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带着这种对未来大胜的期待,首批进入宋境的西夏千骑队,很快形成了合兵围攻一城的意见。在经过一番商量之后,几位千骑将选择,靖边城不远的清远城,做为打破这场冬季作战僵局的突破口。
  原因就是这座清远城,城墙的高度最矮。里面的守军数量,似乎也比其它城池少。依靠他们几个千人骑兵队轮番袭扰,相信拿下清远城也指日可待。
  就算攻不下清远城,靠着四面袭扰的方式,他们也深信清远城的守军。一定会燃放狼烟,请求兰州城派兵支援。只要兰州城出兵,他们的计划就成功一半。
  加上这些千骑将都清楚,以骑兵攻城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可以骑兵攻击出城的援军,那就是他们的强项。因此,不管清远城破不破,这次合兵一处他们都能捞到战功。
  每支千骑队进入兰州边境之后,已然探知往年还有人烟的村寨,如今都人去村空。就算想找点东西都成问题,那么这些边城之中,无论人口还是物资都一定丰厚。
  如果能拿下一座边城,对他们而言也省去到处搜刮的疲惫。这种一举多得的事情,几位千骑将合计一番之后,就确定了围攻清远城的计划。
  确定了作战计划,这些千骑将自在派出侦骑,去联络附近攻城的千骑队。其中自然包括,距离这里不远的靖边城。
  可当联络的侦骑抵达时,却看到靖边城外空无一人。别说千骑军,城外连个人影都看不到。这支千骑军,已然不知所踪。
  将这个意外的消息回禀之后,几位千骑将也是一脸的困惑。按理说,他们今天才刚入境,又有那位将军下达的死命令。在大军没进入兰州之前,不许他们深入兰州腹地。
  现在他们都遵照将领执行,一直围绕着靠近西夏一侧的边境进攻攻击。那么原本攻击靖边城的千骑队,又会跑到那里去了呢?
  就在这时有个千骑将突然说道:“慕图他们不会遇到埋伏了吧?”
  对于这种假设,几位千骑将心中一惊却很快又道:“不可能,就宋军那种软蛋样,他们还敢出城设伏。要想围攻慕图的千骑队,他们至少需要万人以上的步兵设伏。
  就算慕图的千骑兵中伏,也不可能一个士兵都突不出来吧?按我说,这家伙肯定在靖边城吃了憋,打算再深入一点找回面子。指不定,此刻他的千骑队跑到兰州城下了。”
  清楚这位慕图千骑将,可是赫连铁树的一员心腹干将。做出这种违反将令的事情,在这位千骑将身上又不是没发生过。
  因此,大家都觉得后者的推断有理,很快又派出侦骑去寻找消失的千骑队。至于他们也开准备,进攻这座看上去残破不堪的清远城。希望从这里,打开吞并兰州的缺口!
  
  第二卷 第一百四十八章 千里镜
  
  兵书有云‘骄兵必败’,长年对阵宋朝边军无力反击的西夏骑兵,潜意识里已然形成一种。只要骑兵过千,宋朝边军就拿他们没办法的固有观念。
  一支原本可充当援军的千骑队消失,硬是被这些自傲的千骑将,否决被宋军全歼的猜测。更愿相信这支被全歼的千骑队,立功心切跑到更远的边城去了。
  合兵一处兵力达到近四千的西夏骑兵,绕着眼前这座居住人口不超过五千的清远城,来回巡查了一遍。以这种炫耀般的巡城方式,恐吓着城中的宋朝军民。
  做为清远城的守城官,李明达看到这种骑兵围城的场面时,真的很庆幸战前的兵力布置。那位指挥作战的钦差大臣,似乎清楚清远城的残破。在守城兵力上面,特意增加了一千守军。
  那些打造好的守城器械,清远城也比其它城墙更稳固的边城多上二到三成。原本以往驻扎三千守军的清远城,如今已然装进了三千精锐的边军,外加一千多人的城防军。
  加上周边进驻的团练军,清远城里真正可战之兵,已然达到了从未有过的五千多人。配上那些在城中搭起帐篷居住的青壮百姓,在紧张时甚至还可扩充一千人。
  谁也不会料到,看似最容易攻陷的清远城,实际却是一个充满尖刺的刺猬。原本只可容纳四五千人的清远城,此刻光可战之兵就达到了这个数字。
  相比以往大家各保其命,今年因为赵孝锡的提前布置。清远城中能住人的地方,都被安置了百姓跟部队进驻。以往用来交易的货场,如今都偏布着蒙古包,住满了百姓跟军队。
  但从外面观察,清远城似乎还是老样子,城墙相比其它边城都要矮上几分。可这样的高度,足以让外面的人并不清楚里面的情况。这也意味着,西夏骑兵自认挑到一块软骨头。实则挑到了一块最硬的铁板。
  做为初次指挥大战的赵孝锡,他更多愿意换位思考,站在西夏统兵将领的身份上,去布置已方的防御线。清远城的弱点。西夏人清楚,赵孝锡又何尝不清楚呢?
