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非常清楚这位徐王次女,能得到这位太皇太后的另眼相待,有多么的不容易。
  接下来赵孝锡也没急着去找那位当皇帝的堂弟,而是拉着一起过来缠在这位据皇祖母身边的妹妹赵茑。跟这位如今真正掌握朝廷大权的祖母,讲述他在少林寺习武修行时,一些耍混玩闹的事情。
  听到赵孝锡初进少林时,不习惯天天粗茶淡饭,竟然背着少林寺的师傅。偷偷下山偷鸡摸狗加餐时,老人被赵孝锡配合手舞足蹈的言语,也逗的哈哈大笑起来。这对于平时必须保持太皇太后威严的高太后而言,还真是很久没有过的事情。
  等到赵孝锡发现高太后精神有些不振,清楚这位老人到了中午时分,就需要去休息一会儿。很快就结束了陪这位权势滔天的奶奶聊天,推说要去那位堂弟所在的勤政殿谢恩,高太后也清楚这位孙子跟那位当了皇帝的孙子关系密切。
  想起赵煦近段时间以来,一直对她垂帘听政的事情反感,虽然不敢表现的太明显。可祖孙俩的关系,也比以前淡薄了许多。
  因此在起身准备回寝宫休息时,高太后难得表情有些无奈的道:“皮猴子,见到佣儿替我劝劝他。我是你们的皇祖母,不是什么贪恋权势的太皇太后。我都这个年龄,又有多少年好活呢?如果他真的能管理若大一个朝廷,我自会归政于他。算了,你跪安去吧!
  以后有时间,多进宫陪奶奶解解闷。奶奶等下让人给你一块禁宫的令牌,你什么时候想见奶奶了,不必通传直接进来即可。现在你们一个个都大了,反倒一个个都跟奶奶生份起来。要知道,奶奶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真的时日无多了啊!”
  抛下一句令赵孝锡也觉得有些感伤的话,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妇人,也显得疲态尽显一般离开了召见赵孝锡兄妹的宫殿。转身在宫女的搀扶下,缓缓的离开去后面的寝宫中休息。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前世听过的一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红颜未老恩先断,最是无情帝王家!
  眼前这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尽管拥有皇帝一般的权势,却享受不到做为祖母儿孙满堂绕膝讨欢的乐趣。每天居住在这压抑冷清的深宫大院,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难道这又是一个到了知天命年龄的老人,所希望看到的吗?
  离开**时刚才领路的老太监,很恭敬的将一枚**令牌递给赵孝锡,带着显得有些感伤的妹妹离开。赵孝锡同样显得非常感伤,因为他清楚眼前这位皇祖母,真的没几年好活了。因为脑中的历史清楚告诉他,这位皇祖母最多还有三年好活。
  等到她离世那位堂弟才真正掌权,立刻就推翻了现存有政治体系结构,导致了新一轮的权力更替。正是这种频繁的权力更替,让这个大宋朝变得朝夕令改,让天下百姓跟官员都无所适从。所谓改革跟守旧派的轮番上台,最终却也阻止不了这江山的倒塌。
  收拾好心中那些感伤之意,赵孝锡清楚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反正还是三年的时间。足够他为未来争霸天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相比如今上到高官权贵,下到黎民百姓都沉浸于国富民强的安逸生活中,却忘记他们已然成为周边游牧民族眼中的肥肉。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
  这是一句前世赵孝锡看到,觉得非常心痛的诗词。要想改变这种华夏民族即将,被外族人统治奴役的命运,他就必须抛开一些杂念,为即将展开的王图霸业,保持一个冷静而理性的心态。
  况且,赵孝锡清楚这位堂弟赵煦在任时期,宋朝还算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真正导致宋朝走向没落的皇帝,如今还是个未满十岁的小屁孩呢!而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小屁孩堂弟的龙椅给抢过来,改变这种宋朝分南北的命运!
