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郡王封号,某种程度只比其父亲徐王略低,却也是其余几位冠礼的皇族子弟所没享受到的恩典。一时间,再也不会有人怀疑,当今圣上对这位堂兄,比对他那些还年幼弟妹都亲的传言。
  至于原本应该在授礼册封爵位时,一并宣布对其的官职任命,那怕是众多外放王孙都享受的闲职。这位真正可称为王爷的赵孝锡,却没得到任何官职任命。
  就在很多文武官员觉得这种情况有些诡异时,初次跟着父亲上朝的赵孝锡,终于开始在朝廷中初露锋芒。而在赵孝锡参加的这次朝会当中,赵孝锡提出整顿武备的奏折,当场得到两宫的认可,并宣布由他亲自主持。对现有王公子弟,还有那些武勋子弟的武技考核。
  武技考核的本朝官勋子弟,胜出者都将得到当今圣上亲授军职,享有真正的实职兵权。这种令文官集团有些震惊跟担心的提议,自然得到了他们的强烈抗议。说此举有注涨武人之风,也不符合本朝文官主理军政的惯例。
  可这个提议,却得到了上朝议政很少有资格插嘴,在场所有武官的一致同意。就连近期很少开口做训示的高太后,在看到文官集团反对声音太大时,也明确开口发话说此次比武选拔武勋子弟,也是考虑到边境战事频发,本朝武将都年纪偏大。
  一旦发生大的战事,会让外族有机可趁的风险。所以趁机提前培养一些武勋世家忠于朝廷的年青武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等到这些年青武将成长起来,他们将接替长辈手中的刀枪,继续替大宋朝开疆拓土震慑四方。
  连这位文官们视若靠山的太皇太后都开口,同意这种类似武科举的事情,其它文官又能再说什么呢?何况,真惹恼这些家世显赫的武人,他们以后也别想有好日子过。说到底,他们怕武人夺权的同时,何尝不知道武力也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呢?
  就在文官们知道这件事情不可挽回时,身任臣相之职的范纯仁,开始将矛头对向赵孝锡这位钦命主考官。因为在他心中,这件事情幕后推手,肯定是这位皇族另类要求的。所以他直言赵孝锡的资历甚浅,不足以担当主考之职。
  面对这位‘布衣宰相’将矛头对准自己,赵孝锡自然不会有丝毫客气的反驳道:“范相,我赵云应该没得罪过你吧?为何你偏要将矛头指向我,是觉得我赵云好欺负?还是觉得圣上跟太皇太后识人不明,将这种替朝廷选拔忠良的大事,交到我手里太过儿戏?
  就凭范相一句资历不足,就剥夺了小王的权利,是不是有些太过份了?记住,我已经是宋朝巴蜀郡王,圣上亲点的郡王,按祖制在战时也可担任从一品武官之职。我资历不足,那范相倒说说,在场谁的资历够?
  是范相,还是你们这些,整天就知道祖制不可违。却从来不知沙场何其凶险,一味歌颂天下太平,却不知此刻我大宋朝边境。每年有多少百姓,被那些外族之人奴役,成为对方碗中食汤中肉。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太平盛世,所谓的忠君报国。
  自古有言‘文官治国,武官护国’,如果真如范相所言。现在大宋朝用不着,再选拔新武官护国。那么请问范相,难道你打算靠你们的之乎者也,跑去跟辽国那些蛮人说,让他们将我大宋燕云十六州还回来。只要你们谁有这个本事,那让小王替你们做牛做马都行,你们有这本事吗?”
  堂堂一国宰相,被赵孝锡讽刺的几乎晕厥,原本只是不甘心让赵孝锡这么容易得到这个职务。却从来没想到,赵孝锡的言语如刀,将他的话放到如此危言耸听的地步。
  不过,听到赵孝锡提及燕云十六州,在场的文官武将都忍不住眼神一暗,清楚这是所有大宋君臣心中的痛!
