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楚这种直接的观摩,会让这些接下来分成若干队的骑兵,能更加明白如何做。才能尽可能,准确而又迅速的抹杀,这些一队几乎都是八到十人的巡逻队。
  看着那队九人的巡逻队,再次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趴在暗处的骑兵官兵,都憋着气死死的盯着急,潜伏在拐角处的赵孝锡跟八名亲卫。
  等到这些巡逻兵进入手弩的射击范围,这些骑军官兵就看到,几乎在同一时间。赵孝锡等人的弩箭同时出手,分布有序的射出。
  更令他们震惊的是,在弩箭射出的同时,赵孝锡等人也立刻箭步而去。被弩箭射中却没立刻毙命的巡逻兵,就被迅速扑出的赵孝锡等人抹杀。
  一眨眼功夫斩杀了一支巡逻队的赵孝锡,很快打出一个手势,让亲卫把掉落在地的火把拿起来。同时分出几个人,放心地交尸体拖到旁边的阴暗角落。
  这种分工有序的动作,令这些骑军官兵也是深有感触。第一次知道,杀人还可以这样杀的他们,才真正明白为何赵孝锡,会在行动前还亲自给他们做次表演。
  在演示完这次的袭击之后,赵孝锡很快让亲卫扒下这支巡逻队的军装,快速的换下身上军服的他。摇身一变,又成为这座大营的巡逻队一员。
  等到这些突然营中的骑军官兵,将跟在赵孝锡冒充的巡逻队身后,放心地交大营深处渗透。直到彻底将大营中,负责巡逻的骑军士兵抹杀干净。
  为了保证血腥之气的扩散,赵孝锡还特意交待,等下被袭杀的西夏骑兵。流血的伤口处,全部用泥土给它覆盖起来,以保证这种血腥之气,不会被帐篷中的人闻到。
  清楚一些沙场老兵,对血腥之气非常敏感。要是惊醒营帐中休息的西夏兵,那这突袭随时都有可能失败。别小看这个掩盖鲜血的小细节,却有可能决定一场袭击的失败。
  跟在各自带队的小队长身后,望着前面打着火把行走的赵孝锡等人。这些骑军官兵,第一次感受到手心开始冒汗,精神高度集中的体验。
  等到赵孝锡将这群骑军小队,全部带入到大营各处之时。一场发生在西夏骑军大营中,无声的杀戮,随即拉开了大幕。
  至于赵孝锡跟这些伪装的巡逻亲卫队员,直接从大营中心穿插。打通到这座军营的后门之处。将这座后营门前的哨兵,同样换成了骑军的官兵。
  这也保证了,一旦暗袭队行踪暴露,前后两支骑兵可同时攻入大营,将生活在这里面西夏骑兵,全数聚歼于此。
  时刻关注着大营情况的赵孝锡,解决了后门的西夏骑兵之后,很快又穿着身上的西夏军装。游走在这幢骑兵大营的各个营帐之中,直到天色已然放亮。
  走出最后一幢空荡荡的帐篷中的赵孝锡,却发现在大营外面晃悠的,似乎都是自己的部下。直到再仔细搜索一遍,才发现这幢骑兵大营,除了他们已然没有一个活口。
  觉得这还真有点出乎意料顺利的赵孝锡,见不用兴师动众的利用骑兵冲营,也觉得省了不少麻烦事。唯独接到命令入营的骑兵,听说等了一晚上,却没他们的用武之地时,也觉得非常失望。
  不过,能如此干净利落拿下对方一座骑兵大营,前来的骑兵将士无疑都是兴奋的。开始根据赵孝锡的命令,除了这些帐篷之外。
  其它骑兵大营中可带走的物资,还有那养在马棚里上千匹战马,通通带回宋境之内。至于那些被杀死的,近两百名留守西夏骑兵,赵孝锡则干脆来个毁尸灭迹。
  让手下的骑兵幸苦一下,将这些尸体全部带出骑兵大营之后,丢到附近一个狭小的山谷之内。而后返回来时候,在马尾上吊着树枝,把足迹全部清理干净。
  更令手下骑军将士不解的是,赵孝锡甚至让手下的骑兵,将昨晚杀人时留下的血迹。同时清理干净,让整个营地看上去,都显得异常干净整洁。
  等到所有物资跟马匹都整理好,赵孝锡立刻下令回军,直奔兰州城而去。并且亲自带令骑兵断兵,将他们过桥之后的痕迹,同样清除的干干净净。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让西夏人在看到这个人去营空的军营,产生无数个猜测跟联想。
  即保证了骑军到来,短时间不会被西夏发现,也给他们留一个内心恐惧的阴影。毕竟,上千骑兵驻扎的大营,物资战马跟人员同样消失。这情形确实诡异啊!