  
  第一卷 第五章 君弟与臣兄
  
  从高太后居住寝宫出来的赵孝锡,同样经过层层通报跟等候,见到了五年未见的宋哲宗赵煦。望着这位当年离京时还略显青涩的堂弟,如今已然不复当年的青涩稚气,那九五之尊的皇者气场,还是令赵孝锡忍不住稍稍失神了一番。
  身处的环境跟地位,真的能改变一个人。想着当年在皇家书院读书时,这位堂弟还青涩的跟个幼童一般,被欺负的抹鼻子哭泣找他帮忙。如今继承皇帝之位才五年,当年那青涩的面孔已然看不到,这皇帝的威严之气丝毫让人感受不到,眼前这个皇帝是个十四岁的孩子。
  ‘微臣孝锡,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赵孝锡打量这位堂弟时,身为皇帝的赵煦同样在打量这位五年不见的堂兄。想起当年他年幼时,这位堂兄跟他关系最为要好。现在刚从少林学艺归来,就知道过来谢恩,赵煦心中还是很高兴的。
  至于赵孝锡在这之前,先去过那位皇祖母的寝宫请安,赵煦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做为皇族子弟,懂不懂的孝顺是很被人看重的。因此,就算他身为皇帝,对这位皇祖母垂帘听政五年有所不满,在人前他都必须给予最大的尊敬。
  望着这位跪倒在身前的堂兄,赵煦也觉得这皇族子弟中,总算回来一个能稍稍放下架子聊天的兄弟。虽然赵煦清楚,赵孝锡跟他只能算堂兄弟。但相比自己那些亲兄弟,赵煦更在意跟赵孝锡幼时结下的兄弟情谊。
  正在观看奏折的赵煦,有心戏弄一下这位五年未见的堂兄,挥手将身边伺候的太监给呼退,却就是不让赵孝锡从地上起来。在赵孝锡觉得情况有些不对,抬起脑袋开始东张西望时,却看到表情故作严肃赵煦眼神中那丝笑意。
  明白这是赵煦有心戏弄时,却也不敢随意起身。不管怎么说,眼前这位堂弟已经是九五之尊,在没得到皇帝准许私自起身,可治大不敬之罪呢!
  不过明白这位堂弟有心戏弄自己时,赵孝锡略带不解般又小声叫了一句‘皇上’,以此向赵煦表现他的不解跟困惑。
  看到房间里面除了两兄弟,已然没了什么外人在身旁,赵煦故作严肃的道:“赵孝锡,你可知罪?”
  赵孝锡显得很震惊般道:“皇上?我犯什么错了?”
  从御台前走出来的赵煦站在跪在地上的赵孝锡面前,继续板着脸道:“当初你跟朕说,去少林习武最多三年必归,可你现在违期两年才回来,此乃欺君之罪。回来之后,纵马在城中狂奔扰民,此乃扰民之罪。两罪并罚,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处罚于你?”
  听到这话赵孝锡显得很冤枉般道:“小六,啊!不是,皇上。我也有苦衷的啊!我也不知道,去少林寺学武规则那么多,未能得到授业恩师批准就不许下山。我为了多学点武功,就贪心多学了几种绝技,结果多耽误了两年时间。是我的错,我认罚!
  至于这纵马扰民,我只是太想爹娘跟皇上,才有些迫不及待嘛!而且我也没撞到人,我很小心的,我现在已经变得很老实了。好久没惹事生非了,是不是可以不罚啊?”
  对于赵孝锡说出他很老实,赵煦忍不住扑哧一笑道:“当年京中的小霸王,竟然会说自己很老实。如果我消息没错,你回家第一件事不是见皇叔,而是跟自家的护卫打了一架吧?算了,看在你认错态度不错,平身吧!”
  上前扶起这位难得让他心情舒畅的堂兄,看着赵孝锡起身后装模作样的往光溜溜的脑门擦拭了一把,一脸心有余悸的道:“皇上,我胆子很小,以后能不能别吓唬我啊!我这前脚刚回来,后脚就来找皇上报道,很够哥们义气了。皇上怎么还随意吓唬我呢?”
  面对这位一放松就没正形的堂兄,赵煦难得放下皇帝架子,笑意十足的道:“少跟我来这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你这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我还真不信在少林寺吃五年青菜豆腐就能改了。
  风水轮流转,当年你没少拿毛毛虫吓唬我,现在吓唬吓唬你也是罪有应得。说起来,五年不见,你个子都比皇叔高了。不过,我看那些练武的人,都是黑黑壮壮的。怎么我看你现在,一脸的书生气十足。别告诉我,你上少林寺学的不是武,而是念的佛吧?”