  不忍看到这位也算尽忠报国的老臣相,被自家儿子顶撞的下不了台,徐王赵颢心中暗爽这位,平时仗着有母亲撑腰,连他这位皇叔都不放在眼里。脸上却阴着脸道:“云儿,不得放肆,赶紧给范臣相赔礼道歉。”
  结果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位新晋的巴蜀郡王却很放心地交:“徐王,现在是上朝议政,你我都是同殿而站的臣子,还请徐王以后称呼巴蜀郡王。下去之后,我给徐王磕头谢罪都可,但在这种场合下,必须公事公办。
  如果范相觉得小王刚才话音中不敬,那小王下朝可上门负荆请罪。可现在既然是朝堂议政,那就应该把道理说清楚。如果因为职务高,就不让职务低的官员说话。那以后直接让两位宰相上朝好了,要我们这些文武官员上朝做什么呢?
  今天是小王第一次上朝,也许我的行为你们很多人看不惯,那小王在这先向大家赔个不是,也请圣上跟太皇太后原谅。身为朝廷郡王,食君俸禄就须替君分忧。不然,国家花钱就养着一个浪费税赋的废物吗?
  据小王所知,朝廷目前看似兵多强广,但真正可战之兵有多少。在场只要稍懂兵事的大人都清楚,我只想说一个事情。如果大家听完这个事情,还觉得朝廷加强军备是误国之举,那就当小王先前的话白说了。
  如今在我国与辽国、吐蕃、西夏接壤的边境地区,每年冰雪消融时,三国的游骑兵就会肆虐我国境内,抢夺我百姓财物生畜,掠夺边境地区的人口。到了进入冬季之前,为了储备过冬所需的物资跟粮草,三国的游骑兵会再次南下,再次进入我国境内肆虐。
  他们统称这为打草谷,那小王请问诸位大人,你们都是担任参政议政的文臣武将。谁告诉我,他们嘴中的所谓的‘草谷’是什么?而我们目前边境的守军,面对那些来去如风的游骑兵,真正敢出城作战的有多少?这就是诸位大人所谓,大宋朝兵强马壮?
  小王没读什么圣子书,却也听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那小王再次请教诸位食君禄的大人,这水指的又是什么?”
  你们不是喜欢开口‘圣子言、老子说’,那哥们就以子之予攻子之盾,看你们这帮天天站在这里就知道耍嘴皮子的文官,如果反驳这些道理。敢在小爷面前炸刺,不把你们堵出内伤来,白瞎这回穿越跟这个王孙的身份了。
  说完这番话向金銮殿上那位悄悄伸大拇指的堂弟行礼归队的赵孝锡,其实也知道,要管理一个国家少不了文官的帮忙。可为了所谓的文人治国,不顾国家利益一味打压武人发展。这是会导致亡国灭种的后果,赵孝锡不发次飙,不白瞎混世魔王的外号了。
  就在所有人都不知道如何反驳这些话时,身为一国之君的赵煦开口道:“对于朕先前的决定,范相跟诸位大臣有异议,朕可以理解。但朕不是昏君,朕虽年幼却也知道能人善用。此次比武事情就这样定了,如果比武时,有谁觉得云郡王武技不足以担任主考官。朕准其向云郡王挑战,胜者朕亲授其游击将军封号。”
  望着这对堂兄弟一唱一和,那位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不吭声,谁还敢招惹这位深得圣心的巴蜀郡王呢!
  不过对于能在比武中战胜这位郡王,就能一步提升到从四品游击将军的承诺。不少在场的武勋将领都有些心动,觉得回去之后,真要好好操练那些子孙一下。若是能得到圣上亲封游击将军,未来在军中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吗?