  
  第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胜回城
  
  自从赵孝锡带队离开,留守兰州城的张亭光就一直比较担心。现在过去了两天两夜,这位战役总指挥还未返回,他多少还是有些坐卧不宁。
  直到今天兰州城刚一开城门,一个外出的骑兵迅速进城,向他通报在赵孝锡的带领下。已经在石瓦寨一线,全歼了西夏一个骑军千人队的消息。
  同时也告知了一个,令刚兴奋了一把的张亭光,立刻满头大汗的消息。 那就是,这位胆大包天的郡王爷,竟然带人夜过黄河去偷袭兵力稀缺的西夏骑兵大营。
  觉得这个郡王爷,始终还是忘不了用兵专于奇的张亭光,自然非常担心赵孝锡的安全。原本打算派出一支骑军千人队,前往黄河边接应过河的赵孝锡一行人。
  就在张亭光打算派出一支千人队出城接应时,却听到城外传来的欢呼之声,询问之后才得知。昨天被留守石瓦寨的骑兵,已然押着近百名西夏骑兵俘虏进城。
  等到他带兵出来之时,看着那一串干涸了血迹的人头,还有跟在入城骑兵身后欢呼的百姓。张亭光也知道,这是一场大胜,一场确实值得城中军民欢呼的大胜。
  就在张亭光看着,那些兴高采烈入城的骑军官兵跟百姓时。一个骑在战马之上,高喊‘紧急军情’的骑兵再次飞奔入城,出现在张亭光以及入城的骑军前。
  意识到这个紧急军情,很有可能来自赵孝锡那行人的动向,张亭光立刻一脸严肃的问道:“什么军情?”
  看见张亭光紧张的神情,显得有些气喘吁吁的骑兵却拍马上前几步,以张亭光跟其余骑军才能听到的声音道:“张将军,赵将军让手下提前回来通知,他们即将回城。
  让将军跟骑军兄弟,不用出城接应。另外他让我通知将军,做好接收物资跟战马的准备。昨晚一战。我们不但全歼了西夏留守大营的几百骑兵。
  而且此战未损一兵一马,可谓真正的又一个大胜。而且缴获了大批西夏人储存在大营的粮草,还有上千匹优良的战马。
  因为将军不想让这个消息走漏,特意让我以紧急军情的方式告知。等下将军他们。也会从人数相对少的北门进城,直接将物资跟战马运送进城,还请将军准备一下。”
  听到赵孝锡连夜突袭,西夏建立在黄河对岸的骑兵大营,还未损一兵一卒。对西夏骑兵行军布营,有一定了解的张亭光也非常难以置信。
  反倒是听到这个消息的其它骑军官兵,则觉得这位统领大人真的太威武。这大战还没打响,就先歼灭了对方一个千骑队,还端掉西夏人的一个骑军大营。
  没能有幸出营参与这场战事的骑军将士,自然也非常期待。这次赵孝锡回营之后。能跟他们一个出营试炼的机会。不能让金字营的骑兵,独享与西夏人作战的功勋啊!