  能把‘朕’改成‘我’也足以证明,五年未见的这位堂弟,心中还感念着他这位堂兄的好,赵孝锡心中长松一口气时。
  显得很得意般道:“嘿嘿,我在少林寺当的是俗家弟子,又不用剃大光头。况且练武也不一定要在外面晒太阳修练啊!至于能长这么高,那也是我自己为改善伙食经常进山打猎养的。真要天天吃豆腐青菜,我早就跑下山了,那能受的了啊!”
  一听赵孝锡的这番话,赵煦就清楚这位堂兄,怕是在少林寺学武的五年里,没少祸害那些周边的百姓。想起当年就是这位堂兄,带着他在皇宫里胡闹,将他母妃很看不顺眼妃子喜欢的锦鱼,给偷偷钓起来烤了吃,说是替他报仇雪恨。
  除此之外,赵孝锡这位皇族的混世魔王,也没少带他做一些于皇族礼仪不符的事情。更为夸张的时,曾经在赵孝锡的提议下,两个还换上一身乞丐装,在皇城里面装过乞丐。回想起这些儿时的趣事,赵煦也感叹时间放心地交。
  一转眼,当年闹出无数笑话跟闯祸无数的赵孝锡,如今已然变成相貌堂堂比他也要高出不少的英俊少年了。
  站在门外侯着的太监,听着勤政殿中传来的欢笑声,也感叹这位徐王次子还真是个皇族子弟中的异类。那怕五年未进宫,他一回来就给这冷清清的深宫大院,带来如此多的欢声笑语。让他们这些整天提心吊胆伺候主子的太监们,也感叹这两天可以稍稍松口气。
  毕竟,伺候的主子心情好,他们这些做奴才的自然会少受些责罚。用不着瞻前顾后的活着,生怕一个不好惹恼那位主子,就被彻底的抛弃于这片高墙深院之中。
  等到叙完旧照例讲述了一些在少林寺的趣事,赵孝锡见这位皇帝心情很好,故作讨好般凑到赵煦面前道:“小六,你堂兄我马上要行冠礼外放开府,就我们俩的交情。你是不是应该给我块好点的封地啊?你也知道,我这人除了喜欢打架还喜欢吃,要是封地不太好。将来我可要回京找你讨钱呢!”
  听到这里赵煦也想起,这位堂兄马上要行冠礼,按祖制没资格继承王爵之位的王子,是要被外放离京去下面,担任一个类似于闲散的小王爷。好点的,也能捞个一官半职,即替皇家牧守天下的同时,也让他们能有个富足点的晚年。
  只是赵煦想起那位这些年,放心地交老实低调的皇叔,当年差点夺嫡的事情。不是说遗忘就能遗忘的,笑着回道:“云哥,你怎么会想外放开府呢?我记得当年你跟我说,去少林寺学武,是准备给我当兵马大元帅的。现在难道变卦了吗?”
  通过刚才的言语沟通,赵孝锡已然知道眼前这位堂弟,虽然还念着年轻时的兄弟情,却也拥有了一颗帝王之心。这种问题,一个回答不对,就会让赵煦对他产生间隙。到时候,别说这份兄弟情没有,搞不好还会连累到自家人。
  好在来的时候赵孝锡就想过赵煦有可能会拒绝,或者说会试探于他。因此故作无奈的道:“小六,你知道我是个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不是做哥的娇情。这皇城里的兵,不是我想要带的兵。我要做就做,那种能上阵杀敌的大将军。
  何况,现在皇城里的兵权,都被那帮大老爷给霸着。随便给我个光拿俸禄不当差的武官做,我肯定干的不开心,还不如到外面去闯闯。按照我当年的梦想,替你创造一支无敌骑兵,成为三国时的白马龙骑将赵子龙一般,到时陪着你征战沙场。
  我知道你跟皇祖母都器重我,可我天生就这爆脾气,让我受别人管,没准半夜我就会扭掉他脖子。而且我知道,你想成为伯父那样的一代明君,继承伯父遗志收复河山一统边疆的圣君。除了替你上阵杀敌,打理朝政什么的我也帮不上忙。
  可你也知道,跟那些边疆的敌人作战,我们最缺的是什么。如果让我留在皇城里帮你,你觉得那些大老爷们会放心,把一支骑兵放到我手里让我操练吗?