  
  第一卷 第十六章 比武竞技选良将
  
  随着坐在龙椅上的赵煦一锤定音,那位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跟睡着一般,丝毫没做出任何评价。在场的文武百官都清楚,以后有关这位年青郡王的事,还是少招惹发话为妙。碰上这样的二愣子,言辞又犀利的令人郁闷的吐血,谁沾上谁倒霉。
  可等到退朝之后,这位刚才还一板正经的巴蜀郡王,立马变脸很诚恳老实般,走到那位今天算彻底丢了回脸的宰相面前道歉。丝毫没先前那种针锋相对的犀利劲,仿佛在这位年青郡王心中,那只是一次很正常的就事论事。
  让不少官员觉得,这种道歉跟补刀没什么区别之余,也清楚下朝之后有人以这件事情,再说赵孝锡无视尊卑当场顶撞宰相,怕也翻不起什么浪来。毕竟,谁都清楚在刚才那种情况下,圣上跟太皇太后的表态,已然证明这位年青的郡王,很受两宫的恩宠。
  干巴巴回了句‘不敢当’,就甩手离开的范纯仁,原以为赵孝锡会追上来道歉,找回点身为宰相的面子。可令他吐血的是,看到他离开的赵孝锡,立马将他无视。很快去到那位平时范纯仁也没少找麻烦的皇叔面前,行跪拜之礼道歉。
  对他这位宰相道歉,只是言语恭敬跟拱手,对自家老子却下跪道歉。这无疑很清楚的告诉众人,在这位郡王眼中,宰相还真的不怎么放在眼里。要是还甩脸子,最终丢的还是他这位,身为朝廷重臣宰相自己的脸。
  望着这位见父亲不理,也抬腿走人却立马起身,跟在屁股后面卖萌求饶的赵孝锡。很多散朝的文臣武将,都觉得先前那个大义凛然般的郡王不见,呈现在他们面前,反倒是个有些类似于无赖般的混世魔王。让人都有点分不清,到底那个面孔才是这位郡王的真面孔。
  一前一后回到王府的父子俩,自然让有些担心儿子初次上朝,会惹出什么乱子来的徐王妃。也忍不住询问起这位她身为母亲,觉得非常自豪的儿子,今晨上朝是不是惹了什么祸,让身为父亲的赵颢一回家就黑着张脸。
  结果没等赵颢将先前赵孝锡的无礼讲出来,这位深得母亲宠爱的次子,就立马在赵颢同样敬重的王妃身前告起了父亲的状。
  听到赵孝锡在那种情况下,必须保证一视同仁的态度,才能让别人确信他是就事论事。如果因为赵颢一句话,赵孝锡当场给范纯仁道歉,那先前不是白得罪了这位宰相了吗?尤其听到赵孝锡最后来一番话,把赵颢这位当父亲的差点憋出内伤来。
  ‘娘,人家刚才都给父王跪了,一路求了他无数次,他都不肯原谅孩儿的过错。人家又没错,在那种场合本来就不能论父子。不然,别人还不说我们父子同殿为臣,只知道替自家谋利吗?父王连这个都不理解孩儿,我们是不是应该惩罚他?’
  望着这个还跟小时候一样,在夫君面前吃了亏就会让她帮忙的儿子,徐王妃似乎也很喜欢看这位,其实很高兴次子有出息的王爷吃憋。
  笑着点头附和道:“没错,是要好好惩罚你父王一下,那是让他一个月不准喝酒,还是一个星期不准吃肉呢?”
  对此赵孝锡嘿嘿坏笑两声道:“娘,不用,你只要让父王睡三天书房,他就一定老实了!”
  一句话说的赵颢也是老脸通红,至于徐王妃也忍不住笑骂道:“你这皮猴子,都要成家立室的人,怎么还这般不知羞呢?”
  看着一张脸彻底黑下来的赵颢,徐王妃却忍不住轻笑了起来。看到父母这种表情,赵孝锡也清楚父子刚刚在朝堂的那点心结,算是彻底的打消了。
  很快装做一脸害怕的模样,说去街上看看替大哥买几样下聘之物,就落荒而逃般离开了王府。看的身为父亲的赵颢,也有种无可奈何的模样。
  毕竟,他清楚这位儿子,此次在朝堂上惹出的风波,尽管会带来一些麻烦跟不好的声誉。却足以让他将来上朝时,别人再想挑刺也要小心谨慎些。以无礼换无视,某种程度不也是种很高超的权斗手段吗?