  既然得知赵孝锡跟骑兵平安无事,那张亭光自然用不了派兵去接应,很快亲自带着一些人来到兰州的北门等候。不多时,就看到城门外出现尘土飞扬的场面。
  随着那些几乎每人都护送几匹战马的骑兵出现。守城的城防军先前还吓了一跳。要不是张亭光交待,那位骑军统领将从北门入城。他们指不定,看到这场面就敲响了警钟。
  看着越来越近准备入城的骑军,不少人身上都沾染了血渍。先前在东门看到挂着人头的场面,在这里又出现了一次。
  相比在东门是人头多空马少,此刻入城的几百骑兵,则是空马多人头少。可不管如何。望着这些骑兵入城,谁都知道这支骑兵,又在城外打了一个胜仗返城。
  尽管这段时间,兰州城实施非常严格的禁城令。可不少百姓还是知道,城中的骑兵数量,似乎比往年多了不少。只是相比那些平时看到的边军骑兵。这支骑兵似乎又有些不同。
  眼下这支砍杀了不少番邦骑兵头颅的,正是这支气质跟边军骑兵不一样的大宋骑兵。虽然不少百姓也很想知道,这支骑兵到底是那里的。可至今有关这支骑兵的来历,城中的百姓还是无从得知。
  至于还潜伏在城中的西夏探哨,同样非常想知道这支骑兵的来路。只可惜。前段时间边境每个城池中,几乎都发生过暗杀事件。
  他们布置在城中的一些谍报点,几乎都被暗杀的人一网打尽。就算有些住在城外的秘哨点,也被不明身份的人一网打尽。
  现在这些如同惊弓之鸟般的西夏谍报人员,还想象以前那样打探消息跟传送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往往他们稍一露出,打探这支骑兵来路的想法,有可能在第二天就消失在,兰州城中不知去向。这种无所不在的恐惧,让还没查出的西夏探子,恨不得把自个埋地里。
  根本不敢象以前那样随意的轻举妄动,想传递情况给西夏军部,也几乎成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而导致出现这种局面的,正是赵孝锡手下的布衣阁跟武部联手所为。
  其实这些消失的谍报人员,很多自然是被暗杀了。但也有一部分被策反了过来,继续跟西夏传递一些假情况,或者不太重要的军事情报。
  这种情报上面的失真,也令西夏今年打算来场大规模的袭扰,失去了以往稳如泰山般的情报支持。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西夏人,只是觉得形势有些不对。
  却从来没想过今年的宋朝军队,打算狠狠的坑他们一把。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伤筋动骨,至此之后能够好好的老实上一段时间。
  穿着一身普通骑兵服,骑行在队伍中间的赵孝锡,根本没人会知道。他就是这支驻扎兰州城骑军的统领,反倒更觉得,他是这支骑军队伍中的普通一员。
  只有当入城的骑兵,全部进入高度警戒的骑军大营时。赵孝锡才会走在队伍前面,享受着骑军官兵的欢呼之声。这也是,身为一军统领,所应该得到的荣誉。
  交待这两天随他出行的骑兵,全部回归各营之后,赵孝锡望着一脸担心的张亭光。也清楚自己这个统帅外出,确实有些失职。
  只是赵孝锡非常清楚,在大的军事布局之上,他的水平远不如张亭光厉害。怎么说,这位骑军的副统领,可是担任过雁门关指挥使的精英将领。
  回到帅帐的赵孝锡,主动承认了这次外出两天的错误,反倒让张亭光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在认错之后,听到赵孝锡很直白的表示。
  目前的他,在大局指挥上,还不如张亭光这个雁门关的前指挥使。因此,在此次对阵西夏即将到来的大军入侵,张亭光更多将担任真正的排兵布阵之人。
  至于赵孝锡,则是计划的执行人跟监督人。这些实诚话,说的张亭光又是感动又是觉得压力倍增。毕竟,这可是事关秦凤路与西夏的大仗啊!