  事先有所准备的清远城,将给予这些绕城示威的西夏骑兵,一个惨重的教训。更别说,在这些人合兵一处之时,他们身边的宋朝骑军,已然同样进行了合兵。
  望着这四支合兵一处的西夏骑兵,枕戈待命五千精锐骑兵,已然做好了攻击的准备。只是他们都清楚,这个时候还不是发动致命一击的时刻。
  先让清远城的守军。替他们敲打一下这些狂妄自负的西夏骑兵,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毕竟,相比西夏骑兵不知清远城的底细,这些蛰伏在后方的宋军骑兵又怎能不知呢?
  除了折知刚所统领的土字营,做为重骑兵跟在赵孝锡身边。其余成军的四支骑兵营。外加刚扩充的风字营,已然全部集结在一起。
  这五千精锐的骑兵部队,全部隐藏在清远城的山谷之中,登高望远观察着清远城的情况。相比在清远城外转悠的西夏骑兵,丝毫没查觉背后一支伏兵的出现。
  身为五人之中的年龄最大的高茗君,很震撼此次出行时,赵孝锡做为金字营行军第一。奖励发给他的一样好东西。站在几里之外,清远城的情况一目了然。
  看着高茗君手中的铜管子,其余几位千骑将可谓异常羡慕。有了这个被赵孝锡命名千里镜的圆筒,他们可以发现肉眼之外更远的敌情。
  现如今骑军营中,除了赵孝锡拥有一具之外,做为骑军副统领的张亭光也有一具。其次千骑将中。高茗君是首个享有单独使用这种千里镜的武官。
  能看到视野之外的敌人,对于一支骑兵的统军将领而言,无疑能先敌一步观测到敌情。有了这种东西,很多时候能挽救一支骑兵队的命运,甚至决定一场战役的失败。
  望着高茗君不时观察前面的情况。性子比较急的杨金豹心痒痒的道:“高大哥,别光顾一个人看啊!也让兄弟们看看,这前方的战事到底怎么样了啊!”
  对于杨金豹的着急,高茗君却很淡定的道:“没事,这帮番狗还在城外溜马,还没开始攻城。不着急!慢慢等着好了!”
  面对高茗君这种有意让杨金豹着急,身为木字营的千骑将曹文虎也赶忙道:“行了,我们知道这东西是将军赏给你的。可你好歹也让兄弟们涨涨眼,光你一个人看算什么事?”
  听到曹文虎帮腔,杨金豹立刻接话道:“曹大哥这话在理,将军以前常说,好东西应该懂得分享。这玩意,你已经捂了大半天,也该让我们兄弟几个瞧上几眼吧?”
  看着有点众怒难犯,高茗君也终于不舍的放下千里镜说道:“行,给你们瞧瞧行了吧!不过,千万注意,别把我这宝贝给看坏了。将军可说了,这东西金贵娇嫩的很。要是弄坏了,小心我找你们拼命啊!”