  自从上次深夜交谈,赵颢就清楚这位次子,远非别人想象当中有勇无谋之辈。相反他的政治智慧,就连他这位老子也要略逊一筹。有子如此,身为父亲的他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而随着这次早朝结束,圣上将从文武百官跟那些武勋公爵之家,挑选一批擅长武艺的子弟授于实权武职的消息。顿时令所有习武的青年才俊,一扫多年的阴霾。打算在半个月后的比武竞技中,取得这种对他们而言,盼望已久的机会。
  跟这则消息一起流出的还有,那位新晋巴蜀郡王将担任此次比武竞技的主考官。头十名胜出的武人,还拥有挑战这位年青郡王,获取令人羡慕实权从四品游击将军的封号。要知道,这换到参战时,可需要不少军功才能得到的封号呢!
  一时间,那些平日游手好闲的武勋子弟,都被自家的长辈叫回家进行突击训练。就连一些文官家,以前反对家族子弟在家舞刀弄枪。此刻也交待他们,想向家族证明他们习武也能出头,那就努力在此次考核竞技中,比出一个好成绩。
  如果他们能进入圣上的亲点,那家族以后也会对他们重点培养。毕竟,实授武官跟虚授武官是两个概念,前者将有机会领兵出征,后者却只有一个头衔却没丝毫的作用。就这样的虚衔,很多武勋之家出身的子弟,打从生下来就不缺这玩意。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这些从众多习武官勋子弟挑选的精英,到底会被安排到那支军队。可从今天朝上的交锋不难看出,这位年青的圣上有意组建一支亲军,为将来征讨四方做准备。而不少人猜测,这跟那位巴蜀郡王,目前还未授予官职有关系。
  以这位巴蜀郡王喜武轻文的性格,他必然是这支新军的统领人选。而在朝堂上,赵孝锡显露出对边境三国,常年骚扰宋境的不满。不难想象,将来这支新军建成,怕是用来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如果能在这样的军队中担任武官,运气好点封侯拜将都有可能。
  因此那怕一些文官,都不在反对家族一些不好文却喜武的子弟,打算去比武竞技的校场一展风采。只要他们能进入新军担任武官,将来一旦上了战场,就有可能凭借军功振兴门楣。成为文官家族的武将子弟,这也算是文官家多了一层武力保障。
  任何朝代都没长盛不衰的家族,可家族兴盛人丁兴旺,意味着他们的血脉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扩散。只要有一支血脉传承下来,他们家族就能在另一个朝代继续繁衍生息。因此,多给家族保留一条后路,也是当今这些文武官员所热衷的安排。
  随着这场比武竞技开始进入倒计时,平日很少有人光顾的徐王府,如今也变得人来车往。平时不太跟这位皇叔客气的文武大臣,如今也一口一个王爷皇叔叫的那叫一个亲切。
  只是这些抱有目的来徐王府,希望见见即将担任主考官赵孝锡,替自家后辈引荐一下的文武官员,以求在比武竞技时能得到一些照顾。只可惜那位巴蜀郡王似乎早预料到这个情况,提前一个星期就入宫,住进了禁军军营,为此次比武选拔做准备。
  因此想靠走后门替子孙谋个官职,怕是没指望。现在只能期望,自家子孙能在此次比武竞技中,运气好点挑的对手都是弱点的,走的越远意味着获得的职务就会越高。
  打消了投机取巧的算盘之后,那些希望子孙在比武中高人一等的官员,自然下血本给自家子孙,配备坚固耐用点的铠甲跟武器。以期望能在装备这方面,胜过别人一些。顿时让汴梁的武库官员,成了近期最受欢迎的人。
  在这些望子成龙的文武百官在外面忙着准备比武竞技的事情,住进禁军军营的赵孝锡,凭借一手精湛的枪术跟骑术。让几位只效忠皇帝的禁军统领,也丝毫不敢轻视这位年青的郡王,乖乖配合赵孝锡布置有点不走寻常路,用于比武竞技的东西跟竞技场。
  而且为了保证这些布置不被提前泄露出去,皇城禁军在赵孝锡住进来之后,就被彻底的禁止出营。以至有子弟在禁军中当差的世家官员,想通过子弟了解一些比武具体细节的想法,再一次彻底的泡汤。
  这也意味着,要想在此次比武中取得胜利,除了真刀真枪比武,怕是没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