:“田老弟,你这话说的不错。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找先生的事情,还多劳烦你了!”
  对此,田佑富笑着道:“放心,如今这些在岛上做生意的商人,都巴不得让我欠他们人情呢?区区招揽一批书生,相信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如果王爷真的肯,给这些落榜的秀才,一个晋升九品县令的机会。我想,没那个秀才会拒绝这种诱惑。王爷这招名利诱惑,能抵挡的秀才只怕不多啊!”
  这话倒说的一点不假,兼任新南城商务主事的田佑富。最近无疑是最为风光的人,那些番邦商人跟大宋商人,都希望从他手里拿到好东西。
  谁都清楚,新南城出产的玻璃制品,份量本身就不多。要想先人一步拿到货,就必须巴结好这位商务主事。不然,拿到货的期限,就要比其它人长上一些。
  虽说只是时间的早晚,可商人们都清楚,什么叫物以稀为贵。这种玻璃制品,尽管售价昂贵。可只要运到内陆,售价都能成倍增长。
  运往类似吐蕃、辽国这样的游牧国家,那价格更能翻上几番。做生意讲究眼急手快,谁能拿到第一批货,意味着谁就能先别人一步赚到大钱。
  正是田佑富所说,这些商人差的不是钱,而是这种新南城独有的商品。想买货,不光要有钱,还必须要有关系。谁让田佑富舒服了,那他就能先别人一步拿到货。
  很不幸的是,以往只要塞钱,就能买通类似田佑富这样负责官员的商人们。突然发现这一招,在新南城似乎不管用,相反还会起到反效果。
  用赵孝锡的话来说,如果拿他赋予的权利去贪污受贿。那么他会让这位官员知道,什么叫有命贪钱,没命花钱的道理。甚至行贿的商人,也将取消代理销售的资格。
  总之,在新南城这里,一切都必须按照赵孝锡颁布的规矩来。可谁都清楚,掌控了发货权的田佑富。虽然不收受钱财,却多少会收受点人情。
  这就意味着,谁让田佑富高兴了。下次他拿货的数量跟迅速,肯定会比别人多且快。有了这样的好处,商人赚钱自然也是指日可待了。
  何况,根据赵孝锡订的规矩,这些玻璃制品。新南城不销售,只做批发商。至于商人将这些商品卖到多少钱,那都是这些商人们说了算。
  得了这么多好处,帮新南城一些忙。想必只要商人们不傻,都会尽全力帮忙。为此,赵孝锡这种舍近求远的赚钱方法,在众人看来也是非常值的。
  对于这种玻璃制品的成本,赵孝锡非常清楚,除了人工费外,原材料几乎不用花什么钱。当批发商,本身就暴利,又很快太过贪婪呢!
  如今这年头,敢于来海外经商的商人,大多都有一定的身家背景。拿了新南城的好处,这些商人自然要感念赵孝锡的好。这种舍财赚人心的生意,在赵孝锡看来并不吃亏。
  而赵孝锡所预料的一点不错,随着田佑富召集大宋境内的海商,宣布了这条消息之后。这些商人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不错晋身的机会。
  根据他们的了解,如今新南城的六部官员,本身就存在一定空缺,很多人甚至身兼数职。这意味着,那些落榜秀才,如果能得到赵孝锡的赏识,当官未必没希望啊!
  相比在内陆其它城池,任命官员需要朝廷吏部指派。眼下这琉球岛,一切都是赵孝锡说了算。如果有真材实说,就不用发愁没机会当官。
  一些家族也有落榜书生的商人,也觉得以其每年去考科举,还真不如来这里试一试。虽说这十两纹银,他们有些看不太上。可这也是一个,加深与赵孝锡关系的机会啊!
  
  第二卷 第五十章 给皇帝的回礼
  
  伴随着琉球建起一座城的消息,传遍海外诸国中大宋境内。那些返回的朝廷祝婚使,也由赵孝锡旗下的海军,亲自送到前往京城的运河口。这速度,比他们来时快多了。
  对于刘公公决意留下,那些担任护卫的禁军,也得到过皇帝的指示,并没强行将刘公公带走。反正他们也知道,这位太皇太后的贴身太监总管,回京城也没什么好下场。
  以其在皇宫等死,待在这新南城,服侍那位如同死而复生的皇叔,想必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可对这些禁军而言,他们也不知道,回到京城应该如何回禀一切。
  此次出京前来祝婚,很多人都知道,队伍里有皇帝的密探。至于密探是谁,除了他本人外,别人也不知道。这就意味着,密探的回禀将决定未来皇帝跟琼州王如何相处。
  由运河口换船,在朝廷水军的护送下,他们终于安全的抵达了京城。那些被密封的箱子,也被朝廷派来的马队给装车拉走。这都是琼州王,送与皇帝的回礼!
  等到车队入城,赵煦得知消息,也带着几位心腹大臣。在皇宫查看,这位琼州王给朝廷的回礼。不管怎么说,名义上赵煦跟赵孝锡,还是君弟臣兄和睦。
  这段时间,一些商人将新南城的商品,运送到京城来销售。那价格,令赵煦听闻都有些咋舌。可他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真的巧夺天工,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奇物。
  现在得知琼州王,给皇帝的回礼有几大车,赵煦也非常想知道。这位跟他几乎闹翻的堂兄,到底会给他送什么东西。从这些回礼,也许能猜出赵孝锡对他的态度。
  望着放在皇宫广场几大车的东西,赵煦也没询问派进祝婚队的密探。直接道:“把这些东西都打开,今天朕跟诸爱卿。一起看看琼州王到底送什么好东西给朕了!”