  见高茗君把这支外面包铜的管子放下,杨金豹眼急手快一把抢过来道:“放心吧!我们知道轻重,等将军下次再找来这支宝贝,我们也不用跟你抢了。
  真是,就一铜管子,又不是你家夫人,用的着这么婆婆妈妈吗?看一眼,又不会掉一块漆。等下次我有了这宝贝,你什么时候想借都成!”
  嘟囔一句惹来众人大笑之时,杨金豹也赶忙将铜管子对准左眼。开始透着管子里的透明玻璃,看着清远城方向的一举一动。
  有了这种千里镜的帮助,原本肉眼难见的清远城情况,似乎一下子拉到了眼前。站在这么远的山坡之上,他都能看到那些,骑在马背上的西夏骑兵挥刀吆喝的身影。
  尽管嘴上说着不在意,可杨金豹清楚换做他有这样的宝贝,肯定也会倍加珍惜。只可惜,目前赵孝锡在赏赐这支千里镜时,已然讲过这种东西很难制作。
  就目前他们所知道的三支千里镜,都是赵孝锡讲能工巧匠打磨出来的。虽然后期还能制作出来,但这一点他们能否用的,真的是个未知数。
  这种千里镜,对于任何一个统兵将领而言,它都是无价之宝。虽然这种千里镜,达不到千里之外看清别人的地步。可超越肉眼几倍的视野,对统兵将领而言真的是弥足珍贵。
  望着杨金豹透过千里镜,不断讲述着清远城的情况,其它几个千骑将转而开始催促他。等到杨金豹恋恋不舍将其从眼睛位置离开时,一转眼千里镜已然到了曹文虎的眼前。
  通过这种大家轮流着看,轮流观察着清远城的情况。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几个千骑将,是来山头上看风景的。
  而当千里镜,转移到王子殊这个风字营代理千骑将手中时。巡城威胁起不到效果的西夏骑兵,终于开始了第一轮攻城战。
  听着王子殊略显放心地交:“开打了,这帮番狗终于动手了!好,射的好,就是这样射,多射死几条番狗。大痛快了!城里的石头再多砸几颗,看这帮番狗还敢不敢这般嚣张。”
  望着王子殊手舞足蹈的样子,其它几个人那怕再擦亮眼睛。也看不到清远城下到底什么动静,只能听到若隐若现的喊杀声。
  这种干着争心痒痒的情况,让高茗君忍不住道:“好了,你小子看够了吧?赶紧把我的宝贝还给我,你们以后想看,自己问将军要去。反正将军手里还有一具!”
  说着话从王子殊手中一把抢过千里镜,一脸舒畅表示观看着,已然开始的城池攻防战。而面对高茗君独享这种畅快感,几个千骑将觉得。下次有什么立功表现,一定要争先。
  那怕什么战功奖励不要都行,这种宝贝一定要从赵孝锡那里求来。不然,下次再碰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至于让他们站在这里干着急。
  相比骑军五支千人队枕戈待击,清远城却开始陷入垒战之中。望着这些原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清远城的骑兵。从四面不分主次发动进攻,清远城的守将同样命令部队坚决反击。
  望着此时此刻铁箭,如同不要钱般从飞上城头,转瞬间城头上又洒下一波箭雨。城上城下的惨叫声,也开始此起彼伏。
  相比这些城墙上飞下的铁箭,游射的骑兵更怕那从天上掉下的石头,还有不时射出长矛般的大弩箭。挨上一支铁箭,运气好点至少不用丢命。挨上那种石头或大弩箭,很少有幸存的机会。
  待在弩箭射程之外的西夏千骑将,望着这四面稳而不乱的宋朝守军,也觉得情况有些不对头。相比他们死一个少一个,对方城墙上的弓箭手,似乎少一个就会补一个。
  一直没见守军弓箭手减少的他们,看着不时抛落而出的石块,也感觉到一阵牙痒痒。骑兵不擅攻城,在这种时候显露无疑。
  望着不断倒地毙命的部将,围攻正门的千骑将终于忍不住下达了撤退的号令。那角号声响起,游射的西夏骑兵迅速拨转马头,离开守城军的箭射范围。
  至于那一地的同袍死尸,看样子一时半会也收拾不了。只是这第一轮攻城失败,接下来他们再攻又会不会起作用呢?