  也只有去外面,我偷偷的练,等什么时候练好,我就把练出来的骑兵带出来,跟着你来次御驾亲征,将我们疆土再扩大一倍。你说好不好?”
  清楚在这种时候,就是将真话掺点假话说出来,才有可能让这位堂弟放心。毕竟,在这位堂弟眼中,他赵孝锡就是个心里藏不住话的直性人。把这种赵煦同样盼望的前景描绘出来,赵孝锡不怕他不动心!
  
  第一卷 第六章 装傻充愣谋封地
  
  听着赵孝锡描绘的远大理想,身为一国之尊的赵煦自然希望,将来他真的可以带领一支无敌铁骑,将那些经常骚扰大宋的游牧民族给彻底镇压。即保护了黎民百姓免受欺凌,又能替大宋开疆拓土,这不是每位皇帝都所期望的事情吗?
  也许是真的对赵孝锡信任,又也许是赵孝锡所说的情况并不假,他这位皇帝手中的军权,还真的不多。就连皇城禁军兵马司的指挥使,都是那位皇祖母的心腹干将。他想调动这京城的一兵一卒,没那位祖母点头真的做不到。
  这也是胸有抱负赵煦,一直对那位祖母心存埋怨的主要原因。毕竟,当一个傀儡皇帝,岂是一个有野心的帝王所能心甘情愿的呢?
  正是吃准了这两点,赵孝锡才不怕刚才的话有些大逆不道,让只要心存野望的赵煦,信任的可能超过怀疑的可能。顺利的让他,能够达成回皇城就定下的目标。远离这座令人压抑的皇城,到外面施展他的抱负跟野心。
  很快打消了不少猜疑之意的赵煦,就笑着道:“那堂兄有没有想好要到那里操练一支无敌骑兵呢?你要知道,练一支你当年说过的无敌骑兵,可要花费不少钱的哦!我虽然贵为皇帝,但要调拨大批司库的钱怕是没多大可能。”
  是啊!做为一国之尊,赵煦何曾不知道。这些年跟外族作战,宋朝最吃亏就是吃亏在骑兵身上。每次跟那些几乎都由骑兵组成的外族作战,宋朝都是输多胜少。每次就算胜利,也是靠无数将士的血肉之躯去换取的。
  如果说组建一支万人骑兵所需要花费的军费,足以组建一支十万人的步兵。那么很多官员,都会觉得还是组建一支十万人的步兵更划算。
  毕竟,人多势众这么浅显的道理谁不知呢?却没想到,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平原地带跟骑兵作战。一万骑兵对阵十万步兵,输的一方很多时候都是人多势众的步兵。
  尽管在这种事情上吃了不少亏,可要想当朝皇帝跟那些大臣,下狠心花重金组建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他们都会考虑再考虑,最终又无限期的把这个计划给拖延下去。下次碰到失利时,又吃到那些骑兵的苦头而叹息不止,却一次次的继续犯错。
  面对赵煦以无钱支持继续试探,赵孝锡望了一下窗外,突然小心的凑过脑袋道:“小六,刚才我多皇祖母那里过来时,她老人家让我给你带句话。意思差不多就是,她已经时日无多,最终当家作主的人还是你。
  反正这骑兵,我也没想一两年就建起来,我还打算从你这里要块封地。去封地赴任之后,再去江湖上闯荡一下,看看我这几年在少林寺学的功夫到底能不能称的上高手。另外挑选一些精兵良将,争取让我们的无敌骑兵将士。做到即能上马冲阵,又能下马杀敌。
  兵贵精而不贵多的道理,好象还是你告诉我的。所以,你先赐我块油水多点的封地,我把那些钱全部投到买马跟培育马种的事情。等到你什么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