  能拥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是这些心腹大臣的运气。前段时间,赵煦将参赵孝锡的几位大臣,都贬到一些偏僻的地方任职。朝堂上。也没人再说赵孝锡的坏话。
  眼下赵孝锡在海外做的风生水起,朝堂这些文武官员,有担心的,但更多还是欣慰的。这位大宋朝,文武双全的王爷,不管在那里,都能做出一番大事来啊!
  随着押车的禁军,小心翼翼的将木箱搬下车来。请示后,赵煦直接抬手让他们开箱。等到第一个大箱子,被禁军打开。赵煦等人。立刻感觉箱子里明光闪闪。
  看着箱子里面,分了几个格子,中间还塞满了稻草跟破布。赵煦也知道,想来这里面就是新南城,出产的稀罕物玻璃镜子。
  望着这一大箱的镜子。赵煦也清楚这样的大件货,在新南城似乎也比较少见。而他这箱子,粗量数一下,至少有六七面大货。
  清楚这些心腹大臣,也稀罕这些整容镜。立刻下令道:“来人,取一面出来,让朕跟诸爱卿看看。说起来。这东西朕也只曾听说,还没真正见过呢!”
  在赵煦说完这番话,两个贴身侍卫,亲自上前动手。小心翼翼的,将其中一面镜子给取了出来。等到镜子被立着放在地上,赵煦等人也发现。这镜子真的能将人看的清清楚楚。
  相比目前皇宫常用的铜镜,眼前这种听说易碎的镜子,却能将整个人放心地交。那怕脸上的胡须,在镜子里也能分辨起长短精细来。
  一群君臣围绕着镜子转了一圏,越发感叹这东西的神奇。甚至赵煦。还忍不住上前抚摸了一番。觉得这镜面,还真的平整润滑的很,真想不出这东西如何做出来的。
  看完这面整容镜,赵煦放心地交了一下,这箱子里这样大的整容镜还有六面。如果按照市面上的售价,这七面整容价,至少能卖到十几万贯。
  平时皇宫的开支,赵煦还是沿续高太后时期的节俭风格。以至想到这些镜子的价格,赵煦甚至觉得,这整容镜放宫里用不了,干脆拿到外面去换点钱回来。
  看过这面整容镜,赵煦看着其它几个箱子,再次下令道:“把那些箱子也打开吧!”
  本身也充满好奇的禁军们,听到皇帝下令,自然纷纷上前打开那些箱子。虽然知道,箱子里的东西,他们是没法得到。可饱饱眼福,也是非常不错的啊!
  相比这七面大件整容镜,另外一个箱子里装的,则是一些小件的镜子。看着箱子里,至少放了不下百余面镜子,大大小小看上去,也是造型精美。
  望着身边大臣的羡慕,赵煦也难得高兴道:“诸位爱卿,那大件的整容镜,朕就不赐给你们了。这箱子里面的镜子,你们都挑两件吧!拿回家,送给自家夫人也不错!”
  听到赵煦这样说,众大臣立刻弯腰道:“多谢官家赏赐,可这些东西,都是琼州王对官家的一番心意。下官等人,又岂敢贪图呢!”
  虽说这些大臣清楚,赵煦并非开玩笑。可皇帝说赏,怎么着也要拒绝一下。唯有让皇帝多说一下,他们这些大臣才拿的心安理得啊!
  已然清楚这些大臣,也只是嘴上说说,赵煦也没多说什么。亲自动手拎出两面,笑着道:“章爱卿,这一大一小两面镜子,就赏给你了!”
  赵煦亲政后,首位任命的臣相,就是以前神宗时期,参与变法的大臣。随着赵煦开始掌权,这位当初被贬的章惇,立刻得到赵煦的重用,并提拔为文官之首的臣相之职。
  对于赵孝锡这位琼州王,章惇也非常敬佩。尤其是赵孝锡,在兰州与西夏打的那一场。更令章惇看到,这位琼州王的指挥作战能力。
  加之以前他被贬的时候,赵孝锡还特意派人慰问过他。而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只是回京后,面对赵煦有些忌惮赵孝锡的情况,他没说出这些情况。
  现在看到赵煦跟赵孝锡,似乎不似想象中那样君臣猜忌,章惇心里无疑长松了一口气。望着递过来的镜子,也没推辞就伸手谢恩接了下来。
  有章惇这位宰相带头,其它官员自然用不着客气。一边恭敬的谢恩,一边欢喜着接过赏赐。虽说赵煦这是借花献佛,可也是皇帝的赏赐啊!
  尽管是两面手镜,可这些官员都清楚。如果这两面手镜,要去商铺里面购买。至少也要几千贯,甚至很多时候,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如今京城拥有这种东西的商铺,更多都是将这镜子,当成镇店之宝般不肯卖。当然,这也是商家固有的推销之术,只要出的起价格,他们肯定也会卖的。
  现在有赵煦这位皇帝免费赠送的,自然不是单单有钱就能买到的皇帝赏赐之物。有这样两件礼物回家,即说明他们深受皇帝宠爱,又能免费得两件稀罕货。
  看过这些玻璃制品,另外一个箱子,才是几套玻璃制品的餐具。对于这些跟瓷器一样的餐具,赵煦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
  只是看到这种薄如蝉翼的杯子,赵煦也清楚,这种酒杯也是易碎品。想来平时使用,了也必须小心一些才是。真正令他感兴趣,才是另外一个箱子的东西。
  那里面除了瓶瓶灌灌的东西外,还有一些香味喷鼻的东西。不明白这是什么的赵煦,直接询问随行的小太监道:“这里面是什么东西?”
  小太监赶紧道:“回皇上,这瓶子里装的,是琼州王献给后宫嫔妃的香水。听新南城的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