  
  第二卷 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面合围
  
  望着退怯的西夏骑兵,镇守清远城的守军无疑军心大震。那欢呼之声,就连远在十几里山头上的骑军将士都能听到。可这种欢呼声,对西夏骑兵而言却觉得刺耳之极。
  近四千人的精锐控弦之士,竟然拿不下一个最多驻守三千守军的小城。这多少令这些狂妄自负的西夏骑兵,难以接受这种失败。可眼前的事实是,他们确实败了。
  重新汇聚一处的西夏骑兵,望着一轮攻战下来,几乎又损失了千人队。四个千骑将都有种痛入心扉的憋屈感,死死盯着城头上跳跃、嘲讽的宋军,恨不得将对方全部斩尽杀绝。
  先前提出慕图那支千人骑,有可能被伏击的千骑将,此刻脸带放心地交:“几位,看这情形,今天要想拿下这座小城,只怕有点困难。要不我们先退,等待将军他们到来再一雪前耻?”
  面对这位千骑将提出撤退,其余三位千骑将立刻否决道:“撤退,阿木力,仗打起这个样子,你还有心思说撤退?你说怎么撤回去,我们怎么跟将军说?
  难道你要我们跟将军说,我们四支千骑队,连个清远城都攻不下来吗?这种软蛋的事,我们可做不出来。不管怎么样,那怕今晚挑灯夜战,我们也要替死去的弟兄报仇。
  我们还就不相信,这城里的宋军能扛住我们四支千人队。等下我们四支千骑队。轮番进攻南门,其余三个城门,派人进行袭扰就行。我们倒要看看,这清远城的宋军骨头有多硬。”
  三人做出的这种决定,阿木力自然不好否决。最终也只能根据这三位资历更深的千骑将建议,在城外让幸存的骑兵进行了一番进食充饥。
  望着这些西夏骑兵不肯撤走,清远城的守城官,也同样命令城中负责做饭的百姓。将一份份热腾腾的饭食,送到守城官兵身边。
  至于那些后备军。也开始将先前消耗的物资,快速的搬运到城墙之上。城中负责操作抛石机的青壮门,则将已然空了大半的石块堆,重新运来石头堆放好。
  在清远军的守军。跟城外的西夏骑兵,都准备着挑灯夜战之时。先前原本准备动手的杨金豹,却被高茗君给劝阻了下来。
  从这些西夏骑兵不肯退怯,高茗君就猜测到,这些吃了亏不知悔改的西夏兵。想来不攻下清远成不罢休,那他们就继续忍耐一下再出击。
  打蛇打七寸,现在他们五支千骑队,虽然人数超过对方近二千人。可想全歼这样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队,他自问办不到。那么唯有让对方在清远城下,再消耗一些兵力。
  等到他们人困马乏之时。他们再实施背后的突袭,必可一战而定全局。将这次打头的五千骑兵,全部斩杀于清远城外。
  听完高茗君的分析,几位千骑将都觉得靠谱,那怕心急出战的杨金豹。在面对高茗君的冷静分析。也清楚他太过心急,很快又回到队伍中,交待手下进食继续休息待命。
  相比前段时间夜黑风高,这几天正好离月圆之日不远。在这种月色如白昼的情况下,晚上进行决战其实关系不大。
  更何况,骑军在饮食上,特别重视添加动物肝脏。以至这些骑军官兵。患有夜盲症的士兵很少。
  那怕在成都府进行夜间训练的时候,这种夜间追击的课目,对骑军官兵而言也是常事。加上有月光做照明物,骑军自然不担心让对方给跑了。
  吃过东西恢复了一点力气的西夏骑兵们,在听到临时担任指挥的千骑将。说出杀进城中不封刀的口号时,仿佛又被打了鸡血般兴奋起来。
  士气被一个‘不封刀’的口号给鼓舞起来。那吼杀之声令已然点上没灯火把的守城军,也知道今晚怕是要苦战一夜了。
  好在他们现在同样士气正旺,加上物资补给储备充足。能打退这些西夏骑兵一次进攻,他们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