  好在张亭光也清楚,他将来能否重新担任一路指挥使,也许就指望今天这一仗。很快根据赵孝锡所提供的情报,他也开始分析接下来的战争走向。
  此次西夏人被骑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消灭了一个千骑队,还被端掉了一座骑兵大营。按照西夏人一惯的性格,少不了肯定又会加派骑兵,入侵宋境调查情况。
  这也意味着,昨天打的那一仗,也许将影响后期的各种反应。只是不管如何,都清楚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的张亭光跟赵孝锡。
  还是决定,将任何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预想一遍。在根据这些预想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准备跟布置。以求在接下来与西夏交锋时,能做到料敌与先。
  有赵孝锡提供的情报支持,还有秦凤路军地的全权配合,张亭光只需要根据随时收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布置就行。
  这种统筹一路的战略布置,也让他重新体会到大权在握的感觉。只是他非常清楚,这种权力是赵孝锡给予他的。若是他不珍惜,下次这种机会可能就没有了。
  倍加珍惜这次机会的张亭光,自然也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跟严谨态度。陪着赵孝锡论证各种可能性,只要两人达成一致意见,这命令就会由赵孝锡发布出去。
  在赵孝锡回到兰州城,为了即将到来的变局而准备时。三天往驻扎黄河岸边骑兵大营,运送一次补给的西夏车队,在抵达这座大营时,却发现整个大营安静的有些吓人。
  因为被歼灭的那支千人骑兵队,做出出兵决定的千骑将,根本没考虑过他会被全歼于宋朝境内。也没想过,就算他第二天太阳出来时回不了军营,留守的骑兵也会将情况上报。
  可现在连他外带留守的骑兵,都被赵孝锡给来了个一锅端。这也导致,西夏边境同样进入警戒状态的西夏补给队,根本不知道这个骑兵营,在他们抵达的一天前,就变成了人去帐空的营地。
  待到押送物资的骑兵军官,觉得情况有些不对,让马车队立刻停止前进。派出一支骑兵入营搜查了一下,却发现整个军营真的空荡荡。
  没有血迹,没有战争过的痕迹,一切似乎显得非常诡异般。这个驻扎上千人的骑兵大营,突然一下子全空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第二卷 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边备战
  
  接到前方传来的紧急军情,坐镇后方大营的赫连铁树也傻眼了。一支千人骑兵队,连营带物资全部消失。位于后方小城的西夏军队,竟然丝毫没有查觉。这怎么可能呢?
  得知这个消息的赫连铁树,第一反应觉得会不会,是这些骑兵贪功,直接不遵号令跑到宋朝边关去劫掠了。
  可运送物资的骑兵队,一路追寻到宋朝境内,也没发现一个西夏侦骑。更别提,这样一支庞大的千人骑兵队了。
  觉得事有反常的赫连铁树,立刻亲自带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队,从西凉府拨营赶往骑兵营消失的地方。在经过一番仔细搜查,才发现抛弃于山谷中,几百名骑兵的无头尸体。
  看着这些无头尸体,赫连铁树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尽管他不清楚,这事到底是谁做的。但在黄河附近,能做出这种血案的,除了宋朝军队还会有谁呢?
  自从上次在江南吃憋,赫连铁树都鼓动西夏国主,发动国战入侵宋朝。只可惜,国主跟朝中不少大臣,一口否决了他的提议。甚至还指责他公报私仇,有愧西夏征东将军的威名。
  现在有了这个惨案,赫连铁树又一次具折上奏,请求国主加大今年入冬的侵略战。理由就是,今年这场战事是由宋朝人主动挑起,他们也有了开战的理由。
  很可惜的是,他的想法非常不错,可远在边境的他。不久之后,就收到国主传来的回复。上面一句‘可有证据乎’,让赫连铁树立刻抓瞎。
  这几年西夏没少在秦凤路跟永兴军路,打宋朝的秋风。可面对宋朝君臣的指责,西夏方面每次都以无证据为由,让宋朝军民对其放心地交痒却也无可奈何。
  那么此次边境骑兵营遇袭,西夏方面同样没有证据。若是他们主动挑起战争,谁敢保证辽国跟吐蕃。不会在西夏与宋朝拼的你死我活之际。捡一个从天而降的便宜呢?
  用西夏国主的话而言,如今的西夏虽然实力恢复了不少。可要想跟宋朝找一场国战,他们的实力还非常不足。一旦消耗在国战中的实力太多,西夏甚至将迎来亡国的危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